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吧 关注:15,156贴子:189,181

【中华节日】冬至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冬至节简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楼2005-12-16 18:17回复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楼2005-12-16 18:18
    回复
      • 221.136.74.*


      5楼2005-12-17 10:36
      回复
        复兴华夏节日


        6楼2005-12-19 17:56
        回复
          好!


          IP属地:河北7楼2005-12-20 08:50
          回复


            9楼2005-12-20 14:11
            回复
              ok


              10楼2005-12-20 14:28
              回复
                小芽下午好!


                IP属地:河北11楼2005-12-20 14:38
                回复
                  • 222.93.139.*
                  对于苏州人而言:冬至大过年。每年的冬至是有充分的理由来当年一样过的。老苏州过冬至的规矩颇多:必须在三点前给老祖宗过节;必须喝冬酿酒;必须吃团圆饭……如今,似乎一切程序都已经淡了,只是回家吃饭喝冬酿酒是一定的。冬至好象和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前经常听好婆絮叨:邋遢冬至干净年。不是苏州人的恐怕不能真切的读懂这句话的涵义:如果冬至时天气不好,那么农历新年就一定是个大晴天,反之亦然。近几年,这句话在母亲(她是上海人)的口中也时有耳闻,或许年岁大了,就愈加老苏州化了。 
                   本来以为今年的冬天就会在温温吞吞中过去,不曾想,冬至前夕,今年最强的一股寒流渗透了苏城的每一个角落。风狂大,冷冷嗖嗖的,一如苏州最冷的冬天。大清老早骑在路上,透过惟一没有遮掩的眼睛,能看到路上那不知道年纪的梧桐树的秃头。从秋到冬,自绿至黄,现在只剩孤零零的几片枯叶,在灰暗的天幕上微微颤动,挣扎着,不禁心惊:它是还在留恋,不情愿告别。只是没有结束,哪来开始,兴许放手之后,一段美丽的旅程就将开始。 
                   路上,寒风刺骨,整个人也像那些叶子,不停的颤抖,冬天的手足冰冷早已习惯。前段时间的暖冬,还让我偷偷的高兴了一阵,也许今年就不用挨冻了,偷来的快乐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到公司后,给自己倒杯热水,贪婪在它的短暂的热气中,一个个水分子在空气中快乐的漫舞,这一刻我也被感染了,幸福漾满全身。 
                   许久以来,一直以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而感到幸福!冬天虽然很冷,但是每天傍晚都能在楼下看见家里的那盏灯为回家的我开着,感觉心中就装着太阳!苏州人是习惯于精致的,做人精致,生活精致,更会享受精致!会把飘落的桂花收集起来酿酒,再把冬至这个普通的节气当作节的估计就只有苏州人会做了。今天晚上,喝着永远也不会醉的冬酿酒(2-4度),吃着藏书的羊肉,滚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苏州人把自己推向了灵魂的沉醉。这一夜,苏州是最幸福的! 
                   突然想起,昨天是澳门回归六周年。喊句口号:希望祖国、家庭和自己共荣!!!


                  12楼2005-12-21 11:23
                  回复
                    古称“长至日”,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故民间有“要嬉夏至日,要困冬至夜”之谣,过了冬至,阳气上升,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俗谓“过了冬至即人增一岁”,此日多做糯米圆子,称“冬至圆”,有咸有甜,有炒有煮,先敬神祭祖,后合家食用。相传冬至夜的梦境最为灵验,所以有人特意到寺庙去托梦,或记住梦境,以卜未来。民间做坟、修墓,多择冬至和清明两日进行,以为大吉大利、百无禁忌。冬至日,宁海还有“跨灶王”之风。实际上是古代傩礼的延续。傩,就是驱除散布瘟疫的恶鬼。由当地的乞丐头儿来充当鬼判官,头戴乌纱尖翅帽,口挂红须,身穿齐膝大红袍,脚蹬乌靴,手拿宝剑,嘴里念念有词“大人抲来剥了皮,小的抲来垫脚底,老的抲来高高吊”,“鬼判官”挨家挨户地“驱鬼”,用宝剑敲门户、墙壁、桌子,主人家则对着“鬼判官”撒盐米,一直撒到门外,送走“鬼判”,算是赶走疫鬼,讨得了吉祥。


                    13楼2005-12-21 12:29
                    回复
                      冬至贴消寒图:

                      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欠。

                      消寒图形式很多。一般是在纸上画成九栏,每栏绘成九枚铜钱,每钱代表一天,旁边标明日期,这样正好九九八十一天((如从头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起,则至来年的三月十二日止)。每天用毛笔根据"上画阴,下画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进行涂抹。有的文人雅士则画九枝素梅,每枝九朵,每朵代表一日,谓之"雅图"。亦如前法,分别阴晴雨雪,日染一朵,"瓣尽则春深矣!"故图旁标一联,曰:"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有的图上标有《九九歌》,如果是从市上买来的,其图来自南省,则书:"一九至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寒风刮在篱头像吹筚篥----一种竹制管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咽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噶蚤出。仡"有的图是自制的,则书:"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阳坡看溜;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无凌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此外,还有用双钩法写出九个字,每字九笔,每天描一笔,描完,九尽春来。形式虽雅,但无法表示阴晴雨雪。


                      IP属地:河北17楼2005-12-21 13:06
                      回复
                        今天正是冬至正日!
                        各位,冬至节快乐!:


                        IP属地:河北19楼2005-12-22 11:18
                        回复
                          上联:冬季冬至大似年全国元宵早为餐

                          (祝各位节日快乐!)


                          20楼2005-12-22 13:57
                          回复
                            我今天吃了水饺.我们这里的习俗也是吃水饺,否则三九天会冻了耳朵的.


                            21楼2005-12-22 2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