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吧 关注:10,465贴子:93,502

【修改重发】谋者之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谢大家之前的意见,我改了改,去掉了三年背景。
第一卷 乱世之始
第一章 别离
血溅宫阙之时,荀彧正静静立在窗前,窗外肃杀的秋风如利刃般将庭中的树上的叶子削落,满地黯淡的枯黄。
数月以来,他就这样看着朝中的局势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有心无力。王佐之才又如何呢,怀瑾握瑜又如何呢,连荀攸都无法劝住何进,他区区一个守宫令,人微言轻,又能做什么呢……何进已被袁绍挟持,逼得没有退路了,而袁绍矫称何进之令在各州郡捕杀宦官家属,宦官同样被逼到绝境,如果不出他所料,何进此次入宫,凶多吉少…..
“荀先生,现在宫中血战,何进大将军已经被宦官诛杀,袁术已经率兵攻入宫中,正在捕杀宦官……”
年轻的侍者用带着忧虑的语气带来了宫中的消息,垂首站立一旁,发髻散乱,数缕散发垂落额前,短褐上沾着尘土,急促的呼吸声在这并不宽大的屋子里格外清晰。
荀彧闻言,只是沉沉地叹一口气,转身看着随他从颍川来洛阳的少年,“含章,宫中大乱,你可知陛下现在何处?”
“这,仆尚未探知……”
“含章,你先休息,我去一趟攸侄府上。”荀彧说着便大步向门外走去。含章很少看到荀彧行走之时,青色的衣襟飞扬而起。
“荀先生,现在城中一片混乱……您若要出门,仆随您同去。”少年上前疾行两步,抬起头,黑白分明的眸子望着荀彧。
荀彧点点头,他已经没有时间像往常一样在意含章的仪容,便允许乐他手执佩剑紧随在自己身后。含章亦是颍川人,少孤,为荀家收养。荀彧来洛阳任职,含章便替他在洛阳城中探听消息,传送重要的信件。
刚踏出府门,荀彧便见荀攸连连挥鞭,飞马而来,荀彧连忙迎上前去,而身着官服的荀攸从马上一跃而下:
“小叔,恕攸失礼,宫中之事您已知道了吧?袁绍杀入宫中,陛下和陈留王殿下在混乱中,失踪了……”
“什么……!?”
荀攸看着荀彧的眼中闪现罕见的惊慌,对视的刹那荀攸便明白了荀彧的心思。袁绍为了迫使何太后诛杀宦官,向何进进言调集四方猛将兵谏。而其中最强悍的一支力量,西凉董卓的人马抗旨却留驻屯河东虎视眈眈,此时,只怕已是闻风开赴洛阳城外。
“若陛下尚在宫中,被袁绍控制还好,袁绍做事尚有分寸……但如果陛下落到了董卓手上……”恢复镇定的荀彧缓缓吐出这句话,“攸侄,整个洛阳城,整个汉室江山,在劫难逃…..”
“小叔,您也认为,如果董卓率军进入洛阳,袁绍不敢与之相抗么?”
“是……此时袁绍虽派人在外在募兵,但董卓素有领兵之能,他断不敢西凉铁骑较量,何况如果陛下在董卓手上......”荀彧凝视着荀攸的眼眸,嘴角浮起一丝嘲讽的笑容:“袁绍有能力制造乱局,却控制不住。他自己倒是有退路……”
“袁绍也在寻找陛下,但只怕是来不及了……小叔,攸还有要事,保重……”荀攸的亦是满目忧色,何进于他,也算有知遇之恩,可他同样只能眼睁睁看着何进被袁绍玩弄于鼓掌间,看着他送死。
“攸侄,保重……”两人拜别后,荀彧手扶门廊,望着皇宫的方向,看着浓烟如梦魇般弥漫开来,慢慢闭上了双眼。含章扶着脱力的荀彧道:“荀先生,现在董卓尚未进入洛阳,仆愿拼死护送您和夫人离开洛阳城。”
“不,含章,陛下下落未明,彧断不可背君。你放心,彧现在身份卑微,反倒很安全……”
此时,洛阳西郊,北邙阪下,董卓率军赶来,终于遇上了仓皇出逃的少帝刘辩,太后和陈留王刘协。董卓强压着内心的喜悦,作出焦急的神色,看到少帝之后,摇晃着那具肥胖的身躯从马上颤颤巍巍地翻下来,跪在地上,泣道:“陛下,臣董卓护驾来迟……臣这就护送陛下和太后回宫”
年少的刘辩蜷缩在刘协和何太后身旁,恐惧到呆滞的双目望着眼前虎狼般的军队,忽然间放声痛哭。何太后见了董卓如此,只能顺水推舟道:“董爱卿忠勇可嘉,有劳董爱卿了。”
董卓挥了挥手,军队便上前将皇室的孤儿寡母围在中央,浩浩荡荡地向洛阳城中而去。



IP属地:广东1楼2012-07-23 22:37回复
    贾诩让侍者将含章带进来,一眼扫过去便知道这是个极为可靠的手下——双目因为昼夜赶路眼中布满血丝,却不失神光,在身体极度疲惫的状况之下,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和警惕,像极了他在西凉旷野上见过的小野兽。他相信如果此时他要拿下这孩子向董卓邀功,他会毫不犹豫地拔剑而起,与自己同归于尽。
    贾诩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显然这孩子并不完全信任自己。不过这也是应该的,再怎么说,他现在还是董卓的人。
    含章躬身向贾诩行礼,贾诩却忽然从案几后站起来,快步走过含章身边:“事不宜迟,快走,晚了大牢彻底关闭,除了奉太师之令任何人不得入内。你一定不想再等到明天吧……”
    贾诩没有停下脚步,径直向屋外走去。含章一愣,转身便紧紧跟在贾诩身后。
    贾诩领着含章在冷暗的通道中穿行直到监狱深处,牢房浓重的血腥气让含章双眉紧蹙。直到走到关押荀攸的囚室门口,贾诩闪开身子,含章见到衣冠完整的荀攸,悬着的心方才放下。
    “荀先生”含章一见荀攸便跪坐于地向荀攸行礼,“荀先生您受苦了……”
    幽暗的牢房中,荀攸通过他熟悉的那双清朗的眸子认出了含章。“小叔……小叔他现在可好?”
    “荀先生放心。我家先生在冀州很好,荀家也在冀州安定下来。他有封信交给您。”含章说着,取出怀中的书信递给荀攸。
    看到书信的时候荀攸终于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情绪,两行清泪溢出眼角,而后将头深深埋在帛书之中。“荀先生,您怎么……?”含章从未见过荀攸泪流满面的模样,一时间不知所措,睁着忧虑而茫然的双眼转头望向贾诩。
    贾诩一直站在囚室门口静静看着两人见面。方才他见荀攸听闻脚步声只是抬头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半点畏惧,而且入狱多日,荀攸也未见消瘦——在这日日夜夜弥漫着血腥气和惨叫声的监狱里,荀攸依旧饮食自若,他对荀攸也是颇为钦佩。而现在荀攸忽而如此,贾诩亦是一愣,不过很快他也猜出了缘由,脸上浮现出极为复杂的神色。
    “在下请问贾大人,何伯求现在何处?”荀攸却忽然止住了泪水,问向贾诩。
    “何顒?太师认定他是主谋,命人严加拷问。何顒不堪刑辱,自杀了。”贾诩漫不经心地说道:“荀先生放心,太师不会为难荀先生了,荀先生大概也猜到了,荀爽大人已经位至司空。”
    言毕,贾诩继续以淡淡的目光看着荀攸。他并非刻意戳穿荀攸心中的痛处,而是荀攸忽然让他感受到心底最深的苦痛与无奈——他若是出身中原世家大族,又岂会屈身为董卓效力。可如果不加入西凉军中,他连加入这场争夺,一展抱负的机会和资格都没有。
    可惜这些士族中人,行事却如此不缜密。杀了董卓又如何呢,他们控制得了西凉的军队,控制得了董卓的部属么。就算关东起兵伐董,董卓此时实力依然强大,除非能与西凉军中重将合作,掌控军队,否则杀了董卓,也无法掌控大局。难道此时,士人们还在指望圣上的一纸诏书,能稳住局势么…...
    “贾大人说得没错……现在长安城的所有荀氏族人皆因攸之故,性命全在董卓手上……是攸连累了叔公,毁了叔公一世清明……”荀攸不再回避贾诩的目光,断断续续道:“而且,还连累了远在河北的小叔,小叔为了伐董救攸,已出山为袁绍出谋划策……而他袁绍,才是这场大乱的罪魁祸首!”
    念及何进之死,董卓之乱,荀攸眼中似乎要喷出愤怒的火光,却在刹那间黯淡下去,被无尽的自责与愧疚淹没,双目无神地看着前方监狱通道中的一片幽暗的虚空。
    含章见荀攸如此,眼中也已湿润,轻声道:“荀先生,董贼无道,人人得而诛之……”
    荀攸听到含章的话语,缓缓闭上眼,嘴角浮起一丝自嘲的笑容。片刻之后,荀攸忽然起身正色道:“多谢贾大人相助。含章,请你告诉小叔,请他在袁绍手下时,务必当心……攸一切安好,攸会好好活着,亲眼看到董卓死。”
    荀攸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贾诩知道荀攸心性足够坚韧,他既已明了一切,也不必多言。他很清楚,董卓败亡后,他才有机会摆脱西凉系的身份,改换门庭,择一明主。在此之前,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命。
    “含章,此地不宜久留。”贾诩出言道。
    “荀先生,保重。”含章对着荀攸深深一拜,收好荀彧的书信,便同贾诩离去。
    含章并未留在贾诩府上停留,拜别贾诩之后便走入了暗沉的暮色中。看到荀攸平安,紧张的神经略微舒缓之后,含章感到倦意如潮水一般席卷了他的躯体。终于,含章没走几步便停下来,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抱着他防身的长剑。在荀家长大的他一直以为,那些荀家的先生们一定可以凭着过人的才能在世间游刃有余,可当乱世降临,他看着他仰慕的先生们痛苦,无奈,却难以分忧。
    正当含章觉得脑际昏昏沉沉的时候,忽然听见身边有人轻声道:“随诩回府上休息一夜吧,明日再出城。夜间被巡城的军士发现就麻烦了。”含章告别之后,贾诩并未走,而是看着在压抑的暮色中显得有些颇为瘦小的身影,心中一动,便随了上去。
    含章终于放下了对贾诩的戒备,起身随贾诩离开。


    IP属地:广东4楼2012-07-23 22:42
    收起回复
      第三章 缘定
      “衡儿,是为父的过错……当时为父确实不应当惊动董卓。”所有的谋臣退散之后,袁绍留下了他名义上的侄儿,他的私生子,袁衡。
      “父亲……”明灭不定的烛火中,袁衡静静地看着袁绍,眼中没有一丝波澜:“福祸相倚,父亲从盟主之位中得到的,未必比在洛阳少。在洛阳,限制太多,成不了大业。”每当称呼“父亲”的时候,袁衡的心中总是被酸楚侵蚀,他知道,这个他称为父亲的男人,不肯再大庭广众之下认他,从未真正关心过他,只是在利用他们的血缘。
      “嗯……衡儿,为父总觉得荀彧并非心甘情愿替为父效劳……依你之见,他的才能究竟如何?”
      “荀彧……”袁衡闻言,幽幽叹道:“荀彧深谙治养之道。父亲,有些事衡可以替您办好,可是有些事,这世间,只有荀彧能做到最好。您要图谋天下,必须留下荀彧为您所用,哪怕之后再杀了他。现在他的侄子,也是他的至交荀攸被董卓羁押,他一门心思想诛灭董卓,救他的侄子,必会为您讨伐董卓出谋划策。”
      “可是,衡儿你也知道,为父并不想大力讨伐董卓,现在为父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父亲。”袁方对着袁绍深深一拜,而后抬头直视着袁绍道:“现在天下四分五裂,您想要留下荀彧,想要招揽到最出色的人才,就必须展现足够的,匡扶汉室,荡平宇内的雄心……”
      袁衡说完这段话便离去了,嘴角边带着些许苦涩的笑意。而父亲想立刘虞的心思,他已经无力再劝了,他曾经无数次告诉父亲他父亲刘虞绝对不会答应被放到火上烤,而袁绍始终不死心,想以此弥补被迫离开洛阳的政治损失。他明白他的父亲空有野心,却缺少雄心。眼下诸侯会盟酸枣,却日日置酒大宴,停滞不前,各怀鬼胎。他知道他父亲眼下最想得到的是一块稳固的立足之地,特别是公孙瓒占据幽州,可谓心腹之患。袁绍不愿在伐董上消耗自己的力量,而曹操孤军深入,不惜己力与董军血战,身负箭伤,而孙坚更是勇不可当,直捣黄龙——场场血战间,人心向背,已有了微妙地变化。
      可那是他的父亲啊,除了袁绍,这天下间,他还能为谁而谋。哪怕他心中清楚,必要的时候,父亲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掉他。
      袁衡路过荀彧的住所时听到一阵悠悠琴音,知是荀彧在弹奏,便驻足细听。片刻之后,袁衡忽然想叩门而入,尽最后努力挽留荀彧——他从琴音之中,听出了绝然地去意。可惜,他一抬头便望见了似血的残阳,如被砍下地头颅悬挂在天际——已经到了阖门谢客之时,此时叩门,无人会应。
      袁衡看着自己的阴影投射在荀府门前的台阶上,漠然一笑,后退两步回到路中央。他自负才能足以纵横世间,然而和荀彧相识相交不过月余,竟让他萌生了宁愿杀了荀彧也不能让他为他人所用的想法,并非因为他认为荀彧之才定胜于他,而因荀彧身上那种让人慑服却不凌人之上的正气——他袁衡也算阅人无数,却只在荀彧身上见过这种气场,逢此乱世,这样的正气足以聚敛人心。
      然而袁衡明白他和他的父亲都不可能对荀彧动手,一则荀谌还是袁绍的得力谋士,而且此时杀士,更会丧失天下世人之心。
      也罢,以后战场相见,必不留情。袁衡望着夕阳沉沉一叹,眼下比起挽留荀彧,更为迫切地是替他的父亲考虑如何在冀州站稳脚跟。
      不出袁衡所料,数日之后荀彧留下一封感谢袁绍的信便离开了,而他和袁绍都已无暇顾及——荀谌并未离去,而公孙瓒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袁衡看过之后,将布帛撕成两半投入火中,烧成灰烬。


      IP属地:广东5楼2012-07-23 22:45
      回复
        MARK。
        慢慢看。


        IP属地:江苏6楼2012-07-24 15:07
        回复
          我是前来挽尊的,贾诩这段拿捏得不错,赞一个。
          对了,卧龙要不要让荀大间谍出来打个酱油?他可以随便yy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2-07-26 22:02
          回复
            果然贾诩是比荀彧容易塑造。卧龙这个贾诩感觉很好啊,可以在乱世立足的聪明人。令君,说实话,觉得还是平淡了一点。也许可以给他再多一点点戏份来表现?加油


            9楼2012-07-31 10:28
            收起回复



              13楼2012-08-06 15:35
              回复
                张绣有些带感啊··
                PS:这文和之前三年的那篇,没关联了吗?


                IP属地:河北14楼2012-08-07 22:16
                收起回复
                  ,楼楼文章写的不错,文字清新秀丽,KEEP起来慢慢看……


                  15楼2012-08-08 17:56
                  收起回复
                    纪念顺利成为时差党,小更一段曹操荀彧。
                    曹操所率军队与兖州黄巾军的战争出乎意料地惨烈,鲍信战死,而曹操新募之兵战斗力并不强,数次败于黄巾军精锐之手,死伤数百,士气低落。荀彧前来见曹操时,曹操本在帐中苦思,见到荀彧却笑道:“先前文若曾说黄巾军必有精锐,正为曹某之资。如今看来,将来曹某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不弱!”
                    荀彧闻言,神情看不出变化,只是俯身进言道:“主公,黄巾军人数众多,此正用奇之时。”
                    曹操本想故作乐观宽慰荀彧,却被荀彧轻描淡写地堵了回去,他清楚荀彧知道自己先前太轻视了黄巾军,荀彧的淡然让他颇有些尴尬,而荀彧也没有让他的尴尬持续,续道:“我们需要尽快扭转战局,请主公立刻召集志才和公台商议。”
                    “嗯。我方才正在考虑如何应战黄巾军,正好听听文若和二位先生的意见。”曹操如蒙大赦一般地说道,而当他再看向荀彧时,却愣了片刻,忽然道:
                    “文若,我这个样子看起来是不是太落魄了?”看到衣冠依然一丝不苟的荀彧,曹操才意识到自己狼狈地败退归来,发髻散乱都没心思整理。
                    “来,文若,帮帮我。”没等荀彧回话,曹操已经自顾自地把已经歪在一旁的簪子拔下来,有些笨拙地收拢着头发,同时用恳请的眼神瞅了瞅端立一旁的荀彧。
                    “在臣属面前,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候,主公永远应当是威严坚毅的形象,才可稳定军心。”荀彧望着曹操心中自语道,便走上前。荀彧刚迈出步子曹操便迫不及待地把梳子塞进了他手里。荀彧没有答话,左手握住曹操的头发,右手用干脆利落又轻柔到绝对不会扯痛曹操头皮的动作两三下便打理好了,然后行了个礼退回一旁,道:“彧去请二位先生前来。”
                    “多谢文若。”曹操的笑容依旧十分爽朗,荀彧的好手艺并不出乎他的意料,荀彧身边侍奉的那个孩子最近不见了,而每天见到的荀彧都是那么端方。只是他心里清楚,和这样一个仪容行止近乎完美无缺的君子在一起总会有那么点说不清楚的压力,尽管他本人对于礼并不那么看重。
                    曹操心中正暗自思量的时候荀彧已经同戏志才和陈宫回到了主帐。戏志才清瘦苍白的面容之上,神情却分外激动:“主公,志才已探明黄巾军取胜之后,就在据此地数里之外驻扎,志才料其休整之后必会追击。与其坐待敌军杀至,不如趁隙奇袭。黄巾军数胜,已成骄兵,我们攻其不备,必能取胜,振奋军心。”
                    “主公,宫以为志才所言甚是,此处与黄巾军驻扎之处均无险可守,若待黄巾军乘胜追来,凶多吉少!”
                    曹操知道戏志才出谋一向敢于冒险,而陈宫刚毅果决,会赞同戏志才的奇袭之策。以他本人的性情和战法,他也早有此打算,现在,他在等最后一人的意见。
                    “请主公亲往阵中激励将士,扭转局面在此一战!”
                    “好!”。
                    这声“好”字,再无半分犹豫。
                    戏志才和陈宫去军营中忙开了,而作为司马的荀彧紧随在曹操身后,走到了军中临时搭起的高台边。台上近乎通宵未眠的曹操脸上无半分疲惫之色,用威严的声音再次宣读军纪,亲手斩杀临阵后退者,并把头盔赏赐给一位身重数箭依然奋勇杀敌的士兵。
                    荀彧在台下静静地看着霸气凌人的曹操,看着他手中的长剑在正午的阳光下血光闪耀。他知道那是他选择的主公,是在王业衰微之时能够撑起这江山的人,尽管他的手中沾满鲜血。
                    举义兵,讨逆贼,扶社稷。他愿意在他身后为他挽髻,只要他们同路。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8-16 10:48
                    收起回复
                      一句“只要他们同路”看得好悲凉


                      IP属地:江苏17楼2012-08-16 14:48
                      收起回复
                        黄巾军果然没有备战,在曹军奋力一击之下,溃退数里。士气大振之后,战事便落入了曹操的掌控之中。伏击打援,招降收编,仗打得得心应手。然而要在兖州站稳脚跟,出了击败黄巾军,招贤纳士也必不可少。程立的到来让曹操喜出望外,以前程立曾拒绝过刘岱的邀请,而这次他没亲自去程立便来了。年近半百的程立白眉银髯,峨冠博带,与曹操对坐,侃侃而谈。曹操见程立胆识非凡,比起留在身边参谋军机,更适合镇守一方。曹操深知危急之时,程立有独断之能。
                        而更让曹操印象深刻的是程立言及世事时流露出的狠厉与冷酷。不过与荀彧比起来,曹操反倒觉得和程立相处更自在些。
                        第六章 惊变
                        坐拥兖州的曹操并不想停下,也不可能再停下征伐的脚步,在兖州的胜利更激发了他征服的欲望。曹操知道先前在兖州作乱的黑山贼匈奴人背后都是袁术的影子,袁术想借用他们的力量争夺兖州,不过败在自己手上。而袁绍支持在自己兖州站稳脚跟,袁家兄弟早已势同水火。眼下袁绍依然是盟友,而敌人中,幽州的公孙瓒自有袁绍对付,袁术新败不足为惧,而占据徐州的陶谦,成了一颗不得不拔的眼中钉。
                        在曹操紧锣密鼓筹备出征的时候,却忽然接到了父亲和弟弟的死讯。曹嵩不愿随曹操在军中,便带着家人往琅琊避战火。曹操占据兖州之后立刻派人请父亲前来。谁知曹嵩竟被陶谦派人杀死于路上。
                        得知消息时的曹操正在与荀彧和戏志才商议出征徐州军务。曹操愣了半晌,示意荀彧和戏志才暂时离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议事厅中。荀彧退出厅堂,却没有走远,而是在厢房中等待着。过了两个时辰,直到日暮时分,终于有侍者前来,低声道:“荀大人,曹公想见你。”
                        荀彧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便随侍者回到了议事厅。
                        “文若,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至悲,莫过于此啊……”曹操听到脚步声便叹道,“这两个时辰满脑子都是小时候父亲对我无可奈何的神情……以前想起来就会笑,如今,真是欲哭无泪……”
                        曹操就那样低着头自顾自叹息,只是喊着荀彧的字却并未看荀彧:“文若,这两年,曹某死里逃生,终于有了一州之地立足,却非但不能保护父亲和弟弟,反给引来他们杀身之祸……”
                        荀彧安静地站在曹操面前,他知道自己的主公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此刻他正在诉说满心的无奈和悲伤——自以为有雄才可以纵横乱世,却无力尽孝。
                        “请主公节哀……”荀彧轻声劝道。
                        曹操闻言,抬头看着荀彧,被暮光包裹的两人就这么对视了片刻,曹操忽道:“文若,在冀州的家人可好?公达现在可好?”
                        “家人在冀州一切安好。攸侄他本欲赴蜀,但道路被匪盗贼寇所阻,便改道去了荆州暂居。”荀彧低头应道,只觉得方才对视时曹操含着强烈的痛苦,无奈和愤怒的目光如赤焰一般灼人,而在询问起他的家人时候,又恍然间变得缓和。
                        “那就好……文若,早些休息去吧,我知道你在等我,辛苦了。”
                        “谢主公记挂,彧告退。” 荀彧太了解曹操,曹操也了解荀彧,所以荀彧留下来等着曹操向他倾诉。无需言语劝慰,他需要做的便是让曹操明白自己完全理解他的苦楚,这样悲痛中的曹操会觉得心中好受一些。
                        “嗯……”曹操沉郁的声音从荀彧身后响起:“徐州的黄巾旧将,马上就要回家了……”
                        荀彧明白曹操话中的意思,脚步微微停滞。
                        他不知道,曹操在见到他的刹那间很想拉着他同醉一场,可在转言问及他的家人时,便已放弃了这个念头。
                        初平四年秋,杀伐之气凌人,万物早早凋零。曹操以于禁,曹仁为前锋,亲率大军讨伐陶谦,袁绍得讯,亦派军相助。兵锋所到之处,血流成河。
                        荀彧并没有随军,而是和程立一同守在后方,戏志才和陈宫随军。每日荀彧和程立都会阅读前方商讨送回的战报。曹军势如破竹,可当荀彧看完厚厚一叠胜报之后,低低叹了口气。程立见状问道:“文若可是觉主公在徐州杀戮过重?” 


                        IP属地:广东19楼2012-08-20 11:17
                        回复

                          荀彧没有答话,只是低头再看陶谦从彭城退军的线路。程立只当是荀彧默认了,捻须笑道:“诸侯纷争,此非怀仁之时。古有尧舜禅让名满天下,亦有让国而身败名裂者,时势易也。主公杀的不过是徐州那些负隅顽抗的豪强大户,他们死忠于陶谦,斩尽杀绝以立威,并无不妥。”
                          “彧明白。”荀彧淡然道:“只是,陶谦退守郯城,所属众人无不死战,再加上田楷刘备的援军,主公这次,怕是拿不下徐州了。”
                          程立没有答话,只是定定看着荀彧,然后将茶盏中的水一饮而尽。
                          不出荀彧的意料,曹操在郯城受挫,南下再下数县,粮尽之后于兴平元年春回师兖州。徐州未平,杀气未尽的曹操不想再等下一个杀伐的时节,两月休整之后,孟夏便再度发兵。这次曹操只带了戏志才随军,留荀彧,程立,陈宫镇守,精锐尽出,大有不下徐州誓不回师之势。
                          曹操的兵锋无人可当,可正在曹操要横扫徐州之时,荀彧却察觉到兖州有变。探子报信说吕布正率军朝兖州而来。而陈留太守张邈的信使却告诉他吕布是来助曹操讨伐陶谦的,让他给吕布供粮。
                          得讯的程立匆匆赶到议事厅时,只见荀彧端坐在正座上,神情是从未有过的严肃和忧虑。或许是因为紧张,他的手指还在轻轻敲着案几。
                          “文若,公台不是去了陈留,在张邈那里么?现在可有公台的消息?”程立知道荀彧在担心什么,如果张邈与吕布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
                          荀彧闻言,手指扣住案几一角倏然起身,“仲德兄,彧思虑许久,以为张邈必是反了,而且陈宫若未死,必然也已背叛主公。”
                          “什么!?”
                          “主公出征徐州已有月余,吕布来得太晚了......若吕布要助战,直接去往徐州即可,何必来兖州地界?而且据线人探知,吕布的兵马都来了,若是助战,不会倾尽全部兵力。仲德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这立明白,只是文若何以知陈宫反?”
                          “张邈与吕布有交情,他看不出吕布来者不善也罢,以陈宫之智,岂能不知?”
                          程立的脸色亦是苍白如纸,张邈若反,其余郡县在吕布大军威慑之下,极可能群起相应背叛曹操。而更可怕的陈宫——他对于兖州了如指掌,他若反了,便是直接将一把利刃插入曹操后背。
                          “张邈与主公交情匪浅,主公初征陶谦时甚至以家小相托。以前袁绍曾想要主公杀了张邈,主公也坚决拒绝。仲德兄,以彧对张邈的了解,张邈一直感念主公之恩,就算张邈担忧主公迫于袁绍压力会杀他,也不会下此狠手……还有公台,他随主公已久,智计过人,不会不明白主公何以在徐州尽杀豪强。就算多有牵连,也不至于因此而叛……”荀彧话语未尽便停住了,直直地望向程立。
                          程立下意识地避让了荀彧的目光,他知道荀彧意识到发生了自己未曾知晓的大事。 这件事,确实是主公错了。程立张邈陈宫若骤然叛变,必因为此。


                          IP属地:广东20楼2012-08-20 11:17
                          收起回复
                            七夕好像已经过了,不过在我这里好像还没有哦...于是更一段吧
                            “边让性傲,轻慢主公还口出狂言……后来有人告他不轨主公便杀了他,连带他的家族三百多口人,全杀了……”程立说完这句话长长地舒了口气,荀彧的目光让他感到了异常的压力,尽管他的年岁不过如自己的儿子。
                            “主公意识到他错了……”程立抬头看着荀彧道:“这事……”
                            “彧明白。”荀彧迅速打断了程立的话,迎上程立的目光道:“如此看来,陈宫必未死,是他唆使张邈叛变的……陈宫能以只言片语说服鲍信迎主公入兖州,他能让张邈这样对主公心存恐惧的人背叛也不足为奇……仲德,兖州危在旦夕,不管其他郡县如何,眼下我们必须先保鄄城,再视各县情形而定。”
                            “恩……事已至此,立以为消息再难封锁。立即令全城各处眼线盯紧文武将官,有异动者严密监视。鄄城必须保住,城中兵少,还请文若速召元让至此相助,图谋不轨者,杀无赦!”程立眼中冷光如刃,“立曾与主公言及张邈之隐患,彼时主公尚顾念交情……如今,立必助主公手刃张邈!”
                            荀彧点点头,立即手书调令召夏侯惇前来。同时二人也召集心腹前来布置城中戒严事务。众人离去后,荀彧开始给曹操写信——无论徐州现在战况如何,曹操都必须回来守住兖州。
                            写信之时平生第一次荀彧发现自己掌控不住手中的笔,执笔悬空的手腕竟然微微颤抖。他和程立都知道陈宫张邈因何而叛——边让是士,而且是名士,而曹操怀着私愤,用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全家。历代贤君莫不尊贤重士,而曹操却痛下杀手——在以“士”自居的陈宫眼中,这也是对自己的轻蔑和侮辱。而当他将这件事转述与张邈时,再谈及袁绍,简单几句便足以勾起张邈内心最深的恐惧。
                            在陈宫眼中,曹操讨董伐黄,所领的乃是匡扶社稷的有道之兵,而陶谦勾结自称天子的阙宣,忠于陶谦负隅顽抗的徐州血流成河不过是尊王平乱之路上必然的杀戮,和之前征讨的黄巾军黑山贼并无区别。但贤士乃王命所依,曹操残杀名士,便失去了承担这天命大道的资格,便和那些作乱的军阀一样,都该被灭。
                            可陈宫终究没有看透曹操,也没有看透包括边让在内的很多“士”,名士。
                            荀彧定了定神,再将笔尖沾满墨汁,他知道在给主公的心中字迹中不能有丝毫慌乱的迹象。可他依旧心绪难平,再落笔时,依然有不规则的墨迹晕染开来
                            边让这事陈宫知道,程立知道,可主公唯独瞒着自己。
                            荀彧索性放下笔,将头埋在手臂中久久沉思。一旁研墨的侍者从未见过军司马如此模样,不禁有些担心地小心询问。
                            侍者的声音有些陌生,恍然间荀彧想起来含章已经不在身边了。这孩子……
                            荀彧强迫自己将思绪从含章那里转回严峻的现实中,于是他抬头整理好衣袖,淡然一笑道:“无碍。”
                            随后荀彧迅速写好书信交给侍者,望着侍者离开的背影,长叹道:“主公啊……”
                            (捂脸求挽尊,话说有人在看么...


                            IP属地:广东21楼2012-08-24 10:48
                            回复
                              写信一段的心理描写好细腻~ 话说突然想不起含章是谁了还翻回去找...


                              IP属地:江苏22楼2012-08-24 12: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