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吧 关注:143贴子:3,248
  • 18回复贴,共1

质疑弘时过继胤禩的情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很多人根据清宫档案认定雍正将弘时过继给了廉亲王胤禩。但此说疑点很多。
首先,由于清朝皇帝喜欢篡改史料,包括原始史料,清宫档案不可全信。按清宫档案的记载,光绪也是正常死亡。但是2008年尸检报告显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按照清宫档案记载,乾隆皇帝的生母是汉人钱氏。
第二,正史《清史稿》《清世宗实录》《清代玉牒》上都没有弘时出继的记载。过继皇子不是小事,如果弘时真被出继,为何正史实录玉牒上均无记载?廉亲王胤禩的亲生儿子弘旺写了《皇清通志纲要》,为我们补充了很多正史上没有记载的史料,但也没有雍正把弘时过继给他的父亲胤禩的记载。包括《永宪录》这类清代野史上也没有弘时出继的记载。
第三,:廉亲王胤禩不是没有儿子,胤禩的儿子弘旺当时已经十七八岁了,而且已经被雍正封为贝勒。这是除弘皙以外,弘字辈的最高爵位。也算靠得住气了。雍正没必要给他过继儿子。在廉亲王有已经成年且有爵位的亲生儿子的情况下,雍正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廉亲王算怎么回事?


1楼2019-05-17 10:09回复
    第三,雍正也不是子嗣众多。当时雍正已经年近五旬,子嗣单薄,膝下靠得住气的儿子就弘时弘历弘昼三个。古代由于医疗条件差,小孩子的夭折率很高。古代的孩子要长到十岁以上了,才不容易夭折了,才算靠得住气了。当时福惠还不到五岁,身体又差,不一定养得大(事实上真没养大)。弘时好歹也是雍正朝皇长子,当时雍正唯一成年的皇子。按照明清时代的宗法观念,长子不得为人后。雍正是个极修边幅的人。他怎么可能在登机没几年的时候做这种违背宗法礼法的事情?


    2楼2019-05-17 10:13
    回复
      清承明制,明清时代的宗法观念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吧。满清皇室在入关前就开始接受明朝的礼法制度,如清太宗皇太极禁止收继婚,仿造汉制设立一后四妃,仿造明制设立官僚制度。满清皇室入关后,接受明朝礼法制度的速度更快了。雍正初年,满清皇室入关已经八十年左右了,满清皇室已经基本接受了明代汉人的宗法观念,至少也是受明代汉人的宗法观念影响很深了。明清时代的宗法制度里有,长子不得出继和独子不得出继的规定。明代正德皇帝死后无子,他的堂弟嘉庆继位,当时的朝臣要求嘉庆认正德的父亲孝宗为父。嘉庆不答应,引发了明代的“大礼仪“之争。观政进士张璁支持嘉庆帝,给出的理由就是长子不得过继和独子不得过继。得礼不让人,何况得礼的还是皇帝。所以大礼仪之争,以嘉庆帝的胜利而告终。
      七月,观政进士张璁上《大礼疏》,曰:“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王妃为皇叔母者,不过拘执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耳。夫汉哀、宋英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明为人后者也。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宗皇帝已嗣孝宗十有六年,比于崩殂,而廷臣遵祖训,奉遗诏,迎取皇上,入继大统。遗诏直曰:‘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夫兴献王往矣,称之以皇叔父,鬼神固不能无疑也。今圣母之迎也,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之义。《礼》:‘长子不得为人后。’况兴献王惟生皇上一人,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父母之义。故皇上为继统武宗,而得尊崇其亲则可;谓嗣孝宗,以自绝其亲则不可。或以大统不可绝为说者,则将继孝宗乎?继武宗乎?夫统与嗣不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弟继;宣帝承昭帝之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当有称高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谓之统矣。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则兴献王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


      3楼2019-05-17 10:26
      收起回复
        很多明清时代家族的总谱上都写着,长子不得为人后,重宗祧也。所以明清时代民间有“长子不下堂“
        的说法。雍正给弘时挑了王懋竑做老师。王懋竑精研朱子之学。说明雍正是极其推崇程朱理学的人,他怎么可能做出这种违背礼法宗法的事情?


        4楼2019-05-17 10:31
        收起回复
          第四,雍正三年,已经是雍正清理八爷党的前夕了,当时朝廷上明眼人都知道雍正和廉亲王胤禩政敌。就算雍正真不想要弘时这个儿子了,雍正的亲兄弟堂兄弟族兄弟一大把。雍正把弘时过继给谁不行,非要过继给自己的政敌胤禩?人家胤禩又不是没亲生儿子?雍正的十二弟胤祹没有儿子,为人安分,没有卷进康熙朝的夺嫡之争。脾气性格又好,就算雍正真不想要弘时这个儿子,过继给胤祹不很好吗?至于什么雍正觉得弘时和胤禩很像啊,雍正对皇子严格啊,弘时不得宠啊,弘时行为放纵不谨慎啊,所以雍正把弘时过继给胤禩为子,这都是说不通的。弘时救济乞丐,最多说明弘时喜欢邀买名声,但这个世界上喜欢邀买名声的人多了,难道都跟他胤禩像?雍正要把那些爱邀买名声的人都发配给胤禩为子?简直搞笑!至于对皇子严苛,我想说论对皇子严苛,雍正在历史上的帝王里面算老几?王莽李隆基石虎金熙宗笑呵呵。


          5楼2019-05-17 10:55
          回复
            王莽嫡妻生了四个儿子,王莽的妾没有生儿子,王莽宠幸的婢女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在汉代,婢女生的儿子是不当做儿子看待的。所以,王莽的四个嫡子死后,王莽就认为自己没有儿子了。
            是月,新迁王安病死。初,葬为侯就国实,幸侍者增秩、怀能、开明。怀能生男兴,增秩生男匡、女晔,开明生女捷,皆留新都国,以其不明故也。及安疾甚,莽自病无子,为安作奏,使上言:“兴等母虽微贱,属犹皇子,不可以弃。”(《汉书》)
            王莽的四个嫡子,除王安是自然病死之外,其余三个皆为王莽所杀。而且都没有犯死罪。
            先看王莽的次子王获。
            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
            汉代贵族社会中,人主对人奴本来就有专杀之威。否则董仲舒上书劝武帝要去人主专杀之威算怎么回事?而且按照汉律,人主擅杀人奴,也只需要缴纳两斤八两黄金做赎金就行了。也就说,王获擅杀奴隶,按西汉的法律是有罪,但也不是死罪,只需要缴纳罚款就行了。汉哀帝一次性赏赐王莽五百斤黄金,王莽家不可能出不起这两斤八两黄金啊。
            父母殴笞子及奴婢,子及奴婢 以殴笞辜死,令赎死。(《二年律令贼律》)
            赎死的金额按张家山汉律,赎死,金二斤八两。
            再看王莽长子王宇。
            莽子宇,非莽隔绝卫氏,恐帝长大后见怨。宇即私遣人与宝等通书,教令帝母上书求入。语在《卫后传》。莽不听。宇与师吴章及妇兄吕宽议其故,章以为莽不可谏,而好鬼神,可为变怪以惊惧之,章因推类说令归政于卫氏。宇即使宽夜持血酒莽第门,吏发觉之,莽执宇送狱,饮药死。
            王宇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王莽着想,只是在王莽门前泼了血,按汉律看怎么也不是死罪吧?
            再看王临。
            是月,莽候妻死,谥曰:“孝睦皇后”,莽渭陵长寿园西,令永侍文母,名陵曰“亿年”。初莽妻以莽数杀其子,涕泣失明,莽令太子临居中养焉。莽妻旁侍者原碧,莽幸之。后临亦通焉,恐事泄,谋共杀莽。临妻愔,国师公女,能为星,语临宫中且有白衣会。临喜,以为所谋且成。后贬为统义阳正,出在外第,愈忧恐。会莽妻病困,临予书曰:“【上于子孙至严】前长孙、中孙年俱三十而死。今臣临复适三十,诚恐一旦不保中室,则不知死命所在!”


            6楼2019-05-17 11:21
            回复
              原婢只是王莽的所幸婢女,连王临的庶母都不算。王临就算跟她有染,按法律也没犯死罪啊。
              论对皇子严苛,王莽吊打雍正。
              唐明皇的三个儿子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只因为尝有怨望,就同日赐死。自古杀宗室都没有这么随便的。棣王琰也没有什么过错,就被囚禁于鹰狗坊中,绝朝请,忧惧而死。延王玢就因为跑慢了点,就差点被唐明皇杀了。延王玢从上皇入蜀,追车驾不及;上皇怒,欲诛之,汉中王瑀救之,乃命玢亦诣上所。
              论对皇子严苛,雍正在唐明皇面前只能跪舔。
              金熙宗的独子魏王魏王道济,仅因为冒犯圣威,就被金熙宗所杀。此后,金熙宗绝后。
              论对皇子严苛,雍正敢望金熙宗项背?
              至于后赵皇帝石虎虐杀两任太子,因为太血腥,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资治通鉴。
              总之,要论对皇子严格,雍正确实排不上号。


              7楼2019-05-17 11:37
              回复
                至于不得宠的皇子,历史上更是车载斗量。古代帝王后宫佳丽三千人,皇子皇女多得是。古代皇帝杀皇子,就跟我们今天冲洗马桶上的白色液体差不多。还什么弘时的行为放纵不谨慎。笑话,别说什么放纵不谨慎,历史上为非作歹的皇子多的是。古代对皇子严苛的皇帝多得是,不得宠的皇子也多得是,为非作歹的皇子也多得是。古代那些严苛的皇帝想收拾那些不讨自己喜欢的,为非作歹的皇子的方法多得是。要打要骂要贬要废要关要杀都可以。谁听说过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给政敌为子的?父子情分姑且不论,这纯粹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雍正可是个极其好名声要面子的人,所以搞出个《大义觉谜录》,虽然结果是越描越黑。他这可能做出这种自打耳光的事情?古代对于皇帝和皇子来说,皇帝就是父又是皇,皇子既是儿有是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讨皇帝喜欢的皇子犯了事落到严苛的皇帝手里,皇帝不说动用国法治你的罪。用家法打死你都没关系。大明律和大清律上都规定了,父杀子无罪,子杀父斩立决。在明清时代的人的观念里,父亲杀儿子就不是个事情。


                8楼2019-05-17 11:48
                回复
                  请问皇清通志纲要,你是从哪看到的?网上没有这本书的资源


                  IP属地:山东9楼2019-06-03 10: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