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吧
关注: 14,423 贴子: 9,412

法家先驱、圣人之师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1
    甲乙丙三个枪手,甲的实力最强,乙其次,丙最弱。 三人决斗,谁最先死?如果是三方无法沟通,那么丙最先出局的概率最大。 典型的例子是元宋金,宋和金之间仇恨很大,无法沟通,元宋联合灭金,然后元再灭宋。如果三方是可以互相沟通的,那么乙和丙是有相当大的概率联合在一起的。此时甲最容易出局! 比如大清被八国联军打废。 比如孙刘联军大败曹操。这个时候,佛系玩家就要开始问了,大家就不能和平共处,一起发展吗? 难!太难了!
    御道熊 5-26
  • 3
    AI会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吗? 答案是否定的,工业革命的充分必要条件根本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贫富差距! 先说正命题,整个人类历史上,但凡是财富分配均衡的时期,都是科技爆发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积极改革逆转财富分配后,科技生产力飞速发展。17世纪英国通过增量博弈诞生的大量新贵族,也大幅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提升; 二战,以及美苏争霸期间对资本家收入征收高达70~90%的税收。 温铁军教授在《乡土中国七十年变迁》讲座中表示
    御道熊 3-25
  • 11
    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 ——《管子·问》 首先,市场是人们进行交易的地方,这是对市场第一阶段的认识。但是让大多数人都从市场获利则只是人们最朴素的需求,并不是所有市场都能表现出来的属性。
    御道熊 9-20
  • 6
    认为科技生产力需要资本原始积累的人都是被韭菜经济学误导的。原因如下: 第一,幂律分布是这个宇宙的底层逻辑,指的是自由竞争下,财富分配会逐渐积累到少数人手里。 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整个人类历史,绝大多数时间,资本都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但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远不及财富分散的时期的速度。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积极改革逆
    御道熊 7-25
  • 7
    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这是2700年前管仲对财富分配规律的深刻理解。 作为现代人,我们对这些类似的现象进行了总结,最后发现自然界很多事物都服从幂律分布,比如人类的财富,城市的人口密度,网站的访问量,地震的震级,各语言词语的使用频率,图节点的
  • 0
    西方经济学学认为价值由供需关系决定,后面出现了垄断后认为垄断决定价格。 他们的认识都很粗浅。 而管仲对价值的认识要深刻的多。 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管子·国蓄》 前面一句讲的供求关系,后面一句讲的组织调控。 垄断只是控制价值的一种极端方式,还有并购重组,组织定价等中间阶段。 结合上述措施,就可以让物价处于自己想要的位置。 欧美经济一般都是爆发危机了,然后总结一套理论。 到现在都还没吃透。 就会
    御道熊 6-26
  • 2
    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 1
    管仲面对当时“竭泽而渔”的经济开发,为了有效利用齐国的林木和渔业资源,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即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环境保护法,即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免遭破坏。伐木和捕猎只准在适当的季节进行。
  • 7
    读《管子·正世》篇,其中有个治国安邦的观点是“随时而变,因俗而动”,很值得玩味。如果台湾败选的韩国瑜事先看懂了这句话,就不会让空心菜当选了。管子为相之所以得到齐国内外的拥护并助桓公取得霸业,和他能做到“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有关。司马迁说他能“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俗,是老百姓的需求特征,就是今天的吃喝拉撒,上学,看病,买房取妻等需求。蔡英文句句许诺,尽
  • 2
    1911年,在“列强环伺、国乱民贫、学者崇洋”的清末民初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启迪时人成为“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式的成功之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启蒙家梁启超写了一部《管子传》。在书中,他总结“人生功业的成与败”时说:“凡大人物之任事也,必先定其目的。三日于菟,其气食牛;江河发源,势已吞海。欲以小成小就而自安,未有不终于失败者也。” 这段话该怎样理解呢? 一、成功要有目标:有目标者在驰骋,无目标者
  • 22
    知他者,赞他是:圣人之师、千古一相;厌他者,贬他曰:器小、不俭、不知礼。千百年间,关于管仲的评定始终有着鲜明的对立冲突。是是非非,云山雾罩,管仲似乎成为古代思想家中的“非主流”。细思量,作为开诸子百家风气之先,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于一身的人物,其人其事其言值得后来者深思。 有思想者,就一定能成就理想吗? 如果把管仲和晚他170余年出生的孔子做比较,或许更易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们两个人都是有巨大
  • 12
    一楼送给可怜的中国,2700年时间,只出了一个管子,一个白崇禧,真正能复兴华夏民族的圣贤!
    御道熊 2-24
  • 9
    管仲的第一个开创,是实行:“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这一政策的要点是,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国语·齐语》记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乡六个,每乡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均以一户一人计算)。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 管仲认为,四民分业有四个好处:一是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二是对
    三叶草乡 11-13
  • 3
    从网上看到此贴,写的很好,但原贴为引战贴,其它无关内容不再此文中保留。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中华第一相“。 他的功绩有哪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 管仲:定谋虑,乘时势上下不和则令不行,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有勇无谋,不足以成事。先定谋虑,再因时乘势。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管仲自己辅佐齐桓公建成霸业的概略综述。 被尊为法家元祖的管仲,他思想
    lchh777 4-8
  • 26
    看到吧里有很多问关于管仲的早年经历以及一些其他的事。所以干脆搜集搜集关于管的记载和一些野史吧,首先介绍一下 笺兰杜芷 的贴《【一匡天下】用了管仲典故的诗歌》http://tieba.baidu.com/p/4747410403 坑的话不可能一下子填满的,记起来的,平时读到的我会po出来。有很多史书都重复了所谓齐桓公被管仲射了然后blablabla的记载此贴就不记录了。
    疯子li志 12-19
  • 7
    管子关于为政之德的思想深刻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管子论为政之德主要集中在以民为本、以德化民、藏富于民以及选拔贤良等几个方面。
  • 23
    成蟜让儿子陪自己在书房坐会,坐定后,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儿子看了一会,不无感慨地说:“当年为父逃至赵国时正是你这般年纪,不想今日你又要逃亡。你我是秦人,还是赢氏子孙,却也要因为秦祸而逃亡,岂不是怪事?” 赢玘对此发表看法说:“孩儿以为我们逃亡是因为我们是赢氏子孙,所以秦王容不下我们,如果我们只是普通的秦国百姓,就不用逃了。” 成蟜疑惑地问儿子:“是吗?难道你没见过逃亡的秦国百姓吗?” “见过一些,不过他们
  • 13
    管子“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请问“德”与“仁”在古代有什么区别?
    nihshk 12-31
  • 23
    一楼送花(#彩虹)(#音乐)(#音乐)
  • 15
    “岁有凶穰,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国 蓄》) “天下之数尽于轻重矣。”(《揆度》) “谷轻而万物重,谷重而万物轻。”(《乘马数》)“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 重。”(《山至数》) 《管子》中凡反映经济、政治、社会等事物的双方对比关系的,如本末、 穰凶、损益、公私、贫富、贵贱、缓急等都是属于轻重范畴的。 轻与重是语义相反的一对词语,如果本末不能随意倒置,那么轻重也不能随意倒置,否则,事物的发展会发生转化。 1、
  • 42
    之前对中国古代的变法感兴趣,秦以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李悝变法,管仲变法都比较成功。而秦之后的改革如王安石,张居正,百日维新成就相对较小,这种巨大的反差令人困惑,读过《管子》和《商君书》之后,便豁然开朗了。 第一个问题:关于人性的理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同的理解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治理方法。如果采用性善论,流行的办法就是道德教化。如果是性恶论,就会采用严酷的刑罚。管仲则从趋利避害的人性
  • 72
    工农商是人类社会当中三种最基本的劳动形态,在行业没有严格划分之前,这三种劳动形态就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别。 农民的劳作与环境是分不开,古人春种秋收严格遵守二十四节气。而现代人则通过对环境的改良使种苗拥有更加合适的生存环境,也包括粮食品种的改良。农民的劳动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锄头舞得再好,土壤里没有料,是结不出好的成果的。 工人的劳作方式则与农民不同,不管是建筑工人还是制造工人,在加工部件或者完成某到
  • 9
    兵法第十七
  • 22
    法法第十六
  • 7
    重令第十五
  • 14
    法禁第十四
  • 10
    八观第十三
  • 24
    枢言第十二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
  • 14
    宙合第十一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
  • 12
    五辅第十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於天下,不忘於後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
  • 3
    幼官图第九 【题解】幼官,合起来讲,就是爱护及管理。不论对人对物,我们都要讲爱护及管理,怎么样
  • 8
    七法第六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能治其民矣,而不明于为兵之数,犹之不可。不能强其兵,而能必胜敌国者,未之有也;能强其兵,而不明于胜敌国之理,犹之不胜也。兵不必胜敌国,而能正天下者,未
  • 19
    乘马第五 立国 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
  • 11
    立政第四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
  • 9
    国蓄,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七十三篇。 中文名:国蓄 来源:《管子》
  • 10
         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创始人是凯恩斯,而在东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应该是管仲,但产生的时间比西方早了千余年。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管仲(约公元前725年-前645年),名夷吾,春秋初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少年时,因家道中落,境遇困顿,与好友鲍叔牙一起,在南阳(今山东邹县)一带小本经营。      在中国传统社会,商人的地位处“四民”之末,历来倍受歧
    御道熊 7-21
  • 4
        一、英雄不怕出身低     小时候,曾看过一本《某某某的青少年时代》,于是便认为,大凡“伟人”,在孩提时代都是
  • 6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
    果然bowen 12-11
  • 12
    《管子》的经济谋略 -------------------------------------------------------------------------------- 作者:[新法家] 来源:[] 浏览:[8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