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ol吧 关注:1,721贴子:79,294
  • 4回复贴,共1

二战中美军游骑兵的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2-18 09:12回复
    出于无奈,达比中校只得将部分刺头调往第五军训练中心当教员,同时给上面写报告,要求补充新兵。1943年1月31日,7名军官和101名士兵作为增援抵达了阿泽尔,达比将他们编成G连,由老兵带领,就地进行训练。作为传统,游骑兵在北非的训练保留了英军突击队的基本要求,同时着重夜间和巷战训练。达比要求游骑兵在以营、连规模进行夜间行军时,尽可能排成横队而不是纵队,以便于指挥,每个连使用不同颜色的手电筒滤光镜作为信号,当连队抵达预定位置后,便用特定颜色的手电光向后面的营部发信号,连续的光表示全连抵达预定位置,连续的闪光则表示排抵达作战地点。虽然达比中校下了命令严禁在训练中出现任何伤亡,但老兵们还是忍不住要给新来的一点下马威。他们把在英国时英军突击队对付他们的那套手段又拿了出来,在新兵爬铁丝网的时候,老兵们用机枪在他们头顶上射击,看着新兵们吓得脸发白,老兵们很得意。但达比没有制止这种危险的行为,因为游骑兵和其他美军部队一样,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才是连队的主宰者。 当G连还在接受训练时,第1游骑兵营接到命令,立刻转交手中的任务,全营乘飞机前往突尼西亚。迄今为止美军向东的进攻并没有遇到像有力的抵抗,美第2军已占领贾夫萨,西边蒙哥马里的第8集团军也夺回了的黎波里,隆美尔的非洲兵团主要兵力都被压缩在突尼斯半岛。美军的冒进和英军在的黎波里的裹足不前给隆美尔创造了反守为攻的绝佳战机,非洲兵团正在调动,准备给美第2军一个迎头痛剿。美军的正面有两个要点,一个是北边的丰杜克,一个是南边的贾夫萨,占了外势的美第2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加强这两个要点的防御,同时空军的侦查表明隆美尔的确在准备一次反击,因此,搞清楚德军反击的主力位置就成了当务之急。南线的贾夫萨以东30公里左右是意大利军队把守的埃尔瓜塔尔,同北线丰杜克的情况一样,德意守军占领了道路两侧山梁上的有利地形,设置了配有机枪和火炮的要塞,只要山口要塞不被美军攻破,非洲军团的反击就将进退自如。2月10日,抵达了贾夫萨的第1游骑兵营接到战斗任务:夜袭埃尔瓜塔尔附近的意军西尼德要塞,破坏要塞设施并抓几个战俘。 守卫埃尔瓜塔尔的是意军第131“人马座”装甲师,而西尼德要塞的守军则是意军的精锐,第5贝萨雷利摩托化步兵团。意大利贝萨雷利部队与美军游骑兵部队一样,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步兵,二战期间,意军只有装甲师才有资格配备贝萨雷利步兵团,每名贝萨雷利步兵的钢盔侧面都别有一簇黑色的羽毛,象征着他们精锐部队的身份。美军第1游骑兵营将要突袭的,正是这支与他们一样精锐的意大利步兵的营地。由于是奇袭作战,游骑兵们被要求在破坏了要塞设施并抓足10个俘虏之后立即撤出战斗,不与敌多做纠缠。同时情报显示直接驻守西尼德要塞的贝萨雷利部队人数不会超过一个连,因此达比中校决定,派出三个连的游骑兵来完成这项任务。 2月10日下午,A连、E连和F连的游骑兵们做好了出发准备,由达比中校亲自领军。所有士兵都不戴钢盔,只戴着被巴顿深恶痛绝的羊毛小圆帽,背包和一切会发出声响的装备都留在营地,只携带武器弹药和饮水。步兵部队的卡车将他们运送到距西尼德要塞30公里处,剩下的路程游骑兵必须靠步行完成。入夜后,三个连的游骑兵开始跋涉埃尔瓜塔尔嶙峋崎岖的山路,其间没有一人掉队。11日凌晨,部队顺利抵达距西尼德要塞500米左右的进攻准备区。意大利守军根本没想到美军会选择这么个时间发动袭击,游骑兵借着意军自己的灯光,把岗哨位置看了个一清二楚。凌晨2时,达比下令进攻,寂静的山梁上顿时枪声大作,贝萨雷利部队完全被打懵了,他们以为这是美军的一次全面进攻,机枪和火炮全部打在游骑兵背后的无人的沙漠中。枪口的火焰却暴露了意军火力点的位置,抵近的游骑兵用手榴弹和炸药炸毁了至少一门战防炮和5挺机枪,击毙了50名贝萨雷利,活捉了另外11名,游骑兵自身仅一人阵亡,20人受伤。撤出战斗后,游骑兵分成两组步行回到贾夫萨,受伤的游骑兵走在后面,未受伤的押解着战俘走在前面,意“人马座”师的增援部队抵达西尼德要塞时,看到的只是遍地意军尸体和被炸的扭曲变形的武器。13名游骑兵官兵被授予银星勋章,但这并不能阻止隆美尔对美第2军的反击,3天后,非洲兵团发动了“春风”攻势,主攻方向是北线的丰杜克而不是南线的贾夫萨。美第2军重蹈了英国人的覆辙,3000名美军丧生,4000人被俘,260辆坦克被击毁或被缴获,第2军军长弗雷登道尔被免职,由巴顿取而代之。尽管在正面作战中痛击了美国大兵,但游骑兵对西尼德要塞的成功破袭仍然刺痛了德国人,虽然在迪耶普俘虏过游骑兵,德军情报部门对这支美军精锐部队仍然所知有限。在纳粹电台的宣传中,游骑兵被描述成“黑色死神”,说这支部队全部由来自芝加哥的黑帮分子和街头恶棍组成,并放出话来,如果在战场上活捉美国游骑兵,德军将不给与其战俘待遇,而会像对待英军突击队员一样就地处决。
    


    5楼2011-02-18 09:28
    回复

      埃尔安克山口(Djebel el Ank)之战 隆美尔的二月攻势一直把美军打到勒凯夫-塔拉-凯塞林一线,贾夫萨又被德军占领。但此时东南方向上德军却开始吃紧,蒙哥马利的部队挡住了德军对梅德宁的进攻,反而将 德军压推到马雷特附近。为了防止英军从东南沿海北上切断德军的海上补给线,隆美尔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坦克到东南,加强马雷特防线的防御。3月16日,英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马 雷特防线,作为配合,巴顿指挥的美第2军也相应地从西面向贾夫萨施压,美军的这次作战代号“痛击”,目标是夺回贾夫萨,并与英第8集团军回师,把南部的战线连为一体,使 补给能从西边经贾夫萨送到正在进攻马雷特的英军手上。第9和第34步兵师在第1步兵师占领贾夫萨后立刻洛里亚、斯贝特拉、凯塞林和波切卡方向运动,配合第1装甲师向东进攻马 克纳西。 第1游骑兵营仍然配属给第1步兵师,3月17日,贾夫萨被夺回,由于德军基本放弃了在贾夫萨的防御,因此没有一名游骑兵在17日的战斗中受伤或阵亡。但情报显示,埃尔瓜塔 尔附近仍然有2000名左右的德意军士兵,这支没有撤退的打算,而正在就地进行防御。美军夺回了贾夫萨之后,巴顿并没有下令立刻进攻埃尔瓜塔尔,但第1步兵师师长阿伦少将却 认为有必要派一支部队前往埃尔瓜塔尔与敌接火,以保持进攻的主动,牵制德意军的行动。这个任务被交给了达比中校,18日凌晨两点达比接到命令,第1游骑兵营立刻向埃尔瓜塔 尔方向运动,师情报部门告知达比,意大利“人马座”装甲师的残部可能还在埃尔瓜塔尔,但第1游骑兵营抵达埃尔瓜塔尔时却发现这是一座空城。游骑兵迅速占领了埃尔瓜塔尔, 并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派出侦察兵,寻找意军踪迹。侦察兵很快发现了意军,“人马座”装甲师残余部队停留在埃尔安克山口,控制了贾夫萨-贾贝斯公路进山的部分,也就是上次游 骑兵夜袭意军的位置。达比没有贸然发起进攻,他将意军的具体位置报告给第1步兵师后,组织他的游骑兵在埃尔瓜塔尔进行防御,同时严密监视意军动向。20日下午4点半,第1步 兵师接到军指挥部的命令,夺取贾夫萨-贾贝斯公路。 此时美军已从三个方向上包围了埃尔安克山口,第1游骑兵营在正西,正面面对贾夫萨-贾贝斯公路,第1步兵师的第26步兵团在北翼,第18步兵团在南翼,第16步兵团作为预备 队留在贾夫萨。局势上美军占绝对兵力优势,意军则占地形优势。埃尔安克山口是附近的制高点,无论美军从哪个方向进攻,夺取山口并控制公路都是绝对没问题的,但伤亡也必 然很大。还没有从德军二月攻势中完全缓过劲来的美军承受不起太大的伤亡,因此美第2军要求必须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夺取贾夫萨-贾贝斯公路。既然要不想有大的伤亡,那无论从 哪个方向上的强攻都是不可行的,意军在公路正面埋设了雷区,架设了铁丝网和路障,并用战防炮和机枪从制高点封锁了北西南三个方向,美军若想大胜,只能从背后进攻。 在3月18日,游骑兵占领埃尔瓜塔尔后不久,意军就开始炮击埃尔瓜塔尔,达比中校一方面指挥隐蔽,同时也派出侦察兵,利用夜色掩护绕到意军侧后方,详细绘制了一份地图 ,包括一条18公里长的山路图以及侧后方向上没有意军守卫的,并能火力控制意军防区的高地位置。意军没有发现占领埃尔瓜塔尔的美军正是上次夜袭他们的那支部队,因此仍然 没有加强夜间巡逻,这个失误也将导致“人马座”师第二次吃第1游骑兵营的大亏。20日晚9点,进攻埃尔安克山口的部队开始运动,第26步兵团的1营和3营抵达了山口正面阵地, 埋伏在公路两侧,第1游骑兵营及临时调拨给它的一个120毫米迫击炮连则沿着侦察兵勘定的山路绕到意军北面的侧后。意军对美军的运动一无所知,根本没想到游骑兵已经摸到了 他们的身边。21日凌晨6时,天色微明,占领了北侧高地的游骑兵对意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准确而猛烈的机枪火力打得意军抬不起头来,游骑兵步枪手们吼叫着冲下高地,杀入公路 北侧的意军阵地中,用刺刀和手榴弹一个一个地结果意军的性命,60毫米迫击炮弹则在公路南侧的意军阵地中爆炸,使之不能向北增援。8点30分,游骑兵基本控制了公路北侧阵地 ,因装备太重而掉队的120毫米迫击炮连也开始开火,一个连的游骑兵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冲过公路,摧毁正在向北侧开火的意军机枪点。公路并不很宽,但两侧各有几米的开阔地, 意军集中南侧阵地上机枪火力封锁了这里。意军的机枪点掩蔽得很好,美军的迫击炮除非直接命中,否则根本无法摧毁它。首批冲过公路的游骑兵里有一位英国籍神父,阿尔伯特 ·巴希尔,他会说几句意大利语,找到掩体之后,巴西尔神父立刻用意大利语向意军喊话,规劝他们投降。圣母玛丽亚的名义,是意大利人不能拒绝的,在军官的带领下,守军停 止了抵抗,举手投降,游骑兵随即控制了整个意军阵地。11点20分,第26步兵团的步兵也抵达了高地,意军在此所有的零星抵抗都已停止,达比向师部汇报说抓了大约200名俘虏, 而实际上到中午12点一刻,举手投降的意军士兵已超过了1000人。突破了高地的步兵继续向东前进,第1游骑兵营的官兵则返回了埃尔瓜塔尔。下午4点10分,达比在埃尔瓜塔尔清 点了部队人数,使他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是,即便在冲过公路这样高危险的情况下,也没有一名游骑兵阵亡,全营本日所有的损失,仅是一名军官的轻伤。


      6楼2011-02-18 09:28
      回复
        两天后,德军对埃尔瓜塔尔发动了反攻,第1游骑兵营不得不向普通步兵一样进行阵地防御战,到3月27日,有3名游骑兵阵亡,18人受伤。但所取得的战果相比,这伤亡实在是 微不足道。游骑兵接受的严格而特殊的训练得到了回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一真理再次被美国第1游骑兵营重证。但也要看到,迄今为止,第1游骑兵营战场上的对手仅 是士气低下的维希法国和意大利军队,而并未与德军正面遭遇过。由于在阿泽尔、西尼德要塞和埃尔安克山口的出色表现,第1游骑兵营全体官兵被授予优秀部队总统嘉奖。 达比中校认为,埃尔安克山口之战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除了事先周密的侦查和游骑兵出色的表现之外,优势的兵力和有效的火力支援也是最直接的因素。4月14日,他写信给 艾森豪威尔,请求扩编游骑兵部队,他希望得到52名军官和1000名志愿者,以组建两个新的游骑兵营和一个120毫米迫击炮营。三天后,艾森豪威尔回信,同意扩编游骑兵部队,但 他同时提到,新编成的游骑兵营仅是“临时部队”,当士兵和军官完成了作为游骑兵的作战任务后,必须返回原部队。4月22日,达比中校亲自前往美军驻北非部队训练营,挑选合 适的官兵。达比本人对游骑兵的要求是“适合作为游骑兵参战”,但上面却有另外的想法,所有志愿加入游骑兵部队的官兵被提出了如下限制:白种人,身高不得低于1.70米,体 重正常,体能条件优秀,年龄不得超过25岁,平行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对于上面的额外要求,达比欣然接受,因为这表明军方高层相当重视游骑兵部队的质量。新组建的两个营 被命名为美军第3和第4游骑兵营,分别由他的副营长赫尔曼·达蒙少校和罗伊·马瑞上尉指挥,同时,第1游骑兵营原有的6个连中的4个也分出来到新部队做训练骨干,A连和B连到 第3营,E连和F连到第4营。C连和D连仍由达比直接指挥,以备不时之需。相比之下,计划中的120毫米重迫击炮营的组建则麻烦的多,当时美军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军,许多部队需要 大口径迫击炮作为团级火炮,但炮兵的训练需要时间,火炮的产量跟得上,但炮手的训练却跟不上。达比曾要求过将游骑兵部队扩编为团,但迟迟得不到上面的首肯,作为一个轻 步兵营的营长,即便他干的已经是团长的活,但在火力的问题上依然得靠边站。
        我从别的地方找的。。。
        


        7楼2011-02-18 0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