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草根吧 关注:4,163贴子:248,499
  • 0回复贴,共1

转:“郑闲人”嚼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郑闲人”嚼字
  “闲人”之称,非指古代闲云野鹤之高雅人士,实乃上世纪70年代城市中不属国有或集体企业职工的自由市民,包括个体手工业者、小商贩、倒买倒卖票证的不法投机分子,还有从事算命卜挂等迷信活动者,更有游手好闲什么事也不干的无产者。将他们统统清除出城,城市岂不就一片莺歌燕舞了?将他们扫到何处去呢?农村呀。怎么遣散呢?有办法,先让他们在报纸上亮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的口号,于是变被动为主动,满足你们的强烈要求,下放去农村吧。
  郑姓“闲人”有一门好手艺,打造折叠式竹躺椅,我称呼他为郑师傅。可惜那年月这属于高消费,农村乡下没有生意。郑师傅不会干农活,也不愿干,每天就捧着一部《红楼梦》,摇头晃脑,醉在其中。他家别无藏书,独此一梦。他说,这部《红楼梦》陪了他30年。出于好奇,我向他请教,何以百遍不厌?他说道,读书不能一目十行,每个字都要像吃山核桃一样先嚼碎,再一点点剔出果仁来,细细品尝。我不解,他问我:“林妹妹为什么叫黛玉?”我说,名字么,作者想取个什么就取个什么。“你以为是可以像老百姓给孩子取名一样随便叫个阿狗阿猫的吗?这黛玉,为什么不叫香玉或是翠玉?告诉你吧,香呀翠呀的都太艳太俗,只有这黛字,才配!另外,黛玉自己并无玉,为什么也取一玉字?因为宝玉是她的精神支柱呀。”听郑师傅徐徐道来,我真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后来我从事教学工作,方才得知名家在运用动词上往往匠心独具,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一个“踱”字,将有钱人摆谱的神态跃然纸上。再如写孔乙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才几个钱,却在手掌心一溜儿“排”出,这个人物的性格和盘托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8-12 21: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