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谈八方吧 关注:27,275贴子:403,443

回复:【成长的印迹】我曾经读过这些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同为80后,楼主感觉很像文化人的样子。我不由的自惭形秽。因为这些书我基本都没看过,就连几部武侠我也没看过,少年仅有的一点对于名著的印象还是小学初中时的电影。当然现在电影也不看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3-11-26 13:08
回复
    ▼ 只♡
     ▼ 想♡
      ▼ 为♡
       ▼ 楼♡
        ▼ 主♡
         ▼ 留♡
          ▼ 一♡
    ♡—————————次——►
          ▲ 霸♡
         ▲ 气♡
        ▲ 的♡
       ▲ 十♡
      ▲ 五♡
     ▲ 字♡
    ————眼熟我。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3-11-27 11:38
    收起回复
      喜欢楼主的帖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3-11-27 17:31
      收起回复
        十七、“苦”,是姿态还是心态——《文化苦旅》

        九十年代末,《文化苦旅》红极一时,大有不读《文化苦旅》,读尽诗书亦枉然之感。我也是想办法弄到一本赶紧拜读。当年还是中学生,还没有买书来读的习惯,也因为没那么多零花钱。
        这本书初读当然是很惊艳的,但是再读就不行了。文中充斥着各种华丽而崇高,其实没有表达任何有价值的思想的句子。再回头看鲁迅。鲁迅的文章初读甚至有干瘦粗陋之感,但是,他的意思往往藏在那些简单的词句后面,一不留意,就忽略了。鲁迅那一代人,一句顶一句,说句吹捧的话,一句顶现在一般作家的一万句。
        也许拿余秋雨和鲁迅来比对余秋雨而言真的很不公平,但是余秋雨作出的对文化的担当的态度似乎比鲁迅要明确和自觉。但他的这种明确和自觉总让人觉得有故作姿态之嫌,如果去掉这种担当,他的文章剩下的东西也不多了吧。
        这种浮华的文风处处可见,这种有学问的人的炫耀更可厌。
        老老实实有什么说什么不好吗?


        IP属地:甘肃41楼2013-11-27 18:24
        收起回复
          十八、永远的吟唱——《余光中》
          翻开中国文学,最打动人的莫过于爱国诗篇。至今读陆游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是会鼻子发酸。对祖国的吟唱,永远也不会过时。
          余光中的诗就是以这样的感情打动着我们。去国离乡,没有经历过,却能感受到。从江南到台北,从青年到老年,人生的变迁,无不让人唏嘘。
          很感叹台湾这块地方,有席慕容,有三毛,有余光中,有林青霞,有刘若英,有周杰伦。古典的重生,细腻而动人。


          IP属地:甘肃42楼2013-11-28 12:01
          回复
            看罢楼主的帖子 深觉自己过去真是囫囵吞枣 果然经典必须重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3-12-02 13:50
            回复
              十九、她是如此美丽,却又如此脆弱——《茶花女》

              大一时读的。
              大一是我读名著的尾声期。
              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可是班上热爱文学的人竟不占多数,更多的人是因为当年在文科中中文系的工作比较好找。很多人没读过《红楼梦》,或者读不下去。奇怪的是《简爱》当时在女生中倒是挺普及。导致我不喜欢《简爱》。
              其实《茶花女》是很通俗的小说:富家子爱上欢场女子,保守的父亲出面劝说内心其实很纯洁的欢场女子,这女子为了她所爱的人的前途假装移情别恋,后来死于绝症,成就最伟大的爱情。
              是不是和琼瑶剧很像呀。呵呵。琼瑶阿姨青出于蓝,故事更感人了。
              小说如是写给少数人,只有少数人喜欢,哪能称得上好小说。好的小说应该首先是畅销书,经过时间洗礼,仍然没有褪色。
              所以现在我更倾向于看当代的书。


              IP属地:甘肃44楼2013-12-02 15:31
              收起回复
                二十、追求自由的代价——《笑傲江湖》
                高三时读的。
                当时听说《笑傲江湖》是金庸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小说,于是充满期待,结果看完颇为失望。根本比不上射雕和天龙八部嘛。令狐冲也没有郭靖和萧峰的英雄气质。
                其实当时真没读懂《笑傲江湖》。
                后来,大学毕业后重读,才懂了令狐冲和任盈盈,才知道原来《笑傲江湖》表达的和射雕是不一样的。
                自由的追求放在中国真的不容易,亲朋好友不理解,社会环境不尊重,特殊时期甚至要搭上自己的命,如刘正风和曲洋。
                大一时曾很认真地告诉一个相识不深的男孩,学中文的人最大的追求就是自由。毕业后想起当年自己的认真,嘲笑不已:当年怎么这么幼稚。几年后,终于再次肯定当年的自己:我最想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只不过不会再郑重的告诉别人。而是悄悄的将qq签名改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己寂寞的告诉自己,绝对不会有人注意的。可是,有一天,中学最好的朋友跟我说到我的签名,她很喜欢。
                原来,追求自由的路上可能并不寂寞。


                IP属地:甘肃45楼2013-12-12 10:20
                收起回复
                  二十二、君子的修炼——论语

                  我崇拜东西写得很好的人,也就是作家。我最崇拜的是作家中的思想家。当然,孔子不是作家。他是圣人。在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就称之为圣人。只不过圣人据说五百年才出一个。孔子是这五千年来最为人所认可的圣人。
                  我很喜欢孔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爷爷。我爷爷是个儒生。中年学医,后来成为一方名医。我爷爷对我的影响很深。他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以至于现在我在街上看见白胡子的老人都有流眼泪的感觉。
                  从小启蒙教育就是孔子和儒家的故事,爷爷也是用儒家的一套规范要求我们。虽然最后我长大了变成一个思想上很杂的人,并不完全认可儒家,经常对儒家大放厥词。但是儒家的刚正始终让我敬佩,因为我永远也做不到,也不想去做。
                  《论语》是一本让很我愉悦的书,它提供的规范让人觉得世界很美,人心很美,人的精神可以像水晶般美好璀璨。虽然现代人很复杂,但我仍然坚信,这世上有一些人的心灵仍然跟几千年前一样美好。
                  至今看《史记•孔子世家》看到孔子死前的一段描述会哭。我其实一个悲观的人,觉得所有伟大的理想都会和孔子的理想一样,最终无法实现。


                  IP属地:甘肃47楼2013-12-13 22:58
                  收起回复
                    嗯,都看完了,很羡慕,很敬佩楼主竟然看了真么多书,从小在小县城长大,没有书看,到了大学以后可劲儿的看,大学一年级基本在看世界名著,后来慢慢的开始看侦探小说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反过来看,真佩服当时的勇气竟然“复活”都能读的津津有味!


                    来自手机贴吧48楼2013-12-13 23:50
                    收起回复
                      期待楼主的更新!晚安~


                      来自手机贴吧49楼2013-12-13 23:51
                      收起回复
                        二十三、关于孤独——《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工作一两年后就慢慢不怎么看书了。因为真正吃香的女孩子是会打扮会撒娇的,像我这种整天只看书,一心热爱自然美,不会捯饬自己的,自然是颇受冷落。连女同事都劝我:现在的人可注重外表了,你穿的还没学生洋气,谁会注意你。慢慢我也走上的逛街、ktv、泡吧的生活。后来结婚,生小孩,更是没有时间和心境看书。
                        后来,孩子大一点了,自己也厌倦了整天一帮女人的吃穿比较和明争暗斗,开始宅在家,过自己的阅读生涯。毕竟,读书让人不浮躁。
                        这个阶段,最让我感动的书就是《一句顶一万句》。
                        有人说她是中国的《百年孤独》。在我看来,《百年孤独》,及深受《百年孤独》影响的《生死疲劳》,是将各种怪现象集合在一起说明人生的荒谬。而《百年孤独》摹写真实的人生,写真实平淡生活中人的感情。群魔乱舞好写,平淡人生难写。
                        《一句顶一万句》将中国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疏离写得非常真实。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感叹,我的生活,我和父母朋友的关系,就是这样。
                        看完这本书,坠入到难以言表的孤独与感动之中。
                        即使再孤独,也要寻找真爱;正因为孤独,更应该追寻真爱。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也许世上真的会有这样的人。


                        IP属地:甘肃50楼2013-12-16 11:25
                        收起回复
                          之前悲惨世界初中时看完,心灵震撼很长时间,后来高中看尘埃落定,心灵震撼好长时间,再后来很少有让我想看这两本书一样的感觉啦,难道是长大啦,成熟啦,人也变得冷漠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3-12-16 23:29
                          收起回复
                            二十四、不想冒任何风险,你将冒失去一切的风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上学的时候,觉得学校很讨厌,上学是浪费宝贵的生命。但当人过了三十,清晰的感受到自己一天天的变老,就开始怀念学生时代,那时候的同学朋友,那些纯真青涩的感情。
                            九把刀的书我只看过两本,一本是《那些年》,一本是《猎命师》。猎命师以它连绵不断的悬念吊得我最终失去了知道过程和结果的兴趣:写长篇确实很难。而《那些年》却以它的真诚彻底打动了我。
                            我很喜欢台湾的文化。其实也不懂,就是有这样的感觉。从白先勇到余光中,到三毛,到席慕容,那种细腻和真诚,一唱三叹,是内地和香港文学都没有的。柯景腾追求爱情的过程让我无比地想成为沈佳仪,享受最真诚最有趣的爱情。
                            如果每个人对待爱情都这样用心,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美好。
                            人们常常质疑爱情,张柏芝和谢霆锋离婚了,人们哀叹不相信爱情了;王菲和李亚鹏离婚了,人们又不相信爱情了。他们离婚跟我们的爱情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曾经争论过爱幸福还是被爱幸福,年轻时当然认为被爱幸福。现在认为爱一个人幸福,认真的爱一个人真的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其实有点遗憾沈佳仪没有很深的爱过一个人。因为她总是被动接受爱情的的一方。所以庆幸平凡的我有追求爱情的自觉。


                            IP属地:甘肃52楼2013-12-17 09:33
                            收起回复
                              二十五、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后宫 • 甄嬛传》
                              先看电视剧的,后来因为无聊而看的原著。结果,原著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多,简直堪称完美。
                              很多穿越迷觉得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后宫梦。这个,我真没有。但是每个女人一定有一个爱情的梦。《后宫 • 甄嬛传》细腻的刻画了一群女人在追寻“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中的悲欢离合。纯真的愿望,愿望的破灭,破灭后的绝望,绝望后坚强。虽然是后宫小说,却写的很细腻,很打动人。
                              很佩服甄嬛,爱的谨慎,恨的彻底。我是没有恨的勇气的。
                              流潋紫也让我很感兴趣。怎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小说。百度之,她开始写小说时才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名满天下时才二十多岁。希望她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流潋紫说自己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我也是一样一样的,可是我没有写出《后宫 • 甄嬛传》这样的作品。我的懒,没价值。哭。


                              IP属地:甘肃53楼2013-12-17 10: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