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吧
关注: 1,738 贴子: 25,539

匈奴所畏,燕秦不战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3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生存,奋不顾身地投身于战斗。其中,李同与三千义勇敢死之士在邯郸保卫战中的壮丽事迹,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长平之战后,赵国几乎举国之师全军覆没,壮年男丁大多永眠于长平,仅被放还二百余少年兵,赵国国本尽失,所剩下的大都是老弱妇孺。邯郸危亡在即,形势极度艰险。 而此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横空出世——李同,可能他不是一个大人物,但却英勇无比,智
  • 7
    ⑴这时期匈奴疆域广阔,和秦燕赵接壤,即“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 ①其南据有后套、河南地,至秦昭王长城与秦为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十馀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和“(冒顿)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可证。 ②其北与今蒙古国北部、南俄贝加尔湖的诸胡为邻,匈奴北境已
    香克利 7-21
  • 2
    前232年秦地震,前231年赵大地震(代郡和故中山北部沦为重灾区),前230年赵大饥荒、秦地震和大饥荒,前228年秦大饥荒。 《史记·河渠书》“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据文可知秦国出现的地震、饥荒应该都发生于秦国东部)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鄴,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
  • 0
    前272年后来的武成王和成安君公孙操暗中谋篡并勾结外国势力推翻燕惠王上的位(出使魏国的燕使应该是燕宗室造反派的人),赵国的虞卿促成这次的伐燕,虞卿这一历史成就被忽视了。
  • 11
    战国策文诞生于战国或秦末汉初,比成书于汉武帝时的史记要早。战国策详细地记录了李牧大破匈奴的过程,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相关部分除了些许地方增改外基本相同,说明李牧的光辉战绩早在司马迁之前就流传开了,汉文帝听说后曾感叹道:“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来自一代明君的肯定!李牧破匈奴事迹的可信度是值得保证的,除战国策文记录之外,还有冯唐大父(祖父)作为证人,其是赵人,当时还和李
  • 2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公孙颀自宋入赵,自赵入韩,谓韩懿侯曰:“魏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君亦闻之乎?今魏得王错,挟上党,固半国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说,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赵谓韩曰:“除魏君,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韩曰:“不可。杀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贪。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彊於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赵
  • 1
    前314年,齐破燕,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仇赵。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燕、赵必不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以燕以赵辅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赵策三·齐破燕赵欲存之》 赵使赵庄合从,欲伐齐。齐请效地,赵因贱赵庄。齐明为谓赵王曰:“齐畏从人之合也,故效地。今
  • 8
    平原君受冯亭之邑致丧师於长平,太史公以为利令智昏,不观大体。全子曰:此成败论人之言也。从来地有所必争与王定霸,必先据形胜之区。太行天下之脊,而上党最为要 害,劲兵出焉。杜牧之谓其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以秦晋而相争,乃王不得不王,霸不得不霸之地也。而不百里而至邯郸,於赵尤密。故苏厉尝谓上党入秦则勾注之南,羊肠之西皆非赵有。而樊餘谓韩挟上党以临赵,即羊肠以上危。方韩之急也,信陵尝极言於魏谓宜
    江畔独步 12-30
  • 5
    将军名颇,赵之良将也。当秦人虎吞诸侯,赵独雄山东,援韩魏,蔽燕齐,故秦特忌赵,屡加兵邯郸,欲断山东根柢。赵用将军及上大夫相如,秦人畏焉,赵重而山东安。一旦被谗,秦杀赵括,坑降卒四十万,秦遂压赵,韩、魏、燕、齐皆事秦。将军乃去赵,卒于楚。 今顺天之清苑,赵之北边也。西北隅十里,而近鸡水泛出,别为流浍,有石梁焉,谓之廉梁。梁之北有庙,在汭之曲。初,河南亡,经自蒲适保,往来其间,见其遗址没于荆棘,以为荒
  • 7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百金之士五万人”【集解】:管子曰:“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史记·冯唐列传》“百金之士十万”【集解】:服虔曰:“良士直百金也。”或曰直百金,言重。【索隐】:晋灼云:“百金取其贵重也。”服虔曰:“良士直百金也。”刘氏云:“其功可赏百金者。”事见管子及小尔雅。 《管子·轻重乙》“管子执枹而揖军士曰:“谁能陷陈破众者,赐之百金。”三问不对。有一人秉剑而前,问曰:“几何人之众也?”
  • 0
    前455∽453年的晋阳之战,关乎整个战国格局的塑造,知伯胜则一家独大,统一晋国只是旦夕,晋国统一后进而兼并天下不在话下。赵氏胜则七雄立,晋国传奇的一生走向终结。个人认为此役的精彩体现以下所记: ♞骑兵、弩兵、战马充军粮 《韩非子·十过》“乃召延陵生,令将车骑先至晋阳,君因从之。”智伯攻赵前夕,赵襄子退守晋阳的军队中包括了“车骑”,说明赵国立国前就已有骑兵部队,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过扩大骑兵的规模尔。战
  • 5
    水平有限,欢迎指正。 《古本竹书纪年》“晋烈公元年 (前419)……赵献子城泫氏”、“梁惠成王九年(前361),与邯郸榆次、阳邑。晋取泫氏。”今山西高平市 《史记秦本纪》“二十七年(前280)…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史记赵世家》“十九年,秦取我二城。”【索隐】:地理志不载光狼城,盖属赵国。【正义】括地志云: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今山西高平市西南二十五里秦城村 《史记赵世家》“及十年,秦自置为西帝。十一年(
  • 21
    四战分别是林之战、阳马之战、阏与之战、几之战。战役示意图和某几个战役的经过阐述均是我的个人原创,图文随便抱走转发,借用来发表文章时标下来自此吧就行。 林之战 前284年五国联军击垮齐军后秦国随即班师,魏相田文兑现承诺将陶邑赠予秦相魏冉,此时秦国筹划着扩张领土,于是先打击韩国占领少曲(今河南济源市东北)后,打算直取大梁攻灭魏国。秦国害怕赵楚两国出面干涉,在前283年分别与赵楚会于穰、鄢,秦割南阳(宛城)与楚,和赵订
  • 1
    《地理风俗记》曰:陈留有外黄,故加内。《史记》曰:赵廉颇伐魏,取黄。即此县。一一《水经注》 守敬按:《齐策》,苏秦说齐闵王曰,袭魏之河北,烧棘蒲,队黄城。顾祖禹谓黄城当是内黄县,是也。《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七年,围魏黄不克。即指内黄而言。《集解》引阚る曰,山阳有黄县。山阳之黄县,去内黄甚远,盖误。而《赵世家》云,孝成王时,廉颇将,攻繁阳,取之。《廉颇传》亦言,颇伐魏之繁阳拔之,别无取黄之文,然繁阳
  • 1
    1.为鲁破齐 《史记·吴起列传》“齐人攻鲁①,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注①《六国年表》“齐宣公四十四年,伐鲁莒及安阳。” ⒉入魏拜将,攻取河西 《史记·吴起列传》“吴起於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於是魏文候以为将①,击秦,拔五城②。” 注①《吴子
  • 0
    西汉人对于冒顿的力量曾做过估计。贾谊在《新书·匈奴》里说:“窃料匈奴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五六三十,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汉千石大县也。”贾谊这种估计实在太低。李牧击败匈奴时破杀已十余万骑,北逃者尚不在内。冒顿的兵力比之李牧时的匈奴为大,所以不会只有六万骑。《史记·刘敬列传》说冒顿“控弦三十万”,《匈奴列传》有一个地方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而另一个地方说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
  • 24
    说明:文章发生于本人微信公众号,同时也在贴吧贴出。
  • 10
    1.太祖兵克图伦城,尼堪外兰遁之河口台 2.甲申春正月,攻兆佳城,报瑚济寨之役也。途遇大雪,众请还。太祖曰:“城主李岱,我同姓兄弟,乃为哈达导,岂可恕耶!”进之,卒下其城。 3.六月,讨萨木占,为噶哈善哈思虎复仇也。又攻其党讷申於马儿墩寨,攻四日歼之 4.九月,伐董鄂部,大雪,师还,城中师出,以十二骑败之 5.乙酉春二月,太祖略界凡,将还,界凡、萨尔浒、东佳、把尔达四城合兵四百人来追,至太兰冈,城主讷申、巴穆尼策马
    Mu city 5-3
  • 2
    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集解】:襜,都甘反。褴,路谈反。徐广曰:“一作‘临’。”骃又案:如淳曰“胡名也,在代北”。《史记·冯唐列传》“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 ②图中箕子朝鲜自被秦开大破后称臣内属,燕国置吏统治:《史记·朝鲜列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史记·货殖列传》“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北邻乌桓、夫馀
  • 1
    首先说明的是,我国早在春秋晚期的艾陵之战就诞生了预备队,《左传·哀公十一年》“…中军从(吴)王。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齐国书将中军,高无将上军,宗楼将下军……甲戌,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后世《孙膑·八阵》亦载“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说明预备队早已成为战国作战体系的
  • 8
    背景:【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陆贾说羽,请太公,羽弗听。汉复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归太公、吕后,军皆称万岁。乃封侯公为平国君。羽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谏曰:“今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罢食尽,此天亡之时,不因其几而遂取之,此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灌婴)击破楚骑平阳,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
    good 3-15
  • 1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史记·赵世家》 廉颇攻齐首先是孤军深入齐国,击败齐军后,再夺取卫齐之间的阳晋一带。据《齐策一》“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楚策二》“秦下兵攻卫阳晋,必开肩天下之匈”和《魏策一》“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
  • 72
    此贴也是为了补释吧简介提及的“同年李牧乘胜进击秦太原,收复狼孟一带”,避免误会。 据《史记·秦本纪》“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 《六国年表》“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蒙敖袭取赵榆次、新城、狼孟,得三十七城”,这两段记载,秦军在公元前247年前后就几乎拿下了整个太原郡,其中明确记载狼孟位其列。 但 据《六国年表》“秦
    谲史氏 4-2
  • 4
    据《秦本纪》载“五十年十月(前257年初),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魏)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这是信陵军所率魏军攻打河东最直接的证据,不过攻势在打到今襄汾县晋城村的汾城时就停止了,在渡汾水想打下汾城时被秦军来了个半渡击,损失两万多军
  • 149
    1.还定三秦:【汉王还定三秦】目前还没有证据能推翻这点,用韩信计就能算韩信战功么?汉中对还不够格吧 【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水淹废丘更是没有任何与韩信的相关记载 2.京索之战:【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原文也并未体现韩信在此战有何特殊地位,"汉
    大罗迷6 1-18
  • 2
    图文来自《赵国北长城考察》
  • 2
    《史记》记载李牧“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却不说备林胡、襜褴、东胡,又说“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匈奴此时均与秦赵燕接壤,可见匈奴领土范围之广,而分别位于河套南侧和北侧的林胡(榆中一带)和襜褴(代郡以北一带)此时则被匈奴和赵国完全包裹着,说明林胡、襜褴应该已被匈奴纳入统治中,而东胡此时也因遭到匈奴驱逐已不和赵国接壤了。襜褴的历史不详,林胡自从被赵武灵王暴打一通后“林胡王献马”,加上
  • 41
    先来盘点史学家、兵家等内行人士对李牧的历史评价:
    司马伷 4-19
  • 1
    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这篇叙写固陵之战的文章本该发布在《垓下之战》前,但是因为关于固陵之战的历史记载只有寥寥数字,所以我不得不先叙写了《巨鹿之战》、《睢水之战》、《垓下之战》、《东山之战》,然后再以这四篇文章为铺垫,分析推测项羽的用兵特点以及当时军情、局势变化等,并以此为基础、为线索、为依据,从而试图还原固陵之战。 之前我叙写巨鹿之战、睢水之战,垓下之战、东城之战,总结出项羽用兵特点如下: 一
  • 10
    黑云压城! 站在野王城城墙上的全体官兵,皆不禁倒吸了口气。颤抖的手紧紧地攥紧了戈 、矛、戟等各式武器,双眼直棱棱地望着城池外。黑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奔驰而来,片刻间则汹涌抵至距野王城城西估摸一里外地界。 来者便是秦国大将王龁及所率领的十万精锐秦军。秦军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就地深沟高垒、安营扎寨了起来。好似莽原上的藤蔓在此落地生根,誓要将这野王城吞入肚中一般!   察觉秦军暂时不会攻城,野王城内的守城官兵
    zhu小强 11-3
  • 37
    借灾诅咒,多歹毒的心肠就有恶毒的话语。这就是田齐三巨头之首霸秦强齐
    隐者 7-30
  • 6
    常备军,自古就有的,比如战车三甲士、军中骑士、国君和士大夫的侍卫、宫城卫士等等这些和后世的职业兵其实性质一样的。所以募兵制很早就存在了,有些观点认为募兵制是从某个时代某个人出现的是错误的。尽管募兵制自古就有,但通过招募一定规模的军队来决定战争走向的方式则出现得比较晚。中国最早可考的有招募军队参与的战争是汤灭夏之战,之后就是周武灭商之战,至春秋战国招募军异军突起,雇佣兵和常备军或成为军队核心力量或成
  • 7
    职业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获得财物为目的而为雇方完成迫切任务的雇佣兵,一种是为国家进行长期性服役而举家被免除赋税和徭役且得到一定田宅的常备正规军,两者都在募兵制度下产生,它们主要区别在于时效性和受益方式不同。以下是先秦雇佣兵的主要记载: 齐国自齐庄公开始设雇佣兵制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注:“设爵以命勇士。”此后数百年一直是齐军的核心力量,所以汉书云:齐闵以技击强,齐桓公以“教
  • 3
    中国已知最早的投石机出现在春秋时期,投石机在古籍一般名为“投机”,但谁发明的已然不知了。 《吴子·料敌》:“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乖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弩次之者,所以当投机也。”《孙膑·陈忌问垒》 “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范蠡兵法》 《左传·襄公十年》:“荀偃、士匄帅卒攻逼阳,亲受矢石。” 《史记·晋世家》:“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此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矢石无休,左右趣射
  • 31
    关于王翦灭赵之战南部秦赵战线的问题 ①首先史料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根据当时太子丹的描述“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与秦赵北部相持于井陉一样,南部两军也处于相持状态,地点在漳水一线和邺城,且邺城为赵军所据,故秦军只能临或距(通拒)漳、邺。 ②然后驳斥下秦吹史盲的“李牧被王翦牵制北路,南路包围邯郸”神论 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
  • 0
    公元前299,赵雍欲从云中、九原南下偷袭秦国。 公元前297年,赵挟中山加入联军攻秦,至盐氏而还。秦向联军割地求和。(主力交锋,赵胜1) 公元前288年,秦欲联合齐等四国共同瓜分赵国,后因苏秦而失败。同年,赵将董叔联合魏国攻宋,秦趁机攻取赵梗阳。 公元前287年,赵相李兑联合齐燕之相苏秦合五国之兵攻秦,秦向联军割地并去帝号求和。 公元前283年,秦兵进围大梁,燕赵联军救魏,追至林中包围了秦军,秦国以承认燕赵所占齐地为条件求
  • 3
    ¤赵惠文王 《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七年,立王子何以为王。肥义为相国。” 四年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与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其后李兑“百日之内持国秉”《范雎列传》,为相邦。) 十二年 《赵策四》“李兑约五国以伐秦,无功留天下之兵于成皋……” 十三~十四年 《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安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
  • 2
    李牧经典战役之一。此战分为两个局部战役,分别为北线的番吾之战和南线的河漳之战(邺城之战),而河漳之战又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防守阶段和反攻阶段,河漳之战是典型的防守反击战战例。 战役背景 公元前233年,肥之战后,中原骚动,形势急转直下。此时赵国借机谋划组织合纵借道韩国攻秦①,为此“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存韩》,他显然是不服这次兵败的,非要拿下赵国不可。秦王找来李斯商计。李斯先是驳斥韩非的
  • 8
    肥之战 又名宜安之战,李牧经典战例之一,决定赵国存亡的一次秦赵主力军的决战。 战役背景 秦王政平定国内各势力后,开始以兼并天下为务。公元前236年,赵国大举攻燕,秦国趁机兵分两路攻下了阏与、邺等九城。赵悼襄王因此“不得意而死”《韩非子·饰邪》,赵迁即位后,为了夺回失地,派人联络山东各国共同攻秦,燕、楚、越、齐(被韩非提及)四国纷纷响应。秦国一时为之恐惧,秦王派姚贾前去阻挠,导致各国三年都没有正式组成合纵①
  • 2
    ……胜州城镇(位其)东北四百五十里。北至黄河五里,东至黄河五十里。古戎狄地。孔氏曰:战国时林胡所居。赵武灵王北破林胡,其后李牧降林胡,皆此处也。亦为赵之云中郡地。秦始皇伐赵,取云中。及秦并天下,此为云中、九原二郡地,亦谓之榆溪塞。《史记》:秦却匈奴,树榆为塞。是也。汉为云中、五原二郡地。《读史方與纪要》 所谓用而示之不用者,李牧按兵云中,大败林胡是也。《武经总要》 赵命李牧,林胡远窜。《旧唐书·突厥
  • 28
    【修改】关于李牧的史料,以尽供查阅! 主要来自文献巨著《史记》《战国策》,辅以《存韩篇》《列女传》《三家注》《胡三省注》《读史方與纪要》《资治通鉴》等文献相关篇句补充删整。不加任何个人观点!
  • 7
    分别统计下赵国邯郸势力和代地势力的人物(具有一定身份地位且能在赵庭发挥影响力的人物) 主导赵国几百年发展的基本是四个势力集团,分别是邯郸势力、代地势力、外来卿士势力、外戚势力。其中邯郸势力和代地势力由于各自有自己的地盘,因而两大势力源源不断地往赵庭中输送人才,由于地域、风土人情、意识形态、利益、出身、历史等明显存在差异,所以自从赵国疯狂向戎狄攫取地盘开始,赵内部就渐渐形成两大势力,他们时一致对外时
    Ricky 3-7
  • 13
    邺城之战(即河漳之战)再回首 李牧的那次击败秦韩魏联军的战役,而赵军收复番吾、邺城,在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也不是没有记载作证的,比如番吾之战后第三年王翦攻赵时还在“下井陉”,番吾城在太行山井陉的东面平原上,这说明番吾早以收复;收复邺城的战役在史记中仅以“南拒韩、魏”几字给打发了,后续也不予以说明,但在同时期的战国策士托名张仪所编的策文《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有提到同一年发生的这次战役和番吾之战,“
  • 16
    出身于赵国的兵法家一览 由于活跃在秦末楚汉时的赵国人都是在战国末赵地出生,所以这时的兵法家无疑也算在内的。 倪良,根据《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六国时有倪良者,能将诸侯之兵,盖赵人也”,知其为赵人,根据《倪公墓志铭》,其祖先为郳国(今山东腾州市)人,郳国亡后迁到赵国今藁城区一带居住并以倪为氏,倪良活动时期不详,根据《吕氏春秋·不二篇》:“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
  • 10
    王翦施反间计?王翦吹这么幼稚和无知的?#反间计##顿弱##李斯#
  • 2
    《方舆纪要》 卷14真定府藁城县引《舆地记》: “宜安城,李牧所筑,旁有土山,冈阜崛起,又有台高数仞,俗犹呼为李牧台。”李牧原来还有筑城史的。 《水经注》“白渠水又东南迳耿乡南,世祖封耿纯为侯国也,谓之宜安城,”宜安城在东汉时成为了东汉功臣耿纯的侯国。#宜安城##李牧# 《宜安城记》徐村石珤: 宜安,汉旧县也,汉以前为赵地,考之《史记》,李牧拔宜安,走秦将桓齮者是也。《括地志》云:在藁城县西南二十五里,今其地有宜
  • 3
    【解惑】李牧是否真患有严重的肢体病的?为了帮大家消除疑惑,以及防止某些人恶意歪曲书中的记载,我还是得稍微分析下这个病,下面这段记载非常详细地描写了李牧当时的身体状况: 《文信侯出走章》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zuǒ)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
  • 0
    可曾记得,番吾、河漳之役爆发前,李斯为秦王献计: 【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
  • 49
    由于我怕直接列史料有些人看不明白,我就先列百度上的关于番吾之战的具体经过的概述吧 百度:秦王政十五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军兵分两路攻赵,一路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今属河北)进迫;一路由太原取狼孟(今山西阳曲)后东进番吾,拊邯郸之背。赵将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
    天汉之明 11-24
  • 58
    既然在做事,就要负起责任! 现在起,所有删帖记录和理由在这里。。。
    濱崎步 5-14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战争之神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