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吧 关注:62,401贴子:1,282,845

【诸葛亮集】附录(二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中华书局根据清朝张澍编辑的本子整理的那个,1974年的。文集部分网上很好找,现在把后头附的东西也搞上来,其实除了最后两卷制作篇和遗迹篇,大部分都是陈志和裴注里的东西,不过放在一起便于阅读而已。实在实在懒得校对了,先凑合看罢……发现有遗漏或是错字告诉我一声。后头几卷也是一样。



1楼2006-01-12 00:28回复
    《策诸葛丞相诏》(刘备)

    【澍案:《蜀志》,章武元年夏四月,策亮为丞相,诏曰:】
    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蜀志》本传)

    《与诸葛丞相诏》(刘备)

    【澍案:《蜀志》,先主定蜀,嘉霍峻之功,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卒,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
    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国,欲行酹。(《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霍峻传》。)

    《遗诏》一(刘备)

    【澍案:裴松之《蜀志注》: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三国志》卷三十二《蜀志·先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一此篇与下篇张澍以为诸葛亮文,列入卷一。今按裴注载亮集者,并载其行事,因录遗诏,非谓亮作。今移此,作刘备诏令。

    《又诏》刘备

    【澍案:《太平御览》引《诸葛亮集》,先主临终时,引鲁王与语。】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同前。)

    《赐鈇钺诏》一(刘禅)

    【澍案:裴松之《蜀志》注,诏赐云云,事在亮集。】
    赐丞相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蜀志》本传裴注引。)
    一此篇张澍亦以为诸葛亮作,列入卷一,题为《南征诏》,实非亮文,今改题为《赐鈇钺诏》,并移于此。

    《策复诸葛丞相诏》(刘禅)

    【澍案:《蜀志》,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复为丞相。】
    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燿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蜀志》本传)

    《策诸葛丞相诏》(刘禅)

    【澍案:《蜀志》,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诏策曰:】
    惟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受遗讬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蜀志》本传)

    《与诸葛公书》(刘巴)

    【澍案:《零陵先贤传》云:巴往零陵,事不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时诸葛亮在临烝,巴与亮书曰:】
    乘危历险,到值思义之民,自与之众,承天之心,顺物之性,非余身谋所能劝动。若道穷数尽,将讬命於沧海,不复顾荆州矣。(《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

    《与诸葛丞相笺》(刘琰)

    【澍案:刘琰,字威硕,为车骑将军,一与前军师魏延不合,言语虚诞,亮责让之。琰与亮笺谢曰:】
    琰禀性空虚,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来,纷纭之论,殆将倾覆。颇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国,原其身中秽垢,扶持全济,致其禄位,以至今日。间者迷醉,言有违错,慈恩含忍,不致之于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虽必克己责躬,改过投死,以誓神灵;无所用命,则靡寄颜。(《三国志》卷四十《蜀志·刘琰传》。)
    一张澍本作“军师将军”,误,今据《李严》及《刘琰传》改。
    


    2楼2006-01-12 00:29
    回复

      《与诸葛公书》(马良)

      【澍案:《蜀志·马良传》,先主领荆州,辟马良为从事。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云:】
      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一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於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於听,世服於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於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锺期,敢不击节!(《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马良传》。)
      一张澍案云:《华阳国志》云:“承雒城已下,尊兄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与诸葛丞相书》(马谡)

      【澍案:《襄阳记》,马谡下狱,临终与亮书云云,于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
      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原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於此,谡虽死无恨於黄壤也。(《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马谡传》裴注引《襄阳记》。)

      《狱中与诸葛公书》(彭羕)

      【澍案;《蜀志》彭羕,字永年,广汉人。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自矜得遇,形色嚣然,左迁江阳太守。羕私情不悦,往诣马超,有悖语。超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羕於狱中与诸葛亮书曰:】
      仆昔有事於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自炫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於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仆於故州不免凡庸,忧於罪罔,得遭风云激矢之中,求君得君,志行名显,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分子之厚,谁复过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先民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咽喉,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且夫立业,岂在老少,西伯九十,宁有衰志,负我慈父,罪有百死。至於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孟起说之是也,但不分别其间,痛人心耳。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讬足下末踪,尽心於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统不幸而死,仆败以取祸。自我堕之,将复谁怨!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三国志》卷四十《蜀志·彭羕传》。)

      《谏诸葛公》(法正)

      【澍案:《蜀志》刑法峻急,法正谏云:】
      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原缓刑弛禁,以慰其望。(《蜀志》本传裴注引郭冲事。)

      《谏诸葛丞相》(杨颙)

      【澍案:《襄阳记》,杨颙,字子昭。入蜀,为巴郡太守,丞相诸葛亮主簿。亮尝自校簿书,颙直入谏云云,亮谢之。颙死,亮垂泣三日。】
      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於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三国志》卷四十五《蜀志·杨戏传》注。)

      《谏诸葛丞相》(王连)

      【澍案:《蜀志》,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曰:】
      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王连传》)

      《称诸葛公》(张裔)

      【澍案:《蜀志》,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常称曰:】
      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张裔传》。)

      《答诸葛公问》(杨洪)

      【澍案:《蜀志》,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对曰:】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杨洪传》。)

      《与诸葛丞相书》(孟达)

      【澍案:《蜀志》,达降魏,为新城太守。亮因降人李鸿述达之委仰,有书与达。达报之曰:】
      宛去洛八百,去此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闲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辨。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

      《又与诸葛丞相书》(孟达)

      今送纶帽玉珏各一,以征意焉。一(《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二。)
      一《御览》六百八十七引作:“贡白纶帽一颜,以示微意。”

      《与诸葛孔明书》(曹操)

      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太平御览》。)

      《与诸葛孔明书》(孙权)

      【澍案:《蜀志》,邓芝使吴。权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丁厷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三国志》四十五卷《蜀志·邓芝传》。)

      《与诸葛公书》(司马懿)

      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三国志》四十三卷《蜀志·黄权传》。)

      《上后主疏》(李邈)

      【澍案:《华阳国志》,建兴十二年,丞相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李邈上疏云云。后主怒,下狱诛之。】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三国志》卷《蜀志·杨戏传》裴注引《华阳国志》。)

      《答雍闿檄》(吕凯)
      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遗讬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录功忘瑕。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三国志》卷四十三《蜀志·吕凯传》。)


      3楼2006-01-12 00:29
      回复
        一张澍案云:梁元帝金楼子云:“诸葛、司马二相,诚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省任刑法,整齐军伍,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若此人不亡,则雍、梁败矣。方之司马,理大优乎!”引此与原文稍异。

        《诸葛公论》(袁准)

        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又问诸葛亮始出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应之,若亮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有也,而亮徐行不进;既而官兵上陇,三郡复,亮无尺寸之功,失此机,何也?袁子曰:蜀兵轻锐,良将少,亮始出,未知中国强弱,是以疑而尝之;且大会者不求近功,所以不进也。曰:何以知其疑也?袁子曰:初出迟重,屯营重衤复,后转降未进兵欲战,亮勇而能斗,三郡反而不速应,此其疑徵也。曰:何以知其勇而能斗也?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曰: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籓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劳费而徒为饰好,何也?袁子曰:蜀人轻脱,亮故坚用之。曰:何以知其然也?袁子曰:亮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曰: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此非急务,何也?袁子曰:小国贤才少,故欲其尊严也。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夫本立故末治,有馀力而后及小事,此所以劝其功也。曰:子之论诸葛亮,则有证也。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袁子曰:亮,持本者也,其於应变,则非所长也,故不敢用其短。曰:然则吾子美之,何也?袁子曰:此固贤者之远矣,安可以备体责也。夫能知所短而不用,此贤者之大也;知所短则知所长矣。夫前识与言而不中,亮之所不用也,此吾之所谓可也。(《蜀志》本传裴注引。)

        《又诸葛公论》(袁准)

        诸葛亮,重人也,而骤用蜀兵,此知小国弱民难以久存也。今国家一举而灭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之速者也。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故功业如此之难也。国家前有寿春之役,后有灭蜀之劳,百姓贫而仓禀虚,故小国之虑,在於时立功以自存,大国之虑,在於既胜而力竭,成功之后,戒惧之时也。(《三国志》卷二十八《魏志·邓艾传》裴注引。)

        《难袁孝尼论》(裴松之)

        【澍案:《蜀志》注,袁子曰:张子布荐亮於孙权,亮不肯留。人问其故,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裴松之难之曰:】
        袁孝尼著文立论,甚重诸葛之为人,至如此言则失之殊远。观亮君臣相遇,可谓希世一时,终始以分,谁能间之?宁有中违断金,甫怀择主,设使权尽其量,便当翻然去就乎?葛生行己,岂其然哉!关羽为曹公所获,遇之甚厚,可谓能尽其用矣,犹义不背本,曾谓孔明之不若云长乎!(《蜀志》本传裴注。)

        《乐葛优劣论》(张辅)

        乐毅诸葛孔明之优劣。一夫以毅相弱燕,二合五国之兵,以破强齐,雪君王之耻,围城而不急攻,三将令道穷而义服,此则仁者之师,莫不谓毅为优,余以五国之兵,共伐一齐,不足为强,大战济西,伏尸流血,不足为仁,夫孔明包文武之德,五刘玄德以知人之明,屡造其庐,咨以济世,奇策泉涌,六智谋从横,遂东说孙权,北抗大魏,以乘胜之师,翼佐取蜀,及玄德临终,禅登大位,七在扰攘之际,立童蒙之主,设官分职,班叙众才,文以宁内,武以折冲,然後布其恩泽於中国之民,八其行军也,路不拾遗,毫毛不犯,勋业垂济而陨,九观其遗文,谋谟弘远,雅规恢廓,己有功则让於下,下有阙则躬自咎,见善则迁,纳谏则改,故声烈震於遐迩也,《孟子》曰:十“闻伯夷之风,贪夫廉。”余以为睹孔明之忠,奸臣立节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艺文类聚》卷二十二。)
        


        5楼2006-01-12 00:30
        回复
          四张澍本“虽晚”作“??”
          五张澍本“亦”作“外”。
          六张澍本“魄”作“魂”。
          七张澍本“忘”作“妄”。
          八张澍本“托国”作“付托”。
          九张澍本“俭”作“憸”,误。
          十张澍本二“或”下皆有“曰”字。
          ⑾张澍本作“夫民视德以为归”。
          ⑿《唐文粹》作“论之不以本,临之不以忠”,与文意不合,今从张澍本。
          ⒀张澍本无“先”字。
          ⒁张澍本“事”作“听”、
          ⒂张澍本“完”作“定”。
          ⒃《唐文粹》句首有“而”字,未当,今从张澍本。
          ⒄张澍本“惜”作“信。”

          《武侯庙碑铭并序》(沈迥)

          皇帝御极,贞元三祀。时乘盛秋,府主左仆射冯翊严氏,总帅文武将佐,洎蒙轮突蹄之旅,疆理南鄙,营军沔阳。先声驰於种落,伐谋息其狂狡。於时威武震叠,虏骑收迹,塞垣肃修,烽燧灭焰。士无保障之役,马无服辕之劳。重关弛柝,边毂栖野,我师惟扬,则有馀力。乃升高访古,周览原隰,敬修兹庙,式荐馨香。光灵若存,年祀浸远。虽箫鼓忻奏,邑里祈禳;而风雨飘摇,祠堂落构。土阶莫数尺之崇,庭除无袤丈之隙。登降不能成礼,牲玉不得备陈。颓墉露肩,灌木翳景,樵苏满径,麋鹿走集。冯翊曰:“丞相以命世令德,功存季汉,遗风馀烈,显赫南方。邱垅南山,实在兹地,荒祠偏倚,庙貌危裂,非所以式先贤崇祀典也。”乃发泉府,徵役徒,撤编菅。芟丛薄,是营是葺。众工群至,缭以高墉;隔阂刍牧,增以峻宇。昭示威神,灵英昔贤,像设如左,翼翼新庙,日至而毕,顾谓小子,扬榷前烈。铭於庙门曰:
          在昔君臣合德,兴造功业,有若伊尹相汤,吕望兴周,夷吾霸齐,乐毅昌燕。是数君子,皆风云元感,垂裕来世。尝以为阿衡则尊立圣主,天下乐推;尚父则上雠独夫,诸侯同举;管氏籍强齐之力,以宗周无令王;乐生因建国之资,赞燕昭为奥主。君臣同道,仅能成功。惟武侯遭时昏乱,群雄竞起,高光之泽已竭,桓灵之虐在人,遇先主之短促,值曹魏之雄富。能以区区一州,介在山谷。驱羸卒,辅孱主;衡击中原,撑拒强敌。论时则辛癸恶稔,语地则燕齐势胜。迁夏殷者未可校功,霸桓昭者不足侔力。向使天假之年,理兵渭汭,其将席卷西邑,底绥东周,祀汉配天,不失旧物矣。洪伐彰彰,宜冠古今;倬轶前烈,其谁曰不然?武候名迹,存乎国志,今之群书,姑务统论大略,叙我新意。至於备载爵位,追述史传,非作者至德也,今则不书。
          其铭曰:
          桓灵济虐,云海横流。群雄胃起,毒ン九州。天既厌汉,人思伐刘。沸渭交争,存亡之秋。其谁存之?时维武侯。伊昔武德,蜿足南阳。退藏於密,在曜其光。有时有君,将排垢氛。鱼脱溪泉,龙跃风。先主缵绪,天下三分。馥馥德馨,悠悠清尘。前哲後贤,心迹暗沦。建兹新庙,式是梁岷。
          大唐贞元十一年,岁在乙亥,正月庚午朔,十九日戊子建。山南西道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尚书刑部员外郎侍御史沈迥撰,节度推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元锡书。
          【澍案:止仇下旧本已泐,作独夫二字者不可从。《关中金石记》云:文称贞元三年,府王左仆射冯翊总帅者,谓舒王谟为荆襄江西沔鄂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也。又案碑叙伊尹、吕望、夷吾、乐毅、只四人,而云八君子,疑有误。王兰泉云:严下泐者,宜是武字。冯翊,严氏望也。然严武卒于永泰元年,不应贞元三年尚在,似谓舒王者为是,而舒王未尝为左仆射,且与冯翊严之义无著。况沔为湖北汉阳府之沔阳州,非陕西汉中府之沔县也。《金石记》之说亦不确。】

          《凉武昭王训诸子》(李暠)

          晋凉武昭王李暠,写诸葛亮训诫,以勖诸子,曰:“吾负荷艰难,宁济之勋未建,虽外总良能,凭股肱之力,而戎务孔殷,坐而待旦。以维城之固,宜兼亲贤,故使汝等未及师保之训,皆弱年受任。常惧弗克,以贻咎悔。古今之事不可以不知,苟近而可师,何必远也。览诸葛亮训励,应璩奏谏,寻其终始,周孔之教尽在中矣。为国足以致安,立身足以成名,质略易通,寓目则了,虽言发往人,道师于此。且经史道德如采菽中原,勤之者则功多,汝等可不勉哉!(《晋书》卷八十七《凉武昭王李暠传》。)

          《与山涛书》(嵇康)

          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

          《答张华问》(李密)

          【司空张华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晋书》卷八十八《李密传》。)


          10楼2006-01-12 00:30
          回复
            辛苦


            11楼2006-01-12 04:35
            回复
              • 59.40.143.*
              大善 大善!正愁找不全呢!可是 这个怎么好象没有军令篇的?@@


              12楼2006-01-12 10:23
              回复
                军令篇?不是在文集部分的第二卷里面吗?这些都是附录,不是孔明的文字。
                看着玩吧,可以知道文子君那些东西的来历


                13楼2006-01-12 12:13
                回复
                  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镜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於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诸葛亮於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


                  IP属地:四川14楼2006-01-12 13:10
                  回复


                    IP属地:四川15楼2006-01-12 13:11
                    回复
                      • 59.40.143.*
                      倒是大致知道文子的那些东西的出处 不过我之前看的版本没什么具体的出处讲解 而且好象不大全 看的我郁闷啊!@@!~
                      说起寿良的亮集 原来之前也有见过 结果我又失忆!@@


                      16楼2006-01-12 14:01
                      回复
                        习凿齿可是孔明的超级粉丝啊,不过这段话只不过拿诸葛亮和管仲相提并论,还比不上苏胡子在《伊尹五就桀》里认为后世只有诸葛亮接近孔子、伊尹这种大圣人的水平。

                        遗迹卷里我觉得最搞笑的是这则:
                        “葛山在梓潼县西南二十里,一名亮山,又名卧龙山。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见虎豹蛇虫势恶,自卧草中,兽皆俯伏。有古碑,在山之景福院。”

                        真成“卧龙”了……


                        17楼2006-01-12 16:20
                        回复
                          • 59.40.143.*
                          苏胡子的《伊尹五就桀》什么时候也弄上来观赏观赏啊?嘻嘻!~


                          18楼2006-01-12 18:11
                          回复
                            上周发过的,就在史论那个帖子的35楼:
                            http://post.baidu.com/f?kz=75919746


                            19楼2006-01-12 18:24
                            回复
                              • 59.40.143.*
                              晕绝!你没写作者是谁 偶是看完就忘了!◎◎


                              20楼2006-01-12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