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吧 关注:936贴子:6,305

从鼎公提到的“两墙书”说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鼎公在《关山夺路. 秦皇岛上的文学因缘》中提到,一九四年,在秦皇岛,“旅行,没钱;阅读,没书;创作,没有「灵感」。那时我读文艺小说义愤填膺,读爱情小说愁肠百结,几乎没力气揭开书本,没奈何,我找上武侠。”走进一家出租小说的商店,“那个租书店的东墙摆武侠侦探,西墙摆着秦瘦鸥的《秋海棠》,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刘云若的《红杏出墙记》。那时徐圩和张爱玲受委屈,他们的小说也被打入通俗作品,和以上诸人同列。我常想,如果我那时不看东墙看西墙,把那半墙社会言情、鸳鸯蝴蝶一气读完,我又会怎么样?”
后来(?),一九四六年初到沈阳,“事出偶然,我开始大量阅读新文学作品。” ,“凭六册文选初步认识中国的新文学”,结果,“这些文豪,我在没有读到他们的作品之前、早已憧憬怀想了很久,可是读了他们的代表作,我这个文学小青年仿佛是一叶扁舟,在许多码头旁边漂来漂去,不能驶入,即使是我喜欢的作家,我也觉得找不到船坞、防波堤或是领航员。”
(《关山夺路. 左翼文学熏陶记事》)
我帮鼎公“汇总”,大量阅读新文学作品,正好填补置换了那个租书店西墙的社会言情、鸳鸯蝴蝶,结果合共还是读了“两墙书”。
当然,天下的书,不止“两墙”,而且,这也只是鼎公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随机偶然的阅读。
我在拜读这两篇的时候,不由联想到自己。那个租书店东墙的武侠侦探,我在中学时读了不少,比如鼎公提到的王度庐《鹤惊昆仑》五部曲,读了大受感动,至今喜欢。还有读过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福尔摩斯等等。西墙摆的社会言情、鸳鸯蝴蝶,我中学时读过秦瘦鸥的《秋海棠》、张恨水的《啼笑因缘》、《金粉世家》,他的《春明外史》,我是后来才读到。刘云若的《红杏出墙记》,当时在租书店常见,但不喜欢那个书名,没碰。一直到若干年前,看到特价的,姑妄买之,谁料一读不能释手,拍案大叫:如此妙文,怎么竟让我差点错过?!
至于新文学作品,除却语文课被迫“学习”过的篇章外,几乎一概绝缘。曾经有一位比我年长许多的同事,极力推崇郁达夫散文。我硬着头皮找了两篇看看,格格不入,后遂不再问津新文学。
(待续)


1楼2009-04-15 11:32回复
    好文章!顶!


    2楼2009-04-15 15:41
    回复
      现在租书店式微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内地多以武侠和言情小说为主。据说60年代起台湾也大多如此。


      IP属地:北京3楼2009-04-15 17:43
      回复
        先谢谢两位捧场!
        这个话题,可长可短,还未入题,说到哪算那啦。:)


        4楼2009-04-15 17:45
        回复
          三.
          魏绍昌先生50年代末60年代初旧作《鸳鸯蝴蝶派研究论文集》,附有“鸳鸯蝴蝶派”作家和作品全目录。拜读一下,就知道清末民初,凡不在“新文学”阵营而发表过文字者,统统被归入“鸳鸯蝴蝶派”录鬼簿中。正所谓拿支白粉笔,先把对手搪成白鼻子小丑,自己就是红鼻子了。伎俩如此,呵呵。
          有段时间,我把魏先生这两部书奉为圣经,那个附录,正好当作元佑党人碑查索,辛苦觅得不少好文字学习。盖因为余生也晚,挨不上旧学薰陶。“新文学”的新腔、翻译腔、呻吟语,让人望而掩鼻却走。而清末民初,旧学的强弩之末,不少就体现在“鸳鸯蝴蝶派”高手的文字里。当时一味追求故事和情节,泛读量大,浸淫其中,不知不觉文字上受益匪浅。如果当初诚心“学习”,作心得笔记,就读不了那么多,也许收益反而小,最多只能当个半吊子“海外汉学家”,研究研究,只能说不能练的了。


          8楼2009-04-15 19:03
          回复
            五.
            前些年非典肆虐,举世惊惶,于是有肉店以“放心肉”作号召。如今,就文字而言,“肉”也常有,而“放心肉”不常有。回顾年轻时的看书选择,也是庆幸无心得之。英语说:rubbish in , rubbish out 字面意思是: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有意识的输入选择,最好自然是“知好歹,亲贤人,远小人”。比如我们有缘在这里亲近鼎公,见贤思齐,自然受益受惠。又比如说白话文,王力教授的现代汉语研究,语言材料首选从《红楼梦》来,不够用的,再用《儿女英雄传》的例子,就限制在这两部书。《红楼梦》不必说了。儿时看《儿女英雄传》,就看十三妹大闹能仁寺的热闹。前两年再看,感觉那文字确实佳妙,看着看着不时要叫好。我说的不是小说结构、布局,纯说文字。现在的读者,大体上没有人受得了《儿女英雄传》,据说首先受不了那思想的陈腐,两女甘心事一夫,安公子大小登科……。你说文字再好也受不了。(虽然,韦小宝N 个老婆,大家只评说谁谁怎样,好像不那么反感。)不过,我崇拜王力教授,也验证到那文字确实是好,那么,“思想水平”就不管了,好像不碍事。因为我关注的是文字。我相当佩服鼎公,那新文学六册文选通读,几十年来,两岸三地,华文写作他都关注,都能看出个好,广收并蓄,真是有容乃大。我想,因为鼎公关注的是写作,其余的,也就没什么受不了的。


            10楼2009-04-15 22:14
            回复
              .......几十年来,两岸三地,华文写作他都关注,都能看出个好,广收并蓄,真是有容乃大。
              “广收并蓄”一词好。读鼎公第四册回忆录,鼎公30年台湾编辑生涯真的可用此词形容,对华文文学创作保持敏感性,广收并蓄中保持个性,不断提高。


              IP属地:北京11楼2009-04-15 23:03
              回复
                我是在吧里看鼎公发言,对大陆的作家和作品都很了解,总是能看出些好。
                对了,请教游虹兄,为什么现在每次发言都要验证码啊?


                12楼2009-04-16 08:12
                回复
                  我倒没有这个问题。
                  或许百度是因为防止广告人员恶意发贴吧。


                  IP属地:北京14楼2009-04-16 13:14
                  回复
                    回复:12楼
                    加入本吧会员后好像没有这种限制。我在其他贴吧有这种情况。


                    IP属地:山东15楼2009-04-16 22:16
                    回复
                      • 124.15.245.*
                      是啊,以前都没有.


                      16楼2009-04-16 23:14
                      回复
                        可是现在,这两天都有问题.


                        17楼2009-04-16 23:15
                        回复
                          偶然看到一个例子,是郭沫若的文字:


                          18楼2009-04-20 06:13
                          回复
                            郭沫若的文字,也不让贴......


                            19楼2009-04-20 07:28
                            回复
                              “我们民族所应受的两重的敌人,内部的封建余孽,外部的帝国主义,这是鲁迅先生至死不倦地所攻打着的东西。”


                              20楼2009-04-20 07: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