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吧 关注:2,826贴子:22,816
  • 43回复贴,共1

关于杨执中的诗和对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九回,娄府二公子从一个卖菱小孩那里得到一张杨执中写的七言绝句诗: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枫林拙叟杨允草。
二娄看了,赞叹不已,对杨执中更加钦敬。
这首诗的原作者是元朝人吕思诚,原诗是一首七律。
《元诗选》中介绍吕思诚:
【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仲实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而廉洁不污。家甚贫,其未显时,一日晨炊不继,欲携布袍贸米于人,室氏有吝色,因戏作一诗曰:
典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蹰。
瓶中有醋堪烧菜,囊内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后果登第。】
有评论家认为,杨执中剽窃了吕仲实,而二娄却没有看出来。吴敬梓在这里揭露了杨执中的为人,并讽刺了二娄的无知。《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就持这种观点(我正在看这本书)。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作者在这里既没有揭露也没有讽刺。作者是为了编故事把这首诗安在了杨执中头上,并非是要揭露杨执中剽窃。另外,吕仲实和他这首诗都不是很有名,毕竟不像苏轼,二娄不知道也很正常,并起不到讽刺的效果。要说不知道这首诗的来历就是无知,我敢说大部分读者都无知,当然包括我自己。
作家写小说编故事,为了剧情需要,经常把一些现成的诗句安到故事中的人物身上,不能说就是剽窃或是揭露。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情,也是发生在杨执中身上,就是他家里挂的那副对联:
“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这副对联在许多故事里都有,我所查到的这些故事都晚于《儒林外史》,但也很难说就是《儒林外史》的原创。
清代阮葵生的笔记小说《茶余客话》(1771年)中的一个人物鲁亮侪,就有这么一副对联,不过他只有两间屋:
【鲁亮侪观察性粗豪,而所居屋狭,自署其门联云:“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民国程瞻庐的演义小说《唐祝文周四杰传》(1932年)中,则把这幅对联安到了祝枝山头上:
【又行了一程路,却见茅屋三间东倒西歪,板扉上也贴着无字对联,枝山道:“这家做什么的?”周德道:“这是唱小热昏的,在城隍庙中说新闻,南腔北调,倒是很滑稽的。”枝山道:“对联有了。”提笔写道:“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可见,小说家是经常会把一些现成的诗句硬套在自己创作的人物身上的,这种场合不能认为是揭露或讽刺了什么东西。另外,我认为吴敬梓对于二娄和杨执中的为人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不太可能去揭露或讽刺他们。


IP属地:山东1楼2016-05-27 23:39回复
    同意楼主观点。好作品不一定非得要揭露或讽刺什么。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5-28 13:09
    回复
      我倒认为本身也没有揭露和讽刺。但那首诗作者并没有如楼主所说,杨执中可没有那么高的诗词造诣,不可能写出那种水平的诗。如果是杨的原创,作者会自己随手写一首,而不是借用已有的。
      我认为,还是杨借用前人的诗,冒充自己的,这是真的。娄氏兄弟也真的以为是杨原创。但这本身并不构成讽刺。没读过这首诗的人很多,不能说明见识浅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5-28 15:24
      收起回复
        我持和楼主同样意见,并就此和楼上小吧交流过。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5-28 23:49
        回复
          楼主傻呀?不动声色是儒林一大特色,要说出来?说出来还叫儒林外史?再说了,娄家兄弟没看出来是真的吧?那还不是讽刺?


          IP属地:江苏5楼2016-05-30 17:18
          收起回复
            杨,他也是一种在所谓儒林的一种现象。不一定是他自己的,只为欣赏也行。只是没娄家两个公子看得那么好而已。也是个半拉子人才!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6-06 22:32
            回复
              有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6-07 12:10
              回复
                古时候的小说需要附上大量诗文,极为考验作者才情,比如说作者要创造一个才子或是才女,就要为这个人物创作大量诗文,如果创作的水平不高,才子就立不起来,就要被人笑话了。不然我们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奇书,因为曹雪芹在书中为主要人物原创了大量高水平诗文,春花秋月,很花精力的。回到儒林外史中,吴老先生可能对诗文并不擅长,所以他在书中对各种诗会都鲜少出现原创诗,基本都是回避或带过。这段的原意是塑造杨执中是个卖弄清高的伪君子,可能也真有点小才情,作者不擅长作诗,就摘抄了一些名气不大的诗句来贴合人物性格。


                IP属地:福建8楼2016-06-07 17:50
                收起回复
                  我认为的是,作者是在暗示或讽刺什么,一定要从全面的看,整个书里表现的是什么才是那些细节中所要表示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6-08 04:40
                  回复
                    我认为是作者借用写诗的人与他写的诗所体现的情感来表现杨执中这个人。吕思诚气质持重,素以刚直闻名,不为势利所屈服。所以作者眼中的杨执中也可能是如此的。


                    IP属地:日本10楼2017-06-11 23:36
                    回复
                      同意楼主。
                      我甚至觉得讽刺什么的也是我们加在本书的名号。
                      像这种伟大的作品,我想作者在写时,真的未必就掺杂那么强烈的主观感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9-26 15:14
                      回复
                        杨执中是作者嘲讽的最彻底的人之一了。欺世盗名,故意在有人经过的时候从袖子里丢出写抄袭别人的诗词。两个儿子教养成泼皮无赖。后来因为儿子偷了权无用的钱财不惜翻脸不认账。人前忠厚,人后野蛮暴打老妪。一听当官的来拜,屁颠的赶快去结交。卖个炉子想一口吃个天去。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7-10-06 03:07
                        收起回复
                          ——当下请在一间草屋内,是杨执中修葺的一个小小的书屋,面着一方小天井,有几树梅花,这几日天暖,开了两三枝。书房内满壁诗画,上写道:“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黄评:对文亦是抄来者)两公子看了,不胜叹息,此身飘飘如游仙境。——
                          对文亦是抄来者


                          14楼2017-11-18 00:43
                          回复
                            有道理 不能因为这本书整体上讽刺 就非要安放讽刺意味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0-02-04 0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