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吧 关注:4,259贴子:20,186
  • 0回复贴,共1

姽婳词三首料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胜负自然难料定 誓盟生死报前王
——姽婳词三首料真
要明白曹雪芹先生的诗词大意,首先要明白曹雪芹的手法,其次要明白诗词内容和意境,第三不能脱离《红楼梦》文本所制造的环境和诗词作品在文中的作用。
曹雪芹先生自己规定的“髯苏笔法”、《庄子》《离骚》笔法、“《推背图》之法”,决定了这些诗词必须是服务于文章总体表现的大局,不能随意改动和随性发挥自己的想法。所有推演和论证,必须沿着作品以及诗词自己的内在逻辑去演绎,不能用“我以为”之类的无端推测矫改主题。林四娘就是一个曹雪芹“《推背图》”里的符号,它自有自己的逻辑规律,不能象街头算命先生“瞎扒”。
(一) 林四娘何许人也?
林四娘何许人也?历史上可有什么记载。
梁归智先生在《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0年6月第一版),309页)中说: 林四娘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记载不一。清代陈维崧《妇人集》、渔洋山人王士禛《池北偶谈》、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等,说林四娘生长金陵,原是衡王宫嫔美丽而善于吟诵,非常受衡王宠爱,不幸早死。清代林允铭《林四娘记》则说,林四娘是福建莆田人,在崇祯年间父亲任江宁府库,因经济问题被捕下狱,四娘和表兄尽力营救,因此常在一起居住,但没有私情。其父出狱后,对女儿贞节产生了怀疑,四娘为了表自己清白,上吊自杀。据俞樾《俞樾杂纂.壶东漫录》,恒王可能指明宪宗宗之子朱祐楎,封衡王,就藩青州。青州府在山东,明初改益都路置,治所在益都。明永乐年间,唐赛儿农民起义军在此起义。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说:青州官民联合抗清自立,英勇不屈。约略而推,当是衡王府初迫于事势,阳与清军委蛇,暗接地方义军力量,以图反抗。守城一度成功,最后衷遭失败。林四娘如非去年死事于清兵入鲁时,即本年与军民共同抗清战死。其非与义军为敌甚明。在《文采风流曹雪芹》一文中又说:雪芹于书中特写林四娘,含有深意;林父为江宁府库使,因“公帑”入狱,四娘与表兄救父难。此可佐证雪芹对于父亲曹頫冤狱的不平与某种救父的经历。
这些记载虽然不一,但是大致的情况还是明了的。林四娘的父亲曾经在金陵任职,林四娘生长于此,有侠义。或救父于难,大义赴死。或父难后入王府为奴,但是忠义赴死。不论与史实相符与否,林四娘忠义抗清的传说是存在的;拟或抗击义军流寇的传说也是存在的。它们大体上的指向是出现了危及政权的重大事件。至于周先生的猜测,“其非与义军为敌”以及“雪芹......某种救父经历”是否属实,亦不必深究罢了。
这就是曹雪芹先生作此咏林四娘三首“姽婳词”的最大背景。
(二)诗词大意如何?
我们逐一解读。
贾兰: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解释:美女将军林四娘 ,肌肤晶莹,温柔美丽;但是有一副钢铁做的心肠,勇武侠义。自从林四娘为报答恒王对她的恩宠而抛掉自己生命的那一天之后,青州地方的泥土也是香的了。“土亦香”各种脂本都一致,程高本作“土尚香”,不对。“此日”并非“今日”,而是指“捐躯”的“那一天”,所以不该用“尚”字。使用了“尚”字以后,歌颂的诗韵大减。而且有碍文意。“此日青州土亦香”,是说青州也因为林四娘的英勇就义而闻名天下,千古留名;而不是说青州的土到了现在还“香”着。试问到哪一天不再香了?这个带有动感味道的词语放在这儿是十分蹩脚的。
通过解释我们看到,贾兰的这首诗确实语义比较浅,而且 诗意浅淡直白。确属初学稚儿声口。但是,它直接道出林四娘大义捐躯、英魂留香的现实。这儿贾兰没做什么详细的评语,仅仅道白了林四娘大义赴死以及留名后人的事实;虽看似简单,但作者如此安排大有深意。它象点题一般,开启了世人评价的开端。
贾环: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
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
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解释:首联把“红粉”与“将军”分说,指向“姽婳将军”,并且约略描写出林四娘大胆出征的英姿。但是语气约略带有不屑与蔑视。颔联,直书林四娘领军出征时的心情;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并做评价。大意是,你认为要报答衡王对你的厚爱,你哪儿知道自己不能克复贼寇啊?千百年来,大家都说你的忠义;这忠义哪儿来?无非是如贾政所言自己的无知和鲁莽,“倒作成了林四娘的忠义之志”。而这个观点和评价看出的是一个公子哥置身事外,无关痛痒的拾人牙慧而已。这首诗很显然依然诗意平平,尤其是最后两联突出了贾环心胸狭隘与猥琐。他的观点正是贾政及一班清客们的共同认识。他们看不到林四娘的大义胸怀,猥琐的看到了林四娘不能自知,无谓之举莽撞的成就了自己“忠义”虚名。所谓“谁题忠义墓”!这也是大多数俗人的基本看法。
贾宝玉: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减,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中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凘凘,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育昏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秾桃艳李临疆场。
纺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难先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血凝碧;
马践胭脂骨髓香,魂依城郭家乡隔。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愁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详细解释这首诗是徒劳的,也是无益的,由于个人学识浅薄反倒害了本诗的精美意境和入骨的内涵。但是,不评价这首诗怎么能让它的美丽彰显。下面为我就浅尝辄止,以求大家指正。
贾兰直书故事以后,没有评价;但是,那首诗直接开启了对姽婳将军林四娘的评论和争执。
贾环和贾政以及大多数清客一样,认为林四娘的抗争是没有自知之明,是无益的和徒劳的,甚至是愚蠢的和毫无意义的。是这个无益的和徒劳的举动,这个愚蠢的举动,反倒成就了林四娘的虚名。
贾宝玉完全不同于这些腐儒和纨绔子弟冷漠的,甚至恶毒的看法;饱含深情,满含热泪,热情讴歌了这位姽婳将军林四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胜负自然难料定、誓盟生死报前王”,这样一种革新者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热情讴歌了林四娘侠肝义胆,忠义“报前王”的英勇壮举。也批判了一些腐儒整天满嘴“忠义”,当鞑虏“强吞虎豹势如蜂 ”劫掠华夏土地,荼毒华夏子民的时候,“ 此时文武皆垂首”,这些满嘴“文死谏、武死战”的“大人们”龟缩“只保身”了,哪儿如一个娇弱的女人?哪儿如一个自己从来看不起的女人?
作者最后说“我为四娘长叹息,歌成余意尚傍徨”!我为林四娘的英勇和大义感动,为她的不被世人理解感到叹息,我为那些冠英之辈感到耻辱!“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我血荐轩辕”,我明知反清复明、强盛中华的革命在那个黑暗的统治底下很难成功,但是,也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作者正是赋予林四娘以自己坚定志向的寄托,抒发了自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志向的火热情怀。所以,作者说“歌成余意尚傍徨”。
宝玉的这首古诗,恰恰表达了与“大多数清客”完全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正是借歌颂林四娘,表达了自己的情怀和坚定的“报前王”的斗争意志。
胜负自然难料定 , 誓盟生死报前王 。哪一场革命不是生死难料的啊!


1楼2018-08-26 10: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