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吧 关注:5,846,002贴子:86,572,039
  • 9回复贴,共1

《名著》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所作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洛丽塔》是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洛丽塔》已被改编成电影。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1-08 23:07回复
    不要、、、、、


    2楼2012-01-08 23:07
    回复
      这部小说更多的应该是满足人们窥探隐私的心理。
      细想亨伯特的心理活动,甚至于会找到很多的共同点。有些是很牵强附会的,另外一切却有些道理。对于此的解释是,并非完全的变态
      ,扭曲的心理也有未扭曲的部分。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01-08 23:09
      回复
        我想,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怪异的联想。对于文学作品或者电影,遇到了似曾相识的情节,就不顾一切的往自身上面套用。比如这里面亨对多的占有欲。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容易让一种病态的气氛环绕。我们会专注于这样的“共同点”,却对于本质上的差别视而不见。显然,这样是不正确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星座,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从而让多数人乐此不疲,甚至感同身受。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1-08 23:11
        回复
          当一个人习惯于将自己置于悲凉的境地,生活中就彻底失去了乐观的情绪,而代替它的就是消极。消极的态度会使一个人性格上出现繁杂的变化,晴雨不定。丰富的思想加上合理的逻辑才是最好的。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1-08 23:12
          回复
            消极的产生,一方面由于自身,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后者,我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无视。世界虽然很大,社会虽然复杂,但是真正跟你有密切联系的人不过一二人,这样的极少数的人的想法才是值得关注的。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1-08 23:14
            回复
              对于前者,这是主观上面的原因,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内心的空虚,一个是身体的健康。分散注意力是治疗内心空虚的很好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忙碌到你无暇顾及心里一些多余的活动。现在来看,能够做的无非是学业、读书、电影电视。健康的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也容易导致消极。到这里,我想到了林黛玉
              ,弱不禁风、顾影自怜。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1-08 23:15
              回复
                作为一份病历,《洛丽塔》无疑会成为精神病学界的一本经典之作。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超越了赎罪的各个方面;而在我们看来,比科学意义和文学价值更为重要的,就是这部书对严肃的读者所应具有的道德影响,因为在这项深刻的个人研究中,暗含着一个普遍的教训;任性的孩子,自私自利的母亲,气喘吁吁的疯子——这些角色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提醒我们注意危险的倾向;他们指出具有强大影响的邪恶。《洛丽塔》应该使我们大家——父母、社会服务人员、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警觉和远见,为在一个更为安全的世界上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一个人而作出努力。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1-08 23:19
                回复
                  这么多楼的这么长的书评很精彩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01-08 23:21
                  回复


                    11楼2012-01-08 2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