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草根吧 关注:4,163贴子:248,499
  • 5回复贴,共1

5岁娃“报警抓妈妈”值得反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岁娃“报警抓妈妈”值得反思
乔志峰
每天上4个兴趣班,5岁娃欲报警求救。“我要让警察叔叔把妈妈带走,我不想学围棋!”暑假到了,孩子们原本应该快乐无忧的假期时光,却被家长塞进了各式各类、五花八门的兴趣班。这个暑假,5岁的萱萱被妈妈安排学钢琴、围棋、英语、画画……一天要上四五个兴趣班把萱萱惹怒了,嚷着要打110,找警察叔叔“解救”她。(7月20日《沈阳晚报》)
暑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长假,然而,各种培优班、兴趣班却蜂拥而至,成为困扰孩子“欢度暑假”的最大问题。面对4个兴趣班的繁重课程,5岁娃终于忍不住“小宇宙爆发”了。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不仅勇于说“不”,还懂得讲究策略和方式方法——有困难、找警察,令人忍俊不禁,也令人欣慰。
只可惜,萱萱的抱怨并没有改变妈妈的“育儿大计”,每天仍在各种兴趣班间赶场:“现在的娃都在学,咱家萱萱不学不是落后了吗?我能咋办呢?”她的想法其实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也都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不惜咬牙当起了虎妈、狼爸。哪怕是《小学生“被上”8个培优班,一天赶场5个无一精通》、《9岁女孩报5个培优班 用眼过度双眼“暴盲”》等不断曝出的负面新闻,也阻挡不住他们给孩子“层层加码”的冲动。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领域的大多数问题,都源自以功利性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原本就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能提高分数的,就趋之若鹜、孜孜以求;无助于提高分数的,自然无人问津,甚至避之犹恐不及。于是乎,无数孩子被强行纳入设计好的“流水线”,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也失去了自我。
除了教育体制和大环境,有些家长太过现实的自私考量,也为教育领域的不正常现象推波助澜。现如今有不少为人父母者,观念陈旧落伍却不自知,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有的还指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个好学校、有一个好“前程”,她们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上,甚至不惜为此压制孩子真正的兴趣和天性。殊不知,如此一来,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家长自己也因此疲惫不堪甚至疲于奔命。应试教育让家长迷失了方向,家长的迷失更加剧了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威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岁娃“报警抓妈妈”值得为人父母者反思。所幸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变得更加开明,开始具备更为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观。在武汉,就有一群妈妈青睐暑期“另类培优”,当别的妈妈都强压着孩子进行无休无止的培优、赶着做不完的作业的时候,这群妈妈却领着孩子在玩——或陪孩子坐电车,或带孩子寻访课本中提到各种风土人情和秀美风光……期待有更多的家长能够也“另类”起来,转变教育理念,主动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22 19:21回复
    乾嘉学子不攻古籍改行成‘转家"了?


    2楼2015-07-22 21: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