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吧 关注:5,160贴子:56,146
第一章 谁是那多
谁是那多(1)

    没有新闻。
    以往我写手记,有一个惯例,就是放一则新闻在最前面,因为接下来要叙述的故事,和这则新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这则新闻背后的秘闻,有的是这则新闻所引出的事件,总之,让大家一开始就看到这个新闻,对于了解后面的故事,很有好处,此外,也好让大家知道,我所讲述的东西,尽管看起来匪夷所思,却并非胡编乱造。
    可是这一次不用,是个例外。
    这次我要说的,是那多手记的源起,如果没有这件事,或许大家就不会看到这一篇篇的那多手记。这件事,并不是由什么新闻引起的,尽管要把这件事说清楚,在某些必要的时候,我不得不举出一些真实的新闻,但不是现在。
    这件事情,发端于2001年的七月初,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写出这篇手记,原因很简单:我才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人表达能力再好,总也要等到他自己搞清楚想表达的东西以后,才能告诉别人吧。 
    2001年上海的夏天很热,对常常在外面跑的记者来说,炎热比寒冷更难熬,常常一个夏天跑下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得褪层皮。当然,老兵油子不在此例。那时我自然还不是老兵油子,非但不是,在新闻岗位上,是个新到不能再新的新兵。因为,我才刚和晨星报签下“卖身契”,成为一名正式的记者,连记者证都没办出来,只好拿着工作证和名片出去采访,好在大多数时候有名片就足够了。
    不过那个时候,我的身份虽然只是个刚刚签约的新人,可是自认为已经有些资历了,毕竟从大三开始,就到晨星报实习,在晨星报跑新闻的时间要比在学校里多得多,更别说大四了。报社里的记者编辑都混了个脸熟,写起新闻来也早已不是当初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其实,抛开身份不谈,在晨星报当一个好的实习记者,和一个正式记者的收入不会相差太多,因为收入里的最大一块就是稿费,晨星报这类新兴都市报,在多劳多得这一点上做得还是不错。对我而言,转正的最大的好处在于,我有了自己的地盘。
    从前采访回来写新闻稿,得候记者们的空挡,看哪个电脑空下来了,赶紧和人家陪上笑脸打招呼,借用一下。写完稿子还要托人家传进报社内部的采访网络。为了不让别人等得不耐烦,更多时候我先写在纸上,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录入电脑。有时候写到一半就得“挪窝”,怎一个烦字了得。
    转正以后,就可以拥有正式的办公桌,一块用隔板围起来的方寸之地,一张转椅,一个活动柜子,最重要的是,写字台上的那台属于我专用的电脑。
    我运气好,正碰上报社购入一批新的办公设备,所以从电脑到活动柜都是全新的,惹得同事们一阵羡慕。不过,分配大橱时运气就没这么好,我找到那个属于我的橱,打开一看,挂衣服的地方还好,旁边几个格子里乱七八糟,堆着不知道哪位的东西。分派给我这个橱的总务部门小吴说,这个橱有段时间没人用了,前主人早就跳槽,所以这里面的东西随我怎么处理。
    怎么处理?当然是好东西自己留下,其它的统统扔掉了。不过闻着里面散出的微微霉味,我怀疑还能从里面找出什么自己要的东西来。
    是的,各位现在能在这里看到我写那多手记,就源于这次整理。
    在那时,我已经有了一些和常人不同的经历,在之前断断续续一年多的实习记者生涯中,尽管没碰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可是足以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让普通人百思不解的经历,还是有那么一两次的。也不知为什么,我一当上记者,自然而然地,就回注意到许多别人不会关注的细节,又或者说,麻烦天生会往我身上撞,偏生我又不习惯躲。几次下来,我和一些老记者一样,对表面的东西,越来越不信任,天知道眼前这有条有理运转着的社会机器,骨子里都是些什么?  
 


1楼2006-08-02 18:04回复
    谁是那多(7) 

     就当我惶惶然欲举步走向雷峰塔的废墟一探究竟的时候,眼前的景物竟又起了变化。
     四周像是起了雾,一片微微的白色,在这白色之前,隐然有幻象出现。
     我知道那一定是幻象,不仅因为形象有些扭曲变形,更因为那幻象中的人竟是我自己。
     那幻象中“我”的行为,极为逼真,连许多只有我自己知道,在无人时才会放肆做的小动作,常挂在口中的喃喃自语,也分毫不差,就好像是谁给我录的全息录像,现在回放给我看。
     只是这段录像中我所做的事,却十分奇怪,如果不是这么奇怪,我几乎要认为这是我未来生活的预示。
     那里面的我,正对着电脑,不断打着游戏,而每个游戏,却只打到一半就进行不下去。时光流逝年岁增长,竟好似我的后半生,就在“打新游戏,卡住,又一个新游戏,再卡住……”中度过似的。
     当幻象消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做了一场荒唐梦。
     正当我怔怔站着,不知所为时,却听到从后面传来低沉的一声“嗨”,声音极为熟悉。
     我一惊转身,居然见到这个忽然出现的人,赫然是另一个那多。
    先是在幻象中见到自己,又看见一个活生生长得和我一模一样的人,这究竟是什么鬼地方。
     那个那多脸上露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诡异神情(我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能做出那么讨厌的表情来),用和我一模一样的声音说:“别怀疑,我就是你,是你意识的一个分身。”
     他的话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直觉他说的是事实。
     他接着说:“你刚才见到的,就是你这一生的命运。”
     我喃喃地说:“命……运?”
     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是的,命运,要破解这悲惨的命运,只有一个办法。”
     我不自觉地顺着他的话问:“什么办法?”
     他用手指着旁边忽然出现的一团白光,说:“你不会在这里呆很久的,站到这里,你就可以出去,然后,把鎏金塔打破。”
     他脸上的神情变得十分庄重:“这样,你的宿命就会改变,为了你也为了我,快去吧。”
     我举步迈向白光,但只走了一步就停了下来。
     刚才面前这另一个“我”的一言一行,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力量,让我觉得他说的全都是真的,我就应该照着他的话去做。但现在我心神一宁。立刻觉得其中大有问题。
     怎么可能一个人会有如此奇怪的未来,简直荒谬到没有一点可能性。只要用理性来思考,就知道这毫无疑问是谎言。
     一念及此,我就知道问题出在这个自称是“我”的分身的人。
     我直视这张和我一模一样的脸,沉声问:“为什么骗我,你到底是谁。”
     他完全没有想到我会忽然有这样的反应,说:“你说什么。”
    我心里更加肯定,说:“一个人怎么会有这种命运,连五岁小孩都骗不过。”
     我把他刚才的话在心里转了一遍,顿时想到症结所在,眼前掠过采访冯立德时在他书桌上看到的《警世通言》,不由惊道:“你想骗我打破鎏金塔,放你出去!”
     对面的“我”神色一变,厉声说:“你要是不答应,就永远待在这儿,再也别出去了。”
     我心里一惊,这里还是这怪物的地盘,怎地自己说话如此不小心。
     正不知该如何时,想到一事,眉头顿然舒展,脸露微笑说:“你若有能力把每一个看鎏金塔的人都吸进来,不管吸进来的是整个人还仅仅只是精神,都足够引起轰动,到时科学界对这个塔详加研究,你还怕没有机会脱身?照我看,你根本就没法把人留在这里很久。你上次骗不倒冯立德,这次一样骗不倒我。”
     那个“我”神情变了几变,似乎给我说中心事,脸上有些黯然,哼了一声说:“上次那个人看到的,却是他真实未来的一种,若不是能量因此消耗大半,这次也不用耍这把戏骗你,否则,我看以你的定力,远不及他。现在,罢了,大不了再多在这里呆一会。”
     未等我来得及说话,他忽地消失不见。
     旁边那团白光仍在,我一脚跨进去,只觉四周白雾缭绕,脑中又开始昏昏沉沉。
     白光散尽时,我发现自己又回到上博的青铜器馆。
     正愣神时,一个管理员走近,说:“先生,关门的时间到了。”
     这件事之后不久,考古界传来惨剧,冯立德主持的一项重大考古发生事故,据说由于土石塌方而导致多人死伤。冯立德就此一蹶不振,不久就宣布退出考古界。而此时我也隐约猜出当时冯立德看到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同时理解他为何如心压巨石般对鎏金塔充满恐惧,因为早在今年三月十一日晚上杭州雷峰塔地宫里,他的考古生涯就被判了死刑。
     我是打从心里佩服冯立德,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把持作为一个考古学者的原则,不为一己私利去破坏鎏金塔,换了是我,可能真的做不到。要知道像他这样身份的考古专家,要是以考古学上的理由提议打开鎏金塔看看里面是否真有发舍利,很可能会得到批准。
     后来我和好友林影谈起这件事,这个极端怪力乱神的女孩很是起劲,据她分析,那被困在塔里的东西对我用的是一种记忆衍生法,把我记忆中最重视印象最深刻的东西拿出来朝坏的方面推导一番。偏生我这个人对工作漫不经心,又没老婆情人,一天到晚打游戏,前一阵子打“致命武力”打到一半碰到了BUG前功尽弃,满心懊恼,想起来就胸堵。而那个怪东西看来对现代人的生活极不熟悉,结果搞出来的未来像一场闹剧,否则,还真不知会怎样。
     林影幽幽对我说:“其实,当时你真的很危险。”
     我问:“为什么?”
     她说:“事后证明你只是精神去到了那塔里,而人的精神何等脆弱,纵然不能把你长困其中,让你精神错乱还是办得到的。”
     我回想当时的情况,点头同意。
     林影一笑说:“看来,你碰上了一只好妖怪。”
      
     还有,这件事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看见美女就想起白森森的骷髅,绝对的坐怀不乱。


    7楼2006-08-02 18:06
    回复
      谁是那多(8)

       这篇东西让我最惊讶的地方,不是在故事上,而是文章最后的落款——那多,当然这时候我也明白了所谓“那多手记”是什么意思。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小吴,问他这个柜子的前主人叫什么名字。小吴一时间也回忆不起来,说要给我找找。
       “是不是和我一样……也姓那?”我话到嘴边又改了,直接问别人是不是也叫那多真是太可笑了。
       “不会。”小吴回答的斩钉截铁:“我们报社以前就没有姓这个姓的,你当姓那的很多么,那可是珍稀动物啊。”小吴和我开了个玩笑。
       我道了谢,挂上电话。
       细细想来,虽然手记开头的那段形容很象我,不过,我并没有一个叫林影的朋友,所以这篇《那多手记之失落的一夜》,该是认识我的人假托我之名所写的。大概是我的名字比较奇怪吧,叫《那多手记》总比叫《张得志手记》之类的好听。
       可是……
       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发呆,脑子里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来,让我一时间头大无比。


      8楼2006-08-02 18:06
      回复
         那天我没能成行的原因,是一个该死的热线电话。当然,作为一个记者,这样用词很不妥当。我们报社有一条长设的热线电话本意是让市民大电话近来报告新闻线索,可大多数时候,打进电话的市民都是些邻里纷争的鸡毛小事。那天到真进了个新闻电话,说是一个消防龙头坏了,水喷泉一样壮观的喷个不休。
         这样等级的出击任务,老记者是没森么兴趣的,当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刚刚签合同,在这段时间自然要任劳任怨,所以立刻就赶赴事发现场,而回到报社写完稿子,上海博物馆早就以经关门了。
         而为了这样一个虽然奇怪,但全无头绪的故事,就打什么冒险的主意……还是算了吧。
         第二天到报社的时候,小吴告书我,柜子的前主人叫赵跃,并给了我一个从人事部门那里得来的手机号。
         “谢谢你,我整理了一下柜子,里面有些东西可能他还要用。”我找了个理由。
         “要是我就全扔了,你想的还挺周全的。”
         一个问题到了嘴边我又咽了回去,现在就问的话,不是最好的时机。
         赵跃?似乎有点印象,我实习的时候,可能打过照面,但他不会记得我吧。
         我拨通了赵跃的手机。虽然觉得这件事未必和他有关,但还是确认一下为好。媒体之间人员流动很频繁,赵跃现在多半也是在哪家报社任职,不过我并没有搞清楚的打算,我想搞清楚的只有一样。
         “喂,是赵跃么,我是晨星报记者那多。”
         “噢,有什么事么?”一个略有些哑的嗓音。
         “是这样,我刚进报社,分到你以前用的橱,我想问里面有什么你还想留着的东西么?”
         “没有了把,随你处置。”赵跃似乎想了一下,回答我。
         “不过里面好象有一篇小说,叫什么手记的,是你写的吧,也不要了么?”我很有技巧的问出问题,特意隐去手记前面的“那多”二字,否则如果对方不知情的话,岂非会觉得我这个问问题得人神经有些毛病。
         “小说?”赵跃有些惊讶:“我从不写那玩意儿,大概是别人的。我离开晨星报有段时间了,可能别人用过,放进去的吧。”
         和我想象的一样,我正要挂电话,赵跃问我:“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那多。”
         “姓那的人不多啊,是多少的多?”
         “是的。”
         “恩……晨星报还不错的,好好干吧。”从晨星报跳槽出去的前辈这样鼓励我。
         赵跃走了以后就没人用过这个柜子,这点小吴已经对我说的横清楚。那么,这本神秘的有着我的名字的黑本子,以及里面的故事,是从何而来呢?
         我拨了小吴的分机。刚才没问出来的问题,现在可以问了。
         “小吴啊,我是那多。真是奇怪了,我刚才打电话给赵跃,结果他说几见礼品摆设不是他的。”
         “咦……”
         “你有没有给过别人钥匙?”
         “没有,这些备用钥匙原来都放在一起锁着那,前天我刚拿出来帮你配的,别人怎么会有?到是赵跃走的时候挺急的,交代的比较草率,可能他把自己的钥匙给了哪个同事,别人有放不下的东西就放进这个柜子来。哎呀,你真是的,这些东西,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把。”小吴有些不耐烦了。
         “好的,好的。”我也知道自己很烦,连声答应着,挂了电话。
         查到这里,就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了。我不可能再打电话给赵跃,问钥匙在不在他手上,这样显的热心过了头,我还不想把“一个叫那多的记者发现了一本不是自己写的那多手记”这件奇怪的事告诉别人。


        10楼2006-08-02 18:06
        回复
          第三章 第二篇手记
          第二篇手记(1)

           2003年8月,我父亲打电话给我,要我抽时间到老宅去一次。那是九龙路上一处老式石库门建筑的二楼,在一片弯弯曲曲四通八达的海派弄堂里,四处是上个世纪初上海的痕迹。那些沧桑的老房子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不久之后则有可能被拆去。那里临着黄浦江,是所谓的“北外滩”地区,上海市政府有一项庞大的北外滩改造计划,要把原本上海的标志——外滩向北延伸,对北外滩地区进行全面性改造。那里的房子说拆就拆了。
           十三岁之前,我和父母都住在那里,直到后来住房条件改善,搬到了新居,工作后我又自己租出来住。老宅和那些有着童年记忆的老家具,则伴随着厚厚的灰尘逐渐远离我的生活。现在,我的任务是彻底的整理一次老宅,除了家具,把一切能搬的动的有价值物品搬到父母那儿去。
           我在报社晃了一圈,确定没什么事,下午翘班去了老宅。晨星报报社就在外滩,我没叫车,沿着外滩一直走,享受难得的闲散时光。
          半小时后,我上了老宅的木楼梯,楼下的邻居已经换了两拨,彼此并不相熟,只点头打了个招呼。
           司别灵锁竟然打不开,钥匙插进去的时候就很勉强,然后怎么转都不动,我狠狠敲了木制房门一拳,却忽然想起几个月前老房子被偷过,门锁已经换了,老妈给我钥匙的时候,我往包里一扔,没把钥匙圈上的老钥匙换下来。
           我在包里摸索半天,差点要把所有东西倒出来的时候,终于摸到那把铜钥匙。
           门“吱”地打开了,里面扑来一阵灰尘,那么多年没人住了。我掩着鼻子,快步把窗打开。屋里的陈设和记忆一点点重合起来,几个月前小偷的光临似乎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可能是这屋子里没什么东西可拿,看了几眼就走了,以至于我父亲对这警察的时候,一件失窃物都讲不出来。那么九不住,就算被拿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最夸张的是,小偷连翻箱倒柜这样的基本动作都没做。估计是被灰尘呛的没了工作热情。
           我一个抽屉一个抽屉地拉开来,那些古旧的物件:擀面棒、秤、毛主席语录、三斤粮票----有纪念意义却无甚价值。
           整理了两个多小时,却只检查了小半地方,我坐在棕堋床上,腰酸得不行,抹了把汗,打算休息一下。忽然想起什么,探头到床下,然后伸手拖出一个木箱子。没记错的话,那里面放了该全都是我的东西。
           打开箱盖之前,我开始回忆那里面可能有什么,日记?作文本?成绩单?还是玩具?
           我真的没想到回看见这件东西,说实在的,我的心抽了一下。
           满满的一箱杂物,放在最上面的,是一本黑色的硬面本。
          或许我小时侯用过这样的本子,但这时,我心里冒出来的就只有四个字:那多手记。
           我盯着这本本子看了很久,本子有八成新,和写着《那多手记之失落的一夜》那本很象,而且,上面的灰尘很少。
           我转头向四周扫视,确定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稍稍安定些,伸手拿起本子,翻开。
           第一页,第一行,写着“那多手记之乌蓬船”。
           这是第二篇,不是我写的那多手记,署名同样是“那多”。
          既然我已经把第一篇手记全文抄录在本“那多手记之过年”里,那么这第二篇手记,当然也要照办。同样的,这篇手记也有着相当的可读性。


          15楼2006-08-02 18:07
          回复
            第二篇手记(4)

             几天后,报道见报,发在版面的显要位置。我觉得应该给浦东城管监察大队寄一份报纸过去,却不知那里的地址,就打了个电话找小张问一下。
             出乎意料的是,那头回答说小张已经辞职了。
             我很惊讶,问他是什么时候的事,他报了个日子,就是我去采访的次日。
             一个前一天晚上还半夜加班的人,居然会辞职?
             虽然觉得很疑惑,但和小张其实也不太熟,也就没打算深问下去,但对方又说了一句:“大概是怕处分吧,第二天只看见一封辞职信,人就失踪了。”
             我问:“处分?”
             “他私自晚上把巡逻艇开出去,还不开回来,就让巡逻艇没人看管地停在河里,这种事可大可小的。”
             我脑袋里“嗡”的一声,原来那天他竟是私自行动,怪不得只有他一个人。
             “白天我采访的时候,听他说晚上要去拖船,会不会……”我试探地问了一句。
             “不可能,他拖船拖到哪里去?”
             “你们不是有集中销毁的地方。”
             “也没见有多出来的船啊,我们来一条登记一条的,谁知道他晚上去干吗了。”
             我心里奇怪,明明记得把船拖到销毁的地方的,不过已经不记得那里怎么走了。我又问了去那儿的具体地点,准备去看一下。
             放下电话,我越想越觉得蹊跷。看来这一切都和那条船有关。我忽然有了一个很诡异的念头,小张半年前才进入监察大队工作,鬼船事件后就立刻辞职,说不定,小张就是冲着那条船去的。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天晚上为什么还要叫上我呢?
             如果那条船还没被销毁的话,我一定要进去看一看。
             在浦东一个不知名小河道的一条支流里,几十条待销毁的船排成长龙。我沿着河岸向前走,却始终没有看到那条船。说实话,我对这里全无印象,毕竟那次来的时候是晚上,什么也看不清。
             长龙的尽头是几个工人正在用挂着巨大铁锤的吊车砸船,被砸碎的船会就近埋起来。
             “没有,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一艘船,我们晚上有人值班,你说的那天晚上,这儿根本就没来过新的船。”一个工人对我说。
             我只觉背脊上一股寒意直窜上来。我努力想回忆起那天晚上把船拖过来时的情形,但却什么细节也想不起来了。
             怎么会这样?
             我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大谜团里,大脑一片混乱。
             那一定不是一条普通的船,也许,那真的是“鬼船”。
             我想到了那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一定见过鬼船,那儿的居民,也许大多数都见过鬼船。
             当天下午,我费了老大功夫,找到了那个地方。我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我不喜欢被蒙在鼓里的感觉。
             “最近几天夜里,都不见那艘船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精壮汉子对我说,“也许它到别的地方去了。”
             “为什么你们叫它鬼船呢?”我问。
             汉子抬眼看了看我,缓缓说:“如果一艘船,当你想靠上去的时候,就消失不见了,你说它是什么?”
             我张大了嘴,发不出声音。
             汉子苦笑了一声:“原先我也不信这个邪,有一天晚上,就大着胆子把船靠过去,离那船还有三四米的样子,连上面那扇木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那么一眨眼,船就不见了,连水花也不溅起一点来。” 
             “真的?”
             “那还有假,不知有多少人试过,没一个人能靠近。”
             原本想把事情弄清楚的,却得到了更加离奇的消息。既然以前没人能靠近,为什么那天晚上我们却上去了,难道是因为小张?
             我只知道他姓张,连叫什么都不知道,这下,连一点线索头绪都没了。
             既然解决不了,搞不清楚,我决心把这件事忘掉,回到家里我闷头大睡,直到次日日上三竿。
             我这个人,要决心忘掉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工作这么忙,三天两头往外面跑采访,而且又不是第一次经历怪异事件,也就渐渐不再放在心上。


            18楼2006-08-02 18:08
            回复
              早就公开的秘密(3)

               我回到住处洗了把澡,开始在网上东游西荡。明天打个电话验证一下小张这个人,要是不出意料的话,该不会有什么有用的信息,这样,我就只好再继续原本的鸵鸟政策,静待事情的再次发展。
               看了几篇纯粹瞎掰的网络悬幻小说,时间已近12点。我上床睡觉。虽然傍晚已经睡过,但对于拥有“猪一样的睡眠”的我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我很快进入迷糊状态,然后电话铃就尖叫起来。
               我睁开眼睛,盯着床头柜上的电话机看了五秒中,伸手拎起听筒。 
               “我知道了知道了!”
               嚣张的声音让我立刻把听筒拿离耳边。
               好像是叶瞳。我还很糨糊的大脑开始缓慢转动起来。我把听筒再次放到耳边,但很小心的没有帖在耳朵上,果然叶瞳的声音还是很清楚地从那头传过来,显然他正处于兴奋状态。
               “还嘲笑我是做梦梦见的,去死把你,我已经搞清楚是从什么地方听到这两个故事的。”
               “什么地方?”我的大脑已经完全清醒过来。
               “哼,哼。”
               “哼你个头啊哼,说。”
               “叫声好听的。”叶瞳还真拽上了。
               “阿姨。”
               “啪嗒。”她居然把电话挂了。
               我郁闷了很久,终于想通自己收到的是“那多手记”不是“叶瞳手记”,再怎么说要有倒霉的事也会落在我头上,和她叶大小姐没有半分关系,实在没有硬起来的本钱,只好拨通叶瞳的电话。
               “喂。”
               “嗯?”那边传来尾音拖的很长的质疑声。
               我清了清喉咙:“前凸后翘宇宙无敌霹雳美少女上天入地最青春的叶瞳小姐,能告诉我你到底是从哪里听到这两个故事的吗?”
               叶瞳差点笑岔气,乐了半天,要不是她大概用手捂住了嘴的话,一定会吓到她妈。
               “是从我表妹那里听来的。”
               “你表妹,她是何方神圣?”叶瞳的回答和我的想象距离颇远。
               “我表妹今年读高一,一听见什么奇怪的事就会跑来告诉我,也不知她的小脑袋瓜里想些什么。”
               我心里想这不是和你一样吗,嘴里当然不敢讲出来。
               “这两个故事,就是表妹告诉我的,而她是从一本名叫《萌芽》的青年文学杂志上看来的。”
               “《萌芽》?”我知道这本杂志,这是目前中国最畅销的面向青少年市场的文学刊物,几年来风头最健的一些少年作家,大半出道于这本杂志。可是,《失落的一夜》和《乌蓬船》这两片那多手记,居然已经在这本杂志上登出来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是《萌芽》,刚才我已经向她打电话确认过了,她还帮我查了一下,是登在2001年的第9期和2001年的第12期上。负责编辑叫韦林。”
               “谢谢你。”我郑重地道谢。虽然现在还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这显然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明天带我一起去。”
               “什么?”
               “别告诉我明天你不会去萌芽杂志社查个究竟。”
               “我记得你这个记者还是要坐班的吧。”叶瞳是一本内部刊物的记者,不象我们这些正式记者一样自由,外出采访需要向领导报告后才能出行。
               “我可以请假。”
               “别闹了,我向你保证,一有进展立刻向你汇报。”我实在不想把叶瞳拖进来,到不是怕她坏事,而是这件事现在看起来诡异难测,很难说背后会隐藏多大的危险,而且摆明了冲着我来的,没必要把朋友拉进来一起冒险。但这话不能对她明说,否则以这倔丫头的个性,就怎么都甩不掉了。
               “你保证?”看来叶瞳的领导管的真的很严。
               “我保证。” 
               接下来要再次入睡就颇费周折,毕竟我和正牌猪还有一些差距。我不怀疑叶瞳的话,她不可能无聊到如此骗我。但是,原本这么曲折才送到我手里的两本那多手记,照理,其中记述的故事该是极度的隐秘,现在却居然在一本杂志上堂而皇之的刊登出来。更离谱的是,那一篇《那多手记之乌蓬船》,居然那么早就登到了《萌芽》上,比我看到的时间早了9个月。那么容易就能看到的文章,为什么还要辛苦的送给我,难道说是吃定我是不看《萌芽》的?
               反过来,如果说以这样的方式让我看到,是为了引起我的重视,那么堂皇的登在这本月销量高达50万的杂志里,又为的是什么?
              第二天上午9点我就到了萌芽杂志社。我很少醒的这样早,在这样的时间,报社的记者大厅里一定还空无一人,连灯都没开呢。


              23楼2006-08-02 18:09
              回复
                早就公开的秘密(5)

                 就在站起来的刹那,没有任何征兆的,我笼罩在突如其来的诡异感觉中。我很难把当时确切的情况形容出来,世界在瞬息变得不同起来,我陷入巨大的恐慌,我确定被一股力量牢牢抓住,而屋内其他人就连近在咫尺的韦林也一无所觉。
                 我的心跳的极慢,“通”“通”,仿佛自己的时间流逝和外界全然不同,自己站起的动作也慢下来,就象电影中的慢动作一样,但心底里,我却感到,极度的危险已经降临到我的头上。就是在恐怖的人洞中,我都没有这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我感到自己正在从眼前的世界中抽离出来,我明明还站在这间萌芽杂志的办公室里,韦林正在站起来要和我告别握手,可我却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窗口射进来的炙烈阳光正在暗下来整个世界都在褪色,我就像站在一张老照片里的人!
                 我失控的手碰到了桌上的笔筒,这个别致的金属笔筒在我刚进来的时候还吸引过我的目光,现在却被我的手带的掉下桌子,我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笔筒翻滚着摔下去,里面的笔飞散出来,慢慢地,慢慢地,一只钢笔触碰到地面,弹开,然后是一只自来水笔,紧接着是一只铅笔然后是整个笔筒,还留在笔筒里的笔一下子从筒里撞飞出去……
                 是的,那些笔一下子撞飞出去我的知觉在这一刻恢复正常,世界的色彩回来了,我站起来的腿恰好伸直,速度的不协调感消失了,笔筒撞在地上让人吓一跳的“当”的大响,也传到我的耳朵里。
                 我浑身虚软,刚站起的腿一阵无力,又坐回座位上。
                 对韦林来说,我只是站起来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了笔筒。而对我来说,已经在生死间走了一遭? 
                 此前,我在面对死亡最近的时刻,都没有过这样糟糕的感觉,刚才我要面对的,是死亡,还是其他未知的境遇?
                 冷汗从我的脸上流下来,我想对韦林说些什么,但我发现我的嘴在发抖。我知道要是现在勉强再站起来,一定回出丑,只好坐在椅子上,弯下腰去收拾笔筒。不过从韦林的角度看来,我现在的样子应该已经有些奇怪了。
                 “对不起对不起,太不小心了。”我很快把笔拣起来,好在它们都散得不太远。
                 “没关系,不过,你的脸色不太好,有什么问题吗?”韦林好心的问。
                 “没什么,我该走了。”我恢复的很快,经历过一些事的我,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刚才的感觉,仍让我心悸的盘在胸口。
                 我摸着扶手走下楼,走到上海夏天猛烈的阳光中,看了一眼背后矗立的大洋楼,快步走出作协大院。
                 叫了辆出租车直接回报社。看着车窗外喧嚣的城市,我想自己暂时是安全了。但适才的变故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我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我下手。所以,以后会怎样,我有些无措。
                 不,应该还是有线索的。是不是,是不是我快要接近事情的核心了呢,这样的异相,和这三篇那多手记,是有关联的吧。
                 从打开晨星报的柜子,看见第一篇那多手记,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这个让我一直摸不着头脑的悬案,就要露出它狰狞的真容了!
                我全力打开,努力回想两年来的这个事情相关的点点滴滴。
                 “事情开始了,不努力的话,我一定会被那股力量吞噬。”我对自己说。我的直觉对坏事总是有相当准确性的。同时,我庆幸自己没把叶瞳拖进来是明智的选择。
                 韦林是同时收到三份手记的,而我只收到两份,并且时间有先后,方式也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如果是从同一点发现的,至少,时间应该是一致的,没道理寄给杂志社是三份一起,而寄给我却陆陆续续间隔好长的时间。
                 如果基于自己的推论,即所有的那多手记都是同时寄出的,那为什么最终送达我手上,却相隔这么久。而且,那一份《那多手记之来自太古》,我为什么没有收到?还是说,更本就只寄出两本给我?
                 无解。不管我正推反推,最后的结果都是悖论,自相矛盾的悖论。
                 还有关键,还有我没掌握到的关键!
                 坐在报社自己的位子上,我拿出那本2001年7月出版的《萌芽》,开始仔细地阅读《那多手记之来自太古》。
                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在精彩程度上,犹胜过了我看到的前两篇手记。


                25楼2006-08-02 18:10
                回复
                  第三篇手记(2)

                   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是王亮,他到了。简单地说明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后,我们很快就见到了王亮。
                   王亮身材很高,一副威猛的样子,双目黑而有神。他手上拖着一个大的旅行箱,看来那个“怪物”就在箱子里。
                   我向他介绍了梁应物,当然,我只提了他助教的身份。
                   王亮礼貌性地与梁应物打了招呼,我看出他眼中的疑惑,也许在他的想象中,我应该带一个著名的专家来。
                   我笑了笑,说:“我这位朋友,可是这方面的天才哦,而且,这种研究是需要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也许年轻人会比较合适。”
                   王亮以爽朗的大笑表示他同意我的意见,看来他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
                   我们驱车直奔梁应物的家,那是曲阳小区的一处多层住宅楼,梁应物在三楼买了相邻的两套二室一厅的房子,打通合二为一,新搬没多久,我也是第一次去。
                   我本来想,梁应物这小子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果然奢侈。到了才知道,他居然把其中的一套二室一厅能敲掉的墙全部敲掉,成了一个面积达八十平方的实验室。而不知道梁应物有家庭实验室的王亮更是看呆了眼,摸着那一台台的仪器喃喃自语。看来这方面他远比我识货,知道这些东西价值不菲,这下子他对梁应物充满了信任,脸上像要放出光来,“喀嚓”一声,手脚麻利地把旅行箱打开。
                   旅行箱内除了所有生活用品外,更醒目地放置着一个小木箱。王亮把木箱抱到台子上,打开上面的小锁,一个用保鲜膜包着的从未见过的怪异生物出现在了眼前。
                   这辈子我都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生物,身体的形状和鼻涕虫有些相似,是长圆形的,乳白色。上面充满了沟沟壑壑,就像一个脱了壳的大脑,身体下面露出两根长而细的须,估计足有一米多。简单说来,就像是一条放大了的鼻涕虫和人脑的合体,再加上乌贼的须,不过须上没有吸盘。这个东西放在那里,给人的感觉是软呼呼的,好像马上就要塌下来似的。
                   我用手试探性地隔着薄膜摸了一下,再仔细一看,才发现其实表面像人的皮肤一样覆有一层极薄的透明膜,把那满是皱纹的脑状身体包着,摸上去的感觉很平滑。我又用力按了一下,手指略微下陷,一放松表面又恢复原状,看来弹性很好。
                   总之,这怎么也不象是人工的产物,而且居王亮说,挖出这怪物的人当时为挖菜窖用专门的挖下去足有五米多深打算罢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东西向上竖起的须,又向下挖了一米多,才把这东西完全挖出来,那样深度的土层,至少也有数百年没动过了,就算是人工产物,也绝对是个大新闻。
                   梁应物的脸上却看不出多少惊异之色,这家伙的涵养工夫比我深的多。我心里忽然一动,想到他在那X机构里不知看到过多少匪夷所思的生物,所以才不会随便就大惊小怪的吧。
                   王亮问梁应物:“你要多少时间?”
                   梁应物说:“很难说,我想,至少也要一个星期,才可以对这东西的构造有一个概念。如果结构很复杂奇特的话,可能就要更长的多的时间。” 
                   王亮点头,说:“反正,有结果的话,你们就通知我。”
                   我是和王亮一同离开的,都是往西区去,所以同路。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我记得报道里说这东西的硬度和橡胶相仿,只说薄膜比较有弹性,我刚才按了一下,比起橡胶好象还是要软一点。”
                   王亮赫然一笑。说:“来以前我用水洗了一下,结果就软了一点。”
                   我点头说:“看这东西的样子,如果活着的时候,多半是水生生物。”
                   谈话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有继续下去,我和王亮分道扬镳。接下去的一段时间,我因为一个系列采访,忙的不可开交,其间还去了南京一次,更本没时间关心梁应物那里的进程。当然我也完全不可能料想到,正是水,使这个大脑状怪物起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变化。
                   去梁应物家一个多星期以后,一个偶然的发现,使我又重新想起这件事,并立刻就赶到了梁应物家里。
                   那是在单位里,同事问我一个很生僻的字,我不知道,我建议他去翻翻《辞海》,办公室里就有一本。
                   他找到《辞海》查的时候,我也站在旁边看。他从部首查到这个字的页码,正在翻的时候,我忽然叫停。
                   在他刚刚飞快翻过去的一页中,我看到了一副让我心里一跳的图。
                  费了好大工夫我才找到那一页,我笑了。没错,就是那副图,花的简直和那脑状怪物一样,由于印刷简单,这副图只画出了形象,没有画身体上的大脑纹路,但身体的形状及那两条长须是一模一样的。
                   我看了看他的名字:欧姆巴原虫。当我往下看到词条解释时,我知道错了。
                   这是一种远古的生物,是地球刚刚开始有生命时再海洋里出现的一种单细胞生物,和三叶虫一样,早已绝种。毫无疑问,这种微型虫小到肉眼看不见,而他背上也决不回有脑状纹路。
                   然而我还是决定去找梁应物,这个世界奇怪事多的很,说不定这欧姆巴原虫和脑状怪物真有什么关联。更重要的是,我现在非常想知道梁应物的研究进行的怎么样了。


                  27楼2006-08-02 18:10
                  回复
                    第三篇手记(3)

                     电话打过去的时候,梁应物在家。我在电话里就问现在情况怎样,他说电话里说不清楚,让我过去再说。 
                     我这个人,把事情忘记的时候可以忘的一干二静,想起来的时候耽搁一会都感到不舒服。一出报社大门我就招了辆的士直奔曲阳而去。
                     梁应物给我开门的时候我吓了一跳。他两眼通红,嘴里叼了根香烟,头发乱成一团。
                     我说:“你几天没睡了?”
                     梁应物头也不回的径自往实验室走去,说:“两天。”
                     我惊讶的问:“你不用上班了?”
                     梁应物说:“我请假了,你怎么废话这么多。”手一指,又说,“你不是来看这东西的吗?”
                     我顺着梁应物的手看去,就见那怪物躺在实验台上,旁边又是试剂又是显微镜,还有一大堆看不懂的仪器,乱七八糟。
                     我说:“咦,还完整无缺啊,我以为已经被你大卸八块研究了呢。”
                    梁应物哼了一声,不屑与我这等什么都不懂的人还嘴。
                     我问:“研究怎么样了,我今天翻《辞海》看到一种和这玩意很象的虫,叫做欧……欧……”
                     “欧什么欧,是欧姆巴原虫。”
                     我大吃一惊:“你已经知道了。”
                     梁应物找了张椅子坐下来,说:“废话,你以为这么多天我在干什么。”
                     我说:“这么说来,这东西真的和那欧姆巴原虫有关?”
                     梁应物的表情严肃起来,缓缓说:“不是有关,这就是欧姆巴原虫。”
                     我笑了,说:“别唬我了,欧姆巴原虫才多大啊。”
                     梁应物望向那怪物,说:“这不是一只欧姆巴原虫,而是不知多少亿万只欧姆巴原虫的合体。”
                     “珊瑚。”我脱口而出:“你是说,和珊瑚虫一样。”
                     梁应物点头说:“是和珊瑚有些象,我切了一小块他的触须下来分析,才发现的。那绿豆大小一块东西,里面就聚集了无以记数的欧姆巴原虫,虽然大多已经变形,可我仍然认得出来。”“变形?”我不解。
                     梁应物说:“就好比一个人少了条腿,或脑袋只剩了一半,但你还是知道这是个人。” 
                     我脑中忽然灵光一闪,身体不由打了个冷战,说:“可是,珊瑚虫死了变成珊瑚,那珊瑚的形状是千奇白怪,没有定型的,可着欧姆巴原虫为什么死了聚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巨型欧姆巴原虫,难道说,他们是故意的?”
                     梁应物站了起来,在这个巨型欧姆巴原虫前来回度着步,似乎在思考着难以索解的问题。我并没有开口问他,因为现在我自己的思维也一片混乱。
                     梁应物忽然停下来,开口说:“第一,欧姆巴原虫早已经消失上亿年,从切片分析,这东西形成时间却不长,不会超过百年,甚至可能就是近几年的事,为什么消失的水生物钟会再次出现,而且出现地点在双城郊区的底下。
                     第二,欧姆巴原虫的构造和珊瑚虫不同,不可能自然聚在一起形成合体,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彼此吸引。第三,如果是突变所制,那突变源是什么。第四,为什么合体是一只巨型欧姆巴原虫,为什么会出现脑状纹。第五,这些欧姆巴原虫已经死了,应该会逐渐分解,可为什么放到现在一点都没起变化,是什么能量使他们维持现状。”
                     梁应物说完顿了一顿,又用低沉的声音说:“这所有的一切,我都不知道。”
                     虽然我不懂生物,但也越听越是心惊,忍不住说:“你研究了这么久,研究出了这么些没办法回答的问题吗?”
                     梁应物苦笑说:“这个东西非比寻常,超出我预估太多,我就算见多识广,但这样子的情况,也从未见过。我想,应该把他送上去。”
                     我楞了一下,这才想到梁应物是指要把他移交X机构,说:“这样子一来,就算有结果也要保密吗,王亮不会愿意的。”
                     梁应物说:“我可以把大致的结果透露给王亮,不过东西肯定是拿不回来了。”
                     我说:“那我要和王亮说一声。” 
                     梁应物说:“这个东西有太多不解之谜,科研价值极高,而且,我对它不太了解,连它是否真的死了,都把握不定,所以交给X机构是最好的方案。”
                     我吃了一惊,说:“你的意思是说,它可能还活着。”
                     说到这里我心里忽然一动,想起王亮上次和我说的话,一把抓起这只巨型欧姆巴原虫,说:“我有个办法,说不定有些效果。”
                     我跑到水槽边,打开自来水龙头,来回冲洗着手里这充满了未知的物体。
                     梁应物说:“你在搞什么?”
                     我说:“王亮说,用水冲它会变软的。”
                     说话的时候,我已经感到手里的物体变软了,不仅软,还有些滑。
                     我的心怦怦至跳,心里考虑着是不是要把它放下,却忽然觉得手里的物体微微一动,滑出了我的手掌,跌落在水槽里。
                     我一吓,大叫:“动了,它动了。”
                     梁应物连忙凑近来,却看见正躺在水槽里被水猛冲的巨型欧姆巴原虫起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变化。
                     只见在水流的冲刷下,他的身体迅速变小,就象一块肥皂在水里融化,速度却更要快上百倍,等我想起来吧水龙头关掉的时候,水槽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28楼2006-08-02 18:10
                    回复
                      第三篇手记(6)

                       等到巨浪过去,我发现我们竟然已经高出海面。我不知道我现在究竟有多高,因为放眼望去,尽是那蓝色的物体,天色依然昏暗,穷极目力,竟然望不到头。
                       梁应物喃喃道:“地球上竟然有……竟然有这么庞大的生物。”
                       我蹲下去用手摸,感觉滑润,的确非常像生物的表皮。可是,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生物?和它比起来,传说中的大海蟒,章鱼王都成了不值一哂的玩物。
                       我忽然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此时狂风依然,我和梁应物站不稳,不禁坐了下来。就在这个时候,那仿佛无边无际的还蓝色生物竟然像变色龙一样开始改变颜色。
                       蓝色渐渐淡去,终于变成晶莹的白色,而在那宛如透明的白色下面,我看到了一种如同大脑般的褶皱纹。
                       “是它!”我和梁应物同时惊呼。
                       难道这就是完全成长后的欧姆巴?如果能继续称它为欧姆巴的话……原虫这两个字是一定得去掉了。
                       我注意到脚下那脑状纹并没有因为它体形得巨大而显得粗大,依然如人脑般细、密且深。如果这真是大脑的话,那欧姆巴的智慧岂非难以想象!
                       我和梁应物坐在这个庞然巨物上,无疑,这个生物正在飞速移动着,因为没多久,我们就脱出了风暴的范围,阳光又开始照射在我得头上,照射在欧姆巴晶莹的背上。
                       我忽然觉得身体有些下陷,手一用力,竟然陷进欧姆巴的背里,放眼望去,原先欧姆巴平滑的白色背部,已经开始下陷扭曲。
                       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形,我脱口而出:“它又融化了。”
                       话音刚落,身体下面一空,我和梁应物从几十米高的地方摔下海里,溅起一大片水花。
                       我注意到这一带的海水有些浑浊,但很快就恢复清澄的蓝色。
                       “看。”梁应物手一指。
                       远远的前方,正驶来一艘油轮。 
                       这件事结束以后,梁应物给X机构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我看了几眼,里面说到欧姆巴是一种能够通过未知方式随时组合的生物群。分散的时候,可能只是单细胞生物,而组合起来的时候,可以比航空母舰更大上千倍,并且可能又惊人的智慧。而现在这种生物已完全成长,不再需要苯乙烯,至于其以什么为食,则是未知。
                       梁应物私下告诉我,生物界有很多昆虫,其个体无智慧可言,但群体生活时,却会形成一种群体智慧,使个体分工合作,让种族生存下去,这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欧姆巴的智慧和群体智慧很像,只不过要更高级得多。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王亮,他竟然叹息当时自己不在那巡逻艇上,真是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他对我说,欧姆巴把我们救起来是报恩,毕竟当初让它回到大海的是我们。我想这很有可能,而同船的其他人,目前还是失踪人口。
                       一次化工品泄漏竟然在千里之外造就了这样一种生物,最后又回到发源地完全成长,任何有想象力的人都始料未及。两个星期后别人请我去三甲港海滨浴场游泳,我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想到每一滴海水里都可能存在这欧姆巴,不由得不寒而栗。
                       还有一件事,当时把我们救上来的油轮,其声纳系统没有探测到前方有任何东西。而梁应物后来又告诉我,当时大气层外的军事监测卫星并没有在这一带发现异常,虽然照理说这么庞大的生物,事不可能逃过这些鹰眼的。这使得机构对他的报告表示怀疑。


                      31楼2006-08-02 18:11
                      回复
                        夜半深渊(3)

                         记忆太过深刻,我现在回想起来,甚至有着再次身临其境的感觉,四周的空气压得我无法呼吸。
                         喘不过气来。
                         喘不过气来。
                         整个世界抖寂静下来,连空调的低鸣声都要听不见了。
                         我的心脏剧烈地跳动着,我的第六感强烈地向我传递危险的讯息。
                        可是我却动不了,任凭我再如何挣扎,也指挥不了自己的四肢。
                         这不是梦魇,而是……那力量再次突袭了我。
                         不是在作协大院,而是在我自己家里,再次要把我拖向无底深渊。
                         逐渐远离这个世界的感觉,再次笼罩我。可是,我却没有任何办法。我一切的抵抗和挣扎都是徒劳的,我完全不知道那天在作协大院里,我是如何逃脱的,我的神智开始一点点淡下去。
                         “叮铃铃铃铃……”
                         电话铃忽然响起来。那铃声像利刃,穿过重重阻碍传进我的耳朵。我明显感到,那莫名的力量一下子虚弱下去。我的挣扎开始在四肢上反应出来,我的手和脚能动了,尽管还有着阻力,但我拼命地划动着,试图抓住些什么,又试图驱赶些什么。
                         铃声不断地响着,那力量开始退潮,我的双手越来越有力,忽然碰到了床头柜,那柜子被我推得整个倒了下去,柜子上的电话、玻璃杯、闹钟和其它一大堆东西都摔在地上,在夜里发出巨大的声响。
                         那力量仿佛受了惊吓,一下子缩了回去,所有的束缚消失了,我立刻睁开眼睛,眼前一片黑暗。
                         摔在地上的电话听筒里有声音传出来,可是我却一点力气都没有。所有的力气都在刚才的挣扎中消耗掉。
                         可是心中的危机感仍未过去,难道那力量仍在这屋子里盘旋未去。
                         我正在惊疑不定,猛然听见一声嘶吼。我无法形容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这声音在房间中一下子响了起来,整个空气都在振动,我从来没听过这样的声音,但却有一种感觉,好像是一头凶兽,发出不甘心的吼叫。
                         声音渐渐消去,心中的危机感也褪去。眼前空间的抖动停歇下来。是的,是空间的抖动,不是最初以为的空气,而是空间,哪怕在黑暗中,我也几乎敢肯定。
                         我不知在床上躺了多久,地上的电话里的“喂喂”声也已经停止。我汗出如浆,浑身虚脱。
                         稍稍恢复过来的时候,我勉力爬起来,开了灯,扶起床头柜,地上一片狼藉。
                         茶杯已经碎了,幸好里面的水已经被我喝去了大半,从床头柜里掉出的一条开了封的饼干掉了出来,三四片苏打饼泡在水里。电话机座也被敲了各裂口,反正不值几个钱。还好,闹钟还在走。
                         等到把地拖干净,东西都收拾好,我才想起来翻看来电显示,居然是梁应物的手机。
                         按回去,铃只响了半下,梁应物就接了。
                         “你怎么样,出什么事了?”梁应物显然猜到刚才我有些变故。
                         “我现在还好,事……倒是有一些。”我老实回答。我这个人不喜欢逞能,何况就算不发生刚才的事我也的确需要梁应物的帮助。
                         “我正在赶过来的途中,等我到了再说吧。”
                         我不由有些感动,梁应物这人有时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冷冷淡淡铁板一块,但要是真把你当了朋友,绝对是心里两肋插刀的那种。
                         给梁应物开门的时候,梁应物的视线在我脸上逗留了三秒钟,大概是有些惊讶于我的脸色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过来。
                         我给自己喝梁应物泡了热茶,坐在客厅的布沙发上,从拿到第二本手记开始到在作协大院里的异像,再到刚才的惊魂,完完整整地讲述给梁应物听。
                         梁应物点起一支烟,在听的过程中一言不发,盯着变化的烟雾,若有所思。
                         特别是最后我在讲述那股神秘力量再次袭来时,听得尤为认真。
                         我也知道这是关键所在,是以尽可能详细的把我的感觉讲出来,并且不带任何个人的判断,以免影响到他。说实在话,就算是真让我自己判断,也讲不出什么道理来。
                         梁应物听完,狠狠把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站起身向我卧室走去。
                         “不介意我参观你的卧室吧。”梁应物说着打开卧室的灯。
                         我闷哼一声,这小子明知故问。
                         梁应物打开灯,却没有走进卧室。这当然不是什么考虑到我的隐私,以我和他现在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真打算瞒着他的东西。他是在观察卧室内的情况。


                        34楼2006-08-02 18:11
                        回复
                          夜半深渊(4)

                           他正在做一项我自己居然到现在为止都没做过的事:勘查现场,试图找寻那神秘力量的蛛丝马迹。
                           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重要,之所以在梁应物来之前没有做,是因为我有一种直觉,那力量是真正来无影去无踪,这样层次的事后观案,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发现的。
                           “还在看什么,第一现场早被我破坏了。”我苦笑着说。
                           我的卧室陈设一目了然,大概十平米的屋子里,一张六尺大床占了一半空间,之外还放了一个五斗橱,一个衣橱和一个床头柜,留给人走动空间是个L字型的狭长区域,现在地上还湿漉漉的,床单则凌乱不堪,是我刚才在床上挣扎留下的痕迹。
                           卧室两边的窗都关着,因为开着空调,刚才我连卧室和客厅之间的门都关了。梁应物走到窗前,细细地查看,然后把头转向我,我做了一个“我没动过一直如此”的表情。
                           “你恢复过来的时候,门也是关着的?没有听到关门的声音?”梁应物问。
                           我双手一摊,以示作答。
                           “看起来没有人在刚才来过。”梁应物说。
                           “确切说,没有任何已知的大型生物在刚才进到我的卧室。”
                           “如果这力量和我在作协大院遇见的是同一种,那么当时办公室里那几个人都没事,只有我感觉到了,今天在这里会给你发现什么才是怪事。不过,我本以为离开作协大院就没事,没想到它竟然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我补充道。
                           梁应物坐回客厅沙发,再次点燃一支烟。
                           我倚着卧室门框站着,看着梁应物,稍一犹豫,又说:“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不能排除,那就是我精神出了问题,这一切都是我的幻觉。”
                           梁应物抬眼看我,对视良久,他终于摇了摇头。
                           “不会的,你经历过这么多事,精神坚毅过常人良多,怎么可能会莫名其妙出问题,更何况……”梁应物掏出他的手机,按了几个按键:“你知道,我的手机是X机构特制的,看似普通的市场流通产品,其实有些其它的便利功能。”
                           一阵怪异的声响突然从梁应物的手机中传出,我猛然震了一下,那分明就是刚才房间中最后突然响起的声音,尽管音量小了很多,也没有那种充斥室内空间的压迫力,但这嘶吼声,是一点点也没有错的。
                           “我,也听见了。”梁应物一字一句地说。
                           一时间,我们两个人都再无话语,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我隐隐觉得,梁应物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现在虽然毫无外貌上的反应,似乎正在思索,但其实,他正在犹豫着什么。
                           “你觉得,这声音像什么?”梁应物打破了沉默。
                           那种有些扁平的振颤声,我从来没有听过,照理梁应物也不可能听过,任何平平凡凡生活的人都不会听过这样怪异的声音,但梁应物不是平凡人,他是X机构的研究员,他这样问,是否代表了……
                           “你……听过?”我试探着问。
                           “我还不太确定。”梁应物站了起来,看样子竟然已经准备告辞。
                           “这个声音,我需要回去核对一下,如果真的和我所想一样,我立刻就告诉你。”
                           这时候,我自然知道,他所谓的“回去”,是回到哪里去。而且,这个猜测,必定涉及到X机构中的机密,使梁应物不能就这样轻易地告诉我。梁应物对于自己的职业有着超乎寻常的责任感,哪怕是对好朋友,也不会随意乱说话。
                           在快要走出门的时候,梁应物忽然转身对我说:“你说第一次你在《萌芽》杂志社办公室碰到这股力量,最后挣脱出来是契机,是金属笔筒突然掉到了地上;而这一次,电话铃声一响,这股力量就明显地减弱了。两次的共通点,都是忽然有巨大的响声出现。所以,你如果随身带着能轻易发出巨大响声的东西,在下一次再次遭遇时,会有用也说不定。”
                           这究竟是梁应物根据我前两次的情况作出来的猜测,还是他心里已经大约有数,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而透露给我的有效解决方法?他没有给我追问的机会,就匆匆离去了。


                          35楼2006-08-02 18:12
                          回复
                            夜半深渊(5)

                             躺回床上,要再次睡着却变得不那么容易。或许有些害怕那恐怖的力量在睡梦中将我无声扼杀,闭着眼睛躺一会儿,又半强迫地睁开眼睛,扫视四周,黑暗的室内空间沉默着,沉默着。
                             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脑中来回交错,我从来不在睡觉时想事情,可现在那些念头不受控制地从脑子里冒出来。
                             将现有的线索,进行大胆的推测,似乎已经有一些端倪。
                             那些古怪的“手记”署上我的名字,并且以这样奇怪的方式送到我手里,很显然,是要引起我对这些“手记”的关注。而有王亮这个人,也有脑状怪物在他手中,那么可以设定《那多手记之来自太古》并非空穴来风,若此推测成立,则可同推到《那多手记之乌篷船》及《那多手记之失落的一夜》上。而明天我和王响会面,对那脑状怪物欧姆巴进行测试,很可能如手记中记载,这些欧姆巴会在水中复活并消失在下水道中,回归大海。恐怕东海上那些苯乙烯也有迅速消失的可能。这样,我就将手记中的记载,变成了现实。
                             假设让我看到三本“那多手记”的用意,是借我之手,将其中的记载变成现实,那么我遭遇的神秘力量,则可视为阻力,这股力量如此可怕,或许就是那有着庞大势力的神秘组织这样小心从事的原因。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看到第一、第二本手记时没事,到就要发现第三本手记时才突然对我展开阻击。因为只有这第三本手记中记载的,我还有可能将其变为现实。
                             这是否又可视为那股力量的能力?
                             但难解的谜团依然存在。
                             一,如果手记里记载的真那么重要,那个把手记传递给我的神秘组织为什么不去做,非我不可吗?就算是那个乌篷船故事,要找个八字合的人,也不一定非我一个吧。把其它两个故事变成现实就更容易了,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就算神秘力量再强,那个组织总不见得连几个死士都找不到吧。
                             二,收到前两本手记后我没什么动作,现在也没法进行不久,这是否已经造成了什么不良的后果?比如说,对那个神秘力量的制约减少了?
                             三,三篇手记看起来一点关系也没有,硬说完成三篇手记可以制约神秘力量的话,欧姆巴的力量算一个,舍利塔里关着的妖灵算一个,乌篷船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还期待把小张送回异世界,叫他再从异世界带回能制服神秘力量的先进技术不成?
                             这些谜团在我脑海中转了一圈又一圈,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之前的推测全都是白费。
                             这么多难解的问题,可能预示着,我的推测有着大漏洞。要是能知道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就好了。
                             一直到天快亮,我才迷迷糊糊睡过去。好在我睡得比较安心,王响要到傍晚才到上海,我可以睡到中午都没问题。至于报社嘛……管他的,下午去晃一下不发稿了,少我一个报纸还不是照出。


                            36楼2006-08-02 18:12
                            回复
                              夜半深渊(6)

                               生活总是充满变数,我被电话吵醒的时候,闹钟显示只有八点钟。
                               “我想我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电话里不方便说,我来接你,一会儿就到,你在楼下等我。”
                               我一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梁应物说一会儿就不会给我很长时间。冲进厕所洗漱,穿衣服的时候突然想起梁应物昨晚离开时说的话。
                               可以发出巨大响声的东西?眼睛在家里扫了一遍,只有床上的小闹钟合适。我把闹钟闹铃时间跳到现在,然后把调整时间的指针的转柄拔起来,让闹钟不再走动,最后拔下闹铃开关。这样,我只要把转柄再按回去,闹钟正常走动,就会一下子闹铃大作。
                               闹钟虽小,但还是让我换了几条裤子才找到一条口袋够大的。如果放到包里,真有事起来,我能来得及打开包拿闹钟才怪。
                               几口喝完当早饭的小盒牛奶跑到楼下的时候,一辆黑色的奥迪车已经停在了门口。两声短促的喇叭声适时想起,我拉开前车门钻进去,梁应物就坐在驾驶座上。
                               “我们那里,有一位老先生想要见你。那个……东西,主要是他负责研究,我前段时间只是参与了一下。由他来对你解说,会比较清楚。”说话间,奥迪缓缓驶出小区。
                               注意到梁应物在说神秘力量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我相信他已经清楚那是什么,但他却选择暂时有所保留,等那位“老先生”来告诉我,显然那位“老先生”在机构中的位阶要高于梁应物。据我所知,梁应物在机构中已经不是最下层的小卒,这样说来,“老先生”显然是位不可小觑的人物。
                               “就这样带我去吗?不需要蒙眼睛什么的?”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梁应物。在这之前我从来没去过X机构,我甚至不知道他在上海的总部在什么区。
                               “不需要。”梁应物回答。
                               我正在奇怪,梁应物怎么看也不像是为了交情可以做到这种地步的人,可以随便把人带回如此隐秘的X机构……不过梁应物接着的话让我打消疑虑。
                               “我只是带你去胡老师的家里,并不是去机构。”
                               我不由微微有些失望,就算是让我蒙着眼睛去X机构见识一番也好啊。
                               “哦,他姓胡吗?”听出梁应物的语气里居然带着些微的敬意,我不由有点好奇。坐在我旁边的这个家伙可是倨傲得很呢,别看在学校里当老实装出一副和蔼的模样,心里其实是个很不好接近的人,让他钦佩,真正得有真材实料才行。
                               “是的,到了你就知道。”
                               听口气,似乎我还认识得。
                              和梁应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奥迪在高架上一路飞驰到莘庄,拐进一片别墅区。
                               在一幢欧式独立别墅前停好车,我和梁应物走到古铜色半圆型的大门口,梁应物按下了门铃。


                              37楼2006-08-02 1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