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虎吧 关注:3贴子:158
  • 2回复贴,共1

《李骏虎私人文库》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梦的三个阶段


马 顿


李骏虎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时候,建了个博客,天天写点东西,有一天贴上去一篇小说,说,是做了个梦,无法排解,就写了出来。那篇小说叫《退潮后发生的事》,收录本书之中。有网友好奇,打趣说,做梦还可以写小说?咱也做梦去。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把做过的梦重组、完善一下,变成一篇小说,最起码可以算是一个故事,就像你早上起来对别人描述昨晚的梦的新奇一样,只不过落实成文字了而已。但是显然,大多数人对自己做过的梦是不太留心的,除非他敏感地直觉这个梦与他的现实处境有某种联系,否则他在醒来后,最多愣愣神,就又会投入到一天的纷繁中去了。李骏虎不一样,虽然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他在醒来后,会睁着眼睛躺在床上,用目光在对面的墙壁上专注地重温昨夜的梦,把模糊、残缺的地方绘制清楚、完全,这样,当别人的梦已经像梦一样飘散的时候,他的梦却印在了纸上。
这样说写小说的过程,太简单了。做梦写小说,是偶一为之,之所以他能有如今的成绩,还是对个人心理体验随时敏感捕捉和对耳闻目睹的世事追问思索的结果。十数年的写作历程,也是一个做梦的过程,一个削尖了脑袋要钻进梦境,在梦境里挣扎一番,又凿个洞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冷静来去的过程。
这个梦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激情探索的梦。李骏虎不是学文出身,却由于父亲是个文学爱好者,从而接触了有限的文学书籍和杂志,受到些感染。当他在太原求学的时候,开始写些个人经验类的小散文,每有发表,便寄回家里,看得家里人时笑时泪,他的文字感染力初有显现。也写一些带有故事性的短文,发表在晚报类的刊物上,这类文字往往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算是小说的萌芽状态。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发表在1995年《山西文学》第一期,就是收入本书的《清早的阳光》。这个短篇带有民间传说的性质,只是在他的笔下,更加文学化了。然后,他毕业了,回到老家洪洞县,在报社编起了副刊。他对文学的激情探索,由此才算真正开始。
我以为李骏虎怀疑过自己写小说的能力,在这段时间里他真正体验到了写好一篇小说的困难,比较浅显的证据是他总是突破不了小说的字数限制——每写一篇都是三千六,故事再也展不开了。当时他关注的还有一点,就是故事感不感人。那个时候,由于工作不是正式的,他的工资收入可以用“菲薄”来形容。他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到了写评论上,好在当时各种报刊仍然欢迎这样的文章,为他减轻了一些生活的压力。文化、文学时评是李骏虎在圈子内获得一点名声的开始,他由此尝到了一点甜头。但是,他还是放不下小说。对于一个有天赋的人来说,当你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没有功劳,也会有苦劳的。他写了许多,废弃了许多,由此,积累了原始经验。
1998年,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山西日报》新办了一份子报,要招聘一大批人,李骏虎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条件,觉得应聘该报的专栏作家比较合适——只发作品,人不挪窝——便抱着一大本作品复印件,赶赴太原。没想到该报总编大呼一声——你不留下来怎么能行?于是他就成了该报的一名编辑。
从县城到省城,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心境自然不同,他延续并拔高了在洪洞时的激情,继续他的文学创作。这个阶段,他发表了收入本书的《乡长变鱼》。然而,1999年,该报在影响力日盛的时候突然停刊,他失业了。他选择留下来,靠稿费维生。一年后,他正式调入山西日报社。在失业的这段时间里,他发表了一些带有探索性的中短篇小说(如收入本书的《局外人》),出版了评论随笔集《比南方更南》,并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于2001年9月出版。
李骏虎艰难入梦,他的文学梦。
第二个阶段是迷茫黑暗的梦。从2002年开始,李骏虎的小说开始具有自己的风格,并有刊物开始约稿。从文学梦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成功入梦,接下来就是怎么让这个梦更加壮美、更加圆满的事了,但是,他的作品却一个个地都带上了“迷梦”的色彩,充满了追问和怀疑,一切的人物与事件都像是飘浮于风中的水面,展现了生活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收入本书的《流氓兔》、《解决》、《心跳如鼓》以及其它发表于各文学期刊的中短篇小说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1楼2008-02-20 09:06回复
    2000年的时候我也在太原,每隔几天,我都会和李骏虎一块骑车去大营盘一家澡堂子洗澡,洗完澡,在简陋的大休息室里,李骏虎仰面躺在床上,头枕着手,在一屋子老头儿的聊天儿和鼾声中发呆,或者入梦。有时候他会摸出一张纸片来,把头脑中捕捉到的东西写下来。他已经练出了“入静”的功夫。头发干了后,我们又骑上车,穿过喧嚣的街道,回到山西日报大院。他的生活是有规律的,在外人看来,也是单调的,除了写小说,就是想小说怎么写,写什么。当时有几个爱好文学的朋友,偶尔会来找他聊天儿。他们说,写作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种爱好,而对李骏虎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了。
    哈姆雷特说,神啊,哪怕我被困在坚果壳里,我仍然是无限宇宙之王!对于一个以写作为生活方式的人来说,他的头脑里,有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虽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却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是一个斑斓的大梦,它展现了一颗敏感的心面对现实世界的惊恐、惶惑、不甘和挣扎,它展现着梦的主人睁开眼来看的努力。在这个阶段,李骏虎仍然对文学创作饱含激情,但他的创作已经不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个人心理体验的自然反映。在这阶段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有一个相似的睁着迷蒙双眼不安地打量并行走在这个世界的小人物,这个小人物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如此敏感和无知,他的心在受着橡皮手套的锤炼,渐渐也学会了冷眼旁观和自我保护,并装出一些潇洒来。
    这阶段的小说故事性并不强,但是善于营造意境,对人物心理的捕捉和描述如此细腻,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同样取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虽然梦非美梦,但是你看吧,每个人的小心思是多么有意思!
    我曾经以为李骏虎这时候的小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但是后来发现,不是。因为他在努力突破梦境,在进步。这个阶段,李骏虎每天都抱着雨果的书不松手,他选择了一个真正的大师来学习,走在正途。
    第三个阶段,是清醒观照的梦,似梦非梦,清澈透明。2005年,李骏虎又回到洪洞县,挂职体验生活。2007年下半年,李骏虎到鲁迅文学院学习,在清静的校园生活中,再次提笔。在编选本书的时候,他专门把在鲁院写出的部分作品列为一个小辑——“鲁院作品”。共7篇,其中《逆流而上》、《玫瑰》和《退潮后发生的事》,主人公都叫“孙开”,只是《退潮后发生的事》是第一人称,另两篇是第三人称。李骏虎有意将孙开的故事写成一部长篇,正在进行之中。《漏网之鱼》和《前面就是麦季》的故事离开城市,回归了乡土。
    从“孙开”的故事来看,李骏虎已经让他的人物在梦的边缘凿出了一个洞,当李骏虎坐在电脑前编织人物命运的时候,在他眼睛正前方向上45度角的地方悬浮着一个如水般透明的梦,他的人物可以进入梦中,也可以坐在梦外,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局外的审视和观照。李骏虎对这个梦,心中有数;对这个人物,更有数。城市生活,不过如此,你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逆流而上。
    让我惊奇的是,在写城市体验的同时,李骏虎对乡村生活的关注,也在小说中表现得越来越成熟。
    李骏虎得到文坛的认可,得益于他第二阶段的“迷梦”作品。这时期的部分作品于2004年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版,名为《公司春秋》。2005年,他又出版了长篇小说《婚姻之痒》,得到市场的认可。直到此时,他向读者提供的一直是一个人的城市生活体验,乡土作品极少。到编这本集子时,就发生了变化。这本书共收录16篇小说,其中写乡土的占到了7篇。曾经有人评论说,李骏虎是个很“城市”的作家,但是从这本书中的“早期习作”到《后福》再到《前面就是麦季》一直看下来,你会发现,他接了“地气”,渐渐把住了乡村生活的脉搏。
    《后福》发表于2004年,是“迷梦”时期的作品,同期的另外几篇乡土小说与之一样,都是抓住乡村记忆中的某一个人物进行集中的刻画,是单线条的,把这个人物的个人悲喜和命运通过其可怜、可悲甚至可笑的言行呈现出来,使人心痛、唏嘘。他笔下的这些人物,暴露了作者内心的脆弱,因为作者也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当他走出很远,回头一看的时候,却发现儿时须抬头看的一个个身影,如今都被风吹雨打折了。那可都是长辈啊!甚至前溯几代,他们根本还是一家人,他们血肉相连,一疼俱疼!——这个阶段,每个乡土人物,都与他同期的城市背景的小说里的人物相似,他们都身处“迷梦”之中,不同的是,在乡土人物身上投射着作者无限的同情与哀怜。
    2006年,李骏虎发表了第一部真正形成风格的乡土小说——《炊烟散了》,从单个人物的命运,走向了乡土风情。《前面就是麦季》沿承《炊烟散了》的人物、故事与风格,以一个农村家庭中的两代女性为切入点,进一步对乡土风情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画。他的笔调在这里变得轻松,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到农村人对生活特有的热望,这样的热望渗透于风俗、人情之中,是风情推动着人物,而人物又沿续了风情。这样的风情,是温暖的,虽然悲喜相掺,但是绵绵不绝。从这里你可以看到,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大家庭;村庄与村庄之间,就是兄弟,就是姐妹,就是亲家。与城市不同,这样的关系不是停留于口号上的,而是以感情相维系的,所有人之间的纠葛,不过是一大家子人之间的内部矛盾。风土人情,包裹着这里所有的人。
    最生动的语言在农村,它是自然流淌的,充满想像力的,是讲普通话的人捉摸不定的。我非常奇怪李骏虎对这种语言竟然没有遗忘,还能如此熟悉,能如此准确地捕捉到那些乡土人物的心理和偶尔冒出来的怪想法。它们带着天生的幽默,是生活烦恼的反方向升华,以小说的形式把它们呈现给更多的人,把它们留存到将来,不只具有文学上的意义。
    如今李骏虎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不论是写城市,还是写乡村,都换了状态。《七年》之后,《那我们去哪里呢》?我知道他心里有数。



    2008、1、20  于麦子店


    2楼2008-02-20 09:06
    回复
      顶一个,我一直喜欢李骏虎写作的风格


      3楼2013-02-08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