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空文学吧 关注:56贴子:694
  • 8回复贴,共1

李长空序文集锦(节日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巾帼传奇》(三八文化册)

你从远古走来,娲皇采石苍穹补,嫘祖剿丝素袂连;
你从秦汉走来,汉册篇篇班姑血,胡笳曲曲蔡姬弦;
你从南北朝走来,木兰马踏贼营乱,红玉槌敲寇胆寒;
你从宋代走来,词魄易安千古诵,剑魂秋瑾九州传;
你从民间走来,人仙痴恋感天地,梁祝化蝶万古传;
孟光女举案齐眉敬夫君,痴情女高楼独倚曲栏……
还有南天英气琼崖旅,西路雄风妇女团,伟大光荣刘胡兰……
还有百业行中花绽遍,时尚潮流伊引领,五环旗下摘桂冠……
斗移星转风采依然,万古常青瑰姿更焕。
呀,青史长留巾帼篇,谁云女子不如男!




1楼2006-05-23 00:59回复
    序《魅力千年》(三八文化册)

    中华女性的伟大,荣耀日月;中华女性的魅力,光夺山河。
    回顾历史,女性演绎的故事郁郁葱葱: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流传千古,舍身革命的秋瑾传名万代。还有孟母、王昭君、文成公主、百娘子、织女、祝英台、崔莺莺、赵一曼、刘胡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照亮了千年历史;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演绎了千年的情爱传奇。
    环视现代,女性勤劳的身影无处不在:工作时,爽英姿不让须眉;闲暇时,三杯两盏淡酒调出一份温馨宁静;款款妙语,巧解高堂心曲;殷殷爱心,呵护膝下成长;暖暖柔情,润泽夫婿情怀。作一湾碧水,泊起家庭的风帆;弄一方雅室,共叙天伦之乐。
    斗移星转,女性风采依然;万古常青,女性瑰姿更焕。时值2006年3月8日,让我们为新世纪的国际妇女节真心祝福,让我们为新世纪的女性全情喝彩。


    2楼2006-05-23 01:00
    回复
      序《青春之歌》(五四文化册)

      青春是一首动人的歌,以真实唱出七彩的生活,每个音符,都是热情的勃发;是一只飞鸿,让你抖落世俗的纤尘,陶然于生命的恢宏与超然;是生命力化身,永远带给人一种强劲的律动;是真善美的宠儿,一切邪恶、丑陋的东西在她面前都溜得无影无踪;是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在她的面前,任何东西都黯然失色;是一个美丽醉人的梦,让你张开双臂去热烈地拥抱。
      青春,永远是人生的主题曲。奏响青春之曲,我们就不再沉湎昨天的失败与伤感,不再沉醉昔日的成功与喜悦,拥有青春的我们有着雄鹰搏击长空般的豪情,时代的画笔定会留下属于我们最亮丽的色彩。青春无需昭示,不用证明,在人生抛物线的顶端闪烁光华,在代代相传的接力中与时光并进。


      3楼2006-05-23 01:00
      回复
        序《醉月》(中秋文化册)

        在静谧澄碧的天幕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照彻大地;或是在沉寂湛蓝的夜空,一弯新月泻出淡淡的青辉。此景此情,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情思!同对一样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他们或是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让我们一起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花园里去漫步,共同来拾取古人咏月的感觉和理趣。


        4楼2006-05-23 01:00
        回复
          序《中秋夜•明月情》(中秋文化册)

          时间如水流逝,岁月走过总无痕。不觉间又见明月圆东方。中秋佳节,那份盈满心间的亲情,那缕饼香萦绕心头的回味,禁不住又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蹁跹。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在那些我们未曾经历过的日子里,中秋,又是何种模样?
          让我们把心静下来,把目光稍微停顿,翻看那曾经的中秋,曾经的明月,曾经的故事,曾经的心情。仔细地品味,生命所经历的中秋里,哪片月光曾在你洁净的心瓣上撒下一抹温情?哪块月饼在多年后你依然能咀嚼出甜蜜、感动和馨香呢?
          在这个中秋之夜,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5楼2006-05-23 01:00
          回复
            序《九九重阳》(重阳文化册)

            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节”,也叫“重九”节。“重阳”,在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人们在这一天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微倦对奕,赋诗唱和,不亦乐乎。
            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尊老、敬老、爱老的“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6楼2006-05-23 01:00
            回复
              序《春满人间福满门》(春节文化册)

              “人逢节日精神爽”,节日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愿望和歌唱。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俗中透着大雅,经久不衰。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旦等,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每逢春节,家家户户的门都倒贴着“福”字,意为“福到人家”,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的热爱与渴望。人们也总会张灯结彩,或歌舞蹁跹,尽情欢乐;或拜年送礼,往来访友;或饮酒听戏,共叙情怀……春节,遂成为人们联络感情、缅怀过去、祝福未来的载体。


              7楼2006-05-23 01:01
              回复
                序《年年有余》(春节礼品册)

                民间用“年年有余”来喻年年福足的生活,而“福足”则包含福气、官运、财运、寿运、喜婚得子、人生享乐等等美好的事物,凡人情所愿者皆能顺应人意。因“余”与“鱼”同音、同声,爆竹含有“年年”之意,故中华民俗吉祥图常用爆竹数个与一篮鱼来表现其意。如以鲶鱼与大橘为图,其意则为“年年大吉”;若鲶鱼二尾配以灵芝,则称为“年年如意”。
                随着吉祥寓意的普遍深入民心,“年年有余”吉祥意念也成为了人们逢年过节恭送亲友的佳礼,人们更赋予它最大的表现形式,无论用何吉祥物品送礼,送礼者均送去“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收礼者皆能年年有余。


                8楼2006-05-23 01:01
                回复
                  序《甜甜蜜蜜》(春节礼品册)

                  甜甜蜜蜜过日子,是人们亘古不变的梦想。对于最讲求寓意的中国人,逢年过节互相馈送蜂蜜、糕点及各式糖果等礼品,遂成为彼此表达吉祥祝愿的最佳载体。大家看在眼里甜在心里,都会自然而然地兴高采烈起来,好象已获得甜美生活的吉兆,一切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愿以偿,这年节也就过得甜甜蜜蜜了。
                  甜甜蜜蜜的礼品,甜甜蜜蜜的情意,甜甜蜜蜜的祝愿,连礼品及其包装的色彩也有着非凡的甜蜜寓意:红色寓意精力旺盛、事业红红火火;紫色正应紫气东来、祥光普照之言;绿色生机盎然、青春勃发;黄色象征事业蒸蒸日上;蜜糖色喻示爱情甜蜜、亲情殷殷……每款色彩都让人心动不已。


                  9楼2006-05-23 0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