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吧 关注:143贴子:3,248
  • 11回复贴,共1

雍正立的第一位皇太子不是弘历的证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满清时代皇帝立储君有三个原则:
1、立嫡
2、立长
3、立贵
努尔哈赤,试图根据嫡长子制立褚英、代善,最后政治斗争失败,最后皇太极政变上台。
皇太极的继承人福临,他是五位蒙古皇后中最年长的嫡子,嫡长子。豪格是庶子。
福临的继承人玄烨,长子早逝,次子福全瞎了一只眼残废失去资格,三子玄烨根据嫡长子制中最年长身份上台。
玄烨的继承人胤禛,废太子不行了,胤禛是佟佳皇后的养子,也是一位嫡子,根据嫡长子身份上台。
胤禛的继承人弘历,前三个儿子早逝,四儿子陈弘历根据嫡长子制原则的最年长身份上台。
陈弘历的继承人,本来也是立嫡长子的,但是个个比陈弘历死的早,最后只好选年富力强的颙琰,总算没死在他前头。
颙琰的继承人旻宁,妥妥的嫡长子。
旻宁的继承人奕詝,他的哥哥不是早逝,就是被旻宁不喜欢过继出去,嫡长子制原则的最年长身份上台。
奕詝的继承人载淳,唯一独生子,其实也符合嫡长子制,上台。
奕詝的另一个继承人载湉,亲生儿子翘辫子,过继的唯一儿子上台,也是符合嫡长子制。
载湉的继承人溥仪,过继的唯一儿子,当然也是符合嫡长子制。
综上,满清的所有皇帝都根据嫡长子制选择继承人,唯一失败的是努尔哈赤和弘历,但是他们都顽固的坚持嫡长子制,最后无奈才选择了其他方式。
秘密建储与嫡长子制根本不冲突。嫡长子制是优先顺位,而秘密建储对应的“公开立皇太子”,秘密皇太子的选择原则依然是嫡长子制。因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继承人制度,依然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嫡长子制”!


1楼2019-06-09 09:19回复
    弘历非嫡非长,如果雍正想立他为皇太子,就必须让他的出身贵重起来。一个皇子身份贵重,不光是指的生母的位分,更重要的生母的出身。比如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位分是皇贵妃,地位只在皇后之下。父亲年遐龄是湖广巡抚,长兄年希尧是工部侍郎,次兄年羹尧是川陕总督。但由于年氏出身汉军八旗,地位低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所以尽管雍正宠爱福惠,但也绝不会立非嫡非长亦非贵的福惠为皇太子。雍正后来给年羹尧定的九十二条大罪中有一条就是对蒙古王公不敬。也就是在雍正眼里,年家这样的汉军八旗连蒙古王公都不如,怎么能与满洲亲贵相比?根据正史的记载,弘历的母亲出身满洲八姓之一的钮咕噜氏。母亲是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堂弟额亦腾的孙子四品官棱柱,是康熙帝第二位正宫皇后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的族侄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2楼2019-06-09 09:32
    回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1999年公布了一批雍正朝汉文谕旨后,乾隆生母身份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证据。
      在这批公布的谕旨中,有一份是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的上谕,主要内容是雍正把藩邸的侍妾封妃,其中有关熹妃是这样写的:“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是指藩邸的使女,而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这位格格居然姓钱,而不是钮钴禄。我们可以对比《清世宗实录》的记载(编纂于乾隆六年即1741年),同样的上谕,其他的内容都一致,唯独熹妃有了变化:“格格钮钴禄氏封为熹妃”。上谕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而实录是后期编纂的,从证据效力角度讲,上谕优于实录。不过,有没有上谕写错,后期进行补正的可能呢?


      3楼2019-06-09 09:34
      回复
        在这里就需要说一下允祹。允祹是康熙的皇十二子,雍正初年管理礼部。根据正史记载,在雍正二年六月,其因将封妃金册上的妃子姓氏写错,被从贝子降为了镇国公,至于妃子是谁,史料并未记载。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他把熹妃的姓氏写错了呢?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雍正举行了册封典礼,熹妃的册文是这样写的:“咨尔格格钮钴禄氏”。前面也都说了,实录是后来编纂的,那么原始的册文又是怎么写的呢?是否与实录所载有差别?


        4楼2019-06-09 09:37
        回复
          虽然原版册文已不得见,但所幸的是熹妃册文制草者黄之隽,将他的制草文流传下来。黄之隽原是翰林院编修,为皇家的册文、碑文、祭文制草是其职责所在。晚年退休后,黄之隽自定他的全集《(上广下吾)堂集》,其中制草卷,收录了他的二十篇制草,内有熹妃册文底稿,实录里的那句“咨尔格格钮钴禄氏”,在底稿中是“咨尔钱氏”。另外,生活在康雍乾时代的萧奭,做《永宪录》将他所见的邸报、诏谕汇集成书,关于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封妃大典的邸报,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封钱氏为熹妃。”通过黄之隽的制草和萧奭的邸报摘抄,我们可以知道,原版金册上,极有可能熹妃就是钱氏。而允祹之错,莫非真的与此有关?


          5楼2019-06-09 09:38
          回复
            笔者认为,所谓的允祹在金册错写妃姓,与熹妃无关。首先,如真的是熹妃金册错误,既然允祹作为皇亲都受到处罚,制草者黄之隽安然无恙,可能吗?其次,允祹如果把熹妃金册写错,那上谕中的“格格钱氏”又作何解释?要知道,无论《清史稿》还是《清世宗实录》,允祹的错误都是在金册上错写妃姓。
            最后,从流程看,先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发布上谕,再根据上谕,草拟封妃金册,金册正式赐给妃子,已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封妃大典上的事了,而将大典的经过做成邸报,更是之后的事情了。如果真的是把钮钴禄错写成钱氏,在上谕颁告天下后,这个错误就应当被发现,别人不说,钮钴禄格格早就去告御状了,怎么可能让你一错再错呢?再退一步讲,就算上谕的错误没发现,封妃大典上,雍正总是要发现的吧,怎么可能让之后的邸报继续保留错误呢?而发布时间相差十个月的上谕、金册、邸报,都把熹妃姓氏写成钱氏,那这就不是错误,而是说明熹妃真的姓钱。


            6楼2019-06-09 09:39
            回复
              总之,从证据学角度来讲,原版上谕、黄之隽制草和萧奭的邸报摘抄已能相互印证,可以认定这样一个事实,即熹妃原姓汉人的姓氏钱氏,后来改姓钮钴禄。那么有没有可能熹妃原是钱氏,后来被凌柱家的女儿钮钴禄氏调包,也就是说钱氏和钮钴禄氏是两个人呢?考虑到当时乾隆已经13岁了,知道亲生母亲是谁,如真的这样操作,让乾隆情何以堪?所以,这种可能是没有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熹妃钱氏,因为某种需要或者隐情,而改姓钮钴禄,为名正言顺,把她的母家安排为凌柱家,在后来编纂实录时,将钱氏的印迹全部抹掉。


              7楼2019-06-09 09:41
              回复
                综上所述,乾隆生母熹妃在雍正朝就是汉人钱氏,在乾隆朝才变成了满人钮咕噜氏。弘历在雍正元年的时候非嫡非长,如果雍正想立他为皇太子。就应该给他找一个高贵的满洲母亲,还不是让他有一个在当时满洲贵族眼里低贱的尼堪(满人称汉人为尼堪)做生母。大家不要小看清朝时代的满汉之分。乾隆当了皇帝以后,为了迎合满洲贵族的需要,在史书上隐瞒了自己的生母身份。虽然清代雍正以后的立储制度是秘密立储,但实际上秘密立储只是一个形式,大家心里都知道储君是谁。雍正元年,雍正怎么可能立一个非嫡非长非贵的弘历为皇太子呢?若论得宠,弘历恐怕还比不上福惠。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雍正元年的皇太子都不可能是弘历。


                8楼2019-06-09 09:53
                回复
                  再补充一个证据。
                  根据《清实录》乾隆十七年的记载
                  “谕曰:宗人府王公等平日办事草率,毫不尽心,今失火焚毁玉牒,伊等之怠玩可知。玉牒非寻常档案可比,著将该衙门王公等交部严察议奏。”
                  据查证,缺失的那份玉牒就是康熙五十四年编修版,也是乾隆出生后第一次正式录入玉牒的那版。(清玉牒十年一正式编修,之前十年间记录的内容只留做底稿,等十年之期到了才能正式录入)
                  事实上,想要探究乾隆的生母是否真姓钮祜禄,了解乾隆身世,康熙五十四年版的玉牒才是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历代玉牒,皇帝都会亲自参与编修过程,要想在录入时改些底稿内容,不算太困难。
                  所以,只有那版玉牒才有可能对乾隆的身世记载最为真实。而之后版本的玉牒,都存在雍正或乾隆篡改的可能。
                  作为皇室的族谱,玉牒这类东西应该是保护得比较好的。可恰巧在乾隆在位期间,恰巧是这份玉牒,毁掉了。乾隆自己搞事情的嫌疑就比较大。
                  再回到玉牒上,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在康熙五十四年那次玉牒编修当中,不仅他,包括他父亲能不能当上皇帝都是个未知数,所以那一次关于乾隆的履历记载应该是基本准确的。
                  两套共88册的清玉牒神秘消失了,若是从破案角度,起码在作案动机上,担心生母身份低微的乾隆有重大嫌疑。即使抛开玉牒焚毁事件,就清宫档案中相互矛盾、遮遮掩掩的情况,人们也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里,出身与血统观念对人影响之深,连身居所谓“九五之尊”的皇帝也概莫能外。


                  9楼2019-06-15 12:39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15 09:06
                    回复
                      不是说胤礽是清朝最后一位太子么,雍正根本没立太子。


                      IP属地:北京11楼2022-01-01 21:29
                      回复
                        皇太极帅


                        IP属地:四川12楼2022-01-24 17: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