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书屋如如吧 关注:4,168贴子:285,954

回复:** 雪海追踪詩人閱讀談衛那作品的迴響專輯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尋根記>裡豐子愷的墨寶




65楼2017-04-13 12:04
回复
    经历了颠沛游离、烽火狼烟,
    饱受了惊恐饥寒,战争创伤
    雪海追踪 回复17楼2008-0 1-11 18:10
    鄉音 提醒
    雪海! 我有留言给您; 在甩竿部份吧!
    您看到了吗? 前几天到现在. 寻根记一直无法贴文字了!
    我只好贴到甩竿去; 而且另外我就新辟了< 寻根记 >下集; 希望大家认路又谅解呀


    66楼2017-04-13 12:10
    回复
      談衛那: 啊哈! 這是我老爸的珍藏之一呀!
      等老爸去世後我才從他珍藏的資料夾裡發現的
      這手稿是豐大師在抗戰初期特為家父的個人義賣畫展前寫的序
      2016-11-25 11:12回复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 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
      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
      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
      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


      67楼2017-04-13 12:20
      回复
          一幅風景油画劫后余生,也显示了生命的顽强,日本鬼子的屠刀未能毁掉她,! 红卫兵的邪火也没能憾动她.

          乡音老师好!.我在甩竿篇找寻到了您的留言,遗憾的是我对祖上的故事仅知道个大概,
        爷爷同本家两个伯父当红军后没了音踪,父亲和叔叔都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
        我父亲因是卫生兵才留了一条命,但也让炮弹把耳朵震聋了.
        叔叔则泥牛入海,家人都以为战死了.前二十年左右县对台办通知说有台湾回来人谈起山西同乡会有他名,但因这里行政区划变更,现在的县和原来根本不是 一回事了,! 所以他说的地名不对,等逐步传过这个消息来时,那个回来的人早走了,我曾在团结报上登过寻人启示,也曾两次委托回来! 探亲的老乡在台湾帮助联系,但都无果!.现在看来可能已经不在世了,因为年龄已在八十以上了.
          我每天忙于教学,空闲时间很有限,也没心事写,另一方面也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
        看贴子都不能及时,请老师见谅
        雪海追踪 詩人回复 29楼2008-01-12 19:29


        69楼2017-04-13 12:34
        回复
          提笔上阵
          由於我对写作始终有一份狂热, 被自我选择要<提笔上阵把国报>的使命感所驱驶, 退休以来, 我就一直没有搁下我的笔, 除了不断大量的阅读; 同时我继续用文字来完成我心最底层隐藏著的心愿!
          於是, 当我有机会参与了<台湾幼稚园的生活教育革新视听教材>编写全套的儿歌教材时! 我自认自己有资格算是一名幼儿文学的作者, 因此总想为台湾的幼教奉献出最后的一己之力; 也为自己当年从高雄决心迁居台北,一心想完成心中未能完成为幼儿教育出版教材的梦想! 今日终於实现了!
          我也为中小学的亲职教育示范影集, 编写了一系列的教育辅导剧本! 延用了三年前我曾将<宏宏的甩竿>一书改编过剧本的经验! 所以编起剧来得心应手! 没有困难! 尤其我提出的剧本大纲几乎都被教育部所录用, 这些种种的精心写作, 目的在回报台湾对我近半世纪来、育我、教养我的恩情。
          写作与出版
          在未退休之前, 我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了!
          1980年, 从我的第一本书 < 儿童作文欣赏辅导>得过出版好书的金鼎奖以后, 更激励了我继续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台北耕莘青年写作会>的团体去学习文学性的写作, 让我不断有机会聆听到台湾的名作家们的演讲, 吸取他们的写作经验与技巧, 因此1980年, 我自信我已有能力出版我曾花了一年时间, 投稿在台湾各大报纸上的作品, 想结集成一本散文集, 於是< 爱心箭 >一书诞生了
          这本散文集是我生活上与思想上点滴成河的一系列作品! 它是我在工作与生活上受到最大挫折之后, 长年累积在生命最底层的东西,因某些触动而浮现到人世间来的文字! 每篇作品内容都是积极向上, 绝对是健康光明的, 尤其在我的作品里用了不同的写作技巧与选择了不同的人称角度来一一的叙写, 当作品发表在报章杂志上的时候! 我曾收到过比<爱心箭>一书还要厚实的知音回响! 因而写作对我而言, 更是让我欲罢不能了!
          然而台湾的出版事业虽然很发达, 对一个不知名的作者来说, 那是一条蕴藏著无数心酸与坎坷的路! 我只能说当我走在别的老师、朋友们都没有走过的出版路上时, 我比大家学到了忍辱负重! 百折不回的一种信念与等的功夫! 最后, 是我拥有了别人得不到的涵养与坚持! 这个涵养与坚持却让我尝到了最后的果!---我的作品终能长出翅膀来飞到读者的面前! 获得他人从无得到的知音与肯定!
          < 四神书卷 >---< 何极篇 >小品集
          自从<儿童作文欣赏辅导>一书与<爱心箭>出版之后, 我准备再自版出一部<四神书卷>的套书, 然而由於经费不足的关系, 我只出了两本小集, 一本是我用一些落叶和草根搭配成插图的< 何极篇 >小品集; 全书的内文特请台湾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华霞菱女士亲自用行书为我书写的, 看来清新舒畅又悦目, 我汇聚一篇篇小品将它铺排成似我生命追寻的历程, 从苦闷了千亿年的钟乳洞里滴落的一滴小水滴为出发的起点, 逐渐的流向小溪, 汇入宁静的湖泊, 接著再流进了滚滚长河, 跟著河流又投入了汹涌澎湃的大海! 终於失去了自我! 改变了况味! 从此就像小水滴一样任随著大海不断的循环著!
          出版这本小书! 让我发现了生命的源头活水来自无极的玄奥! 体会到一个先天下之忧且能自强不息的人,他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因此我为之取此书名为---< 何极篇 > !
          < 信心石 > 格言集
          另一册小书, 是我为有根编辑的<信心石>格言集; <信心石>这本小书, 是搜集了有根他平时的生活体验, 迸发出来的句句格言片语! 我将这些格言断片视为珍宝, 将每句格言一一的搭配在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上! 这些石头哪来呢? 是我在一次散步中! 驻足在一间不起眼的花匠店门口发现的! 我问店主这些石头从哪里来的? 店主说要等大台风过后第二天, 山洪爆发后石头从上游滚下来的, 我一一观赏后真让我爱不释手, 但是他是作为自我收藏不卖的, 最后经过花匠老板的同意, 允许我一一的将它拍摄下来! 但是自从拍完后, 一直无人分享! 这时我灵机一动何不用它们来为格言立碑呢!? 让句句格言凝固在块块石头上! 读来一定有感有份量, 更有思考的空间! 於是我动用了近百块不同形象的石头照片, 并请一位潜心勤练书法的林锦梅老师, 亲自用隶书书写, 感觉近百条的格言从书中活现! 并且在格言卷的后面还附有一卷有根平时阅读<孙子兵法>后的精采补遗! 可称得上是一本独创的奇书了!
          当这本书问世之后, 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与珍爱, 尤其当思思的一位哲学老师读到有根这本<信心石>之后, 他竟大赞其口, 一再强调有根的<信心石>格言集, 是他看到台湾颇有深度又有内涵的一本书! 可称台湾出版界的奇葩! 他的推崇, 可真让我们受宠若惊啊!


          73楼2017-04-14 22:42
          回复
            一部无中生有的母书------文思满书香
            1984年, 我花了十五年的时间, 堪称从无中生有的完成了一部有关培养写作能力与引导大家创作的一部工具书-----< 文思满书香 >, 当时我将全书的<引导创作流程图表>书写在几张全开的牛皮纸上卷成一个大卷轴, 我捧著它去找耕莘青年写作会---陆达诚会长以及导师---马叔礼老师, 请他们指教,他们看了我这大卷的<写作工程图表>都相当的震惊! 想不到我竟然会写出这样一部像万里长城般的理论来! 随之马老师说:
            “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自从我任耕莘写作会的导师以来, 您是所有学生中最罕见的一位, 让我看到了从未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您愿不愿意用您创设出来的写作理论去引导一批残障的青年们写作呢? “
            “ 真的吗? 我太愿意了! “
            就因为要用这套理论去帮助女作家刘侠女士主持的伊甸残障基金会里的一些残障青年们获得一技之长! 因此我开始用残障青年做实验, 看看我的72阶梯的写作能力培养; 以及创作的流程与精密的论点是否有成效!?
            我拟定了两年的引导计画, 每周一次, 一次三个小时, 就这样按步就班的上路了!
            教育子书-----< 宏宏的甩竿 > 的诞生
            当学员们快完成整个写作培训课程时! 学员必须依据创作流程创作一篇文学作品, 为了以身作则, 我与大家同步! 我开始依据我的创作流程作了示范, 我仅花了27天, 诞生了一部教育性强的小说-----宏宏的甩竿, 这部小说非常的写实, 是依据<文思满书香>的创作流程写作而诞生的; <文思满书香>全书共分为三部-----
            第一部是-----创作之筏 属72阶的写作能力培养
            第二部是-----创作之钥 属各种文体的认识与写作技巧的认识
            第三部是-----文思泉涌 属创作时的写作计画与创作作品的流程
            我依照全书的写作方法; 运用了文学创作的技巧, 设计用不同的人称 角度以及不同时间 来叙写一个从小因为有听觉障碍而始终走在传统轨道外的孩子, 他如何的活出自我的成长历程!
            我率先运用此工具书作了示范! 让学员们初次创作也学著拟定写作计画; 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所以说, <宏宏的甩竿> 这部书的诞生, < 文思满书香 >, 就是 < 宏宏的甩竿 > 的母亲,因此我称他们是<母子书>!
            1988年在我退休的前一年, 此套母子书由台湾星光出版社正式的出版;它往后更验证了此母书与子书的价值与成效!
            当我这部教育作品<宏宏的甩竿>问世之后, 受到了教育界的注目! 全书的内容, 正是我从事开放教育以来的亲身体验, 反映了1963 --1983年这三十年中台湾的教育, 其实我也发现这也正是左右脑不同学习下的真实反映, 检讨起来, 正可以用来提醒今日教育改革开放, 不能完全放弃传统, 也不能完全无目的开放 ; 为了能与世界教育接轨, 提升质优教育;发展全人教育 ,不能忽略能力的重要性与开放的必要性!
            教育开不开放? 谁改不改革?对您或许已不关紧要了. 但是对我们的下一代; 第三代或未来世界来说, 教育改革具有很深的 很远的影响力啊! 同时我始终怀著一份隐忧, 为什麼呢? 因教育开放这条路我曾走过; 我了解其中的问题与教育者所应具备的观念与修养, 促使我要请您及时的联读此一些作品, 让大家一同来探讨今日教改引发出的诸多问题; 也可藉此机会来澄清一些教育观念
            <宏宏的甩竿>这本书曾感动过很多的人, 台湾公共电视也曾制作了十三集教育影片, 许多读书会也曾用他作为阅读讨论的依据; 我相信我们今日再来展读此书, 更具时代的需要; 同时您我的看法必定与过去有很大的出入 ; 当您读完了这部书之后, 您或许会追问; 今日的宏宏呢? 他怎样了?
            在我心中一直存有一个意愿; 希望宏宏四十岁后我再来为此书写续集,就敬请期待吧!
            ----待续----
            38楼2008-01-15 00:04


            74楼2017-04-14 22:45
            回复
              雪海詩人的回響:
              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方敢试锋芒!
              牛刀小出,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挡.


              75楼2017-04-14 22:47
              回复
                菩提的掌声
                在我退休之前! 每到暑期, 我都在台北师范学院进修, 四年的暑期课程, 只修了三个暑假, 等到我退休我还没有毕业呢! 哈哈! 我可是一个极特殊的老学生了! 我之所以选这个学院进修, 主要是听说这个学院的特殊教育系特别的棒,由於自己想弥补一些对宏宏的一份亏欠! 并能深入的理解特殊孩子的教育, 加上我在伊甸残障基金会也接触了不少四肢有残疾; 脑性受***以及盲人 聋哑的障碍青年!
                他们让我发现这类孩子需要有更多人去理解与有效的辅导他们, 而我总见一些热心帮助他们的亲人或朋友, 都未必懂得如何真正的帮助他们并能眷顾到他们的心理问题? 他们内在的需要? 以及如何恰到是处的教育他们如何独立自主? 如何从狭碍的天地去打开自己的门户面对社会,走向世界; 我认为要先解除他们心理的障碍, 建立起自信心, 要如何不在乎人们投过来的好奇的眼光; 而能在意他们对自己的第二个眼光而能得到肯定的掌声!
                对待这些身有障碍的人, 绝对不能光用金钱, 或溺爱来照顾他们, 到反而扩张了他们的依赖、自卑、以及愤世的心理, 尤其一般人不懂大脑和小脑的区别, 许多孩子因为得病或发烧使小脑***, 以致他的行动与面貌扭曲, 行动异常! 行动或说话相当的不便; 口齿往往不清楚, 写出来的字, 凡是没有跟他们有默契的人, 是看不懂的! 因此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大脑仍是健康的! 他们的大脑运作其实是正常的, 他们并不是***, 我自惭对他们认识得不够深入, 缺乏基本的常识! 有时也会有不可原谅的误差! 我如何能教育他们建立起健全的人生观呢? 这是我选择读特教的最大动力。
                我一向有一种观念, 那就是要进修就学最新的东西, 吸收最新的教育观念, 凡是有关文学、文化或其他的学问都可以自学的, 而特殊教育相当的特殊又复杂; 种类繁多;需要全面的学习; 所以三年的暑假都让我过得很充实; 我也期待最后一个暑假赶快来临, 修完所有学分之后, 我这才能算是一个真的毕了业的大学生了!
                记得最后的那个暑假, 我与徐谦又回到学院来进修, 在这酷热的七 八月里学习是相当难耐的, 每到正午时分, 我们都会不期而遇的来到一棵高过四层楼的菩提树的树荫下,渴望阵阵凉风吹过, 消解一下心头的那份暑热, 啊! 但见百人可蔽荫的菩提树,迎风摇曳,彷佛向我们谦卑的拥抱过来,朴拙得像一个老妈妈在表达她对孩子们片片赤诚的欢迎之心。
                那确实是美妙的正午啊!
                ” 这裏真好,这裏真好!好美好清凉的绿荫啊!就在这儿坐一会儿吧!"
                我俩儿就这麽心有灵犀的说著说著就坐在菩提树下的石凳子上了。
                此刻不时的响起了鼓舞的掌声,哗哗哗!哗哗哗……是那麽的响亮,那麽的热情! 我与许谦追寻著四起的掌声,这才发现菩提树上的每一片绿叶,在阵阵和风中,都相互激烈的拍起手来,那动听的手语,如同自己急促的脉搏,跳动著满身洋溢的热情,我与许谦惊觉菩提不凡的掌声,相互对看著说不出话来,啊!菩提本无言,悟在冥想中,我们来对了!这是一块智慧之沃土,这裏是供我们思维的好角落,应该有许多人在此修得正果!
                我们不由得对当年种这棵菩提树的人好奇起来,他可能已不知道,我们是多麽珍爱这美好时光,有缘能与菩提共用生命的体验,生活的泉源,和智慧的食宴。
                有此三觉,我与许谦虽然读的是不同的科系,却日日中午来此交会,共诉心曲,分尝各人课堂上所得的智慧之果。
                每当我们谈到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菩提的掌声也应和著,还不时点著他们的头表示赞许,当我告诉许谦,我们的地球科学老师,不愧为经师和人师,诲人不倦的精神,永远不气不馁的讲课态度,以及对地球与大自然的关注和他专研的科学精神!在在感受到他满溢著的教育爱……我话没讲完,菩提的掌声又如雷贯耳。
                当许谦告诉我,她班级经营的老师观念真是新啊! 头脑清楚,又有活力,使整个班级都带动起来,我还不知她说的是哪位教授?菩提树又同意的热烈鼓掌,频频点头致意!当我跟许谦介绍说:
                " 我们的哲学概论老师可不是盖的哟!真有大师之风范,有名师之形象呢! 他口中与笔下的人文世界,可真是让我们愿全心的追随著他的思想与足迹去看懂人世间的一切哲理! 在在的令我钦佩一个既是经师, 更是人师的大师风范! 许谦异常羡慕的望著我,而我却得意自己得师有门,菩提树此刻又掀起一阵掌声。哗哗哗哗--洋溢著满头的热情,给我们无数的认同 、鼓舞与知心。
                我与许谦在整个夏日的正午,一定守时的来与这棵知音菩提树共融合一,她, 成了我们思想上的朋友!因为,每片碧绿的叶脉中,已流入了我们共有的友情和思想的记忆。
                原来,这棵菩提树是这所学院的至宝之一,虽然,在校园门口,有两棵默默往下扎根的老榕树,非常受人注目且能激发从事教育的学子有所思考!也相当的发人深省;大楼前迎向贵宾的长排椰子树,也一无压力的直耸高空,积极向上,挺拔英武的伫立在那儿,敬穆的坚守岗位;开在自由奔放校园中的花叶馥苏, 吸引了不少人频频回首,依恋这校园里的风情,这柔和的、圆融的潜在课程,颇能潜移默化我们这群老学生的心性啊!
                然而,我与许谦却偏爱这棵躲在<勤学楼>后一角的---百年菩提树,她陪伴我们度过四个酷热的夏季,不但给了我们片片清凉,而且倾听过我们的思想,分受过我们的心声; 给过我们无数爱的鼓励,让我们听到了菩提共鸣的掌声。
                最后两个月的进修课程,即近尾声,我跟许谦在这棵颇具有禅意的菩提树下共渡了四个暑期! 我们毕业了, 要离开这颗智慧的树, 这个知心会意的朋友, 心中起了依依不舍之情, 而多少的知心话语已收录在那棵菩提树的掌声裏!期待有一天能为我们鼓著更响亮的掌声。
                第三卷结束 @ 第四卷待


                76楼2017-04-14 22:48
                收起回复
                  雪海詩人的回響:
                  十年磨剑非寻常,
                  菩提树下四参禅。
                  真理大道终得悟,
                  文明进步德无量


                  77楼2017-04-14 22:49
                  回复
                    作者的回應與叩請!:
                    谢谢您為文題的这四句的结语!
                    如果您不反对! 我以后要把它放在第二部第三卷的标题下面!
                    不知道您的意下如何呀!?
                    您已经为本书題了好多首的诗了! 我不能把他冷藏起来! 得让他们一一的找好位子, 伸出翅膀来呀!
                    作者談衛那回复 44楼2008-01-16 22:56


                    78楼2017-04-14 22:54
                    回复
                      第二部 : 第三卷
                      回到生命的本源
                      < 从蓝梅的角度叙述>
                      **** 我与我的亲人 ****
                      請點看內文參考
                      https://tieba.baidu.com/p/308455188?pn=2 (46樓始)
                      1987年的秋天, 从母亲返乡省亲回来后的生动叙述, 激发了我也想回乡认亲的激情!


                      79楼2017-04-14 23:00
                      回复
                        谈老师好!我不过是随心所欲胡诌几句顺口溜罢了,
                        那能算做诗呢,承蒙老师错爱,搁放位置请便,实在不必客气啊.
                        读您的文章,着实是一种享受,一部中国近代史,一段人为的苦难史,
                        (我始终我样认为,如果东方不红,太阳不升,……),两眼亘古稀有的辛酸泪,
                        唉!不说这些了,现在总算山河再造,日月重光,一切又回归本然了,
                        不过,战争的创伤,文革的痛楚是无法弥补的,即如中国今日之教育,
                        虽然过去了三十年,也确实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放到全球来看,仍然不敢恭维
                        雪海詩人的回復 49楼2008-01-17 21:54


                        80楼2017-04-14 23:05
                        回复
                          水患姻缘
                          一路上, 我倾听著姑妈跟我讲早已亲人们淡忘了的家族轶事! 姑妈天生可是个说故事的高手啊---------
                          姑妈对我说:
                          “ 早在100年前, 在常州邻县常熟地方有一个巧手木匠, 他名叫蓝冰融, 他的手艺很受地方上人的青睬! 谁家要作甚麼家具或是房屋有何缺损? 出了甚麼难题? 他都会帮忙想出办法来解决! 所以他的名气从常熟一直传到了常州。
                          ......
                          .........
                          作者的心語------
                          刚刚烤熟的文稿赶在凌晨贴上来, 想给尚未休息的朋友取暖;
                          这才看见雪海您五分钟前帖出的回帖! 真的谢谢您的支持与不弃!
                          其实两岸相隔这些年 ; 我是无法身历其境的去理解这个大时代所发生的诸多历史的足迹啊!
                          我写这部寻根记的目的, 事实上是在寻找家族中特殊性格的本源!
                          我才发现这正是我今日一再研究的左右脑的问题!
                          必需要理解并用全脑教育来融合所有的教育问题;
                          甚至於要能理解各民族的不同特性! 意识到要包融 接纳进而欣赏不同, 才有世界大同的可能啊!
                          51楼2008-01-18 00:34
                          雪海追踪吧主的回應:
                            左右脑、大小脑理论略有所闻,
                          其实完全不懂,当年学《教育学》、《心理学》
                          似乎涉及过这方面的内容,早已淡忘了。
                          因此,读您的文章感到很新奇,
                          如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十年浩劫非寻常,有识之士尽遭殃,
                          父子反目夫妻仇,山河破碎国蜩螗。


                          81楼2017-04-14 23:22
                          回复
                            作者談衛那的心語------
                            谢谢二位吧主的激励与支持 希望雪海跟大家都能认识全脑教育!
                            我相信您看完全书后就能完全明白的!
                            很感激您及如如妹还有每天上来阅读的朋友们!
                            让我的晚年生命有些意義与价值!
                            这虽已是大家熟悉或经历过的大时故事!
                            我让大家读而生出激情来了! 希望不会扎到各位的痛楚!
                            更不願揭开身上早已结盖了的疤痕啊!
                            我写的只希望让我跟大家一样懂得寻根的意义!
                            想让自己的心胸放大! 而不希望因此把<心>更加的缩小了!
                            61楼 2008-01-21 01:34


                            82楼2017-04-14 23:28
                            回复
                              旧梦重温
                              回老家最让我感觉震撼不已又极不可思议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跟随大阿姨、 小阿姨以及母亲走进了父亲当年偷看大阿姨上课的觅渡桥小学去参观; 首先经过校门口, 我们让母亲重温一次父亲当年初次看见母亲的那根电线杆! 可以让她老人家好好的旧梦重温感受一番! 我见母亲确实是相当激动的! 不但如此! 母亲上次回来, 就已寻齐了电话局里的几位同事, 而母亲在台湾的一个婚礼上听到了很熟悉的声音而认出了她二三十年未曾见过面的工作夥伴王阿姨!后来从王阿姨那知道到台湾去的连我妈在内竟然有四位之多呢!
                              .......
                              -------
                              雪海詩人的回響------
                              沧桑几度 故居犹存
                              睹物怀古 感慨风云
                              五十年前旧地 万千往事萦怀
                              离乱飘荡海外 历尽艰辛寻来 


                              83楼2017-04-14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