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糊糊吧 关注:108贴子:455
  • 0回复贴,共1

借鉴林曦的读书笔记 把一本厚书变成“薄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两天看了林曦老师的一篇关于读书的内容,越读越欣喜,越读越感叹。每次都说要好好读书,但经常读不进去,读了也不记得书里说了什么,这次有幸看到林曦老师分享了她读书的方法,觉得很受用,分享给大家。
林曦老师的方法比较简单,大家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轻松。首先拿到一本书,如果是非小说类的理论书,一定要认认真真研究一下目录。林曦老师讲到一般一个作者去组织一本书的目录结构的时候,往往透露了他的方法论,他是用演绎法还是用归纳法,以及他是怎么看他所阐述的内容里各个部分的比重和关系的,这些都可以通过目录得出一些非常直观的判断。
在看的过程中,林曦老师建议大家手里面一定要有笔,我们去买一些古书和旧书,经常都会看到书上有以前的人写的各种红点和批注,写了他们的各种问题。那么我们也一样,看到某一处有疑问的时候,把它注解在旁边。林曦老师谈到她读书的时候一般会打一个大问号,或者写一两个关键词,看到触动的地方或者找到答案的话,就把它勾下来。这样完整看完一遍之后,很容易看了后面,前面就忘了,那可以拿一张纸,或者一个本子,把这些你注解的地方先摘抄下来,就相当于积累了一些砖头,一些原材料。
林曦老师告诉我们摘录下来的好处是让你对这些细节又加深一遍印象,人手写一遍比看十遍管用很多,手写一遍就记住了,看十遍你觉得好像记住了,等再复述的时候不一定说得完全,但写一遍基本都能说出来,因为写的时候,人要调动的记忆是丰富很多的。
那摘抄下来之后,一本厚书就已经被读薄了,我们还需要做一个工作,就像衣柜里的衣服,你需要对它进行分类和系统的整理,就是把它逻辑化,做出来一个类似于逻辑图表的东西,让它各个方面的关系是建立清楚的。这样一张表尽量做得简单,如果能用一张A4纸解决的,绝对不用第二张A4纸,它就不再是一本排着字的书,而变成了一个图象化的知识结构留存在你的脑子里面了。
相信如果大家养成这个习惯,就再也不用去背书,不用去死记硬背一个内容,它就像一个纲领性的东西,你拎起来一个点,它就会自然展开成一条线一个面。像古代的文人,他们去学东西的时候,往往会直接写一本比如说《黄帝内经》注,或者《伤寒论》注,学的态度就是一个研究的态度。林曦觉得我们也一样,要把这个体系理清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收,这个学习会有效很多。
林曦自己读过的重要的书,基本上都做了这样的笔记。但是小说不大会,但像以前读村上春树的小说,也会把那些好的句子摘录下来。比如林曦老师记得《挪威的森林》里,说绿子特别可爱,可爱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像一个从草地上滚下来的春天的熊,要来找你玩。所以即便是小说,包括诗词,看到喜欢的,都可以把它摘录下来,变成自己的一个小本。
这些不见得是你马上能用的东西,但因为人的记忆现在确实是比较有限,我们今天真的处在一个海量信息等于没有信息的时代,所以如果能够自行给自己精炼出来一些个人版本的、有营养的内容的话,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恰好你还从事一些跟创作有关的工作,这个功课是省不了的,林曦老师的读书方法,真心受用,值得借鉴。


1楼2019-03-28 15:4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