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吧 关注:35,036贴子:68,542

石卿大师田黄石巨作《渔樵耕读》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渔樵耕读,田黄石,205克


IP属地:江西1楼2017-05-18 12:33回复
    “渔樵耕读”是石卿特别偏爱的题材,经常出现在他的薄意创作之中。石卿喜欢把渔樵耕读四组人物形象,以写意的笔法刻画,布排于大山大水之间,这种设计很适合用于需要丰富构图的作品。


    IP属地:江西2楼2017-05-18 12:34
    回复
      石卿大概是当世雕刻田黄最多的人,他曾经说过,刻田黄薄意最能显出功夫的地方就在于:“如果没刻的时候皮很多,刻完后皮变得很少那就不对了。本来皮不多,刻完后反而显得皮很多那才叫本事。所有的石皮都能利用到,并且尽量让大部分的构图都在石皮上完成,这样就能不损材而仍能彰显层次感….”。这个艺术特点,也出现在所有石卿田黄作品中。

      郭懋介(1924-2013)
      福建福州人,又名茂介,字石卿。师从林友竹,擅长人物圆雕及浮雕、薄意,兼工篆刻、书画,以雕刻薄意而著称,作品题材广泛,技法上得师法而有新意,文学艺术底蕴深厚,艺术境界高远,融诗书画篆于一炉。曾多次应邀赴海外展览,作品深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
      在寿山石界,谈起石卿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不知道石卿?但是多数人对石卿、乃至石卿的作品是不是真的认识够深?我并不认为。随着这个贴子后续的铺排与发展,我们可以再印证。


      IP属地:江西4楼2017-05-18 12:38
      回复
        这件田黄薄意的四面照片,让各位能看见完整的构图。我颇喜其巨松扶摇参天,气势巍峨,山石、溪谷、人物,各有远近层次,画面要素的主从分明,也营造出空间感,渔、樵、耕、读四组人物分布在其间,让整个画面得以传达出桃花源式的田园、隐逸的出尘气韵。



        IP属地:江西5楼2017-05-18 12:40
        回复
          除了田黄的筋格都巧妙地“化”在树石之间的上乘技法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皮的利用。这件作品构图是很丰满的,但几乎全部的构图(薄意的雕刻层)全部都是利用石皮完成,这点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很有难度的。田黄的石皮并不是完整均匀地包覆在肉质上,田黄原石通常只有部分挂皮、甚至厚薄、稀疏不一,传统寿山石雕要求施艺者尽可能保留石皮,把所有的石皮都利用到,而又要求整个构图自然不显勉强,这就十足考验艺人的内涵与功力。


          IP属地:江西6楼2017-05-18 12:42
          回复
            依序贴出这件作品中“渔”、“樵”、“耕”、“读”的局部图。有人可能会觉得雕刻得还不够“精细”,但别忘了这是放大十几倍之后来看构图,而且又必须是利用石皮来雕刻,石卿刻这件作品时已是八十高龄,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每位艺人都有他构图习惯,樵夫负柴薪行走于山径(樵),高士持书相叙于山水间(读),都是典型构图。而“渔”与“耕”的构图更丰富,有些小细节很令人惊喜。



            IP属地:江西7楼2017-05-18 12:43
            回复
              先看农耕的刻画,除了农稼犁耕之外,近处还刻了个古代的草扎鸡笼,母鸡小鸡的刻画仅寥寥数刀,形象却十分鲜活。另外,细心的人还能看到,鸡笼旁的树枝上挂了一顶斗笠,这种别具巧思的小刻画,或者特意设计的微小差异,在石卿同题材薄意作品中,经常出现。收藏家喜欢在石卿同题材、近似构图的作品中,找到这种微小的不同与变化,这也增添不少赏玩的乐趣。


              IP属地:江西8楼2017-05-18 12:44
              回复
                渔者部分,刻画渔父两人,其中一人轻舟拉网,另一人使用某个竹编传统渔具在捕鱼,这种传统渔具有个专门名称,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
                由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石卿的用心。


                IP属地:江西9楼2017-05-18 12:44
                回复
                  还值得一提的是,“耕”与“渔”的画面都能藉由构图要素拉出前、中、后的远近空间层次,请各位仔细看看。精品与俗作,一般人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在鉴赏家的眼里,有若云泥。


                  IP属地:江西10楼2017-05-18 12:45
                  回复
                    再进一步看一些细节。

                    松木树皮上的纹路,是如何用心刻画,树须与挂藤的缠绕垂挂,又是何等细腻精彩。许多正值青壮的薄意艺师,有没有像石卿老人这种毅力或意愿追求作品的完美?
                    既然谈到松皮,那就顺带一提,每种树皮的形态(画法)都不相同,松皮呈鳞状,画松皮要苍劲,毛而不光,忌讳太规则的排列。看林清卿、石卿等一线名家刻松皮,都是如此讲究的(这其实这是国画的基本画理)。很多“名家”也常刻薄意松树,可松皮纹路就是呆板的一个个椭圆圈圈,让人看了非常难过。

                    第三图除了细节刻画之外,我还是再次强调“景深”的营造。薄意对景物的层次处理,是依景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单层重疊,在重疊之处作文章,以达到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层次无穷的特殊效果。从这个局部图可以清楚看到,就这么一小块区域,作者设法拉出近景(树干、挂藤)、中景(左边的溪谷石壁、中间的松叶)以及远景(河谷尽头的远山或浮岛)一共四个空间层次,很值得大家鼓掌。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寿山石


                    IP属地:江西11楼2017-05-18 12:48
                    回复
                      漂亮


                      IP属地:福建12楼2017-05-23 11:45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3楼2017-05-24 11:4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5-24 17:11
                          回复
                            世界上最漂亮的石头之一:福州寿山石,历史悠久,色彩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IP属地:福建15楼2017-06-05 14:25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6-13 06: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