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吧 关注:60,723贴子:115,734

【国殇】国军将领跟国军指挥体系(持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一直说校长用人不当,
应该让一些优秀的国军将领指挥各大会战,
或许能改变历史,常用来举例的有陈明仁,
孙立人,胡琏,张灵甫等悍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15 21:38回复
    实际上,由于国军指挥体系,军队文化等原因,这些人短期内无法独当一面,统领战区大军,现在先简单科普一下国军的指挥体系。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7-15 21:40
    回复
      看国军军事指挥官层级,可以看军衔,推断大概
      最高级,特级上将
      次高级,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个别中将加上将衔
      战区司令,个别一级上将,二级上将,部分中将加上将衔
      机动兵团司令,个别中将加上将衔 中将
      军长,中将
      从具体的人员名字上看
      最高级,一直只有一个,蒋介石
      中央次高级,与地方战区司令长官级别,基本由一个层次的官员担任。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15 21:51
      回复
        其中很多是地方军阀,
        老牌军阀充任,一方面显示精诚团结,另一方面对于个别人物明升暗降,位高而实权没有。
        主要人物有,一级上将群,除了何应钦,李宗仁,阎锡山,陈诚,白崇禧五人,不掌实权,
        久久不经历战事,基本丧失了实战能力(冯玉祥的淞沪抗战,唐生智的南京保卫战,惨不忍睹)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15 21:52
        收起回复
          二级上将群,薛岳,蒋鼎文,刘峙,张治中,卫立煌,傅作义,孙连仲,龙云,俞济时等等,一部分是老蒋的亲信奴才,庸才,一部分是地方实力派充数,一部分是能打仗靠战功升上来的大将,良莠不齐,龙蛇混杂。
          中将加上将衔,这一部分将领实际上是预备上将,限于法律规定了实职上将的人数总量,所以就变成了候补队员,等人退休就顶上。往往是战区副司令长官,兵团司令这些指挥官出任。
          中将加上将衔的著名人物有胡宗南,汤恩伯等。这一级的主力还是地方实力派,老资格黄埔教官,极个别黄埔学生,如关麟征等。
          再下一级是兵团司令中将,有胡琏,黄维,黄百韬,邱清泉,郑洞国,廖耀湘,范汉杰,侯镜如,宋希濂,李弥。实际上杜聿明也在这里,只不过他职位更高,更受重用,抗战后期就是战区副司令长官一级了。
          再往下才是军长中将,在这里,终于能找到,张灵甫,孙立人,陈明仁(他在49年大决战结束后败局已定时才被升任兵团司令,根本无力回天)的大名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15 21:53
          收起回复
            所以在内战时期,国军的指挥体系就是四层
            1蒋介石
            2剿总总司令,副总司令
            3兵团司令
            4军长
            在这个时候,先后出任主要战斗区域战区主官的国军将领先后有
            胡宗南,傅作义,孙连仲(挂名无权),蒋鼎文挂名无权,刘峙挂名无权,薛岳早早背黑锅赋闲,陈诚(内战初期一败涂地被国府参议员称为“国人皆曰可杀”),顾祝同无能,杜聿明,卫立煌,熊式辉文人不懂军事。
            整体战绩发挥惨不忍睹。
            除去长期不接触军事实战的老将,常凯申在47年如果善用白崇禧,薛岳等人还可以保存主力,延缓失败。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15 21:54
            收起回复
              一战区,卫立煌,汤恩伯(抗战中前期 他还真是发挥的不错,保持存在,日军一直抓不到他主力)
              五战区,李宗仁,
              九战区,薛岳
              滇缅战区,卫立煌,杜聿明
              中枢 白崇禧
              此外
              三战区,顾祝同
              六战区,陈诚,孙连仲
              八战区,傅作义
              四战区,白崇禧,张发奎
              算上主要王牌机动兵团的主官王耀武,以及前期发挥很好擅长进攻的关麟征,这些才是国军经过实战检验的优秀战区级主帅。(不排除个别例外)
              除去李白薛这国军三大名将,再来分析余下将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7-15 21:57
              回复
                3汤恩伯。这人很著名,不用详加介绍了。和刘峙一样,前期善战,后期堕落,汤部早期只有10万上下,能打硬仗,擅长运动战,日军十分头疼。汤部在中晚期急剧膨胀,收编杂牌,数量大约40万大军,导致三个恶果;1、核心部队被腐蚀,战力下滑;2、外围新收编部队军纪极差,祸害民众;3、汤为了地盘和势力,大肆刮地皮。最后结果就是44年的惨败,之后只能声名扫地。唯一要为他辩解的是,他虽然在抗战时喜欢保存实力,但是日军还就最头疼这个抓不住的主力兵团,汤恩伯胆小不敢出击,但日军不知道,总不能托大不防备他吧。
                4顾祝同,军中圣人,顾婆婆。黄埔教官,资历很老,为人和善,是个靠资历混上来的将领。所谓战功,是在抗战时期,主持第三战区,表现不错。
                第三战区虽然处于最前线,但是大多是残山剩水,日军都不屑于主力进攻的偏远地区,又依托山水地利,地区拿顾祝同一时没有办法。顾祝同的第三战区也没有主动进攻日军的能力,但是很好的牵制了日军的进攻,功劳不小,和汤恩伯部一样,日军主攻九战区,五战区时,最要留出大量兵力盯住三战区。综上所述,顾祝同在抗战时依托地利,战绩良好,但是手下基本没有掌控过国军主力大兵团,也没有主持大会战的经验,即不如孙连仲顽强,又不如关麟征勇猛,更不如汤恩伯狡猾,除了资历,与人为善这两点外,基本不适合出任战区主官。后来顾将军官是当得挺大,但指挥能力一直欠奉。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15 22:00
                回复
                  5陈诚,一级上将,中央军土木系老大,蒋介石的绝对亲信。
                  陈诚这个人一定要分成两块说,1他算得上是儒将,是擅长制度建设,养军建军的杰出人才,后期在台湾也证明他有极佳的行政管理能力,2军事指挥能力不行,这一点像阎锡山,能养军不能作战。
                  陈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由于他是蒋介石的绝对心腹,所以陈诚管理的战区,或者工作,往往能得到做大的资源优先配置,他让他在抗战时期的工作顺风顺水,都被称为小委员长了。但他也有一定私心,在一些资源分配,职务任命上谋取私利,和其他派系关系不好,也因此被关麟征当众嘲讽气量不够,气得吐血。
                  在指挥作战上,陈诚最出色的是武汉会战,这是数得着的超大规模会战,可惜此战中国军队的任务就是拖时间,后撤物资,陈诚在后撤物资的准备上做的极好,同时在和某党的合作中也干的不错,有个电视剧叫连环套,剧中陈诚的形象就非常正面。但前敌指挥不是他的强项,从淞沪会战开始,陈诚的指挥就太过于僵硬,缺乏变通。
                  陈诚还有一点好,就是某些时刻他会任用合适的人才干合适的工作。武汉会战,薛岳指挥万家岭大捷,替陈诚分担了不少重担,陈诚就推荐薛岳出任九战区代司令长官,接替自己。六战区孙连仲也是陈诚推荐接替自己的,还有土木系的胡琏,这都是陈诚慧眼识才。
                  具体到东北战区,淮海战区,陈诚由于东北罪责巨大,在解放时,基本没希望出任前线主帅,但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由于土木系的存在,他可以抵制别的高级将领出任主帅。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15 22:02
                  回复
                    6卫立煌
                    蒋介石五虎将之一,也是五虎将在抗战后期开始唯一一个能打仗的。他指挥的会战战例比较多,有胜有负,但毋庸置疑他大兵团作战经验丰富,主要战例有忻口会战,中条山会战,远征军作战。也算越打越好的类型,前面析口会战,算得上功败垂成,中条山会战时一溃千里,之后远征军作战算是挽回面子,尤其是在美国人面前有面子,所以得到美军信任,这是他能击败其他竞争对手,坐上东北主帅宝座的两大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东北国军多是远征军出身,所以卫立煌,杜聿明作为部队老长官,知兵知将,拥有指挥这个主力兵团的天然优势,这一个优势就连李白薛都比不过他们。
                    至于卫立煌的指挥能力,他打仗比不算精细,这一点从远征军的高额战死率可以看出来,卫立煌也算是久经战阵,和日军多次,却不善于学习,在滇西反攻时,国军苦心操练的主力在各方面装备全占优的情况下,闷着头打攻坚战,只单纯强调发挥不怕死的精神,不想具体的战术点子,如果是新手还可原谅,卫作为老将,这一点体现出他变通能力不足,国军在自学提升这一点上和共军差距巨大。
                    总之,卫立煌宏观指挥能力良好,微观操作比较粗糙。
                    再插一句,卫立煌的派系,他是自学成才,孙中山侍卫,粤军系统出身,算不上老蒋的嫡系黄埔系,但也确实一直混在中央军体系内部,是个投靠老蒋很早的杂牌,后期美国人还待见他,有信任度加成,勉强算成中央军派系。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7-15 22:04
                    回复
                      10王耀武。黄埔学生,抗战名将
                      在国军战区司令长官一级中,他资历最浅,抗战末期刚升任方面军长官,指挥了一次湘西会战,大获全胜。也算是有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经验和资历。
                      抗战时,王耀武光芒四射,麾下74军那是天字第一号的王牌军,日军口中的支那虎部队,三五部队,抗战以来的恶战,大战,几乎无役不与,总有斩获。作为机动兵团的司令,王耀武在执行战区军令上做的非常优秀,也体现出高超的自我把握战机的能力。当然,一些恶仗,他的属下也屡屡有高亮表现,比如余程万,比如张灵甫,他们的发挥辅助了王耀武德军事才能施展。
                      王耀武小商贩出身,除了机敏的军事指挥,另一个能力是广开财路养军,74军强大的战斗力和王军长良好的资金投入,福利体系是分不开的。当然,王耀武的政治工作也做得不错,74军战斗意识高昂,军纪良好,确实各方面都很优秀,王耀武是一个杰出的建军者。
                      解放战争时期,王耀武表现不佳,早早作壁上观,济南城破(详情省略一千字),最终被俘,实在是不识时务。作为主帅人选,即使他没有被俘,可能性也不大,毕竟就算战功彪炳,在国军军中也压不住那些身为师兄的军长,司令,师长们。
                      综上所述,除去薛岳李宗仁白崇禧这三大名将,
                      老蒋在三大决战时期可以启用的战区主帅(考虑资历,能力,经验)也只有这么十人
                      孙连仲关麟征汤恩伯顾祝同陈诚
                      卫立煌张发奎傅作义杜聿明王耀武
                      其余阎锡山,程潜,蒋鼎文,马鸿逵之流谁敢向老蒋保荐?
                      至于下一级的邱清泉,廖耀湘,一时威望不足。
                      军长级的陈明仁,孙立人,如果从45年开始培养,也不见得能把资历,经验攒满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7-15 22:10
                      回复
                        今天就到这……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7-15 22:13
                        回复
                          国军最大的差距还是装备,而且当年打惯了比自己弱的红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7-16 08:54
                          收起回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7-16 21:49
                            回复
                              大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7-17 0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