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有伱的时光的吧 关注:4贴子:348
  • 0回复贴,共1

由《蜀山》里的‘正道’修炼想到的一些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正道,有的修习玄功有的修行佛门功法,也有兼修的,此种情况也属于正道而不属于旁门,由这样的分类来看,‘佛本是道’佛道一体的说法没错,并且佛道兼修有互补促进的地方。
而佛门修炼体系,从有入魔的邪佛和魔佛,也有被佛门度化‘魔头’来看,佛门和魔门的修炼体系功法有一些共通之处!
虽然佛道魔三种修炼体系功法可以互相转换,但是不精就代表入了‘旁门’,好一些只说是外道邪门,除此之外就是邪魔之流……
可以说不管‘佛道魔’都只是证道的途径之一!到了‘道’的境界,不管是天仙,天魔,罗汉,都已经把佛道魔的低层次修炼东西化作了自己的‘道’,既而把这些东西晋升至一种特殊境界,也即是我们说的‘天书’。但是又由于每本天书的侧重点不同,被低层次修炼者划分到了佛道魔三系之中。
我们这样来想:最初没有佛道魔的划分,只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典籍(思想,文学,技艺等),然后有智者学究天人,整理出了修炼到某种奇妙境界的功法,然后后来者有样学样,修炼到了那种境界后整理自身所学,著书立说,由侧重点的不同,最后就形成了佛道魔三种体系的思想典籍和各种修炼功法!
如果我们把最初的智者的功法和整理出的典籍,看作是修炼‘修道’的起源,那么就可以称作是‘一’。
然后由于修炼的略微差异和对于‘一’的理解不同,第二批智者根据各自的异同分裂成了两个修炼体系,他们遗留的功法和典籍就可以看作是‘二’。
而在他们之后的修炼者,在不断的思想争论碰撞和融合之中,出现了另一个修炼体系,不属于前两者自成一派,他们三体系的遗留功法和思想典籍就是‘三’了。
最后,由于三系修炼者的不断争斗碰撞,出现了很多不属于三系修炼体系正统,又各有特点的小派系,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而他们各自留下的功法和修炼体系当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万’。
在百家争鸣以后第四个修炼纪元,小派系因为被三大主要修炼派系吞并融合,再次形成‘三’的局面。即使没有被吞并留下的,也是被划分在了三大体系中的小团体,这个时候的三个体系都差不多,因为他们都融入了其他两个体系的一部分精粹,即使是侧重点不同。这时候的他们三个体系修炼者,可以说是由百家争鸣的‘万’倒转回了‘三’。但是他们留下的功法和典籍,都是三体系合一的精粹部分,也可以说是最初的‘一’的一部分,虽然是三个不一样的‘一’。
最后,末法时代来临,三个修炼体系的修炼者,为了达到以前根据典籍很容易就达成的境界,互相的‘借鉴’之下,没有了纯粹的三体系修炼者,所有体系基本融汇归‘一’,就是把最初的‘一’每个方面都顾及到了。
就像‘道’一样,‘道’启发最初的‘一’,后来人让‘一’变成了‘二’,又让‘二’变成‘三’,‘三’分化成‘万’,结果‘万’融汇成‘三’,最后‘三’融合成‘一’,由‘一’触摸到‘道’,这一个轮回也是‘道’之所在!
突然说了这么多,感觉不是在为写小说记录东西瞎扯,而是在悟道一样。
如果有‘太长不看’,或者实在看了也是云里雾里看不懂的,最后换个方式讲解。
佛道魔的关系,就如同《笑傲江湖》里的‘葵花宝典’。
最初的‘葵花宝典’出自佛门,然后道家华山一派看了‘葵花宝典’以后,出现了‘剑气之争’,虽然分成了两宗,但也属于道家一系;然后林远图看了以后出现了‘辟邪剑谱’邪派旁门一系,日月神教抢了华山版本的‘葵花宝典’以后,出现了修炼魔门版本‘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
‘葵花宝典’的各个版本演化,就如同‘道’一样,由佛门版本变成道门版本,经历过度阶段的旁门版本,最后出现魔门版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虽然各个版本不同,但是其中精髓,也就是爆发性真气诡异的剑法都是一样的!可能又不懂的说那个‘万’没有体现出来,想想《笑傲江湖》里青城派版本的辟邪剑法,岳不群版的辟邪剑法,后来的林平之版本的辟邪剑法,洛阳金刀王家偷学的辟邪剑法。
如果看了说《笑傲》里的‘葵花宝典’的例子还不懂,那就再说说《倚天》里的‘九阳神功’!
斗酒僧的‘九阳神功’是融合了‘九阴真经’加上佛门思想和功法的顶级功法,也就是包括儒道佛等思想精华部分!
觉远不懂武功,但是对于佛门思想理解可以说没有几人能比,无意中练成的‘九阳神功’偏向佛门更多一点。临死前传下神功,但是因为无色郭襄和张三丰三人记性和理解不同,加上他们自己的功夫补充,形成了三派九阳功。大胆猜测一下,无色禅师当然不用说,他的九阳功偏向佛门和阳刚;郭襄所学比较杂,有桃花岛的,有杨过的狐朋狗友教的,有丐帮的,有密宗的,所以她的九阳功可能各方面特性都有一点,也是学的最全的;而张三丰的九阳功,从他的纯阳无极功可以看出,他的九阳功特点就是纯,当然这是我个人想法。还有张无忌的九阳,取巧练成,可能特性就是灵活多变…
这是由一到三再到万,然后我再来说说由万到一是怎么回事。
‘九阳神功’是因‘九阴真经’加上斗酒僧的佛学思想功法而成(佛,军武,道,儒,魔)。而‘九阴真经’怎么来的呢,黄裳整理万寿道藏而来。也许最初他没有这个想法,只是在整理道藏时有些感悟,夹杂了自身儒家思想和大量的对道家典籍的见解,当他家破人亡之后明白武功的重要性才把那些东西转化成‘九阴真经’!我大胆猜测一下,他也许只见识过军中武学和明教的‘魔功’,由因为他要练武报仇,所以‘九阴真经’虽然说有儒有道有魔,更偏向于我们说的邪门歪道剑走偏锋的类型。可能后来他再次修改过也不一定,没办法求证。在这里由于‘九阳’和‘乾坤’的相似性,我有理由相信‘九阴’的出现可以说大部分是受了‘乾坤’的影响,甚至可以认为‘乾坤’就是最初的魔门简版‘九阴’(张无忌一下子学会‘乾坤’,没有‘九阳’的原因才有鬼)…
这就是由万到一,五种思想的‘九阳’,四种思想的‘九阴’,一种思想的‘乾坤’,很奇妙也很有意思!
结尾写个感想:
‘道’原来就在那里,只是发现的人思想不一样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就如同‘葵花’,佛门看到的是什么?华山派两祖师,同为道家人物,看到的东西为什么不一样?东方不败看到的又是什么?还有其他得到‘葵花’‘辟邪’的人又在里面发现了什么?
在比如最初看到‘乾坤’之道的人,因为魔的思想看到了‘乾坤大挪移’;后来看到‘乾坤’之道的黄裳因为儒和道的思想看到了‘九阴真经’;最后看到‘乾坤’之道的斗酒僧因为佛门思想,看到了‘九阳神功’!
‘道’就是这样,我写着写着就感觉很有趣。
再扯一下别的,不说‘葵花’,因为我很别扭,我们说说张无忌,他得了‘九阳神功’,然后练了‘乾坤大挪移’,最后隐居时有没有得到黄蓉版的速成‘九阴真经’不好说,虽然他是因为外力得到一身本事,但是如果他在后来悟透了这些东西,也许不下于《倚天》里的张真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17 18: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