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汉服吧 关注:2,455贴子:31,177
  • 29回复贴,共1

【科普】“夷入夏则夏 夏入夷则夷”到底谁说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甘肃1楼2015-01-12 19:32回复
    原来是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12 20:07
    收起回复
      人权,民族大融合,普世价值观……你知道我在说什麼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12 20:12
      收起回复
        伪儒许衡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12 20:38
        收起回复
          雄鸡我把这个帖子转到空间去好伐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01-13 11:35
          收起回复
            @心死丶凉城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3-17 20:16
            回复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应该与入乡随俗是一个意思吧 表示尊重对方的习俗!讲的不对表喷哇!


              10楼2015-03-21 14:21
              收起回复
                本来想搜这一句的背景来着
                但是却笑了,当今绝大多数人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入夏则夏,入夷则夷
                这句话看你如何理解。
                现在最初很多人是这样理解的,进入华夏族的人就是华夏族。而华夏族进入夷狄就会成为夷狄。
                的确官方用这句话来说只有进入华夏就会都会成为华夏来借喻夷狄入中原之后会成为合理的。意喻着所谓的民族融合说,在这个理论中,民族融合是以共同的社会为基础的。(其实从这可以引出D阴险的舆论引导的维稳战略,压制了民族化的很多东西)
                而现在大多人反对也是因为也就是因为不能容忍进入中国来折磨剥削华夏人的所谓异族合理化的原因。和所谓的民族融合。
                但是不管这是臆造的也好,还是是古人说的也好。
                这句话本身就不能这样理解,这有可能是当初诠释的人进行概念上的偷梁换柱的一个行为。
                在这句话中,夏和夷分别指的不是一个国家社会。也并非一个种族。入,不是进入一个共同的社会体。被统治和奴役的民族好比入室盗窃的绑匪。入,也不是成为一个群体。被融合但有歹心的异族。从过去被臣服的节度使,到今天的东突。好比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但是想夺遗产的小姨子。真正所谓入,是指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泛指文化上,精神上的认同。
                因为从人类学角度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单纯的对内血统。之所以有民族这个伟大的概念。就是因为所谓的认同,当这种认同持续成为历史的时候。真正意义的民族就出现了。所谓入,是指写汉字,崇拜共同的历史。这才是入。而这个,是不会被打破的。这样的解释才是合乎道理的。
                还有一个和这个意味所引申的概念,是并列的意义。就是所谓夏,更多的是指一种文明的灵魂,华夏的灵魂。是指文化方面的。之所以能体现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异族政权,有臭名昭著被排斥的,自然不被民族所认同。但是也有认同的异族,而且最有内涵的是,同样的异族一部分被认同,一部分被排斥。原因就是有些人习跪坐,写汉字,束发髻。而且还发明了圆领和袴。那个族的英雄至今还被供奉在历代的祠堂里面。其实这个时候这个夏,也指的是这个。还是文化意义的。更代表的是文明的标志。而相反,尽管是汉人,当留着辫子像个野蛮人一样的粗俗颓废。也不会被后来的“夏”所重视。则是入夷。


                12楼2017-02-14 19:35
                收起回复
                  雄雞一唱天下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4-25 09: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