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吧 关注:25,003贴子:356,798

【答吧友问】为什么说段谷之战时邓艾并非单独对阵姜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问题已经不只一个人问过我了,有的人是真的抱着好奇心寻求答案,有的人则是故意找个黑姜维的由头。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先曾经提过,也以为自己已经讲清楚了,不过看来很多人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无论发问者出于何种目的,我都决定仔细地回答一下。
因为史书对此没有明确细致的记载,只说姜维在段谷打了败仗,而曹魏一方的将领又只出现了邓艾的名字,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据此认为姜维败给了邓艾、邓艾是姜维最大的敌人,因为当时的陇右没有别的将领,完全是邓艾和姜维的一对一。然而,事实情况真是这样吗?未必。这种写作手法古称“春秋笔削”,往往使得人们看清真相变得更加吃力。
鉴于此,我们也不得不绕一下弯路。先问几个问题:
一、段谷之战前,刚刚经历过洮西之战,被打得大败的雍州刺史王经在哪里?
二、雍州刺史听命于谁,或听命于什么职位的人?
三、雍州的兵力大约是多少?当时的战备状态如何?
四、邓艾当时是什么职务?统领多少人?
五、邓艾断言姜维必然再来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六、一个地区发生战争时,该地区的负责人应该在哪里?
(注:可以插楼讨论,但在写完这个帖子之前,楼主暂时无法回复,诸君海涵。)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05 15:49回复
    我们知道,洮西之战中,王经大败:
    【 经巳与维战,大败,以万馀人还保狄道城,馀皆奔散。 】——《三国志•陈泰》
    注意:这时王经在狄道,职位是雍州刺史,手下还有万余人。
    【 清河王经亦与允俱称冀州名士。甘露中为尚书,坐高贵乡公事诛。始经为郡守,经母谓经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物太过不祥,可以止矣。」经不能从,历二州刺史,司隶校尉,终以致败。世语曰:……刑及经母,雍州故吏皇甫晏以家财收葬焉。 】——《三国志•夏侯玄•王经》
    注意:王经在甘露年间已至曹魏朝中为尚书,还当过司隶校尉。
    论:由地方官调任至朝中权力机构当属升迁。段谷之战发生在甘露元年。之前的洮西大败导致曹魏皇帝发罪己诏(曹魏立国以来未有)。在皇帝带头“罪己”的时候,此大败的直接责任人不应获升职。因此,王经调任极大可能为段谷大战后论功行赏的结果。
    另外,根据此前发生在陇右的多次战斗来看,雍州境内发生战争,以雍州刺史的职责,理应在对抗敌军的第一线(参考司马懿与郭淮、郭淮与陈泰的组合)。
    那么,在段谷之战中,为何不提雍州刺史呢?因为他守在狄道,所以没参加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6-07 17:11
    回复
      接上:
      【 …… 是岁延熙十七年也。 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 之资以出陇西。 】——《三国志•张嶷》
      【 后年,雍州刺史王经白泰,云姜维、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营、金城,求进兵为翅……泰敕经进屯狄道,须军到,乃规取之。】
      【…… 维等闻之,遂遁……泰慰劳将士,前后遣还……】
      ——《三国志•陈泰》
      注:按曹魏官职,狄道守城者有专任将领,雍州刺史平时不负责守具体的某个城池,而是在战时由征西将军统一调动。
      所以说,“因为王经要守狄道,所以不会出现在段谷战场”这一假设是缺乏依据的。战时一同出击,战后各归其位才是正常的。
      这几段史料同时也反映了雍州刺史听命于谁、也即谁有权调动王经的部队?那就是——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军事。
      而段谷之战时,邓艾是这个职位么?
      【 解雍州刺史王经围於狄道,姜维退驻锺提,乃以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
      【…… 是岁少雨,又为区种之法,手执耒耜,率先将士,所统万数,而身不离仆虏之劳,亲执士卒之役。故落门、段谷之战,能以少击多……】
      【 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 】——《三国志•邓艾传》
      评:邓艾是在段谷之战后才获得“都督陇右诸军事(注意:并非“雍、凉”)”的权力,在此之前,他是安西将军、护东羌校尉,所统领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又无权调动雍州刺史手下的地方部队,那他这一万多人是如何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分兵把守祁山、陇西、南安、狄道四个地方呢?回顾之前的记载,王经败后,率领手下的万余人只能死守狄道待援?邓艾哪来的兵力和权力安排整个陇右的防务呢?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6-08 18:43
      回复
        接上:
        我们看到邓艾在洮西之战后提出的防御策略,很容易认为是邓艾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再仔细重读一遍:
        【 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
        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
        顷之,维果向祁山……】——《三国志•邓艾》
        这段话里有这么几个问题:
        一、邓艾提出这个策略时是什么时间?
        根据【顷之】一词,我们知道这时距离姜维再出兵,也即暴发段谷之战时间并不久。但是,有人质疑这个“不久”到底是多久?我们查编年史《资治通鉴》发现,【顷之】就在一个月左右:
        【六月,丙午,改元。姜维在钟提,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安西将军邓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
        秋,七月,姜维复率众出祁山……】
        那么,《通鉴》里这个时间可信吗?提醒大家再次注意邓艾的一句话:【若趣祁山,熟麦千顷】。
        在古代,农业技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旱灾、水灾、蝗灾都可能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也就是说,不真的到了【熟麦千顷】的时侯,是无法肯定地说“一定会大丰收”这种话。当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上邽时,曹魏就极大地受到旱灾影响而导致境内作战却粮食吃紧。
        那么,我国的麦子何时成熟呢?大家不防去搜一下“芒种”这个节气。
        根据纬度不同,小麦的成熟期也有区别,从汉中到关中一般是四、五月份,陇中则稍晚一些。因此,有些跨省收割队收完了陕西的麦子,就会转战甘肃。
        现在我们再回头进入史书。诸葛亮当年在上邽【大芟刈其麦】其实就反映了这个时间差——诸葛亮一早就打算割上邽的麦子,然而魏明帝却不同意提前收割,只【敕使护麦】。诸葛亮用的是“汉中时间”,和“陇右时间”是有差异的。
        那么,诸葛亮到上邽收麦子是什么时候呢?不难查到,他是三月出兵,当时上邽左右还是【生麦】;七月退走。在此期间司马懿他们依赖该地麦子作为军粮。
        因此,古代陇右麦熟季节当为五、六月份,与现在差别不大。以上时间皆为农历。
        结论:《通鉴》所记邓艾提出陇右防守策略的时间真实可信。同时,也揭示出另一个问题:蜀汉一直未从钟题撤军。曹魏方有议者认为【维力已竭】,并非单指狄道攻围,还包括其后长达数月的军事对峙。这也说明洮西之战并未结束,或者说,洮西之战与段谷之战是一体的,是同一场战争的上下部。
        〈待续〉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6-09 18:01
        回复
          二、邓艾是在哪里提出这个策略的?
          邓艾提出了这么几个地方:【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然后大家从段谷之战的相关描述中看到邓艾的军队曾在祁山和南安都阻击过蜀军,那么邓艾在和人探讨这个防守策略时在这几个地方吗?
          事实上,不在。我们已经说过,这些地点都有自己的守卫将官,邓艾是安西将军,不是某个城池的守城长。我们现在反回头来再仔细研读几段史料:
          【 泰军上邽,分兵守要,晨夜进前……
          艾等以为「……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
          泰曰:[ ……寇不可纵,围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此?」遂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三国志•陈泰》
          评:大家看到了,陈泰最初在上邽停驻了一下。然后和邓艾他们汇合后,邓艾等人提出避开姜维的锋芒,割险自守;而陈泰反对,所以最后都听征西将军陈泰的,连夜进军速救狄道。
          【 维等闻之,遂遁,城中将士得出……泰慰劳将士,前后遣还,更差军守,并治城垒,还屯上邽。】——《三国志•陈泰》
          评:大战结束,陈泰没有屯驻沿途的任何地方,而是回到上邽。
          【会值洮西之役,官兵失利,刺史王经困于围城之中……先帝以为深忧重虑,思惟可以安边杀敌莫贤于艾,故授之以兵马,解狄道之围。围解,留屯上邽……
          艾欲积谷强兵,以待有事。是岁少雨,又为区种之法,手执耒耜,率先将士,所统万数,而身不离仆虏之劳,亲执士卒之役。故落门、段谷之战,能以少击多……】——《资治通鉴》
          评:洮西之战后,邓艾在上邽种地。
          王经不知何往,我们只能用一个前任雍州刺史的例子作参考:
          【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
          魏略曰: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会闻亮已到祁山,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三国志•姜维》
          评:上邽是必须要“保”的,丢三郡可以,不能丢上邽。雍州刺史郭淮要“还”上邽,即陇右的关键、刺史的岗位在上邽。
          因此,我们不难推测,洮西之战后,陈泰、王经、邓艾他们这些领导层是在一起的,都屯在上邽。
          推论:
          上一帖说过,洮西之战并没有根本性地结束,魏、蜀自九月份至转年六月份一直在对峙中。军事行动没有结束,将领不能擅离职守,临时走马换将的可能性也极低,因为所有人身上都背着败仗,兵将都是新来的(因为死人太多)、治理混乱、军粮也没有,皇帝还下了罪己诏,不是升迁的时候。
          所以长期对峙后,大家都精力不济,因此才有人议论姜维的军队是否已经【力竭】,或者说,他们盼着敌军不会再来,自己也可以放松。但是,邓艾“一二三四五”,苦口婆心地要说服大家,“不能放松守卫,敌军肯定会来。”
          他要说服的人是谁?下属吗?这是上级对下属说话的语气?看看陈泰是怎么跟下属说话的:【君等何言如此】,这是训斥的口吻。
          此外,邓艾本人是个结巴,绝不会这么大篇幅有条理地讲话,除非是预先写下来。这种行为,只可能是针对同级或上级的领导。众人各执一词的情况下,只能由领导来拿主意(再次重复,邓艾没有都督陇右的权力)。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在段谷之战发生时,陈泰、王经、邓艾都在陇右。段谷之战结束后,论功行赏,陈泰和王经被调到朝中,邓艾升任镇西将军加督陇右军事。
          至于为什么段谷之战中,我们只能看到邓艾,留到下一帖再说。
          〈待续〉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6-10 16:51
          回复
            三、段谷之战中,我们为什么只能看到邓艾?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写这个帖子并非为了说明“《三国志》夸大了邓艾的军功”。不,邓艾的军功并没有被夸大,被夸大的是他的存在感。比如说,《邓艾传》中因其救狄道有功,就从“行安西将军”升为“安西将军,假节”,但其实读《陈泰传》我们发现,邓艾本来是建议不速救狄道、割险自守的,但是,不论他有什么建议,都不能违抗上司陈泰的军令。军功是“邓艾辅助援救狄道”,存在感是“邓艾援救狄道”,大家可以自行体会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那么,陈泰具体是什么时候被调往朝中的呢?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蜀将姜维之寇陇右也,征西将军郭淮自长安距之。进帝位安西将军、持节,屯关中,为诸军节度。】——《晋书•文帝纪》
            论:这是一次发生在曹魏嘉平年间、蜀汉延熙十二年左右的事,也就是麹山之战。
            这里要解释一下,征西将军督雍凉军事本是不分关中还是陇右,因为郭淮、陈泰都是能征擅战、对这一地区相当熟悉的人,而且陇右鏊战经常需要调用关中的兵力。问题在于,当征西将军发兵陇右时,关中没有指挥官,所以让司马昭到关中镇守。如同陈泰救狄道,司马孚为【后继】的道理一样(注意:司马孚是太尉,三公之一,如果司马孚在陇右,则陈泰就不是第一指挥官了)。
            由此,我们可以逆推一下:为什么曹魏会出现一个之前都未见记载的、专门“督陇右”的军官?答案极有可能是“陇右缺乏一个合适的指挥官”。如果陈泰还在,不需要做这样的安排,他先前在长安镇守时,并没有再设置一个“督陇右”的副手;如果他在段谷之战前就离开,邓艾就该提前几个月督陇右。所以只能推测,邓艾晋升镇西将军之日,就是陈泰被调离之时。接任的征西将军是司马望,《晋书》中查其履历,此人名为“督雍凉”,实际上只负责镇守关中,所以判断他并不熟悉陇右的情况。当然,另一个原因可视为由于陇右经历过大败,事务变得繁重,曹魏朝廷也借这个机会分权治理。
            我们再回顾一下邓艾这个人:出身低、仕途不顺、不太被人瞧得起,五十多岁时还只是个南安太守。六十岁的人了,段谷之战中,还要带着自己不算多的兵力前后跑三个地方帮忙防守(注:这是在段谷之战中,邓艾显得突出的根本原因),常年坚守在最苦最累最穷的西部战场。出身不好又想出人头地,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但是,这么任劳任怨的一个人,到死也没带过三万以上的兵力(注:钟会伐蜀时,邓艾与诸葛绪各统三万,可作为研究陇右兵力的一个数据参考)。最大的问题是,他还是冤死的。
            因此,此人非常特殊。史书在涉及到邓艾的问题时,除了记人记事,还担负着为其平反、昭示后世的功能,会特意加强其存在感,也就不足为怪了。另一个明显矫枉过正的地方,是《邓艾传》中邓艾任征西将军的时间有误,提前了几年,从而将长城之战这场曹魏明显的败仗(注:长安被围)说得像是胜仗,也显得他貌似晋升很快,这里作为旁证供大家参考。
            结论如同本人之前反复所讲,姜维没有与邓艾“单独对决”过,战争是以资源、兵力、武器、情报、人才的总量作支撑,不是华山论剑争武功天下第一。任何持“邓艾是姜维最大对手”的人别的不说,他首先没有弄清楚职官制度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楚军队有严苛的军法和上下级关系,而这些恰恰没有出现在《三国志》中。因此,读史不但要注意史书中记了什么,更要注意它(该记却)没记什么,这一过程又极易引发不切实际的联想,需慎而又慎,切忌思维极端化。
            全文完,请诸君指教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6-11 18:12
            回复
              分析的有道理。一句话:“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就能说明问题了。邓艾于段谷之战表现活跃,居功至伟。并非邓艾于段谷之战时就指挥陇右全局。


              IP属地:江苏13楼2019-10-15 22:50
              收起回复
                额……刺史升尚书是升迁?那大概魏延不如邓芝罢?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0-19 17:06
                收起回复
                  北伐也不止是姜维一人,而是以姜维为统帅,很多将领努力共同完成的,这其中张翼夏侯霸或是名不经传的蜀汉将领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一直在随着战功升迁,只是没有详细记载。所以“邓艾”不单是邓艾,“姜维”也不单是姜维,即便邓艾是总指挥,二者也无法比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0-20 15:47
                  收起回复
                    不要强行抬姜维,确实段谷被邓艾击败了(不要提什么对阵邓艾多人,姜维也非一人,张翼等人也并不是**,你看以去看看人家事迹),邓艾传也详细记载了,两人交锋经过。姜维改道,邓艾也改道,每次姜维的进攻都被化解,体现了兵者的多变。但是失败确实因为胡济失约,因为姜维对峙许久,粮草不多了(可以看魏书王基传知道姜维是轻兵深入,粮草所带不多),所以姜维必须前去与胡济汇合才有继续作战资本。然而胡济没有接应姜维,导致姜维在段谷被击败。


                    IP属地:云南16楼2020-03-23 10:28
                    收起回复
                      过了好久也没有找到说好的证据……
                      陈泰征西将军迁尚书仆射,王浑征东大将军迁尚书左仆射,不知道可不可以用来说明陈泰并非是承担战败责任贬官。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4-17 17:37
                      收起回复
                        有说姜维轻敌冒进,没等粮草跟上就进军,所以士卒饥饿,战斗力下降所以大败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4-23 22:39
                        收起回复
                          看了楼主的贴子,感觉受益良多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5-03 18:14
                          收起回复
                            大将军的掣肘太多了,内部反对声浪大,就算打赢了也没什么好话,除了胆大如斗以外,还有一颗勇敢的心,看完整个姜维的一生,太苦逼了,我都要哭了,这个情况下还能打出如此优异的战果,实在是不负麒麟儿的称谓,只是可惜,蜀汉内部太不和谐,降将身份不能像诸葛丞相那么大的统治力,后续的蒋琬还能支持,从费祎开始就少给兵,在朝中不得不依靠陈祗,而段谷之败,到底胡济为什么失约,依然是说不清楚的,各种都是猜测,而大将军一肩承担所有罪责结束,就此终了,让人觉得只不过是需要找一个背锅的而已。最后的“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不禁让人为之扼腕···最灿烂的计谋,最叹息的失败···
                            蜀汉以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以姜伯约计败身死结束,一个义字贯穿始终,为历史写下了如此精彩的篇章,让身为蜀人的我倍感自豪~


                            IP属地:上海21楼2020-05-07 16:15
                            收起回复
                              还能怎么样,本身就1降将,还要以一州之地对抗六州之地,能撑十几年不错了,而且如果邓艾偷渡失败死了,钟会退兵而汉乐还在蜀军手里,本身姜维更改汉中策略也就是为了赌博,为了诱敌深入好歼灭魏国西北有生力量,毕竟这个时候姜维也不小了,再不赌何时有机会复兴汉室,历史总是这样,成败论英雄,如果邓艾偷渡下来碰到了守军坚守城池,铁定失败大概率死亡,绝对成为经典的反面教材,而姜维大概率可以歼灭无粮退兵的钟会部的有生力量,而历史大家都知道,马上司马昭死,司马炎要篡位的,到时候历史会怎么走还真说不好,那时候如果姜维成功了,现在历史又要说这是什么什么高明的策略,又一个韩信云云。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0-05-12 13: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