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缘吧 关注:4,259贴子:20,186
  • 11回复贴,共1

《红楼梦》是写给纨绔膏粱的教科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梦》是写给纨绔膏粱的教科书      
 
作者:二十四笔 收录时间:2005-10-28
 
    常言道:意在笔先。曹雪芹写《红楼梦》之前不仅已经想好了要“写什么”,而且一定也想好了“此书写给谁看”。因为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他的读者定位是非常明确的。

    一、《红楼梦》是写给纨绔子弟的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写给什么人看的呢?答案是:贵族青年、纨绔子弟。
    何以见得?书中交代得明白。作者一开头就说了,此书是供人在“醉饱淫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何人能在“醉饱淫卧、避世去愁”时看适趣闲文?在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多数贫者不识字,且“日为衣食所累”,自然没有时间精力看闲书,只有富人才有看书的可能。——此为证据之一。
    第三回,林黛玉头回见贾宝玉时,作者引述了“后人”两首批宝玉的《西江月》,其中后一首的下半阕是: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寄言,通过此书转告也。膏粱,指富贵之家,此处是“膏粱子弟”的省称。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富裕、贵族之家的子弟们,不要学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贾宝玉。贾宝玉是何等样人?荣国公的嫡孙,贾府的贵公子也。何人能效此儿形状?奴才焦大、茗烟之辈不能,处于市民阶层的醉金刚倪二不能,生活勉强自给的农民、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也不能,只有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才有仿效宝玉生活方式的可能。——此为证据之二。
    在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是具有寓言意义的一回。当贾瑞因单相思病倒、命在旦夕之时,跛足道人送来一面“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才俊、风雅王孙等看照”。“风月宝鉴”是双关语,既指那面正反皆可照人的镜子,同时又指的是这本书——《红楼梦》。这一点在书中第一回已经交代,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可见,《风月宝鉴》是这本书的别名。此镜亦即此书也,“单与那些聪明才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单与,“专给”之谓,王孙者,贵胄子弟也。脂批在“聪明才俊、风雅王孙”下面批注:“所谓无能纨绔是也”。——此为证据之三。
三个证据应该足够了吧。其实更为有力的证据是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的形象。

    二、贾宝玉是特意打造的反面教员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换言之,此书写的就是贾宝玉的故事。从这首《西江月》来看,作者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是持否定态度的,是不赞成的。“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这些话无论如何不能是赞美之词。既然如此,作者为何还要不厌其琐碎细腻地讲述他的故事,而且还讲述的是他如何“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呢?只有一个说得通的答案,那就是:曹雪芹塑造贾宝玉,就是为了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一个反面榜样。简言之,曹雪芹告诉他的读者,如果你们像贾宝玉这样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不通世务、不读文章,甘心做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人,最后难免落得个“贫穷难耐凄凉”的下场。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红楼梦》里没有关于贾宝玉“贫穷难耐凄凉”的情节呀?这是由于曹雪芹没有能把《红楼梦》写完,所以结局与作者的初衷有出入,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楼梦》的主题。第十九回,贾宝玉在茗烟引导下来到袭人家,袭人母兄齐整整摆了一桌子果品,袭人一看,“总无可吃之物”。庚辰本此处双行夹批道:
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下与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整个冬天都吃着难以下咽的腌制酸菜,风雪之夜把破碎的羊毛毡子围在身上御寒!这是多么凄凉的景象,又和怡红院群芳夜宴图形成多么巨大的反差。这段脂批是曹雪芹原著中贾宝玉日后贫困的有力证据。



1楼2005-11-02 05:42回复
        我们已经知道,曹雪芹是按照自己的大致经历写贾宝玉的。曹雪芹在开头的回前总批中,已然交代了自己写《红楼梦》时“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处境。在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中,有作者晚年“寄食庙宇,卖字为生”的批语。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寄怀曹雪芹》的诗中,有“君又无乃将军后,於今环堵蓬蒿屯”的句子;《赠曹雪芹》中有“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句子,都说明曹雪芹晚年生活窘迫。如果天假其年让曹雪芹把《红楼梦》写完,我们今天就能从《红楼梦》中看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一个贫困潦倒、无限凄凉的贾宝玉。所谓悬崖撒手、出家为僧,恐怕“贫穷难耐凄凉”才是根本原因。因为从书中可以看到,贾宝玉是根本不信佛的。
        然而即使是由高鹗接续的百二十回的《红楼梦》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还算完整的贾宝玉。
        贾宝玉出生在一个“运终数尽”、日渐萧疏的贵族家庭中。家族中儿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承祖业者。惟有这个宝玉,聪明灵慧,略可望成。就是说,在贾宝玉的身上,寄托着扭转家族衰败之势、重振贾氏门风的历史责任。如果他能“留心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全忠全孝,就上可以报效于国家,下可以封妻荫子、光耀门庭。无奈他“行为偏僻性乖张”,心思全在闺阁之中,兴趣全在儿女情上,“极恶读书”,拒走仕途经济之路。因而“于国无望”。或者,他若能治家理财,也是家族的希望。贾家的日渐萧疏的原因,不就是“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么!如果贾宝玉能具有凤姐的才干、探春的魄力,挺身而出,兴利除弊,荣国府也不至于入不敷出、靠发放高利贷盘剥来补充财政亏空。可是这位公子哥,连小厮兴儿都说他“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只是在丫头群里闹”。除了有点作诗的歪才之外身无长技,除了对调脂弄粉格外内行之外,对世间一切正经事一概不懂。医生给晴雯看完了病,该给多少轿马之资?不知道;麝月拿过称银子的戥子来问他,他不知一两的星在哪里。凤姐生病,想找个臂膀帮她管理家务,头一个就想到贾宝玉,“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虽有个宝玉”这句话大有深意。从年龄上,从心智上,还有从在家族中的地位和血统上,宝玉都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凤姐管家理财的膀臂,但他“不是这里头的货”,只好被排除在外。贾敬宾天,“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有个着己的男子来”,尤氏只好自己承担起料理后事的总指挥来。荣府中呢,“凤姐出不来,李纨又照顾姊妹”,惟有宝玉是个大闲人,可他又“不识事体”!总之,家里大事小事都指不上他。他惟一能做的事,就是保护着姐姐们,别让和尚们的臭气熏着了。
        凤姐说他“不是这里头的货”。“这里”,只能是指治家理财。那么,他贾宝玉是哪里的“货”呢?是只知安富尊荣、不懂运筹谋划,只知挥金如土、不知将就节俭的一干人中的一个。对此,宝玉不打自招,是完全承认的。请看第七十一回,宝玉劝说探春的一段:
        宝玉道:“谁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 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真可谓“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家势萧疏、家族兴衰?我才不管呢!——只要是稍有头脑的读者读到这里,都会对宝玉的观点嗤之以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楼2005-11-02 05:42
    回复
      • 61.185.221.*
      宝玉是假的 
      戴玉是惨的 
      宝钗是可怜的 
      封建势力是可憎的


      5楼2008-03-02 10:08
      回复
        说得好,这才是正解。


        15楼2014-05-04 16:51
        回复
          说的好,感谢推荐好文,很有启发
          @ytricelion


          18楼2014-08-10 18:43
          回复
            我咋越来越不懂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11-02 22:08
            回复
              dd...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2-17 22:06
              回复
                红楼就是失败案例大集合嘛,看了能吸取教训,躲过悲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2-18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