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安全吧 关注:676贴子:7,238
  • 7回复贴,共1

推荐论文《不成立的“非传统安全”一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文章
《为国家安全立学》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版)


IP属地:山东1楼2017-01-30 19:47回复
    由于汉语“安全”专一的具体含义,以及由此形成的语言和逻辑特征,因而不能用
    “传统”与“非传统”对其进行分类,硬性划分形成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是不合理的汉语表达和虚假的逻辑概念。
    但是,由于英语“security”的多义性,因而虽然不能在“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的含义上把其分为“传统”和“非传统”,但在其他众多含义上却可以把其分为“传统”与“非传统”
    ,因而“traditional security”与“non-traditional security”则是可以成立的
    英语表达。在否定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这两个汉语语词之后,相应的问题不仅可以在总体上表达为“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且更要根据客观环境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分别表达为“传统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安全要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保障”与“非传统安全保障”、“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等等。


    IP属地:山东3楼2017-01-30 19:50
    回复
      我们国家很多词汇比较乱,你比如,抗战八年和抗战十四年这样的词汇也能弄出插曲来?抗日十四年显然是正确的,那么楼上作者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质疑也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是时候正式“人类安全”这个词汇了,弄个“”非传统安全“”来是不恰当的。
      更为难办的事,传统安全主指军事安全,而工业安全、消防安全等等不属于传统安全,我想弄个“人类安全总图谱”有多难啊。
      所有支持楼主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质疑。


      IP属地:山东4楼2017-01-30 19:56
      回复
        论文中继续说:
        国内“非传统安全研究”,其理论基础还很不扎实,基本概念还很不清楚,一些概念甚至达不到内涵的准确性、外延的唯一性、自身的不矛盾性等等最基本的逻辑要求,而逻辑上的这些要求,则是包括“国际问题研究”、“安全研究”、“国家安全研究”、“非传统安全研究”等在内的任何“研究”作为“学术理论”特别是成为“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要求。


        IP属地:山东5楼2017-01-30 19:58
        回复
          作者写道:
          多年来,在进行安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论文、著作、会议等不同形式,多次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汉语中的“安全”,无论在什么含义上,表达的都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客观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不能用“传统”与“非传统”来划分,不能把其分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而汉语中已经出现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表达和语词,都是没有相应客观对象的“虚假概念”。


          IP属地:山东6楼2017-01-30 20:01
          回复
            作者结论:
               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汉语中的“安全”一词及其表达的“安全”概念,由于可以在其前直接加上汉字“不”进行否定,从而形成“安全”和“不安全”这样一对在逻辑上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因而不能用“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作为逻辑根据对其进行划分,不能由此形成“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这样的概念,而目前汉语中已经广泛存在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也仅仅是两个“汉语语词”,而且还是两个不合乎汉语语法的语词,
            而根本就不是两个“科学概念”,如果硬要说它们是概念,那么也只能是逻辑上所说的“虚假概念”,即没有确定的外延和内涵的所谓“概念”。
               在否定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这两个语词之后,相应的问题不仅可以在总体上表达为“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且在具体的客观环境和语言环境中,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表达为“传统安全要素”与“非传统安全要素”、“传统安全威胁”与
            “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保障”与“非传统安全保障”、“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等等。只有这样的表达,才更为准确、更为科学。


            IP属地:山东7楼2017-01-30 20:08
            回复
              作者: 刘跃进,1959年生,山西临猗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客座教授,江南社会学院兼职教授。其主编的《国家安全学》开创了“国家安全学”这门新兴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学界、政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主持开设的“国家安全学”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课。牵头策划了《中国国家安全年度概览》,并主编了《2006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和《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撰写的《要充分认识并严肃对待公平正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被教育部评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牵头策划并主持了“2012年中国国家安全十大事件”调研项目,并适时发布了调研结果和解读文章。此外还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或部委下达的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课题,撰写发表了数十篇国家安全方面的学术论文。


              IP属地:山东8楼2017-01-30 2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