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名人吧吧 关注:251贴子:9,352
  • 12回复贴,共1

世界级文豪前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 1905年5月24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月24日是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的百年诞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定,2005年被命名为“肖洛霍夫年”。 

  是世界级文豪,是前苏联红得发紫的著名作家,是一个坚持良知又曾与权势媾和的矛盾体


1楼2005-12-21 17:29回复
    b


    2楼2005-12-21 17:29
    回复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M.A.Sholokhov)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且至今仍给予特殊关注的作家。这不仅仅因为他给世界人民留下了《静静的顿河》、《新垦地》(旧译《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珍贵的文学遗产,还因为他一生的创作和文学活动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始终存在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1928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在《十月》杂志上发表,第二年鲁迅先生便约请贺非翻译,并亲自校订,还撰写了后记。1931年《静静的顿河》中译本作为鲁迅编辑的“现代文艺丛书”之一,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从此,肖洛霍夫的作品几乎每发表一部,都很快介绍到中国来。尤其是《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刚一刊出,当月就译成了中文,而且有两个不同的译本,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和《译文》上发表。这在中国翻译史上是难寻之事。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年5月24日出生在顿河维申斯克镇,他的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那里度过。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是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顿河地区的斗争十分激烈和残酷。少年时代的肖洛霍夫不仅是这场斗争的目击者,而且直接参与了红色政权组建时的一些工作,如担任办事员和扫盲教师,参加武装征粮队等。


      3楼2005-12-21 17:30
      回复
        c


        4楼2005-12-21 17:30
        回复
          1914年肖洛霍夫先是被送往莫斯科,后来又回到哥萨克村里上学。十三岁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对乌克兰的入侵中断了他的学业。1919年至1922年这段时间里,年轻的肖洛霍夫为红军做过各种工作,其中一项是在顿河地区征集军粮,大部分哥萨克人却竭力抵制布尔什维克的“横征暴敛”。 

           1922年,肖洛霍夫去莫斯科,加入了“青年近卫军”,成为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 

           1922年,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并参加了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1923年,肖洛霍夫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1923—1924年间在《青年真理报》上登载了他的三篇杂文《考验》、《三》、《钦差》和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5楼2005-12-21 17:30
          回复
            d


            6楼2005-12-21 17:31
            回复
              1925年他们回到了顿河地区定居。《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的巨大成功使肖洛霍夫声名鹊起,经过14年的时间终于全部闻名于世1926年,他出版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后合为一集),受到文坛的关注。在集子的20多篇小说中,作家把严峻而复杂的社会斗争浓缩到家庭中间和个人关系之间展开,在哥萨克内部尖锐的阶级冲突的背景中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悲剧情景和众多的悲剧人物。早期作品特色鲜明,但艺术上还欠成熟。1940年,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完成。小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30年肖洛霍夫见到了斯大林,1932年肖洛霍夫成为一名正式的苏共党员。根据后来发表的文件,肖洛霍夫曾两次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于30年代救助过遭受饥荒和政治清洗的顿河人民。1938年肖洛霍夫本人受到人民内务委员会的迫害,但由于斯大林的帮助而幸免于难。在30年代,肖洛霍夫的国际声誉逐渐上升,他在文学界为党所做的政治工作使他得以崛起。 

               在创作《静静的顿河》期间,肖洛霍夫又完成了反映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又译《新垦地》)第一部(1932,第二部于1960年完成)。小说以顿河格列米雅其村集体农庄的建立、发展和巩固为背景,写出了斗争的复杂和尖锐。尽管对这一运动本身和作家的评价态度有不同见解,但是小说中达维多夫、拉古尔洛夫和梅谭尼可夫等形象鲜明生动,戏剧性的情节紧张感人。小说前后两部的风格有明显差异。 

               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上过前线,写了许多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1943年开始发表反映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195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作家通过主人公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和所表现出的坚韧品格,深刻地反映了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给千百万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苏联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博大的胸怀和不可推摧的意志。作家没有拔高人物的行为和涂抹理想主义的色彩,真实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家庭悲剧、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作品散发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气息。英雄主义品格凡人化是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小说采用的是故事套故事的形式,主人公的自述与作者的旁白相交融,作品的感情色彩和抒情氛围得以强化。 

               肖洛霍夫的笔始终与顿河哥萨克的命运相连。他的作品反映了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哥萨克人民的生活变迁,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哥萨克形象,并开创了独特的悲剧史诗的艺术风格。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肖洛霍夫两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1939年他获得列宁勋章,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1960年获得列宁文学奖金,并获其他多种荣誉。他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斯大林死后解冻时期的苏联文学界的高压政策,因而声誉下降,但在人民中间仍受崇敬。1984年肖洛霍夫在他的出生地克鲁齐林诺村去世。


              7楼2005-12-21 17:31
              回复
                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作家 
                .............................................................
                  肖洛霍夫确实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一生尽享荣誉,也备受责备和怀疑。1925年,年仅20岁的肖洛霍夫就创作了史诗小说《静静的顿河》的第一部,直至1940年完成了第四部。《静静的顿河》为肖洛霍夫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使他在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对于这部作品究竟是否肖洛霍夫所写一直争论不休。人们怀疑的理由包括肖洛霍夫当时年纪太轻,不是哥萨克人如何了解哥萨克人的生活等等。2000年,俄罗斯媒体报道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的手稿终于找到了。这为确立肖氏的著作权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肖洛霍夫另一个受到诟病的地方,是他为战后苏联文艺界的高压政策辩护,并对索尔仁尼琴为首的一批自由派作家进行批判。以至于2005年俄罗斯政府为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准备庆典时,仍然健在的索尔仁尼琴等作家表示反对。对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肖洛霍夫对边缘作家的批判与他秉持的政治信念有关。 

                  但聚焦在肖洛霍夫身上的矛盾远不只这些。因为他在苏联文坛很高的地位,很多人视他为官方的主流作家。但他书中所反映的东西又常常突破意识形态的界限。《静静的顿河》长期以来被苏联主流批评家阐释为一部社会主义革命的颂歌。但被漠视的是,在《静静的顿河》中还有另一个主题,这就是关于“人的命运”和“人的魅力”的主题。选择一个并非革命者葛利高里作为主人公已经是很大的突破。月申斯克暴动的原因、红军和白军双方都不经审判的滥杀俘虏等等,这些同时期别的作家的作品中不敢涉及的细节,这部小说却大书特书。 

                  在备受控制的苏联文学背景之下,《静静的顿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部小说的客观性:在小说的结尾,葛利高里抛弃了不管是对红军还是白军的信仰,转而信仰超越一切的个人的、最直接、最自然的人的利益,如爱情、故园和家庭。 

                  斯大林曾亲自劝说肖洛霍夫在小说结尾把葛利高里改成受到革命的感召,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小说后几部的创作和出版也经历了漫长的审查。但肖洛霍夫顶住压力,坚持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事实上,正是作品中描写的这种客观性才是瑞典文学院授予肖洛霍夫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


                10楼2005-12-21 17:32
                回复
                  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13楼2005-12-21 17:33
                  回复
                    此人不可不顶!顶了再看~ 
                     
                      
                      作者: 绝代双胶 2005-12-14 15:41   回复此发言


                    15楼2005-12-21 17:34
                    回复
                      水花```.★ * ★.. 
                      .*★ *. *..*    ★ 
                      ★  ``````` 顶* 
                      ★          ★’ 
                      ‘*.        * 
                         ‘★    ★ 
                           ‘*..★'   


                      16楼2006-01-12 19:35
                      回复
                        • 117.93.99.*
                        敬礼支持!


                        18楼2009-10-11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