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雅梦吧 关注:2贴子:179
  • 1回复贴,共1
 张三禄是八角鼓艺人。八角鼓为满族曲种,该曲种伴奏乐器为一“八角”形状的单面蒙皮鼓。所以制成“八角”形状,意指满族之“八旗”(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另取“八卦”之意,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而依此再生化出八种艺术:吹、打、弹、拉、说、学、逗、唱。八角鼓是“全堂八角鼓”的简称,属于综合表演的技艺。“全堂”,包括“鼓”、“柳”、“彩”三个部分,具体的形式有:杂牌子曲、大岔曲、五音大鼓、琴腔、逗哏、枣核儿、腰节儿、联珠快书、拆唱八角鼓、双簧、变戏法等。因为形式很多,艺人便组班演出,每个人分担角色不同,如同戏曲,有生、旦、净、末、丑。“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和“拆唱八角鼓”均不以正旦、小旦为主,而以丑角为主要角色。丑角的滑稽逗乐,可以说对相声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张三禄即为丑角,而且很有名声,也是因为他在演出中经常即景生情,当场抓哏,随机应变,极少用套话,所以很受观众欢迎。然而,因他性情怪僻,同行不愿与他搭班合作。他便一人“撂地”,演艺“说、学、逗、唱”四种艺术技能。既然离开八角鼓班子,他也就不愿再称自己的演唱为八角鼓,鉴于以前有“像生”和“象生”之词,他便称自己的表演为“相声”,取“相”貌之“相”,“声”音之“声”,即靠“相”与“声”来表演。他常说的单口相声有《贼鬼夺刀》、《九头案》等。其中《贼鬼夺刀》传留了下来,今日仍是传统相声名篇。在清代“百本张”钞本子弟书《随缘乐》一篇中,有“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这句话,足见张三禄在相声发展早期,已有重大影响。 

  “相声”一词始于张三禄。是他把“相声”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尊他为相声的开山鼻祖并不为过。但相声作为一个行业,有了行规却不是由他起始。 




1楼2008-11-26 15:57回复
     相声艺人。北京人。乃迄今已知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北京相声艺人。
      他是天桥艺人“管儿张”的先辈,据艺人们说曾是北京东、西、北城艺人的头目。他原为八角鼓艺人,亦通晓口技、戏法等技艺,后改说相声。其艺术活动年代下限大抵在清朝同治年间,上限在咸丰或道光年间。八角鼓搭班分其演唱艺术为吹、打、弹、拉、说、学、逗、唱八部,有生、旦、净、末、丑诸般角色。其丑角登场,以抓哏逗乐为主。据云游客《江湖丛谈》(1936年北京《时言报》社版)载:“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儿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后因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挤,彼愤而撂地。当其上明地时,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愿听其玩艺儿。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相声。”他在演出时使“暗春”(用幔帐围着演员说相声、口技,听众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极拿手,曾被誉为“暗春泰斗”。据薛宝琨《中国的相声》(1985年人民出版社版)中介绍,近世满族艺人玉小三曾回忆说:“张三禄说单口笑话(即单口相声)最有名望,‘活儿’非常出色,内容也净,也可以吸收妇女观众,当时十二文钱可买一斤面,他一天可以赚到二十五六吊钱。可见当时群众是多么拥护他。他常说的活儿有《贼鬼夺刀》、《九头案》等。”《贼鬼夺刀》传留了下来,仍是传统相声名篇。在清代“百本张”钞本子弟书《随缘乐》一篇中有“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的字句,亦可见张三禄的相声艺术在相声发展早期已有重大影响。


    2楼2008-11-26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