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108贴子:328,430

回复:【文以载道赋】——孤陋书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防止小人被狠狠打脸后删楼,现在复制一下他的“我认为”神论,供大家一笑
————————————————
1、提倡文学复古的文以载道思想的韩愈、柳宗元、周敦颐等人强烈反对魏晋六朝以来讲究 平仄韵律 和 辞藻 的骈体文,提倡先秦两汉质朴自由的散行单句的文体形式,当时诸多儒学经典比如《治安策》就是以这种文体写成的来更直接简明地表达政治思想。正如周敦颐所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以载道的“文”讲的不是文章中吹捧的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的辞藻,和古人所批评的“炳炳烺烺,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文以载道精髓类似于托古改制,强烈反对“雕辞琢句”,在提倡古代淳朴的文学并摘用俚语中的新鲜“辟词”、形成接近口语的新书面语言。
2、最早的先秦两汉的儒生提出文以载道通过文章阐述政治思想,同时还在于利用简单高效的语言,所以之后才有唐代韩、柳等人进一步阐述和发展这个思想,在提倡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的启蒙书《荀子》《典论》中,注重“雕辞琢句”的骈体有没有出现或是大量被应用过。楼文章一定基础上占用古人文以载道的名义,吹捧古人反对的魏晋六朝浮夸辞藻、音韵的作用的文章、古人所批评的盲目追求形式主义的、唯美主义的同时极力渲染厚古非今思想的没有体现出“文派生于道”的内涵反而本末倒置的空洞辞句,同时还批评古代古文运动者所提倡的淳朴的俚语口语。
————————————————
哈哈哈哈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8-12-31 19:20
回复
    顺便截个图哈哈哈,如今的中二孩子真是有创意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8-12-31 19:27
    回复
      看来小朋友受虐妄想症终于被治好了哈哈哈。
      再免费教你一下,你所谓的“在提倡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的启蒙书《荀子》《典论》中,注重“雕辞琢句”的骈体有没有出现或是大量被应用过”的神论不知道有多蠢,史盲+文盲的绝佳展示
      首先我告诉你,荀子是战国人,曹丕是汉末三国人,而骈文形成和发展兴盛是在南北朝。你跟我说荀子和曹丕的文章没出现过骈文,就好像在论证秦始皇和唐太宗从来没用过手机,所以手机太low了一样哈哈哈哈哈哈,完全不知文学史为何物,我甚至怀疑你初中毕业了没有,初一下册中国古代史战国百家争鸣没学过?三国没学过??幼稚充满了你那无知的大脑,让你脑洞大开
      文盲+史盲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9-01-01 01:42
      回复
        唐朝中后期的“唐末古文运动”“格这些文的命”的“革命家”韩愈等人的观念中对文字所持有的态度不仅是要求‘没有骈俪文那么刻意强调平仄对仗’,而是贬低“魏晋之风、六朝之靡”中比比皆是的“雕辞琢句,韵尚铿锵”的、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盲目吹捧“遂可播芳于万世、诵奏于明庭”的文章,同时认为文章还需要创新,认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反对“君子彬彬,大道之行有度”这样陈词滥调的句子。柳宗元说过:“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这种举止却在某人身上屡屡体现,又有某种理论认为古文运动的价值在于通过“平仄对仗的严谨性、字句均齐”的文章向天下人歌颂、吹捧“民生疾苦”。古文运动者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行单句、平易畅达、能高效地表达意思的文体,战国及两汉时期的阐述儒家政治理念的经典普遍用这种这种当时的文体写成,比如儒士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和贾谊的《治安策》同为儒学政治理念的经典著作。古文运动者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穀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其中提倡礼法并施的荀子就认为礼区分与调节人的利欲、伦理关系而法作为强制性的维护伦理正义的工具。古文运动者同时主张“托古改制”式的创新:“师其意,不师其辞”。
        周敦颐:“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不同于唐代古文运动者,周敦颐确实不反对追求文学中美的艺术形式,但他们的普遍认为文章要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即使在融合了佛道思想的理学家周敦颐的作品整本《通书》当中,大部分文笔都在强调诚和教化以及道德的作用,“道德高厚,教化无穷”,而对于文以载道仅仅只有文辞一章叙述了而已。《通书》中阐述“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 ,悉邪矣”,认为“道德”是人们的言行思想的正确,强调对言行举止的修养,秉持道德也是历来儒家的普遍观念,这也是某些人所达不到的。包括上面《通书·文辞》中的后半句对之前“美则爱,爱则传焉”前半句的补全和解释都肯定通过言行所体现的突出道德价值的“贤”的价值,文以载道就是通过“文”把儒家的道德推广出去来贯彻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而不是“就是有点偏向于“道”,但也不忽视“文””这种孱弱的理论,或者是认为道德“就是指文学艺术不能过于夸张生硬”这种浅薄的理论。毕竟这种理论也只有盲目吹捧“艺”的人才写得出来。”周敦颐同时还坚持“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


        IP属地:美国34楼2019-01-02 05:39
        收起回复
          不知道“君子彬彬,大道之行有度”是狗写的还是人写的,“论宏渊以懋峻德,辞典雅而承中庸”是狗写的还是人写的,不知道“躬仁秉义,恢宏之道大明”是狗写的还是人写的,反正和狗咬狗是永远不会累的


          IP属地:美国35楼2019-01-02 05:52
          回复(6)
            一句话,和狗互相咬,狗是永远不会累的


            IP属地:美国37楼2019-01-02 11:33
            收起回复
              鉴于某些小朋友们“顿悟”的“文章道德论”水平,我只能劝劝他多读书
              【郭绍虞关于韩愈文以明道的“外形”与“内质”观】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9-01-07 22:22
              回复
                我们再来看看【张少康关于韩愈文以明道的“注重实用”与“文章技巧”观】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9-01-07 22:26
                回复
                  我们再来看看袁行霈的中国高校本科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国文学史》对韩愈“文以明道”的解释以及古文运动的评价(重点考点)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9-01-07 22:37
                  回复
                    然后看看【郭少虞关于“文以载道”的“质饰”观点】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9-01-07 22:50
                    回复
                      以及【张少康关于北宋古文运动的本质观——政教和艺术的分歧】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9-01-07 22:53
                      回复
                        最后,看看【袁行霈关于“文以载道”说的“社会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论述,以及北宋古文运动对“文”和“道”的辩证观】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9-01-07 23:05
                        回复
                          可见,图中三位学者已对这位小朋友所“援引”的名句作了丰富而又具有普遍共识的论述,虽然表达不同,但对“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都解释为“文学形式审美”与“文学内涵功用”,这于本作的“文道辩证观”主题是切合的,本文是一篇文道辩证论的文学批评骈体赋,既批评“徒文”,又批评“徒道”,主张“文道中庸”“文质彬彬”,不同于某些“顿悟”型小朋友不仅天真地在曲解韩愈、柳宗元、周敦颐的言论,而且还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傲慢与无知
                          无知者无畏源于梁静茹的《勇气》听太多,更源于读了两本地摊文学就牛彼轰轰自以为是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9-01-07 23:16
                          回复
                            所以“文章道德论”的人,不是对“文”误解,就是对“道”有偏见。一是有狭隘的文字理解能力,二是囿于所见,没接触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教育,三是过于自信的“顿悟”。
                            一言蔽之,读书少,没有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9-01-08 02:13
                            回复
                              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9-11-28 14: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