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坊吧 关注:101贴子:6,045

偷转XQ给大家娱乐的[J家民工生存现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最近常蹲的地方
这个是比较经典的油菜花贴
可能很多人大家不一定都能认出来,仅供娱乐和撑楼= =||||


1楼2007-11-23 20:56回复
    引言-------- 

    在我们的城市中,生活着这样一群人 

    平均月收入966元,半数寄回家乡 

    平均每周工作6.29天,每天工作8.93小时 ; 

    七至八成没购买保险,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 

    三分之二不上正规医院看病 

    子女进城读书一年平均支出2450元 

    虽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障差,文化娱乐少,但多数农民工仍然认可目前在城市的生存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本书调查者认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为了增加收入、增长见识,学习技术。从农村到城市,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许多人不喜欢从事农业,不愿留守土地一辈子务农。 

    特别鸣谢单位:姜泥丝村村委会 


    封面题词:过去的一年,我们尊是很努力


    2楼2007-11-23 20:57
    回复
      本书第一章题图:谁来关心农民工子女的衣食问题(附:农民工入城后的计划生育问题) 
      ---------------
      针对这一问题,某年某月某日记者调查走访了泷大户一家。据村支书中居介绍,这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超生户,泷大户固守家传的祖训(农村怎样才能富,多生孩子少养兔)的错误指导,观念的落后闭塞造成了经济上的严重负担。


      3楼2007-11-23 20:58
      回复
        本书第一章第二小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某年某月某日,记者于街头偶然拍摄到这样的画面。据附近的群众介绍,照片中的小男孩来自国家级贫困县辖区的姜泥丝村,其父疑为某工程队的光纤接线工。经采访,这位小男孩告诉记者每年寒暑假他都要通过拉人力车的方式挣下一学年的高额借读费。农民工子女何时才能享受到和城市户口的青少年同等待遇的教育权利?本报将就此社会问题进行跟踪报道。


        4楼2007-11-23 21:08
        回复
          很多读者在看到13L的照片后纷纷来信来电希望了解这位小男孩的近况,我们得知,经过过去近一年姜泥寺村工程队老少奋战日夜赶工,这名叫做小六的男孩终于在暑假到来之前筹足了新学期的学费,-这个暑假他第一次享受到了同龄人的快乐童


          5楼2007-11-23 21:09
          回复
            活最底层的孩子的微笑总是让父母辛酸。下一个学期呢、下一个寒假呢……他需要上初中,上高中,甚至大学,负担着这么多下一代的姜泥寺村村民,又该如何在城里、在田里繁衍生息、延续香火?


            6楼2007-11-23 21:10
            回复
              本书第一章第三小节:适龄成年婚育问题--已婚者 

              他,曾经是姜泥寺村外出捕鱼青年中的大哥,老实卖力,稳重肯干,攒了点钱。村里有不少姑娘暗恋他,而他20岁的生日刚过就有了小孩。可是此后三口之家的负担使小夫妻倍感压力,几年前老婆进城给人当保姆带小孩,留给大男人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去就是好几年杳无音信。他也只好放弃漂泊的渔业加入工程队,带着孩子进城了


              7楼2007-11-23 21:11
              回复
                图片特写-----农民工住宿问题缘何成“老大难”? 

                某年某月某日,有卡屯小区的居民向记者打来热线电话,称有一青年男子在小区附近的空地上露宿,时间已经长达3月。记者决定前去采访。 

                走过一片堆满砖头和生活垃圾的湿洼地,记者来到了该男子露宿的帐篷前,当时他正在吃隔壁餐馆倒掉的一盒丸子,见到记者到来微微有些吃惊。在随后和他的聊天中记者得知,该男子3个月前进城打工,当初说好要提供住宿的工厂老板临时变卦,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白天打工晚上露宿在这块闲置的建筑用地上。 

                当记者起他为什么宁愿风餐露宿也不回家乡的时候,他神色黯淡的反问“没挣到盖房子的钱怎么娶媳妇?”


                8楼2007-11-23 21:12
                回复
                  本书第二章第一节:关注农民工就业,营造诚信透明的管理体制是关键

                  近日,黄J眼市民热线追踪报道了湖岸沿线反趴反偷行动。在今日凌晨的行动中现场抓捕一名偷窃电动车者(未遂)。

                  据后来审问,此人进程于某建筑工地打工5个星期,前两天被克扣了一系列的暂住费、打工押金后,又被一陌生女子骗光所余46元7角零5分,凌晨露过湖滨,见车主在远处打太极,遂起偷念。

                  当镜头切近这个一脸慌张的少年时,他的情绪异常激动:“够了!别拍了!钱没了,锁也撬不开,再拍,回去春花看到了咋个办!”


                  9楼2007-11-23 21:14
                  回复
                    图片特写------“我们每天都走这条路上学”

                    近日记者在姜泥丝村取材时,发现通往村里唯一一所小学的道路状况令人忧虑,其中孩子们每天必经的这座吊桥,因为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行走在上面即便是成年人也非常危险。

                    村支书中居无奈的告诉记者,因为上级乡财政连年亏损,村里无力支付修缮吊桥的经费,孩子们为了求学只好继续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来回奔波。


                    10楼2007-11-23 21:15
                    回复
                      在26L的报道刊登后不久,记者接到了一位年轻女性打来的电话,她自称是该男子的未婚妻,想通过媒体寻找其外出打工许久未归的未婚夫。记者立即对其进行了走访。
                      与记者的想象不同,这位自称龙小妹的姑娘衣着无忧,家境殷实。看到记者的到来,龙小妹放下手头的活儿,起身盛情邀请记者进屋。从谈话中记者得知,龙小妹与26L的男子阿丸青梅竹马,久生情愫。两人欲结良缘,却因阿丸家境贫寒,无力盖房而遭龙父母强烈反对。无奈之下朴实的阿丸只能出外打工,不料就此音信全无。
                      后在多方的协助下,龙小妹与阿丸终得相见。只是两人能否摆脱封建家长的束缚,自由婚姻,实是令人担忧。


                      11楼2007-11-23 21:18
                      回复
                        本书第二章第二节:关注农民工就业,对不正当竞争说不!

                        34L的进城务工的青年偷车事件发生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希望了解这件事的后续进展。

                        自偷车事件后,记者走访了偷车青年所在的建筑工程队。经过了解,工程队包工头大神农因私收无暂住务工证的打工人员,被罚一个人头38元,这笔钱本该由负责人大神农出,但因人数多金额大,被自愿分担给了个人。

                        而似乎由于所接工程太多,惹怒了同城区的两外两村的建筑队,他们以保全建筑材料违规证据为理由强行运走了大神农队的建筑材料、并举报其不正当竞争。

                        此案目前正在调解中,只是大神农看着这一地碎片和丢弃的水管,哽咽无语。他表示,仍不会放弃带着这一队青年在城里继续干下去。


                        13楼2007-11-23 21:25
                        回复
                          爱心在闪亮同样牵动着失落茫茫人海的亲人的心。

                          本调查第十九页中那位一个人带着孩子的工人朋友给他失散的妻子口述了一封简短的信,我们希望借此找寻孩子的母亲,也希望能让大家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孩他娘:



                          走了

                          没了消息,娃儿也

                          没了吃的

                          俺冢是拿上学那会的相儿看

                          奏想,嫩回来



                          俺们好好种地

                          嫩做饭

                          城里河捞的鱼很

                          难吃

                          -孩他爹


                          14楼2007-11-23 21:26
                          回复
                            图片特写------“这行来钱容易,咱村人人都信这个”

                            记者近日路过古刹巨蛋庙前,看到一个小摊位前排起了长龙,打听之下才知原来是两个男青年在打着〔诸葛神算〕的招牌进行封建迷信活动。记者佯装成信徒,询问两名“大师”有怎样的本事。其中一名身批纱布的青年毫不避讳的说,他们开展的业务包括抽签、卜卦、算命、看相、测字、扶乩、请神、驱鬼、看风水、画符治病等。

                            在掌握确切证据后记者悄悄拨打了市工商局的值勤电话。在工商局稽查人员亮出的证件面前,两青年坦白交待了他们从姜泥丝村来到城市后,在巨蛋庙前从事封建迷信活动骗取老年人钱财的事实。

                            不过,两青年似乎对自己涉及违法行为显得非常疑惑,“在我们村,人人都会这么两招,咋城里就不行呢”


                            15楼2007-11-23 21:28
                            回复
                              本书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农民工就业,呼唤社会的正确引导

                              每逢过年春运回乡票难买,火车站前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黄牛


                              17楼2007-11-23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