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吧 关注:2,512贴子:8,339

通读一遍,方知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之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读一遍,方知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之妙  
 
  最先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钱老说话罗嗦,文中总有一些不关痛痒的废话,而且从目录去看,总有点文不对题的味道。往往是标的题目,那个章节却并非讲那个的,而是讲到别处去了,而且钱老总是喜欢跑题,讲到正题偶尔又跳出来讲怎样做学问,写历史,或者说上一些台湾生活的话题。  

像介绍《史记》,钱老就用了整整三节,而第一节却是在概括先秦历史著作的情况,却只于文末提了一下史记,第二节讲《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三节方才讲到《史记》,主要从题目和标题着手,也不曾作相关案例的解读。但看过之后,方觉有一种做学问的大境界。   
  
或许钱穆对刘知几的《史通》是非常熟悉了吧。这本书或许就从这本书化解而出,一正一反,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历史评论,且是通论,不过因为他的非经驳孔,为古代士大夫所不容,但却为后来肤浅者所乐道,正是一本卓然独立的教科书。而钱穆就正是从反驳刘知几处着手,树立《尚书》(主要是《西周书》)、《春秋》(也含《左传》)、《史记》三体。并认为作历史学问的,有三种,一是著史,一是评史,一是考史。学者须花这三样功夫。  

或许钱穆“三史”正人刘知几“史有三长”中来。刘知几说“史有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在钱穆看来,刘知几、梁启超、胡适、冯友兰等人,也只是有史才而已。至于史学、史识,则谈不上了。而钱穆反刘知几尤力。甚至处处批评,几乎贯穿了本书的全部。并以《文心雕龙》与之相比,证明二刘的优劣之处。  

当然这一点在下不敢敬同,《史通》或可作东汉至隋史的简读本吧。是刘知几通览《隋书·经籍志》所署史籍的集大成之作。体裁独特,也可自成中国史著之一体了。  

钱穆强调,做学问应当求通。所以在他的这本书里面,不独有传统的历史著作,就是政治著作如杜佑《通典》,吴兢《贞观政要》、如写高僧的《高僧传》、写儒林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用其它与历史关系密切的,如《世说新语》《水经注》等,都列入本书中,而且对这些著作钱穆备及推崇,并且还说治中国古代史者,不治经学,不看《论语》,那就浅薄得很.而于中国学术史方面,钱穆对佛教方面学术的完整与繁盛,也极羡慕。  

钱穆对《西周书》(《尚书》)《春秋》《史记》《通典》《世说新语》《明儒学案》这几部书尤其看重,甚至他在讲六朝史时引《世说新语》甚于《三国志》《晋书》“南北史”等。而《左传》《史记》《汉书》,则视为中国人治史的必读书。  

从《春秋》《左传》至《资治通鉴》,再加上钱穆所著《先秦诸子系年》,则可连成一体,是东周至宋时的编年通史了。可惜到现在也没机会找到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多方寻找亦不可得。  

对于《尚书》《春秋》《史记》,三书,钱穆推崇备至,甚至有责胡适、冯友兰哲学史之义。把西周作为中国学术史的第一个起点,把周公作为第一个学人,第一个思想家,把《诗》与《尚书》作为中国上古史的最经典的参照,文中也提及郭沫若的甲骨文、钟鼎文之类,认为一部上古史因该以《左传》为基准,以《尚书》及甲骨文等为参照。这是我们历史学的立场。即使治近代史,或其他时期的历史,也应当涉及。而不应诸事尽学外国。应寻本溯源,立脚根源。 

作者一再强调,我们学事要透过历史,看到历史后面的人。史书记载“史情”,应为“史意”。要发掘出当时时代的精神和人物的精神。为此,我们就应当求通,通古今之变化,通制度之因革,通思想之传流。  

所以钱穆对周公、孔子、司马迁有毫不掩饰的崇拜。  



1楼2005-11-21 10:16回复
    钱先生的书笔力雄厚,他所走的是以博通专的路


    2楼2005-11-23 11:17
    回复
      感谢兄发文!


      3楼2005-11-23 11:18
      回复
        读《中国史学名著》

        自司马迁《史记》,一路二十四史至明未,然民国以来,阙而不录,史学衰微。钱穆先生以谨严之态度,上溯西周《尚书》,而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时期之史学名著,凡二十余种,举其要目,评其得失,言及体例、笔法、义理,再倡史学乃致用之学观念,史书实为时代之映照、民生这经纬、道统之载承。另此书是著者在讲堂实录,读时略感字句繁杂。

        转帖自静渊居,作者不详。
        不过末尾一句“读时略感字句繁杂。”颇有同感。


        4楼2006-01-01 16:16
        回复
          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转帖


          6楼2006-01-01 16:19
          回复
            • 58.48.76.*
            钱穆的书自相攻伐,也算有趣


            7楼2006-04-18 08:24
            回复
              对于钱老这本书,只大略看了一半就还回图书馆了。某日三联到校售书,偶见于架上,欣喜之余犹豫再三还是没掏钱,至今甚感遗憾。感激兄发文!


              8楼2006-04-24 16:48
              回复
                呵呵,初读的时候有那么一点感觉。觉得这位老先生废话太多,甚至文不对题,但多看几遍,就觉得除了少量的废话,大多数都是很好的。

                当你看《历代政治得失》的时候,那些言论就更精彩了。论清朝的,论汉朝的。论唐、宋的,大都看过。有时你会觉得有种看《明夷待访录》的味道。


                9楼2006-04-28 18:24
                回复
                  • 61.153.50.*
                  如果钱老自己也对这书认为不错,那就大错特错,他晚年正悲哀于这种通俗读物的畅销,而他的朱子新学案,大陆近几年都没有新版本,可悲


                  10楼2006-05-13 13:40
                  回复
                    钱老的有些书我是不大喜欢的,像《人生十论》,现在还卖那么贵,但好像从前年看到堆在书店的那个地方,到现在都没人买。

                    至于钱穆力挺周公、孔子的部分,有些过于一厢情愿的盲从,像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所言的怎样研究历史人物?深不以为然


                    11楼2006-05-15 23:14
                    回复
                      《历代政治得失》,在王博给我们上“中国政治制度史”时已成为我的藏书之一。确实很不错,有想一口气把它看完的欲望,收获甚多。
                       我觉得黄仁宇的书也不错!!特别是他的的《万历十五年》用大历史的视角来写历史。它写出了明朝最吝啬的皇帝万历的无奈与悲哀、整个文官集团运作的潜规则、张居正的辉煌与惨淡、、、、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1


                      12楼2006-05-18 20:49
                      回复
                        • 209.29.94.*
                        I don't know whether you still can't find 《先秦诸子系年》. Please go to 
                        http://www.timesinfor.com/book550299.html
                         or search in www.baidu.com, you will find a lot information to get this book. Then you can enjoy it.


                        13楼2006-05-21 10:55
                        回复
                          • 221.231.115.*
                          通读过一遍,非常佩服,钱是近现代少有会通之士,国学大师我感觉从容通层次上他应是第一人,有喜欢钱的朋友可与作更多交流,e--mail:dxm482@21cn.com


                          14楼2006-05-22 11:13
                          回复
                            • 61.51.155.*
                            竟然没有余嘉锡先生,杨树达先生,张舜徽先生,这三位泰斗的缺位已可说明此次评选的主办方根本没有最基本的国学常识,纯粹是一帮吃闲饭的,一辈子庸庸碌碌,搞不出些许成绩,又想轰轰烈烈闹出点事引人注意的小混混!普及、传承国学应落到实处,甘坐冷板凳!有时间,有精力,为大师们写个评传,编个年谱,彰显大师之大,有多少事可做呀!!!偏偏搞这种网络评选,简直是愚蠢之至,无聊之极,且不说十大,二十大,三十大折腾出来又有个屁用!!! 
                                           ----一个为乡前辈鸣不平的湖南人


                            15楼2006-05-24 01:54
                            回复
                              这本书是根据录音整理的,序言里说得很明白


                              16楼2006-06-01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