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荣吧 关注:19贴子:106
  • 0回复贴,共1

刘立荣信奉大市场概念要做大顺势而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立荣信奉“大市场”概念,“市场要做大,参与的人要多才好,参与的人越多,市场越容易做大。”
  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产品,新老品牌之间重新洗牌。如日中天的诺基亚都难以抑制苹果手机的扩张势头。2009是中国3G元年。强大的行业政策刺激效应逐步抵消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作用。当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发放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张3G牌照。
  刘立荣提前布局,早于政策时间与中国移动达成协议,进入中国移动定制业务全面合作品牌名单,后又正式成为中国移动TD-SCDMA合作伙伴。
  2009年6月9日,iPhone 3GS的面世意味着智能手机时代全面到来。在强大的市场竞争面前,刘立荣始终保持冷静的思考。当年9月,他开始全面推动金立升级,放弃功能机时代的粗放型扩张模式,转为精细化发展模式。刘立荣提出,回归制造,把产品做好,就是品牌的价值所在。自那以后,金立开始引入更多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改造。
  2010年,金立集团在东莞松山湖畔投资十多亿元建立了金立工业园。按照规划,这个基地将成为亚洲最大单体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手机年产能达到8000万台。这一年,金立手机销量达到高峰,但危机也在此时浮现。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对功能机形成了围剿态势,当时,金立已是较大的国产功能手机品牌。
  围棋对弈中,刘立荣不喜欢你死我活的对杀,“看到底谁长一口气,那种情况我会尽量避免。”在市场趋势转换的关键时期,他果断推出了金立第一款智能手机。他坚持不做低端机、不走线上销售模式,而是坚持做中高端智能机,建立强大的手机销售线下渠道网络,“没有中高端市场的一定市场份额,未来的路会比较难走。”
  2012年,金立手机销量达到2400万台。刘立荣掌控了局面,开始更大规模的升级,放弃3000万台手机销售目标、放弃部分海外ODM项目以及千元机市场。在过硬的技术支撑下,金立真正向产品型公司迈进。方法就是瞄准大方向,在产品、品牌、渠道层面不断创新、试错。这种改变可能会损失短期利益,但刘立荣从长期战略考量,认为这种顺势而为是必须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真正的壁垒是品牌,最大的挑战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度。”
  “我的观点是不存在区域性品牌,未来存在的手机品牌一定是全球品牌。”刘立荣为金立设计的第一个长期策略是,“坚持国际品牌,走全球品牌路线。”2015年,金立重新梳理了产品路线,形成了M、W、S、F、金钢等5个产品系列。其中,“超级续航”的M系列成为当年度最受政商人士欢迎的核心产品之一。今年,金立在超级续航产品的基础上,针对政商人士的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上双管齐下,推出“内置安全加密芯片”手机,开创了手机安全的新局面。
  业内人士对刘立荣市场操盘策略的共同评价是“稳”。虽然手握着运营商资源,建立了电商渠道,但他还是一直把重点放在开放市场的拓建上,“把运营商更多的资源接入到开放市场”,“电商不是关键,电商有天花板”。开放市场渠道和建立服务体系,对刘立荣来说是“延续金立多年经营的很重要的战略”。根据实际情况,金立逐步建设了从一线城市下沉到乡镇村级市场的渠道布局,截至2016年6年,金立有超过10万余个合作网点、7万余个专区、超过30万节专柜,同时配备了5万余名专业导购人员。
  刘立荣的观点是,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开放市场决定成败。”金立顺势而为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2015年金立手机全球总销量超过3000万台,2016年有望突破4500万台。
  腾飞
  金立开始加速往前跑。刘立荣的判断是,接下来两三年,全球手机市场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手机品牌只会剩下6到8家。从2012年到2014年,手机行业非常喧嚣,进入2015年,品牌和上下游开始趋于稳定,不再依靠单纯的炒作,而是回归产品、品牌和渠道本身,回归用户价值、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
  在市场规模逐渐向品牌集中的资源整合期,刘立荣主导金立进行差异化竞争,“低端、大众型的产品是流量性产品,可以保持流速和体系规模”,“但很多时候差异化往往体现在中高端产品”,“我们定位高,品牌力对消费者是有辐射能力的。”这是刘立荣架构的金立生存模式。
  刘立荣经营企业的三原则是:激情、效率和适应性。他看上去不是一个激情四射的领导者,但却营造了充满激情的企业文化。他和一众管理者聚到一起就是讨论手机产品,包括设计细节。金立M6设计外观时,刘立荣还专门找来了游标卡尺测量手机背面“笑脸”LOGO的大小、摆位。他对细节无比苛刻。
  时隔10年,金立再次与冯小刚达成深度合作,并且还引入了高颜值担当余文乐。“内置安全加密芯片”在冯小刚、余文乐合演的《手机芯战》中成为当下热点。
  冯小刚问了刘立荣一个问题,诺基亚怎么就没了?刘立荣的回答是:“缺乏适应性,诺基亚的体制、文化让它缺乏了适应性。”
  2016年1月开始,金立投入了5亿元以上资金在全国进行品牌优化升级。品牌营销重点也转向品牌契合度高的体育项目。加上在印度板球运动的投入,金立将有约10亿元资金投放在品牌建设上。消费者服务和实体店形象也在不断提升中。
  金立的目标是,未来3年重返国内前三的市场地位。“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刘立荣轻轻说道。


1楼2017-02-28 15: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