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吧 关注:3,374贴子:16,062
  • 3回复贴,共1

【观点讨论】曹操为什么要杀孔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四世孙,天下文人的榜样。本身是建安七子之一,喜欢结交名士,史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幼就有让梨的美名。因此名满天下,影响力极大。可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让曹操杀了,还诛灭三族。很多人认为曹操凶残残暴,乱杀无辜,想要篡汉。孔融反对曹操,维护汉室,忠心可鉴。实际上并非如此,可以说孔融是不作不死。而孔融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厉害。
孔融小时候有一次去拜见李膺,李膺只接见名士和亲戚。孔融就说:“我的祖先是孔子,您的祖先是老子。当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所以我们还有通家之好。”李膺听了称奇呀,就让他进来了。之后人人都夸孔融聪明,只有陈提不屑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不服,就回了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把陈提噎的无话可说。人们总用这个故事证明孔融聪明。实际上忽略了一点,就是孔融的性格问题。陈提说话并不是要嘲讽孔融,只是提醒他要收敛锋芒,你还小,还要努力。我们知道,生活中真有一些人,小时候聪明过人,有极高的天赋,长大了却一无所成。陈提是怕孔融成为这样的人。而孔融将来还真的成了这样的人。但是孔融不但没听,反而当场嘲讽。这说明他从小就桀骜不驯,自视其高,不懂得谦逊收敛。正是这种性格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孔融完全是一副文人假清高,谁也不服的脾气。他对曹操的出身和控制献帝很是不满。所以有事没事经常和曹操唱反调,还经常找机会羞辱曹操。比如有一次 曹操为了节约粮食已充军用,下令禁酒。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孔融却写文章大加嘲讽。说自古以来因为喝酒而成就大事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要戒酒?酒可不是为了掩饰政治错误的。意思是你不如直接说禁酒是为了省粮食。这个是直接和曹操叫板,揭了曹操的老底。这是曹操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第二次,曹操北征乌丸成功,在碣石山做了有名的《龟虽寿》所有人都为他歌功颂德。孔融写了一首诗来讽刺曹操,说他远征乌丸是穷兵黩武。你要知道北征乌丸是曹操统一北方必须要做的事。而且这场战争打的多么艰难呀。冒着天寒地冻,不远万里,深入不毛。从曹操的诗《苦寒行》就可以表现出战争的艰难。那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你孔融在战争过程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人家打胜了你还要冷嘲热讽。这就是自己不出功出力,吃着人家的,喝着人家的。人家在前面卖命,你吃着现成的,看着笑话,还要数落人家。
第三次,曹操灭了袁绍,曹丕看中了袁绍美丽的儿媳甄氏,本来曹操也喜欢甄氏,但不能和儿子抢老婆。就让曹丕娶了甄氏。孔融跟曹操说:“武王伐纣成功,把妲己给了周公。”曹操也是学识渊博的人,但考虑孔融学问大,也许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竟然相信孔融说的话是真的,就去搜索枯肠得找,找了半天没找到。问孔融:“典故在哪里?”孔融说:“以今度古,想当然耳。”曹操这才知道孔融是在讽刺他。孔融这话说得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不明白讽刺了曹操,除了能恶心一下他以外,对你有什么好处?
第四次,在曹操打官渡之战之前,孔融大放厥词,说袁绍文有许攸,田丰,审配,逄纪。武有淳于琼,颜良文丑。而且占据冀青幽并四洲。我们怎么能打过他?荀彧跟曹操分析了,袁绍虽然人才济济,但是人才都有毛病,还要窝里斗。袁绍本人好谋无断,兵多而政令不明,将骄而分化不一。坚定了曹操打败袁绍的决心。曹操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对孔融有很大的意见。你怎么能说这种敌人不可战胜的论调。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而且这样容易霍乱军心。你不出谋划策也就罢了,大军还没出发,你就一个劲的说打不赢,什么意思啊?
因为孔融一而再再而三的挖苦曹操,终于使曹操下定了杀孔融的心。这倒不是曹操小心眼。因为曹操知道文人的力量。尤其是孔融这种社会名流,曹操控制献帝一定有很多迂腐的文人不满。如果孔融一直在人前背后说自己的坏话,万一煽动了一些人反对自己怎么办。还有,有这么一个反对自己的人,成天叽叽歪歪说长道短,自己的威信怎么竖立?再有,现在人心不稳,曹操也不知道和自己共事的人什么心思。万一反对的话多了,人心不稳怎么办?所以曹操认为孔融是在内部瓦解自己的阵营。尤其是现在马上就要去南征。我一走,孔融在后面搞破坏,会不可收拾。综合这几方面,曹操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韦,杀了孔融。
他让和孔融一直有矛盾的郗虑去搜集孔融的罪状。孔融一贯蔑视礼法,说的过分的话多了去了。郗虑就找到一条:“得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他的意思就是不一定姓刘的人当皇帝。这就是谋反呀。这罪过足以被诛灭九族。郗虑还找到两条不孝的言论。“父亲和儿女有什么恩情,父亲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发泄欲望。母亲对儿女有什么恩情。母亲和儿女的关系就好比东西和罐子。把东西从罐子里拿出来,东西和罐子还有什么关系?”还说:“父亲如果不好,到了灾年粮食宁可给别人也不能给亲爹。”我们无法确定孔融有没有说这些话。如果说了,那我不明白孔融你是受了什么刺激,以前让梨的你哪去了?这些话不要说在那个以孝治天下的古代,就是放在现代也是颠覆价值观的。而且孔融和祢衡关系很好,祢衡说孔融“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颜回复生”这也成了罪过之一。
曹操下令把孔融处死,并且夷灭三族。给孔融定的罪名不是谋反而是不孝。曹操这一手非常厉害,盛朝以孝治天下,尤其你是孔子的后代,又有让梨的美名。现在你不孝,人们会怎么看你?曹操不仅要在肉体上让孔融消失,还要在精神上把孔融搞臭,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一手多狠。
我们看孔融,当年陈提的那句话一语成谶,真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的死,当时人们觉得可惜,现在很多人也因此骂曹操是奸雄。可是有趣的是,曹操的两个敌国,西蜀和东吴的领导却不同情孔融。诸葛亮废来敏的时候说“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这句话包括三层意思。一,来敏和孔融是一样的人,都是乱群的人。二,来敏乱群比孔融严重。三,孔融乱群,应该惩罚。孙权酒后和虞翻吵架,要杀虞翻,被人拦住,孙权说“曹操能杀孔融,我为什么不能杀虞翻?”这句话包括两层意思。一,虞翻和孔融的性质是一样的。二,曹操杀孔融和我杀虞翻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孔融的死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同情,曹刘孙三家都认为孔融该死。这道理很简单,哪个领导会容得下一个成天讲究你的人,有这样的人,会给团队,给他个人,带来多吗坏的影响啊。孔融的作用似乎只是给曹操添堵,既没有提供什么计策,也没有带兵打仗的贡献,更没有镇守后方,足兵足食的辛苦。你浴血奋战,历尽艰苦,他什么都不干,优哉游哉的,毫无贡献还要笑话你。战前说敌人不可战胜,战后说你穷兵黩武。有事没事就讽刺你,这样的货色哪个人受得了啊。所以孔融的死其实是他咎由自取。


IP属地:北京1楼2017-03-19 18:31回复
    没有什么人什么性格天生该死。如果权势可以随便除去自己不喜欢的人,难怪别人拥有权势后对付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19 22:06
    回复
      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19 22:06
      回复
        在汉朝只有夷三族,没有什么“诛九族”那都是唐朝以后的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0-11-07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