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作品吧 关注:131贴子:58,027
  • 12回复贴,共1

「由博而約的教育」一一《孟子與離婁》下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6-05 17:10回复
    孟子說,人的修養,是要恢復到「赤子之心」的境界,要怎樣才能達到呢?不能以填鴨式的教育硬塞,要以啓發式的教育使其自得,這和後世禪宗的教育相同。我們知道,禪宗祖師的教育方法、所走的路線都是這樣,也就是「深造之以道」,才能達到「道」的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6-05 17:22
    回复
      什麼是道的境界?在這裡暫以孟子的觀念來解釋,就是恢復到「赤子之心」的境界,也就是由後天修養回復到先天的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6-05 17:24
      回复
        要怎樣才做得到呢?要他「自得」,也就是自悟。假使不是「自得」而是被教的,就不能活用。例如現在有許多人學修道,學打坐,一開口就說:老師教我這樣打坐的,好像是為老師而修道、打坐的。老師教了重點,教了方法,自己就要能夠活用;自己不去體會,不去活用,這就是不能夠自得,而是拿到雞毛當令箭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6-05 17:26
        回复
          禪宗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方蘇欺君不得」,意思就是學問修養要自得,自己啓發自己的靈智,就是道的境界;不是從老師那裡填塞進來的,也不是接受的。否則就變成了宗教的教條式信仰,那並不是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6-05 17:28
          回复
            只有自得的,則能「居之安」;而「居之安」並不是指房子住得好,是指平常都在自己所得的本位中。「居之安則資之深」,這個「資之深」,不是現代語老資格的意思,「資」是資用,也就是說,平常處世可以應用你的道。因此出世、入世都在道中行,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出家也好,隱居也好,不出家也好,為官也好,都處在道中。所以學問之道要「自得」。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6-05 19:19
            回复
              過去聖人的言教,都是要我們能夠求其自得,這也是從「赤子之心」來的。學問的修養、道的修養,都是這個原則,要「自得」。而學問以外的培養,則要學識。嚴格說來,學問就是道,而其他各方面的知識、寫文章等,那只是學識。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6-05 19:33
              回复
                孟子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學問之道,必須知識淵博,不走淵博的路線不行。要在淵博以後,再求專精;就是各種知識都懂了,然後再在專門的學識上做深入的研究。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6-05 19:33
                回复
                  現在醫學院的教育方式很不錯,最初一兩年,對於醫學上每一科每一部門都要學習;最後才專門深研一科,或內科,或外科,或牙科,或耳鼻喉科等,分科越來越細越專門。但社會上一般教育很糟,越專門則越不通。現代的「博士」,實際上並不博,只是專家的代號。現在所謂的專家,是獨門深入到牛角尖中的學問,除了他所專的以外,對於別的知識就完全茫然。這種只求專門的求學方式,在目前這個時代,也許覺得是好的;但可以預見的是,五十年後將成為人類的大害,到時可能後悔,才要改變目前的教育方式。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6-05 19:36
                  回复
                    過去中國教育,學生並不是專學作文;現代的青年誤認為過去的讀書人只是讀國文而已,這真是笑話。我國古代的教育,當然是以國文為主,但是僅以一部《禮記》來說,幾乎天文、地理無所不談,熟讀了這些書之後,樣樣都通達了,那是從博而後約的。現代的教育,目的在求專,開始那一點點的博只是作為陪襯。這種情形,將來會使人類文化出大問題,這又是一個專題,牽涉太大,只好暫且不談。這裡我們只瞭解孟子的主張,是由「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最後歸納而進入專。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6-05 19:53
                    回复
                      這一段談博與專,上一段談自得,兩段連起來看,自得的是「道」,恢復「赤子之心」,就是人類天然本性的修養,不被後天物欲環境所污染。對於知識,則先求淵博,再求專門,與道的修養並不違背。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6-05 19:56
                      回复
                        感谢楼主整理了这么多,但是太散了,能否整理出一个TXT文件发给了来呢?谢谢


                        IP属地:广东12楼2018-11-11 21: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