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汉魂吧 关注:553贴子:40,720
  • 13回复贴,共1
一、前话
东汉的两百多年以来货币经济大有衰退的现象出现,黄金的作用也更加减退。由于新莽币制混乱所招致的恶果令人民对货币已失去了信心,宁愿以实物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工具,比如“布帛金栗”。
早在汉光武帝于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复铸五铢前,刘玄的更始政权就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铸五铢,钱径24mm,穿径9mm。钱文中的“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笔基本与两竖齐,“朱”旁上横笔圆折,“金”字尖呈一小三角形、四点长方形排列整齐。外廓从边到肉呈弧度向下,面无内廓,背内廓有一定弧度,微四决。铜质精良,钱肉平坦细密,所见的都是薄绿锈。陕西省西安市三桥镇就出土过写着“更始二年十月工缑岑刻”等字的五铢铜模盒一件更加证明其存世。
和西汉时的五铢比较,更始五铢文字从上到下呈楔形,这在西汉五铢少见;重文现象在西汉极为少见,更始五铢比例却不小,这应该和铸造工艺有关。和东汉常见的粗劣五铢比较,文字不规整,比划高度比较浅,和更始五铢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就废铜钱而用铁官钱,是中国文献记载的最早记录,但到底模样是怎样史无记载,不过据百姓不满铁钱而流传的民谣“黄牛(王莽)白腹(公孙述),五铢当复。”来看,钱文应没书“五铢”二字,否则不会说五铢当复。

更始五铢


IP属地:浙江1楼2016-01-07 19:50回复
    及其铜范
    刘秀兴复汉室以后一反王莽的作风,厉行节约,所以到了明帝初年还是物价低廉,但明帝末年情况就不同了,政治腐败、开支增加,后来又不断对边疆用兵,弄得兵荒马乱,物价飞涨。不过这个时候钱币已经深入民间,即使政府要想限制钱币,也不能废弃它,只能是控制。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这期间西汉五铢、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还在民间流通。光武以后史书多不载铸钱的事,大概是因为钱币在以后的时期在形制上没有什么变化,既然铸的都是五铢钱,提及与否都不重要。东汉五铢钱的特征主要是“金”字头较西汉五铢大些,“五”字交叉弯曲,“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头较细。晚期的周廓及钱文都比较浅,钱径2.5cm,廓宽0.08cm,穿宽1cm左右,正面无廓,背有廓。钱文五“朱”字交笔弯曲,“朱”字头圆折。
    建武五铢钱钱径2.5cm,重约3.4g,外廓较窄。“五”字交笔变曲,“金”字头较西汉五铢为大,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头较细。“朱字头圆折”也成为东汉五铢的明显特征。
    建武五铢行使后“天下赖其便”,但盗铸情况又随即发生,为保障钱制的稳定刘秀便任命第五伦为督铸钱掾。除了日后章帝光和年间(公元84-87年)一度废钱不用与桓帝曾欲铸大钱外,东汉币制稳定而又平淡。
    建武以后的各期五铢较西汉各期的轻薄,钱径多在25mm,厚约1mm,多数约重3g,精致的有3.4g左右,外廓较窄,较规整的铜质为浅红色。还有很多记号钱,如星(一星或多星甚至是半圆点及三角点)、横画竖画(阴文十、阴文田)等, 一般来说这些带记号的东汉五铢比不带的轻薄,铸工也较粗,字口浅平,铜质为黄色。
    断代方面,除建武五铢有传世模盒外,明帝以后的很难区分具体年代,不过有洛阳烧沟汉墓群的分期来助判定。
    1958年石家庄市出土一件铜范,铭文曰:“建武十七年三月丙申太仆监掾仓考工令通丞或令史凤工周仪造。”这显示铸钱由太仆卿属官考工会主管,但《武都太守耿勋碑》载:“熹平二年三月癸酉到官……又开故道铜官铸作钱器兴利无极。”(见《隶续》卷十一)这好像又显示铸币权不是收归中央,地方政府也可获其利。

    建武五铢铜范


    IP属地:浙江2楼2016-01-07 19:51
    回复
      东汉五铢
      东汉晚期大约是在桓帝以后,五铢已经开始败坏,很多劣钱开始出现,包括“剪轮”和“綖环”。“剪轮”是以东汉晚期的五铢钱,把完整的钱冲凿外沿一圈后而成,大型的直径为1.8cm,小型的直径为1.4cm。“綖环”大概是用东汉晚期五铢钱冲凿其外廓,钱文和“剪轮”一样都存在有“五”字的一半,“铢”字的“金”旁。五铢钱自西汉中期因经济萧条而出现磨廓五铢,剪凿铜钱到了东汉后期则大量出现,在古墓出土的汉钱中超过一半是这些劣币。这些五铢也同时品质低,铸工粗,铜质掺杂。但确实是大量的流通,仅1953年洛阳烧沟东汉晚期的墓群中就出土各型的磨廓五铢一千八百多枚、綖环五铢八枚。
      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行四出五铢,所谓的“四出”就是钱幕从穿的四角各模铸一道线直抵外廓。外廓较宽,钱径2.5cm,重约3.4g。但它生不逢时,在卖官鬻爵极度腐败的黑暗时期面世,其时黄巾余波未平,当权者被社会舆论“窃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四道而去。”(见《后汉书.宦者列传》),也因此被宦官视作不祥的凶兆,董卓入京后“钱果流布四海”。
      钱多了怎样携带?从中间的孔贯穿成串。河南陕县后川3003号西汉墓所出者,每串仅八、九枚(见《陕县东周秦汉墓》第197页);西安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一串七十至九十枚不等(见《汉杜陵陵园遗址》第93页);河南永城芒山镇汉梁王墓更夸张,那约255万枚,穿成贯者大多约千枚(见《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第121页),即《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李斐曰:“缗,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IP属地:浙江3楼2016-01-07 19:51
      回复
        四出五铢(面)

        四出五铢(背)


        IP属地:浙江4楼2016-01-07 19:52
        回复

          刘焉五铢


          IP属地:浙江6楼2016-01-07 19:56
          回复
            四、蜀汉
            直百五铢是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所铸,据《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所讲,刘备攻打刘璋之时曾与士众约定,假若事成后准许他们拿取府库之物,结果攻下成都后,被将士取至军用不足,刘备为此而烦。结果刘巴向刘备建议铸直百钱、平抑物价,更令官吏为官巿,刘备采纳后数月内国库变得充裕。
            所以不只那些减重钱和剪轮、磨廓、綖环五铢是劣钱,像蜀汉的直百五铢和以后会讲及的孙吴大泉五百/当千/二千/五千这样的大钱一样是劣钱,刘备能短短数月内变得国库充盈,就已是最生动的说明了,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剥削的手段。因为他们实际重量,与实际价值差距极度悬殊(根本不可能与相同数量的五铢等值),比董卓的贬值更严重,还好天府之国战乱较少一时还能承受。
            益州是相对较少战乱,谷帛等物资供应量应沒多大变化,故其物价应该大致平稳;刘备入蜀前后,由于沒有谷价等相关物价资料,实难断言建安十九年前,益州是处于通缩状态,但铸大币后,恐怕是通胀了。
            郝经在《续后汉书.食货》记录吴铸大钱后,“物价翔踊”。高敏先生主编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第十九章第一节却认为:“以货币减重作为财政搜刮的手段。因而吴、蜀两国的货币流通状况皆比不上曹魏,币值不稳,‘物价翔涌’的现象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也就是说,这情况在蜀汉不可能不发生。直百五铢中的“直百”二字为最早隶书入钱,“五铢”二字还是篆体,所以又成为最早的双书体钱。早期的重厚的直百五铢钱径大约是26-28mm,重8-9.5g。如背上有模铸阳文“为”字,那是在益州犍为郡铸的标记。有的直百五铢背有阴文,有的没有文字。文字主要有:一、|、‖、川、+、∧、田、吉、羊、日等等,直百五铢背有四出文的当是很稀罕的了。后期的减重钱钱径已降至24mm,平均重3.2g。
            直百五铢不只能在四川境内出土,安徽省马鞍山巿的朱然墓、湖北省武昌任家湾吴墓都有其踪迹,也就证明吴地的是随贸易而流入。
            2012年8月6日新疆库车县文物局首次透露,库车县7月中旬在县城一次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发现大量古代钱币,统计后得知约14000多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万枚钱币藏有三国时期的“太平百钱”。这表明蜀汉透过蜀锦等交易买卖, 货币还流通至龟茲等西域各国了。
            后期的在铸币时省略了“五铢”二字,也就成了直百钱。“直百”二字横左读,有传形,钱很杂乱所以很可能是民间铸的。钱径大的一般是1.6-1.9cm,重约1.4g克;小型的1.3cm,重0.5g。
            《晋书.食货志》云:“故吕蒙定荊州,孙权赐钱一亿。钱既太贵,但有空名,人间患之。”孙吴的大额虚币当时还未铸行,所以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平荊州所赏锡的大钱根本不可能是还未铸的大泉五百等,空名的对象当时也只有可能是直百五铢了,大概是孙权拿取荊州仓库的钱赐给吕蒙,至于那时是否已出现减重直百的情况就不太清楚。
            还有一种“直一”钱,曾与一众蜀钱同时出土(见下),其“直”字与直百五铢、直百中的“直”字相当接近的隶书,应该也同时为蜀汉所铸。钱径为12mm,重0.5g。体积如与晚期的直百钱相约。估计是早期蜀汉所铸,因为直百越铸越小的同时,不可能用等重的铜,却另铸面值小百倍的小钱。大概是早年与直百五铢并行的小额辅币,但铸造量肯定不会太多,因为已反映在出土量之上。1989年6月,四川简阳出土的一千余枚“直百”、“定平一百”中,有一枚“直一”钱。(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0年第四期);1994年在四川成都郫县郫筒镇出土了蜀汉钱币二百余枚,为减重轻薄型“直百”、“定平一百”及“太平百金”钱,其中即有两枚“直一”钱。(见《成都钱币》1998年第二期)
            陈光扬先生有孤品“章武直百”,但暂时还无法肯定确为蜀汉所铸,若果为刘备所铸,那就是把最早的年号钱:成汉的“汉兴”钱,迫至第二位了。
            直百五铢

            直百
            直一

            章武直百


            IP属地:浙江8楼2016-01-07 19:59
            回复
              金五铢


              IP属地:浙江14楼2016-01-07 21:22
              回复
                西汉“阮”铭金饼


                IP属地:浙江15楼2016-01-07 21:23
                回复
                  左“五”右“铢”的“蜀五铢”


                  IP属地:浙江16楼2016-01-07 21:35
                  收起回复
                    翁墩翁氏吧


                    IP属地:浙江17楼2016-03-04 19:01
                    回复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18楼2016-03-06 14:31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4-25 0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