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linpai吧 关注:549贴子:81,246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


1楼2013-01-14 12:25回复
    以人为例:
    一就是有机整体。取中则对分为二。含中则一分为三。


    IP属地:浙江2楼2013-01-14 13:15
    收起回复

      一道、二道、三亦道。道可道,非常道。------为而不有,圣人不积。


      IP属地:浙江5楼2013-01-14 13:23
      收起回复

        中与两边的关系《道德经》里这样论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7楼2013-01-14 19:11
        收起回复

          佛若论“中”,大概会说:无因缘不起。


          8楼2013-01-14 19:27
          收起回复
            百度百科:
            因缘和合    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成的。“因缘和合”一词,既作为佛教术语,表现了佛教的根本思想,同时亦是佛教哲学解释世界存在的基本方法,进而构成了佛教和平思想的神圣资源。作为佛教哲学的基本原则,“因缘”的结合即产生了世界存在的本质现象——和合性。这种和合性作为世界存在的一种特性,可以说是佛教的一种特殊发现。它指的是形成心、色等诸法之因缘,能够彼此和合的特有性质,在世间有为诸法生起的时候,必须由众多之因缘和合之特性。


            IP属地:浙江9楼2013-01-14 20:48
            收起回复

              儒家与佛对“中”不同解读的原因是:
              佛认为人有两颗心,一颗是本来心,一颗是因缘所造心。
              儒家认为人只有一颗心,善恶心。


              10楼2013-01-15 08:22
              收起回复
                你可以数自己的,或者你能够数的,人的心跳,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数,并可以记录下来,你可以去归纳、推理,研究、总结···但是,你永远都不要去裁定心:这样应该那样,那样应该这样;虽然你知道:这样就会那样,那样就会这样。
                做事不起杂念!这是贪妄;不做事时不胡思乱想!这是痴想;做事起杂念!不做事时胡思乱想!这是嗔念。贪嗔痴是什么呢?是人的本能,但不是本能的实相。
                静不是心,不静也不是心,静不静是心。不能因诞生的纯洁而让时间停止,也不能因死亡的丑陋而远离。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全部,生命、有概括承受的勇气。
                佛说:无佛、无法,你一心向佛,就会背离佛;
                佛演绎自我,佛就是我;所以你若侮辱佛,你就会迷失自己。


                13楼2013-01-16 08:24
                收起回复
                  说白了,中,即本来佛性,庸者,常也,永恒也,故:中庸——永恒不离自性也。


                  15楼2013-01-16 21:07
                  收起回复
                    佛周游世界,带回了各国因缘相赠的礼品;指着这堆争奇斗艳的珍宝佛对弟子们说:是幻啊!然后佛又唠叨一番,讲了些关于这堆珍宝的因缘,说完佛就走了。弟子们如是我闻,各自捡了些喜欢的也都散了。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与王你争我夺,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佛的弟子们慈悲心大发,将佛传下的珍宝,置换成了金银,施舍人间,济世救民。
                    佛知道了此事,黯然无语,常拈花释怀;恰老子倒骑青牛,西去漫游,寻香而至。客来主出,老子伸双手于佛的面前,似有借花观赏之意;佛见面前双手,却弃花于地,伸双手相迎,说:花已无香。
                    真人相见,双手相握,笑而再无语。


                    17楼2013-01-17 12:15
                    回复
                      不二法门,无量法门,一体一用。


                      19楼2013-01-17 2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