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红颜录修改吧 关注:4,337贴子:55,738

【金书红颜录】近期的一些史论随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是顺手写就,杂乱粗糙,不成章法


IP属地:江西1楼2014-01-21 11:43回复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到明代已经趋于完善,是华夏文明对人类文化的最大贡献之一,现代文官考试制度亦脱胎于此。
    一个文官,从童生启蒙,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会试、殿试,才能成为一名庶吉士,到选馆,朝考,庶吉士,翰林,侍郎、尚书,辅臣……每一步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背后不知多少艰辛、血泪,明刀暗箭的搏杀,
    多少同龄人为炮灰与铺垫,才能真正成为阁揆。
    哪怕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只要被发现有进学的潜质,也一样会被宗亲以举族之力去供养。
    杨士奇什么家世?随母改嫁连姓都改了的的继子。杨廷和什么家世?在古代形同贱民的赘婿。张居正什么家世?世世代代给王府看大门的兵户。最后竟都成为功业赫赫,名灿青史的宰辅。
    可以说科举是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一条公平公正的通天之路。这比之等级森严的西欧贵族和魏晋世家,不知先进了多少倍。
    什么是真正的华夏道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华夏道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华夏道统,“君有道从之,君无道伐之”就是华夏道统,“君之视臣为草芥,则臣以君为寇仇”就是华夏道统,
    这绝不是深受满清二百年奴才哲学的毒害者能懂的。
    诸葛孔明实则不过一个省长级别的小国执政,为什么会为历代推崇,就是因为他有生之年实现了“天子垂拱而治”、“祭由天子、政由丞相”这一文官集团虚君实相的理想。
    张居正为什么死后被清算,其他干掉太祖亲藩也好,压制成年皇帝不得亲政也好,都伤不及根本,
    而根本就在于他身为摄政,却收买枪手,科考作弊,让他两个才具平庸的儿子一为状元一为榜眼,这背离了他出身上位的文官集团根本规则,又
    倚仗借助皇权夺情、廷杖,背离儒家道统的缘故。在张居正被清算之后,才会有辅臣之子在其在位期间不得科考的规定。
    科举制度本质是什么,是“赎买”“交换”“分享”,就是造反起家夺取了江山的朱明皇室分享出一部分权力,交换给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分子,让他们去层层选拔与自相残杀,来换取他们不去依样画葫芦造反推翻自己的可能,仅此而已。


    IP属地:江西5楼2014-01-21 11:46
    回复
      唐朝立武庙的前提,是安史之乱后平定叛军,武人地位提高,论功行赏,褒扬忠义这个大前提,本质还是维持王朝统治
      根本不是以军事战绩为优先
      所以才有姜太公武成王、亚圣张良这种奇葩组合居首,
      司马穰苴这种没打过仗的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一本兵书也混进了十哲
      而项羽这种自立一方的霸主肯定不能入选,否则不是鼓励那些如狼似虎的藩镇效仿么?
      宋朝则改得更奇葩,吴起白起居然因为杀人太多、德行不佳连十哲也当不成了,
      范蠡之流混进十哲。
      难怪明朝直接把武庙废掉,大家都不折腾了。
      按唐宋武庙这个标准,宋朝能进武庙的人选:
      开国两大将曹彬、潘美是稳进的;
      李继隆为太宗朝第一名将,两次大败辽国第一名将的耶律休哥,肯定够资格进;
      杨业生平事迹与勇武不亚于李广,忠烈有过之,李广既然能进,那杨业也能进;
      仁宗朝狄青从小兵做到枢密使,加宰相衔,奇袭昆仑关是教科书式战例,必进;
      曹玮大破后吐蕃,可以进;
      神宗朝王韶熙河拓边二千余里、章楶平夏城之战大破西夏军三十万,这两人必进,
      郭逵平南打得越南降伏请和,标准不那么严格也可以进。
      中兴名将里,岳飞不用说,韩世忠、刘琦、吴玠都必进,每人都有经典战例,
      宗泽留守开封连败金军加品德忠义加分,可以进,
      孝宗朝虞允文不用说必进,李宝胶西一战全歼金军七万水师,是古代难得的海军战例,必进,
      毕再遇为孝宗朝第一名将,连败金军多次,杀破敌胆,当进,
      理宗朝第一名将孟珙,除了灭落水狗的金国外,更主持了荆湖一带的防线,在世之时令蒙古无计可施,必进,
      余玠修复之前已经被蒙古打穿的四川防线,在任时各种大败蒙军,可进,
      杜杲安丰军和庐州两战大败蒙军、令其伤亡甚重,可进,
      另外,既然尉迟恭这种猛将兄都能进武庙,那么杨再兴其实进去也无妨。
      小商河一战以三百对敌金军十二万,“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
      这是正史中仅次于项羽的百人斩战绩了,更强于冉闵廉台之战的表现。
      明朝能进武庙的人选:
      开国五大将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傅友德必进,都曾独当一面为主帅且战功卓著,
      冯胜可进,是平定辽东降伏二十万蒙军的主帅,汤和可进,平浙南和福建的主帅,
      沐英和邓愈没有做主帅的明显战功,进不进在两可。
      永乐朝除了张辅平越南,必进,其余的宿将比如朱能什么的,战绩都很一般,丘福这种都不提了。
      对王朝意义重大的北京保卫战,于谦为主帅、石亨是首功,这两人可以选一个进,
      戚继光南征北守还有兵书加成,必进,俞大猷只有平倭战绩可惜了,进不进两可,
      万历平倭战争,陆战李如松,水战陈璘还是打得不错的,两人可进。
      杨洪、王越、马芳都是一时之选,不过以戍边为主,没有什么很显著的战功,不进为好。
      最后忍不住想黑黑大明朝,不论宋辽、宋夏、宋金还是宋蒙战争,都是有攻有守胜负参半,精彩之至。
      明末却被几万战兵几十万人口的建州部一次接一次的草割,动辄丧师十几万、几十万的大败,竟然没有一场像样的野战胜利,那些“明末名将”的含金量可想而知,所以明末那些著名人物就不选了。


      IP属地:江西11楼2014-01-21 11:52
      回复
        关于陈庆之,7000白袍连下数十城长驱直入大国国都而更立天子,怎么不传奇?不神往?
        但传奇不等于陈庆之的军略就真的压倒韩白。河阴之变几乎杀光了北魏的中枢,剩下的全都和尔朱荣这个太原活董卓貌合神离,临时拼凑的几十万河南台~军原本也不堪一击。
        充其量只是萧衍一次聊胜于无的军事冒险,就算陈庆之能够逆天到战胜尔朱荣,一只孤军客军在没有南朝支援的前提下也没法把北魏变成傀儡国,何况是全军覆没了。
        所以虽然尔朱荣这战是确确实实胜之不武,但不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就真的比陈庆之差很多。


        IP属地:江西15楼2014-01-21 11:54
        回复
          除了拓土的战绩胜过岳飞,徐达还真没什么能比岳飞强的。 问题是败猪老板赵构所赐,岳飞报国无门,拓土开疆战功历朝历代能压倒他的本来就有一打人了。
          即使如此,岳飞依然能跻身最顶级名将之行列。 而徐达即使单论军事才能,也是不如朱元璋的。甚至对常遇春李文忠也并没有明显高出一筹。
          被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连年屡败、各种出丑的王保保,居然能大破徐达的骄兵打出个翻身大捷。很难想象岳飞面对完颜宗弼也会如此。 有轻敌大败这一减分项,就注定徐达进不了“韩白卫霍李岳”这个行列了。
          对屡败将军王保保而轻敌确实情有可原。 中伏惨败还能不至于全军崩溃,也确实是名将的素质。 但是在最顶级名将的评比里,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 因为徐达要比的可不是常遇春,而是历代将星。
          因为吴起、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李靖、岳飞,都没有徐达这样明显的污点战役, 甚至苏定方、韦孝宽、杨素,拿得出手的出色战例大把,也没有这样的污点战绩,如果徐达能进前十,他们凭什么不能?
          像李绩就是因为早年被刘黑闼虐,郭、李郭子仪李光弼同样是因为九节度攻邺城之败,被公认进不了这个行列,薛仁贵更是被论钦陵一战打掉半生威名。
          项羽垓下之战虽然也败了,第一是以少战多,第二敌手是韩信,背后是刘邦带领的整个汉初黄金组合, 徐达呢?败战是自己的缘故,不像郭、李可以怪太监瞎指挥,对手更是个被自己和队友们前后各种虐的主。要没有这一败,谁会觉得王保保可以混进名将之列?


          IP属地:江西18楼2014-01-21 11:56
          回复
            霍光、曹操、司马昭这种权臣,比起正常的君主,多一项和皇室、帝党斗争的要务,这是真正关乎人家身家性命的差使,就像曹操赤壁之战以后,基本放弃武力统一全国的心思,
            其头号敌人就并非是刘备、孙权,而是内部一度合作过的献帝党、汉室党了。
            刘裕不能以长安为基地而必须急着回建康,然后驻锡于彭城,也是这个缘故。
            因此这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功业。
            前面没排大一统帝王,另一个缘由是所处舞台不同,发挥空间不同,而取得的功业有差别,也不等于真的是才能有大的高下。
            非要排的话,
            曹操在四战之地各种连横纵合,拿到后汉十三刺史部中的九个州,三分天下有其二,加上文治上的各种举措,外战降伏匈奴鲜卑剿灭乌桓,8C
            刘备被曹操追着各种打击,直到投靠孙权站稳脚跟,阴掉同宗拿到一个州,其中包括从老曹处虎口拔牙抢得一个郡,虽然是得其地不得其人,由附庸反客为主于是遭至曹孙联手打击,最后一败损失惨重,精锐、骨干折损大半,给孔明留的完全就是个烂摊子,
            此时蜀国就和前文提到的刘裕面对的南燕,后秦、没多少不同,连”外强实干“都算不上,
            能收拾这个危局成鼎足三分,更对强大的魏国转为连年攻势,完全是孔明逆天博弈的功劳,所以猇亭战败之前的刘备可以打分7A,之后的不排了,说实话伤人。
            孙权从孙策留下的5个郡(其中一继位就2个反叛的)的基业,拓展到三州地盘,
            虽然有“孙十万”的恶名,自己当主帅打仗是战下手各种出丑,但没有真正伤筋动骨的惨败,而其余方面的能力都是三国里超一流的,唯曹、刘可比。 更不说发动百年战争,剿灭山越,开拓江南为华夏本土的功绩,对华夏民族开疆拓土与兴亡存续贡献极大,永嘉南渡,华夏衣冠得以存续,幸亏有这个东吴自孙权起开拓的避难场,7B-7A
            孔明执政十年,除了收拾好刘备的摊子,然后连年征战而士民不以为怨,以小搏大而让强大的魏国一直处于守势,内修政治而让川民感怀千载,君主垂拱而治而对之感激涕零,几乎完美体现了儒家和文官集团的理想。从前说他是史上最出色的省长、州长可不算贬低他。
            如果他治理的不是一州之地而是真正意义的一国,和刘秀一样打个8A也不算过分。
            考虑到舞台局限性问题,8C吧。
            曹睿是很可以提的一个,早年各种英明神武,面对孔明的攻势决断也很出色,
            很多吹司马懿“虽然战术不敌,但战略战胜从而拖死了孔明”其实很扯淡,《三国演义》里对司马懿那些老奸巨猾的夸张描写,其实安在曹睿身上更合适。
            因为这是曹睿和孔明两个君主的对决,两个国家的总体战。司马懿只是个前线指挥官,比较好执行了曹睿的战略而已。
            等孔明死后,曹睿去了心腹大患,就各种骄奢淫逸起来,加上安排后事也太差劲,直接导致司马篡政的恶果。 7C
            司马炎是大一统帝王里公认最弱的一个,分封诸王给军政要权、立储不当、滥招胡族内迁无不遗祸后世。看在统一和文治不错的份上打个7D。
            但同时也要说,司马炎是最宽容的一个君主。
            不但魏、蜀、吴的亡国君主都得到优待,而且连刘协的后人也一并关照了。
            魏国宗王数十年的禁锢囚徒生涯也是他解除的,对诸曹来说只怕在晋朝的处境还胜过了在魏朝。
            和他争皇位的司马攸的待遇,在历代争位失败皇子里已经算得上最好的了。
            大臣们当面骂他”桓灵之君"也好,各种借口不干活也好,指着皇帝宝座说“此物可惜”也好,斗富斗到当面羞辱他舅舅,砸碎御赐之物也好,武将们各自争功诿过也罢,全都一点事没有。
            ”太康之治”也真有点皇帝和大臣们其乐融融、亲如家人,君臣和谐共治的感觉。
            这背后当然是皇权被世家大族制约的结果,但可以弄得如此和谐和人性化,也足见司马炎手腕之高明。


            IP属地:江西19楼2014-01-21 11:56
            回复
              刘邦杀韩信彭越,逼反英布和老伙计卢倌,如果不是陈平抗命差点杀了樊哙;
              杨坚杀了史万岁和一堆的“佐命功臣”;
              李渊杀了刘文静,李世民杀了侯君集、张亮两个国公兼凌烟阁功臣。
              真正几乎一个功臣不杀的大一统帝王,也就赵政、刘秀,赵匡胤和司马炎了。
              如果光是杀了蓝玉、冯胜、傅友德、李善长这四个国公,
              朱元璋也不至于被认为是历朝滥杀功臣之最,以至于连明明白白的徐达之死也被民间编排出一个“烧鹅”说。所以别光盯着国公爵。看看那些功臣二代和侯爵的下场,才知道朱元璋有多狠。
              朱元璋自己开列了一个“一公十三侯二伯”的逆臣录,其实被他杀的远远不止这些。
              韩国公李善长族诛
              凉国公蓝玉族诛
              宋国公冯胜赐死
              颖国公傅友德赐死
              临川侯胡美赐死
              定远侯王弼赐死
              德庆侯廖永忠赐死
              江夏侯周德兴族诛
              南雄侯赵庸族诛
              永平侯谢成论死爵除
              崇山侯李新论死爵除
              鹤庆侯张翼 坐蓝玉党死,族诛爵除。
              景川侯曹震 坐蓝玉党死,族诛爵除。
              会宁侯张温 坐蓝玉党死,族诛爵除。
              普定侯陈桓 坐蓝玉党死,族诛爵除。
              舳舻侯朱寿 坐蓝玉党死,族诛爵除。
              怀远侯曹兴 坐蓝玉党死,族诛爵除。
              延安侯唐胜宗坐胡惟庸党,族诛爵除。
              吉安侯陆仲亨坐胡惟庸党,族诛爵除。
              平凉侯费聚坐胡惟庸党,族诛爵除。
              河南侯陆聚坐胡惟庸党,族诛爵除。
              荥阳侯郑遇春坐胡惟庸党,族诛爵除。
              宜春侯黄彬坐胡惟庸党,族诛爵除。
              靖宁侯叶升坐胡惟庸党,族诛爵除。
              淮安侯华云龙被宣布看护李文忠不力致死,贬死爵除
              鄂国公常遇春早死,他儿子常茂贬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早死,他儿子坐胡惟庸党,论死爵除
              汝南侯梅思祖早死,被追罪为胡党,族诛
              东平侯韩政早死,他儿子论死爵除
              济宁侯顾时早死,被追罪为胡党,论死爵除,
              靖海侯吴祯早死,被追罪为胡党,论死爵除,
              巩昌侯郭兴早死,被追罪为胡党,论死爵除
              营阳侯杨璟早死,被追罪为胡党,儿子论死爵除,
              临江侯陈德早死,其子被追罪为胡党,论死爵除,
              六安侯王志早死,其子被追罪为胡党,论死爵除,
              南安侯俞通源早死,其子被追罪为胡党,论死爵除,
              永义侯桑世杰战死,其子封徽先伯,坐蓝玉党死,爵除。
              燕山侯曹良臣战死,其子封全宁侯,坐蓝玉党死,爵除。
              金山侯濮英战死,其子封西凉侯,坐蓝玉党死,爵除。
              以上一共是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
              此外还有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被杀,
              诚意伯刘基被宣布为“胡惟庸”毒死,
              曹国公李文忠被宣布为庸医害死,那些医生被族诛
              信国公汤和善终,他子孙不得嗣爵,爵位停袭了几十年,向后代皇帝申诉才世袭了灵壁侯
              只有西平侯沐英善终,子孙世镇云南,这个干儿子和魏国公徐达一家才是真正的洪武朝大赢家。
              以至于史书上才会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的说法。


              IP属地:江西20楼2014-01-21 11:57
              回复
                卫青当然肯定是第一流名将,斩获和战功被霍去病后来居上不等于能力、功业不如霍去病。奇袭龙城,克复河套是开启了汉武大反攻的序章,
                漠北之战直面击溃匈奴单于中军,他的表现是决定性的。
                此外身居大将军为内朝官首领,位列丞相之上,内秉征伐外掌国政,可说是刘彻数十年来的首席军事顾问。
                这其实是相当于宋朝平章军国事的权相职务,两汉多少权臣一担任此职即为执政了。
                因此其柄政时期,汉朝所有的军事行动,比如平东越、灭南越、平西南夷、灭朝鲜、破楼兰、平车师,作为汉军总司令兼总参谋长的卫青都有居中赞画之功。
                卫青与刘彻的组合也是真正君臣相得的天作之合,可以说是两人合力完成了辉煌的汉武军事霸权。
                而卫青死后,汉军就只能打出李广利两征大宛国这种烂仗,和最后屡败于匈奴竟领军降敌了。
                徐达虽然也兼职过中书丞相,不过都知道只是挂名性质,加上长驻北平不在中枢。
                何况自己就是顶级名将的朱元璋,也并不需要徐达来赞画的。
                李靖有兵书加成+没有败绩,就算两人功业相当,评价也肯定在徐达之上。
                苏定方没有开国战绩(破东~突厥也是先锋官)不等于就不是顶级名将,霍去病也不是开国。
                蓝玉没有得到苏定方的评价,是因为灭北元后他就被杀了- -,没有更进一步的战功,而不是因为他开国是小字辈。
                徐达肯定是明初名将无争议的第一,但他这个第一领先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蓝玉的差距是远小于韩信领先英布周勃曹参们的差距的,
                说来说去,其实还就是因为败于王保保这个大污点上。
                就因为王保保根本不是项羽、李牧那种敌对政权擎天一柱的名将,而是整天被小伙伴们各种开心刷战绩的,
                生平最大亮点还居然就是让徐达阴沟翻船了啊。


                IP属地:江西21楼2014-01-21 11:57
                回复
                  当时金国已经差不多是个四面漏风的局面,除了河北汉人义军外,西夏、高丽、草原各部全都各种不稳, 就是因为宗弼的主力在河南遭到了岳飞为首的宋军连续歼灭性打击的缘故。 因为这时女真金国立国不久,本质上还是个征服性游牧帝国,论组织是完全比不了拓跋北魏和中后期满清这样推行了汉制的汉化帝国的。
                  大量契丹渤海鞑靼人之所以背叛大辽国加入大金国,是为了跟着烧杀抢掠的,一旦身为头狼的核心本部主力损失太大,就根本压服不住底下的群狼了。 顺昌之战、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等大胜后,只要再有一次大的歼灭战役, 那就是如同辽国在护步答冈之战后的局面,金国在野狐岭之战之后的局面,成土崩瓦解之势。
                  在这种局面下,完颜宗弼竟然能咬着牙坚持下来,看准最大敌人南宋的软肋在于赵构, 抓住赵构的偏安心理,毫不示弱一步不让, 无需答应让出河南关中,便逼迫其答应“必杀飞始和”, 在战场之外除掉自己国家民族不可战胜的劲敌,这是堪比勾践杀伍子胥、赵政王翦杀李牧、韦孝宽杀斛律光、郭元振杀论钦陵的成就,都是直接影响两个国家的成败乃至存亡, 不愧一世奸雄,无怪能成为完颜宗王内斗的胜利者,绝非通常印象中的常败将军,更不是亡国在即先打友军的王保保之流可比的。
                  所以排百大名将,同为常败将军,王保保上不了,完颜宗弼可上。


                  IP属地:江西24楼2014-01-21 11:58
                  收起回复
                    明、清朝没有武庙,但有个官方版的太庙名单,可以参考:
                    明朝版:
                    功臣
                    洪武二年配享:郧国公廖永安 - 虢国公俞通海 - 蔡国公张德胜 - 永义侯桑世杰 - 泗国公耿再成 - 越国公胡大海 - 梁国公赵德胜
                    洪武三年配享:开平王常遇春
                    洪武九年配享:中山王徐达 - 岐阳王李文忠 - 宁河王邓愈 - 东瓯王汤和 - 黔宁王沐英
                    洪熙元年配享:河间王张玉、东平王朱能、宁国公王真、荣国公姚广孝(后撤)
                    嘉靖十年配享:诚意伯刘基
                    嘉靖十六年配享:威襄公郭英
                    附:
                    洪熙元年,加赠姚广孝少师,配享成祖庙庭。嘉靖九年,世宗谕阁臣曰:“姚广孝佐命嗣兴,劳烈具有。顾系释氏之徒,班诸功臣,侑食太庙,恐不足尊敬祖宗。”于是尚书李时偕大学士张璁、桂萼等议请移祀大兴隆寺,太常春秋致祭。
                    清朝版:
                    东殿供 宗王
                    武功郡王礼敦
                    慧哲郡王额尔衮
                    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
                    礼烈亲王代善
                    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睿忠亲王多尔衮
                    豫通亲王多铎
                    肃武亲王豪格
                    克勤郡王岳托
                    怡贤亲王胤祥
                    超勇襄亲王策凌
                    科尔沁博多勒噶台忠亲王僧格林沁
                    恭忠亲王奕欣
                    西殿供 功臣
                    超等英诚公赠武勋王 扬古利
                    一等大臣赠一等公 费英东 【信勇】
                    一等大臣赠公爵额亦都 【宏毅】
                    内大臣、二等果毅公图尔格 【忠义】
                    正黄旗满洲都统、一等雄勇公图赖 【昭勋】
                    太子太傅、中和殿大学士追封一等忠达公追赠太师图海 【文襄】
                    太傅、保和殿大学士、三等襄勤伯 鄂尔泰
                    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勤宣伯 张廷玉
                    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一等武毅谋勇公、赠太保兆惠 【文襄】
                    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忠勇公、追赠郡王傅恒 【文忠】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赠太保阿桂 【文成】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闽浙总督、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福康安 【文襄】
                    总督赠一等宣勇公和琳,(和珅诛后被撤出太庙)


                    IP属地:江西25楼2014-01-21 11:58
                    回复
                      北京保卫战后,于谦虽然只是兵部尚书、少保衔,没有入阁和封爵,但那只是朝廷“保全”或者说抑制社稷功臣的手腕,也是于谦自己的谦让。
                      明朝永乐之后的爵位有多难得?戚继光至死无封,王守仁生前封伯还被中枢有意弄得拖拖拉拉,而石亨这种土木堡败将都凭此能一战封侯,何况是此战的主帅于谦,便是一个世袭国公也完全封得起。
                      当时朝野都一直认定他就是景泰朝的真宰相,景泰帝对其的信重远超过内阁几个阁臣,而且是手握京师军权,类似两宋平章军国事的那种权相。


                      IP属地:江西27楼2014-01-21 11:59
                      回复
                        好吧,咱开小号上来,给你加点经验,十五字应该够了吧


                        35楼2014-01-21 12:05
                        回复
                          好长啊好长,先留名,以后再慢慢看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4-01-21 12:33
                          回复
                            我是小尾巴可以啪啪啪也可以摸摸哒为了15个字继续写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4-01-21 12:48
                            回复
                              ……先顶后看


                              IP属地:上海38楼2014-01-21 13: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