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吧 关注:2,750贴子:19,603

有图!朱自清的完美人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31年8月25日,朱自清游览松花江太阳岛


IP属地:上海1楼2015-12-01 17:33回复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
    《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IP属地:上海2楼2015-12-01 17:33
    回复
      朱自清最新散文精选集《背影》


      IP属地:上海3楼2015-12-01 17:34
      回复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朱自清性格温和,长着一副老好人的脸。在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学生并不拿他当回事儿。一位学生因在图书馆里找不到想借的书,直接打电话到朱自清家里,让他到图书馆来帮着找。朱自清欣然应允。


        IP属地:上海5楼2015-12-01 17:36
        回复
          ▲1925年,清华园,初来乍到的朱自清和友人。右二为朱自清


          IP属地:上海6楼2015-12-01 17:36
          回复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
            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朱自清的认真,需要时间才能懂。


            IP属地:上海7楼2015-12-01 17:37
            回复

              ▲1932年,伦敦,朱自清与外国友人


              IP属地:上海8楼2015-12-01 17:37
              回复

                ▲1936年与友人在北平合影,前排左为朱自清


                IP属地:上海9楼2015-12-01 17:40
                回复

                  ▲1946年,清华园,朱自清与友人打桥牌。左起:邵循正、朱自清、吴晗、浦江清


                  IP属地:上海10楼2015-12-01 17:41
                  回复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
                    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IP属地:上海11楼2015-12-01 17:41
                    回复

                      ▲朱自清的第一位夫人武钟谦


                      IP属地:上海12楼2015-12-01 17:41
                      回复
                        立志之后,便是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
                        按照规定,学生应先读2年预科,然后才能考读本科。改名后的朱自清马力全开,翌年提前一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北京大学期间,朱自清与友人在万寿山合影。左二为朱自清


                        IP属地:上海13楼2015-12-01 17:42
                        回复
                          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


                          IP属地:上海14楼2015-12-01 17:42
                          回复

                            ▲朱自清坚持每天写日记,用中英日三种语言书写。图为日记手迹
                            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


                            IP属地:上海15楼2015-12-01 17:43
                            回复

                              ▲1921年秋,朱自清在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时与友人合影,二排右一为朱自清


                              IP属地:上海16楼2015-12-01 17: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