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吧 关注:16,848贴子:570,080
  • 5回复贴,共1

冉闵与慕容恪军事能力对比谈(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8-04 22:19回复
    冉闵与慕容恪的廉台之战根本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冉闵的主力已经在同中原群胡的连绵战争中丧失殆尽了,此时他的国力已经衰竭到了极点,此时任何人都可以不太费力地把他推倒,慕容恪不过是恰好赶上了而已,参加廉台之战的冉闵军队只有区区1万步兵,而慕容恪则是14万精锐骑兵(一说7万),以寡敌众,以步战骑,而且是以劣势步兵与绝对优势骑兵在平地上正面野战,这放在任何人(包括慕容恪自己)都是必败无疑,即使是比慕容恪更高超的战将也绝对无法幸免,所以冉闵本应该一开始就失败的,问题是冉闵太能打,在平地上野战居然还连续十次击败慕容恪,逼得慕容恪不得不想出连环马这样的笨法子,拿自己手下士兵的身体当肉盾牌来抵挡冉闵军的正面猛烈冲击,同时两面侧击,才得以惨胜,反而给人一种“冉闵力量不弱”的假象,进而成为“冉闵不如慕容恪”的误解 

    试想如果廉台之战中与慕容恪交战的不是冉闵,而是另外一个慕容恪,这样双方统帅能力相等,而兵力悬殊,那么这“另外一个慕容恪”必然一战而败无疑,而根本就不会有“十败之”的战果,这样看来,慕容恪的军事能力很可能还在冉闵之下

    也有人说:“既然冉闵自知兵力不敌,为何还要硬拼?”这是对当时的中原形势缺乏了解,当时冉闵虽然竭尽全力终于基本消灭了后赵残余势力,但是由于连绵不断的残酷战争,主力几乎全部丧尽,大批人口回迁,人口锐减,农业生产完全陷入停顿,经济全面崩溃,军粮和兵源都陷入枯竭,国力衰竭到濒临覆亡的程度,冉魏事实上已经进入全面崩溃状态,而北方前燕大军攻势日急,常山,中山,赵郡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鲜卑大军兵锋直指冉闵首都邺城,冉闵此时已经是避无可避,双方早晚会有这次决战,最重要的是他此时已经没有了退路,而且邺城已经没有粮食了,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事实上他此时已经拿不出更多的抵抗兵力了,这1万步兵也许是他能够拿得出手的最多机动兵力,也许冉闵自己此时都已经猜到了自己的下场,但他还是努力地去做了,而且廉台之战中冉闵军暂时躲在树林中也只能是战场上的权宜之计,缺乏粮草,缺乏药品武器,早晚还是要不得不出来应战的,他不过是将计就计,借此放手一搏力挽狂澜而已,此岂慕容恪之能也?

    评价一个人的军事能力,除了看他的具体战绩,还要看他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国力强,根基深厚,后方巩固,物资丰厚,那么将领们可以操纵的空间和余地就多,反之如冉闵,既无后方,军力单薄,根基浅薄,粮草缺乏,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巩固政权,就连遭四面围扑,将士久战疲惫不堪,那他的能力发挥就必然受到很大限制,比如说,如果冉闵国强兵多,他就不会只带这么少的步兵与慕容恪交战,那么他就根本不必“十败之”,而是“一战败之”了,而慕容恪可正是国势鼎盛,他养精蓄锐了很长时间,兵精粮足,人马占据绝对优势,他消耗的起,选择余地也大,即使两人水平相当,胜负也已经显而易见了。

    所以从军事能力,战斗战术能力上说,不能因为冉闵败了,就想当然的认为他比慕容恪差,成败的因素不只是能力而己 ,慕容恪当然是世之良将,但是冉闵也极富谋略,《晋书》称冉闵富谋略:“善谋策,勇力绝人”。 当然,两人的身份地位不同,所处条件也不同,冉闵强敌众多,处于众强国的夹缝中,注定倏起倏灭,亡不旋踵,他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实现他的治国能力,至于他是否比慕容恪强,这恐怕也是难以比较的


    2楼2008-08-04 22:19
    回复
      冉天王真是条铁铮铮的汉子.崇敬.


      3楼2008-08-04 2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