汉服滇韵吧
关注: 618 贴子: 4,380

漢服滇韻,雲南本土最早的漢服、漢文化社團

  • 目录:
  • 穿搭
  • 7
    2015年12月26日,夏曆乙未年冬月十六日,【漢服滇韻】社團的同道和朋友們及雲南師範大學漢服禮樂文化社團的同學們共計二十餘人,如約來到昆明北郊黑龍潭公園,參加【漢服滇韻】乙未年冬至活動。 【漢服滇韻】冬至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祭祀長眠在黑龍潭畔的忠明義士薛爾望先生。今年是我們持續第九年祭祀薛公。 祭祀活動之後,當日參與活動的諸君一同前往梅園、杜鵑谷、芭蕉溝遊園賞梅。今日與諸君分享的,就是諸君遊園賞梅的歡樂
  • 6
    2015年12月26日,夏曆乙未年冬月十六日,【漢服滇韻】社團的同道和朋友們及雲南師範大學漢服禮樂文化社團的同學們共計二十餘人,如約來到昆明北郊黑龍潭公園,參加【漢服滇韻】乙未年冬至活動。 【漢服滇韻】冬至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祭祀長眠在黑龍潭畔的忠明義士薛爾望先生。今年是我們持續第九年祭祀薛公。 以下是本次祭祀活動的部分圖片精選。
  • 6
    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準備,乙未年【禮樂相和 修身正德】禮樂交流會於十月廿四日,西曆2015年12月5日在位於宜良縣湯池鎮陽宗海邊的正己騎射場如期舉行。 本次交流會活動的主題為“禮樂相和 修身正德”,內容包括鄉射禮展示、冠禮展示、射箭比賽、傳統音樂會、漢服及傳統禮儀、傳統民俗學習交流等。 下面與諸君分享的,是鄉射禮展示的精彩瞬間。 本次鄉射禮展示,由【漢服滇韻】社團部分成員與雲南師範大學漢服禮樂文化社團的同學們共同完成
  • 13
    西元2015年9月25日,夏曆乙未年八月十三日夜,【漢服滇韻】社團與“爾易書院”*官渡國學館聯合主辦的乙未年中秋雅集在官渡古鎮舉行。 是夜,六十多位新老朋友們相聚在官渡國學館,度過了歡樂而難忘的一夜。丹桂飄香,弦歌酒宴,投壺習禮,行令猜謎,不亦樂乎。 今日與諸君分享的,便是活動當晚的精彩瞬間。
  • 2
    【汉服滇韵文集】子穆清秋:我们的复兴之路(三) 题记:脱离传统,我们的复兴之路还能走多远? 汉服运动从十年前发起到今天,成果不可谓不大。经过圈内同仁们十余年的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认识汉服,并参与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族人被唤醒,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一些华夏传统文化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这些都是令人欣慰的,这说明诸君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看到成果的同时,
    k7685648 10-7
  • 5
    题记: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经观摩过昆明地区多家教育机构的儿童经典课程,也曾与众多从事儿童经典诵读的教育同仁有过交流。交流和观摩过程当中,笔者发现不少儿童经典诵读班都会在午餐或晚餐前有一个”集体诵读餐前感恩词“的仪式。前些日子,笔者又与另外一位业余从事儿童经典诵读教育的老师就餐前感恩这个问题进行交流。本文便是笔者与那位老师的交流内容节选及教育观点。
  • 9
    题记: 乙未年新年期间,昆明大观公园举办了大规模的花灯展,前往观灯的游客络绎不绝。正月十五晚上,【汉服滇韵】邀约朋友十余人,前往大观公园赏灯游园。同来的,还有云南师范大学礼乐文化社团的十几名同学们。今日与诸君分享的,便是赏灯游园当日的精彩瞬间!
    鸿薇君 3-10
  • 6
    童子衣,顾名思义,童子之服。未成年之男童、女童,均服童子衣而不得穿长衣(成人之衣)。 若男童,多用裋褐、褙子,抑或圆领短衫。 若女童,则多用裋褐、襦裙、褙子、短衫、袄裙等。
    淑婉life 7-17
  • 16
    缘起: 甲午年上半年,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上结识某中学郭老师,午餐时又同郭老师及其女儿坐在一桌,席间相谈甚欢。席间郭老师谈及其女儿课余涉猎甚广,尤喜汉服、诗词、书法等传统文化。郭老师希望我能为其女织造汉服并於及笄之时操办成人之礼,当时我便一口答应下来。转眼到了年底,郭老师留言与我,希望开始准备女儿新汉服及成人礼操办成人礼事宜。奈何彼时我比较忙分身无术,遂於郭老师商定寒假裏完成这件事情。甲午年即将结束
  • 8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汉服滇韵】贴吧! 本帖吧,为【汉服滇韵】文化社团的网络宣传平台,也是各位朋友和同道们交流的地方。希望诸君来到这里,能够有所收获。 本导航贴,将帮助各位更直观、更系统的了解【汉服滇韵】社团,以及【汉服滇韵】贴吧的概况。
  • 5
    【汉服滇韵】传统文化社团前身为“云南汉服研习小组”,成立於二零零五年底,是云南地区最早致力於汉服及汉文化的研究、推广的专业化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汉服滇韵社团已在昆明地区有一定影响。 汉服滇韵自成立以来,坚持“复兴汉服,弘扬华夏传统文化”的宗旨,已在昆明地区如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昙华寺、海埂、大观楼、黑龙潭等公园,沃尔玛等机构举办多次汉服、华夏传统礼仪相
    子穆清秋 12-13
  • 14
    题记:西历2014年8月2日,时值甲午年七月初七,这是我们汉家的传统节日——七夕。【汉服滇韵】社团的的朋友们相约来到昆明东郊鸣凤山金殿公园,共度七夕佳节。今日与诸君分享的,是昨日活动的部分精彩瞬间! 【斗巧篇】 巧果、道具大合影 品尝巧果
  • 11
    昨日应黑风队长孔云峰老师之邀,去了安宁某职业学院给他的学生们讲一讲汉服和传统礼仪知识。这个讲座是早就答应孔老师过去的,无奈一直琐事缠身,未能前往。昨日终於有空得以成行,也算是结了一桩心愿。 驱车到了孔老师告诉我的地址,孔老师早已候在路口,依旧是他那一身黑色的黑风队长毅行装备,格外醒目。随他进了教学楼,稍作休息,换好行头(深衣幅巾大带),立即前往讲座的教室。三四十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早已整整齐齐地坐在那
  • 0
    儒者,人之所需,这是字面上的简单理解。 儒的起源,始於商周之际。祭祀婚丧嫁娶之事,日趋完善,渐成制度。是以为“礼”。故天子朝堂设司空司马司寇司徒等官员,专司此等礼乐之事,并且世代传承,所谓“诗礼传家”。四方诸侯亦效仿之。 后来这些礼官的家族后人散落民间,因熟悉祭祀昏丧嫁娶之类礼乐之事,遂以此为生。世人称之为“儒”。故称儒者,专司礼乐之事者也。 到了东周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战火不断,周室礼乐体系渐显衰败
  • 8
    如题。 以前还不觉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最近几年来,接触了一些佛教徒,看了一些他们的出版物(多数是用来传教用的),愈发的觉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 5
    昨晚在某QQ群众交谈,有个朋友谈到“戒律”的问题。他说,大凡宗教各派,都会有戒律之类的条款,用於规范信徒或教众的言行,以促进修为。比如佛门有“菩萨戒”“比丘戒”等,道门也有“天仙大戒”等二百五十多条。 为何要有“戒律”这种东西存在?有朋友说,这是为了戒欲。戒欲是修身的好途径。 我却不以为然。我与他们说:“若论戒律,我儒家其实也是有类似的教条的。《论语》有云:“克己复礼为仁”。可见,“克己复礼,就是儒家
    comes1st 4-29
  • 40
    前言 什麼是汉服?汉服是从哪裏来的?汉服什麼样子?我们为什麼要恢复汉服?汉服运动以及复兴汉服意义何在?……想必大家初次接触汉服和汉服运动,都会面临如上的诸多问题。一个新人满怀热情以及好奇心加入一个汉服组织,以上的种种问题,却很少能够得到系统而全面的解答。这是新人们的困惑,也是汉服运动组织者们的困惑。 新人的困惑还不止这些。令他们更为困惑的是,如果向组织内的同道请教此类的问题,所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
  • 19
    如题。 癸巳年中秋,昆明北郊黑龙潭公园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活动,为期三天。其中就有一项活动是开笔礼,在癸巳年中秋当日。 经过多次洽谈,【汉服滇韵】与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达成共识,共同承办了本次开笔礼活动。 今日与诸君分享的,便是开笔礼当日的部份精彩瞬间。 中秋当日天气很好,来到黑龙潭公园的游人也很多。当日有三十余名小朋友参加开笔礼。因为场地有限以及小课桌有限,这三十余名小
  • 7
    葛兆光 史学月刊,2005年第10期 【关键词】:明清;剃发易服;朝鲜;《燕行录》;历史记忆;民族主义 【摘 要】:在17世纪中叶以后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者的旅行记录中,对“剃发易服”后满清王朝的服装有大量尖刻和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批评可以看到,明清易代以后,朝鲜人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巨大变化。朝鲜人对满清服装的鄙夷,其实来自一种文化立场,他们固执地认定汉族才是中华帝国的正统,大明衣冠才是中华文化的正宗,而满清却是蛮夷,
    赤俠 7-1
  • 3
    襕衫,举子、进士、监生等有功名的儒生常用的服饰。也是儒家法服之一。圆领、大袖,缘边,衣身上下通裁,两侧开衩,从明朝开始,两侧开衩处接双耳是为外摆。膝下接横栏一道,以应深衣“衣裳分裁”之道,故名“襕衫”。 明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亲定士子巾服制度。襕衫多用玉色绢布制作,宽袖、皂缘。首服为软巾、垂带。以皂色或蓝色丝绦束腰。 后来的襕衫,多改用蓝色或青色布制作,所以又称为“蓝衫”。除了作为举子、监生的日常
  • 8
    应模特要求,头部打马!!
  • 1
    此贴发在汉服吧,被删了,没想过发汉网,因为他们绝受不了我的刺。
    comes1st 3-1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滇中汉魂

目录: 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