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吧 关注:1,431贴子:4,126

学写骈体文的五大好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骈文是我国特有的文体,有着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曾经独步文坛,风行一时。但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它和文言文一起被新文学所取代。在当代所编的中国文学史上,骈文也一直地位不高,历来被贬为“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等“华而不实”的帽子。现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也是提倡真性情,反对堆砌词藻,这点无可厚非,但这样往往忽视了语句的提练,让学生有了一种错误的认识,造成词句贫乏,虽有真情流露也表达不出,所写的作文都是干巴巴的,缺乏必须的文采,读之无味,味同嚼蜡。现在很多散文中通篇竟然见不到一二句骈体句,都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少了一种势宏气壮的文气,难以吸引读者所激发的感概。如能熟练运用对偶句法,可以在语境上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本人经过近二年的摸索,发现练写骈体文对提高写作水平,锻炼写作技巧,运用修辞方法,有着一定的好处。因为骈文有着言简意丰,用典繁密,藻声绘色,句式齐整等特点。如果过多的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达到了文质相胜、语意两工高度,就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已归纳五点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骈文相对于散文,是以对偶句为主的文体。而对偶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方法之一。明王志坚在《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经常练习一些对偶句,无论对吟诗填词谱曲著赋对联都大有好处。
第二骈文一般用典繁密,如果学写骈文必须要熟悉这些典故。那势必会主动去阅读中国古籍诸作中的经典名作,如《诸子百家》、《世说新语》、《神仙传》、《山海经》等。这对提高自己的国学知识,极有帮助。
第三骈文最追求词句的文采,所谓的镂玉雕琼,裁花剪叶,铺锦织绣,善于运用语法技巧,对整篇文章的词汇就显得丰富,读之则才气昂然,击节叫好。
第四,声律并不是骈文必须要求的修辞方法,但却是它常用的修辞方法。它不需要每两句都平仄相应,只是在句式的节奏点上把握好一定的关系,读之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让文章高低起伏,回肠荡气。
第五,现在写散文者十有其九,大有人在,那怕不会写散文也能写几则随笔,只不过水平高低之别罢了。而写骈文者百无其一,如果能写一篇不错的骈文往往让人刮目相看,记忆深刻。
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希望大家有空去了解一下,关注一下,尝试一下,练习一下骈体创作。
推荐著作:基础类明·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清·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清·李渔的《笠翁对韵》。文学评论类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著作类莫道才的《骈文观止》、于景祥的《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李兆洛的《骈体文钞》、许梿的《六朝文絜》。
推荐名篇: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恨赋》、《别赋》、陆机的《文赋》、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庾信的《哀江南赋》并序、《小园赋》、徐陵的《玉台新咏序》、王勃的《秋日洪府滕王阁宴别序》、骆宾王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王绩的《游北山赋》、杨炯的《王勃集序》等。



IP属地:浙江1楼2007-01-29 12:45回复
    易懂的方言俗语是否也可进入骈文呢?这样,词汇更多吧


    IP属地:山东2楼2007-02-16 00:56
    回复
      这个吧主很不错,不但对骈文比较热爱,还对编排分类也相当科


      IP属地:浙江3楼2008-05-29 18:35
      回复
        谢谢
        ~~~~o(∩_∩)o...


        4楼2008-08-17 22:39
        回复
          不错 支持!学习了很多 谢谢吧主


          5楼2008-08-20 21:45
          回复
            饿……是谢谢楼住~~~
            这不是我和妹妹发的贴~~~~


            6楼2008-08-22 11:13
            回复
              • 115.51.240.*
              我也非常喜欢写---(键虾)


              7楼2009-01-18 17:12
              回复
                • 60.6.212.*
                谢谢吧主!


                8楼2009-05-11 11:25
                回复
                  骈文还是值得一学的,读来朗朗上口,便於记忆,传播.


                  IP属地:广西9楼2009-06-08 15:31
                  回复
                    学骈文?100个人说了要学的,可能有10个人是学坏了的(包括我),能学好的可能只有1个人~~
                    因为,骈文比诗词对联都难学得多!历代传下来的名篇也比诗词对联少得多!
                    古往今来,历代有多少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写了有多少篇骈文?能被人传诵称赏的好骈文又流传了多少篇?所以,说学习,不如先下决心学习、以使自己先能够看懂并会欣赏,达到了这个层次,然后再决定自己还学不学尝试着写一篇更实际


                    IP属地:广东10楼2009-06-23 13:25
                    收起回复
                      我的做法:购周晓明(锡东刀客)《八风集》、雷池赋翁(潘承祥)《千城赋》、于海洲《怎样写赋》。每日早晨诵读一篇(次),默读二篇(次)。


                      IP属地:广西11楼2009-07-08 10:18
                      回复
                        发不了贴了?


                        IP属地:广西12楼2009-07-08 10:27
                        回复
                          坚持了半年,作品五篇,上未能形成个人特色:
                          《潘义禄先生八十寿赋》(以“寿比南山”为韵)(2009-07-02 15:15:12)
                          《钟家佐八十大寿赋》(2009-06-11 11:43:37)
                          红豆社区2009年版主网友联欢活动赋(2009-05-20 22:11:12)
                          “品味轩”店赋(2009-05-02 14:02:32)
                          《故作多情》赋(2009-04-20 08:48:22)
                          在我的新浪博客里。


                          IP属地:广西13楼2009-07-08 10:28
                          回复
                            楼上的兄弟厉害,也有恒心,赞!
                            我连《笠翁对韵》也没看完一半,背诵的话,一篇也背不全~~~


                            IP属地:广东14楼2009-07-12 13:50
                            回复
                              本地新华书店没一本关于辞赋和骈文的书籍...


                              15楼2009-11-01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