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avaro吧 关注:694贴子:170,290

回复:【欧美Music】我在喧嚣中寻找宁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Martin Frost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2



33楼2012-11-17 16:09
回复
    创作背景


    莫扎特(1756—1791)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创作于1791年。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单簧管演奏家安东-斯塔德勒(1753—1812)所作。

    历来的作曲家们为单簧管而写的协奏曲数量很少,莫扎特也不例外,他只写了一首,也仅仅是这一首,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品。而正是这位天才少年率先发现了单簧管乐器的魅力,并写出了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的不朽之作。

    莫扎特在1784年与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中心理想的共济会组织结缘,此时对莫扎特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此时,他的健康恶化,演奏次数越来越少。在莫扎特经济拮据时,共济会会员以金钱资助他;同时,在共济会这个环境里,他的已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由于精确的音乐礼拜仪式在共济会里并不存在,使莫扎特能在自由的创作氛围中发展特的艺术语言:一种脱去保守的严格对位法,使洪亮音质和庄严节奏得以最大发展,表现人类大团结的意蕴。

    莫扎特的好友安东 斯塔德勒,它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单簧管演奏家,也是共济会会员,他优异的演奏技巧,激发了莫扎特创作《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的魅力不仅在于合适地使用了单簧管的最佳音区,还巧妙地运用了高、中、低各个音域音色的迥异,并尽量用最低音附近的音域及最高音附近的音域做对比而产生奇妙的效果。它不仅将独奏乐器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充分发挥了其灿烂的演奏技巧。乐曲中担当主角的绝不仅仅是单簧管,而在单簧管与乐队的彼此交相呼应中,乐队也对整个乐曲的艺术结构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而且独奏乐器不时也挑起伴奏的担子,这些都使得此曲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交响性因素。

    此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从巴塞特协奏曲改编而成,也是为了斯塔德勒所写的乐曲,不知为何写到199小节就停止了,整个乐曲将单簧管如丝般的清新音色与莫扎特开朗的性格,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第一乐章略带怀旧心情般的惆怅,第二乐章恬静中略带忧伤的旋律,第三乐章轻快跳跃的快乐气氛,莫扎特的阳光,莫扎特的真性情,都在其中了。听这首作品我们能体验到忧伤抑郁之感,虽然凄婉忧伤,但又经常反过来,表现为旷达,给人以爽朗、峻伟的感觉,好似那泰山顶上灿烂的阳光。但在那阳光后却又经常漂浮着几朵乌云。

    这是他一生中写的最后一首协奏曲,在这之后三个月,莫扎特辞别人世,乐谱也在他去世10年后出版,莫扎特无缘亲眼看到此首协奏曲被演奏,人们动容感动的盛况。


    乐曲共分三个乐章:




    35楼2012-11-17 16:15
    回复


      莫扎特与单簧管

      单簧管是一种被发现和使用较晚的乐器,直到十八世纪中期,才由曼海姆乐派介绍到乐队里来。这个乐派的奠基人——著名作曲家约翰-斯塔米兹(1717—1757)为该乐器写下了第一部协奏曲,他的儿子卡尔-斯塔米兹(1745—1801)后来也写了不少单簧管作品,具有明显的曼海姆风格。这些作品对于训练声音和掌握该时期的风格有一定的意义,然而笔触简单,社会影响不是太大。在莫扎特的时代,其它几种木管乐 器都在大型交响乐队里取得了固定的位置,担当各自的声部,唯独单簧管还没完全定型,音域也相对要窄,但是单簧管独特的音色引起了莫扎特的兴趣。1778年,他巡回演出到慕尼黑,慕尼黑乐团里的单簧管引起他的极大的兴趣,单簧管圆润甜美的音色令他着迷,他赞叹道:“如果我们也有单簧管该有多好!你想象不出一个交响乐团里有了长笛、双簧管,再有了单簧管,效果是多么气派!”从那以后,莫扎特对单簧管的兴趣大增,当年就在第31号《巴黎交响曲》中写进了单簧管声部,在后来的第39和第40交响曲里都用了单簧管。

      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则当属管乐协奏曲中的一部典范之作。不仅从作曲意义上说,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有高度艺术水准的单簧管协奏曲。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作品,把单簧管这一表现力丰富的乐器以更加喜人的姿态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而且在乐队中也站稳了脚,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莫扎特逝世以后,音乐家们纷纷效法他,把单簧管写进自己的歌剧和交响作品中,并写出更多的单簧管作品。而后来被誉为浪漫派音乐诗人的德国音乐家韦伯(1786—1826)才接过了莫扎特的大旗为单簧管乐器的发展和成熟继续着自己的不朽贡献。在此之后,由于音乐上对单簧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引起对这种乐器的改进。乐器制造者为了满足演奏者提出的指法上的要求,不断给乐器打上新的孔,加上新的键,并研究改进键子的排列方式,以适应各种调性的演奏。单簧管的键子被增加到13个,后来是15个,最后定型在17键上,而今天的演奏者手中的乐器又有18键、19键甚至是21键。它的音域宽广,达到三个半八度,各个音区的音色从沉郁到淳厚圆润、华丽嘹亮,可谓丰富,人们称它是“木管乐器之王”。所以,如果从乐器发展的历史意义上来讲,莫扎特也可以算作是单簧管的开山鼻祖了。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现在是音乐学院里单簧管学科的必修曲目,是演奏家的音乐会曲目,也是国际比赛的固定曲目。莫扎特对单簧管的恩泽是无尽的。


      37楼2012-11-17 16:15
      回复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彼得.施密德演奏 伯恩斯坦指挥



        39楼2012-11-17 16:44
        回复
          莫扎特《降E大调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交响协奏曲》



          40楼2012-11-17 17:23
          回复
            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No.1 K313 285c) 帕胡德演奏

            除帕胡德这个版本外,力荐葛拉夫和洛桑室内乐团及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朗帕尔和葛修鲍尔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的版本均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另葛尔威与爱尔兰室内乐团合作的版本《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


            41楼2012-11-17 17:41
            回复
              莫扎特长笛、竖琴协奏曲

              开普敦爱乐乐团大会堂。由卡琳-莱特纳 杜乔隆巴迪竖琴长笛演奏。


              42楼2012-11-17 17:55
              回复
                莫扎特 双簧管协奏曲 霍利格尔



                43楼2012-11-17 18:09
                回复

                  昨天此时听此曲,只感觉满怀喜悦的憧憬,像春水汤汤一路欢快奔冲,凭巨石暗礁兀立,也无法阻碍向着梦想进发的步调。。。。

                  但是此刻,再听此曲,莫名其妙有种揪心难过的感觉


                  44楼2012-11-22 14:35
                  回复
                    华金·罗德里格《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
                    演奏者:约翰·威廉斯 巴伦博伊姆指挥 柏林爱乐乐团

                    吉他与管弦乐队如挽歌般的对话,令人涌起难以抗拒的怅然,带来一种感伤而美好的回忆,让人能回想起那一种感伤,随著黄昏沉落、随著时间消逝


                    45楼2012-11-24 14:04
                    回复
                      法兰西国歌男高音超强版:《马赛曲》



                      46楼2012-12-19 22:35
                      收起回复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 - 第三乐章 回旋曲


                        47楼2013-01-30 2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