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话吧 关注:1,004贴子:15,528
  • 13回复贴,共1

桂桥小学与桂瑞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进贤县,人们一提起桂瑞藩先生,就会联想起桂桥小学;一谈到桂桥小学,也就很自然地会忆起桂瑞藩先生。这是因为他和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依存。
桂桥小学是进贤县留日学者桂瑞藩(1880——1948年)先生于一九一九年自筹资金创办的。校址就在桂先生的家乡——李渡镇桂桥村,学校因而得名。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因李渡镇办有李渡小学,故将桂桥小学易名为李渡小学二部。一九五六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又在原桂桥小学的旧址上办起了李渡中学。


IP属地:云南1楼2016-07-11 16:14回复
    桂桥小学创办三十年,进贤,临川,抚州,南昌,丰城,东乡,南城,南丰,崇仁,乐安,宜黄,余干,高安等十三个县市的学生,年年前来求学。其生源之广,学风之好,教育质量之高,在江西境内堪称“名列前茅”。三十年来,桂桥小学共培养了两千多名毕业生,据统计,他们中间百分之九十以上均先后考进了当时全省质量很高的中学——南昌一中,而且一中毕业后,绝大部分都进入了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人们还清楚记得:早在抗日战争前夕,丹麦国家教育代表团曾到桂桥小学参观访问。由此,我们足以看到桂桥小学当时在教育界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也是这样,昔日桂桥小学的校友,至今仍有许多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之中有的在党,政,军高级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有的在国家科研部门工作,有的在高等学府任教,也有的在工矿企业中从事业务领导。尽管他们身居高位,可谁都没有忘记为自己启蒙的桂桥小学。不少人硬是一次再次远道而来瞻仰母校的风采。据李渡中学《校务日志》记载:


    IP属地:云南2楼2016-07-11 16:39
    回复
      一九七一年四月和一九七三年九月,空军驻江西某部政治委员邹文泗同志,曾先后两次风尘仆仆回到母校看望;
      一九八一年春节,哈尔滨农业大学教授余肇庆先生率家人前来母校参观桂瑞藩先生的故居和桂桥小学旧址。
      一九八三年三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杨小春同志在李渡公社党委书记的陪同下,参观了桂瑞藩的故居和桂桥小学旧址。
      ······


      IP属地:云南3楼2016-07-11 16:47
      回复
        时过境迁,人们为什么如此怀念这些少年时代的学校?带着这问题,我们走访了原桂桥小学健在的老师。他们说:桂先生的办学思想端正。早在二十世纪初,桂瑞藩先生怀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求学。在岛国,他目睹中国留学生由于祖国衰弱而倍受欺凌耻辱。一九一0年回国后,他决计走“投笔从戎,救国安邦”的道路。然而,很不凑巧,就在这时,桂先生的祖父去世了。三年后,他父亲又与世长辞,继而母亲也离开了人间。残酷的封建礼教迫使他深居家室,守孝九年,加上繁琐的家务羁身,险些消磨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五四”运动,这给桂先生渐渐冷却的心输送了一股暖流,他欣然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的行列之中。他充分分析了自身的处境和力量,选择的既不是前往“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平,也不去志士云集的上海,而是决心用自家的钱财,在家乡兴办学校。用新文化知识去武装国人的头脑,把他们从愚昧状态中唤醒,以策应这一伟大的历史潮流。桂瑞藩先生这一难能可贵的办学思想,至今还保留在《桂桥小学校务日志》的扉页上。他亲笔写道:“现时中华民族精神创伤十分严重,吾辈须知,医治精神创伤要艰难千百倍,亦重要千百倍。如此大事,需要千千万万个有志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人,从每个局部做起。吾人兴办桂桥小学,就在于传播新文化,以履行自己医治局部地区民族精神创伤之志“。寥寥数语,把桂先生的办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IP属地:云南4楼2016-07-11 17:20
        回复
          桂瑞藩先生常说:“校风是学校的灵魂,它像一面镜子,能把这个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美丑照得清清楚楚”。他忠实遵循这至理名言,精心培育桂桥小学“热爱中华,相信科学,诲人不倦,勤学好问,体魄健壮,有章必循”的好学风。为了培育这一好学风,桂先生十分重视挑选教师这项工作。他虽是学校的创办人,但并没有担任校长,而是请他的堂兄桂任民来当。他这样做,目的是让桂任民和官府打交道,自己好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搞校务管理,挑选教师他要亲自抓。凡经他考察后聘任的教师,他都给予信任,爱护,关心和照顾。他说:“对于一个潜心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学校就是他的家;一个学校,没有一批爱校如家,精明能干的教师,这个学校无论如何是办不好的”.。他不同意在他创办的桂桥小学里有“南郭先生”。因此,聘任教师的工作,在桂桥小学一年要搞一次。好的连聘,差的解聘。凡连聘三年的教师,可免费(包括饮食费)带一个小孩来校读书,年薪可拿到一百七十多块银元;连聘五年的,除每年再增加二十块银元外,可带全部子女来校读书,其中一个年级最高的可免交全部费用,其余的免交学费。教师在校用膳,不论受聘时间长短,一律免费。教师无后顾之忧,自然潜心教育,爱校如家。


          IP属地:云南5楼2016-07-12 16:29
          回复
            一次,桂瑞藩先生检查学生作业,发现一个国文教师在一个学生的作文本上,重重地划了几道杠杠,眉批写着“文不对题”。桂先生看后,觉得很不是滋味,便手持作文本,径直地朝那位老师房里走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这样给学生批改作文,对他们会有什么好处?学生就是不懂知识,不会学文章,才来上学读书的。他们希望老师教好些,改具体一点,这对舍近求远到桂桥来的学生来说,这个要求可能更强烈一些,我们每个当老师的都不要辜负了他们的心愿呀“!


            IP属地:云南7楼2016-07-12 16:59
            回复
              一天,一位五年级的国文教师,因没有备好课,而空了一堂课未去上,此事被桂先生在查看课堂情况时发现了。对此,他十分冷静,不是批评别人,而是先了解原因。他不但没有批评这位教授,反而表扬他对教学负责,有不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的美德。
              一个濃霜遍地的早晨,桂桥小学的学生正在和往日一样聚精会神地学习,桂瑞藩在走廊上信步查看学生早读的情况,看到学生勤奋学习,他心里甜滋滋的;但他还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现象,他要看看学生习字是否有劲。于是就轻轻地走进教室,从后面顺手将一个学生的笔杆往上一提,由于该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写字,桂先生这一提,不但没有把这个学生的毛笔抽掉,反将学生的手连笔一起提起来了。这个学生抬头一看,发现站在桌旁的是自己敬爱的师长,这才连忙站起身来,桂先生爱护地将学生按回座位上,脸上绽开了满意的笑容。


              IP属地:云南8楼2016-07-12 17:24
              回复
                桂瑞藩先生是学校的创办人,但他从不以此自居,搞唯我独尊,而是主动打破主客界限。学校每次校务会议的议题,他都要求教师充分发表意见,从不允许任何教师随意苟同他人的意见。对于他们提出的确有见地的批评,意见,桂先生还常常给予奖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桂先生还亲自编写了各科补充教材,对于这些教材,桂先生总是请有经验的教师帮助反复修改,直到大家满意,才拿到课堂上去试教。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桂先生不惜代价添置教学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学校除建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学生寝室外,还辟有操场,装上篮球架和各种体育器械供学生锻炼身体。学校还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用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搞好直观教学。据今李渡小学教师回忆,解放后,李渡小学从桂桥小学搬来了很多图书,仪器,如地球仪,显微镜,马德堡半球,手摇发电机,各种鸟类标本,史地挂图及英语发音示意图等,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IP属地:云南9楼2016-07-12 17:48
                回复
                  桂桥小学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私立完全小学。全校二十个教学班,约一千多名学生,其中百分之六十在校寄宿。学生的学费因年级不同各有所异。但高年级最多也只收一担谷。学生伙食费每月只交一桶米(约四十斤),交少量菜金。据曾在桂桥就读寄宿的人回忆,伙食还不错,每周能吃到几次肉。桂先生将食堂的潲水用来养猪,拿一部分自家的田给学校种菜,大部分都贴在食堂里。桂桥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凡村里的小孩读书,桂瑞藩都免收学费,并赠送课本,纸张和笔墨。同样,对于各地远道而来看望子女的家长,桂先生都一律接待,并款以膳宿,深受大家的好评。
                  桂桥小学有一整套独特的管理办法。他首先体现在学校的体制方面。这个私立完全小学有七个年级,即在四年级之后增加了一个“补年级”。据说,这是桂瑞藩先生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初小毕业后,没有机会读高小。于是,就在四年级之后增开了“补年级”。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从五,六年级的课本中精简出来的,学点历史,地理,自然;以及社会上常用的知识,如珠算,应用文等。这样,即使他们不能继续读高小,走上社会也会方便得多。


                  IP属地:云南10楼2016-07-13 17:34
                  回复
                    搞好学校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师生的品德教育。为此,桂瑞藩先生除亲自担任高年级的公民课外,还要每周主考一次高年级的国文常识即文学常识,考完后,又亲自解答。学校如有教师因病,因事不能上课,不论哪个年级,什么课程,桂先生都主动代课。他说:“这样既不会耽误学生的功课,又能更多更全面地接触和了解学生”。更值得一提的是,每逢星期天学校休息,离家较近的师生都回家过星期天了。外县,外地的学生仍在校过星期天。为了调剂,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桂先生就亲自组织留校师生开展文娱活动。和他们一块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使大家感到和往常一样愉快,活跃。


                    IP属地:云南11楼2016-07-13 17:47
                    回复
                      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桂先生常说:“校规很重要,它是学生在校的行动准绳,没有准绳学生就会放肆,有了它就会循规蹈矩”。本着这个精神,桂桥小学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升留级制度考勤考绩制度等。为了使这些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桂桥小学每年都要评一次“特别生”(相当于现在的“三好”学生,但控制很严,每年最多评两个,一般都是评一个)和“勤学可嘉生”(一年出全勤,无迟到,早退)。获“特别生”称号的,可免交一切费用(包括学,杂,膳费),毕业后,可以“保送”到省内高质量的中学读书。
                      一九四七年,桂瑞藩因病逝世的噩耗传出,全体师生失声痛哭,桂桥村也处于悲哀之中。几天之内,远方的亲友,毕业了的学生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吊丧。据村里人说:“出殡那天,送葬的人群连绵好几里路”。由此,可以看到桂先生一生的为人和业绩。


                      IP属地:云南12楼2016-07-13 18:11
                      回复
                        我爸爸1937年始在桂桥小学就读,他说那里的教学水平很高,受益匪浅。老爸还健在,现年94岁了。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22-08-29 10:18
                        回复
                          我爸爸1937年始在桂桥小学就读,他说那里的教学水平很高,受益匪浅。老爸还健在,现年94岁了。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2-08-29 10: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