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吧 关注:1,288,161贴子:6,680,673
  • 0回复贴,共1

【心家妙笔】唯有温暖御风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教育界,挫折教育很流行。有专家认为,父母应该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以便帮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其实,生活从来都不缺少挫折,假如人为地制造挫折,特别是由父母制造挫折,那么,很可能导致孩子心灵脆弱甚至破碎,最终不仅不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反而会使孩子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打个比方:武汉冬天的气温在0℃左右,过去取暖条件不太好,处处寒冷,甚至有寒彻骨髓的感觉;然而,在-20℃左右的哈尔滨过冬天却很舒服,因为屋子里有暖气,只要在屋子里呆一会儿再出门,就不会觉得冷了。这给予我们很好的提示:只有储备足够的温暖,才经得起严寒的侵袭。人的心灵也一样,只有得到很多满足、温暖和幸福的滋养,才能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
有一次,我去西部一个城市讲学。讲学之余,朋友请我帮忙,让我跟他的亲戚一家三口好好聊一聊。我经不起他再三请求,答应了。
当天晚上,朋友亲戚一家三口如约前来我入住的酒店。寒暄一番后,大家在宽敞的客厅里坐下。我首先作简单的自我介绍,那一家三口也作了介绍:父亲肖先生,50多岁,毕业于名校,是某国有大型企业的总工程师;母亲周女士,显得较年轻,是某高校的教授;儿子小名虎子,17岁,是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
听到那男孩的小名叫虎子时,我差点儿笑出声来,因为他的外表和气质都跟老虎相差实在太大。虎子个子矮小、身形消瘦、无精打采,坐在那里胆怯地缩成一团,连看都不敢看我一眼。
我让他们每个人都说一下情况。周女士抢先开口:“虎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很优秀的学生,经常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上了中学以后,他变得越来越胆小,后来竟然不愿意出门跟朋友玩,害怕和老师说话,学习一遇到难题就惊慌。最主要的是害怕考试:到了考试的前几天,他就开始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总是担心考不好;在考场里,他就更紧张了,手发抖,心跳加快,脑子一片空白,连平时会做的题目也有可能做不出来。当然,他的考试成绩不可能理想,成绩不好又加重了他考前的担忧。如此恶性循环,便越来越不可收拾了。”说完,她长长叹了一口气。
肖先生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我和妻子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特别希望虎子能上名校,将来有出息。我们知道,在环境好的家庭,孩子最容易被宠坏。所以,我们对虎子,除了在学习上抓得紧外,还十分注意培养他的意志和品质。比如,他要什么东西,我们不会轻易满足他。很多书上说,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要让孩子适当体验挫折感,才能使孩子尽快成长。在节假日里,我们不允许虎子睡懒觉,要他起床锻炼。虎子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允许他半途而废。”
肖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年,虎子才六七岁。一天,他突然跟我们说要弹钢琴,我们当天下午便把钢琴买了回家。后来,我们还请老师到家里来教他弹钢琴。岂料没过多久,他就不喜欢弹钢琴了,每次老师来的时候,他都把门反锁起来,不让老师进屋里。我和妻子都认为,如果对孩子听之任之,那么不管学什么,孩子都会半途而废。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有出息!在我们看来,孩子将来是否靠弹钢琴吃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决定让虎子坚持学下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甚至还给虎子读各种媒体对音乐天才的报道,让虎子寻找自己跟成功孩子的差距。然而,虎子还是那样。”
说到学习,肖先生夫妇认为,学习比弹琴更重要,所以越发要抓紧。因此,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还给虎子弄一些课外书上很难的题目让他做,免得他认为已经学会课堂上教的东西,自以为了不起。
肖先生的“教子经”让我听得头痛欲裂,因为有很多父母都像他那样,跟我说几乎一模一样的话。我给这样的“教子经”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正确的废话”。这些话的特点是:第一,绝对没错;第二,说的人越说越高兴,听的人越听越难受。可以说,这种话说得越多,效果就越差,甚至会效果相反。



1楼2011-12-07 17: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