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吧 关注:53,371贴子:172,029
  • 8回复贴,共1

(转载)关于古代冠冕服饰介绍,值得一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素一样,小时候在观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一直对皇帝头上戴的“帽子”好奇呢?
最大的疑问就是:帽子前面为什么要悬挂珠帘?难道不会遮挡视线吗?
其实在古代中国,冠和冕比现在的帽子要重要多啦,不仅是服饰文化里重要的一环,某些时候更是身份的象征。今天,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就带领大家一起看看中国古代的冠冕服饰有什么讲究吧。
一、冠
冠最初出现的目的与现代人戴帽子的初衷差不多,都是为了美观。
直到商朝时期,中国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帽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装饰品了。
汉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通过冠帽就可以区分出一个人的身份和等级。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

这种以日常用品无形之中划分等级的情况在我国古代十分常见,比如说古代某些朝代商人不能使用丝绸衣物,不能为官等等。
汉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长冠、进贤冠、武冠和法冠等等。
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和宴会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长冠是参加祭祀时官员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级武职人员在朝会时所戴的礼冠;进贤冠专门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

通天冠
通天冠,也称高山冠,其形如山,正面直竖,以铁为冠梁。是皇帝戴的一种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
天子戴通天冠,诸侯就戴远游冠。《晋书·舆服志》:"远游冠, 傅玄云秦冠也。似通天而前无山述,有展筩横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后、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则以翠羽为緌,缀以白珠,其馀但青丝而已。"

长冠
长冠,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用竹皮编制,故称刘氏冠,后定为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又称斋冠。

武冠
武冠,又称武弁大冠,是武官所戴,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纹,后饰貂尾,谓之赵惠文冠,秦灭赵以之赐近臣,金取刚强,百炼不耗,蝉居高饮清,口在掖下,貂内到悍而外柔缛,汉貂用赤黑色,王莽用黄貂。
虽然汉朝帽子的种类繁多,冠服也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服饰,但由于封建观念,除了礼服中翟冠和皇家凤冠,女官的帽子以及女道士戴的长冠,历代平民阶层的女性戴冠巾的绝少。
二、冕
冕,和冠有所不同。他比冠要更高上一个层次。它显示尊贵,显出身份,是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古代帝王一般戴的这个带有垂帘的帽子就是冕。
这里,我们从古代帝王的冠冕来说起。帝王的冠冕大多由“綖”、“旒”、“缨”、“紞”、“纩”、“紘”等组成。
冠冕的顶部有一木板,叫“綖”,又名“冕板”,用木头做成。外裹细布,上用黑色细布,下用红布,象征着天地。通常做成长方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后部比前部高约一寸,使之呈向前倾斜之势,象征帝王应前俯关怀人民的含义。
在“綖”前后两端有数串玉珠,以彩线穿组,名为“旒”。垂旒,一来表示等级,二来遮挡视线,使戴冠者目不斜视。

垂旒的目的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垂旒使帝王喜怒不被他人看出,有掩饰表情的功效。
另一种说法来自《汉书.东方朔列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因此,帝王帽子前面坠上珠帘,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使得帝王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大德之人,忽视和赦免人的小过失,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完美无瑕。
还有人表示,原有的五彩珠帘起源于上古的“龙光”崇拜。头顶笼罩天上龙光是战胜之兆,进而演化为人君之相。最早使用的五彩玉串最接近北极光的颜色性质。

龙、玉的光彩是上古华夏先民的文化骄傲,也是他们的神的象征,所以“荷戴龙光”的冠冕才成了帝王威权和统治合法性必不可少的像徽。
周朝时期,“旒”的多少和材质的差异,是区分帝王、诸侯、卿大夫冠冕等级的标志。帝王的“旒”数目最多,为12根,诸侯为9根,上大夫为7根,下大夫为5根,士3根。
《周礼-玉藻》: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郑玄《注》:
“天子以五采藻为旒,旒十有二”。
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旒,于是“冕旒”就成了帝王的代称和象征。

在冕冠的冠身两侧开有小孔,名为“钮”,插入玉笄,以便将冠体固定在发髻中。在玉笄顶端结有冠缨,名“紘”。使用的时候绕下颔而上,固定在笄的另一端。唐代以后,以“天河带”代替,两耳附近各垂一段丝绳,上悬一丸状玉石。
周代以前的冠冕形制,到汉代已经失传。汉高祖刘邦创造了长冠,又叫“刘氏冠”,自汉代以后,冕冠历代沿袭,其形制历代有所变更。
冕的种类很多,根据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馆藏的《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三百二十七至三百二十八卷 冠服部汇考 》素材,我们可以看到:卿大夫元冕 、子男毳冕 、侯伯鷩冕 、上公衰冕 、三公毳冕 、元冕、絺冕 、毳冕 、鷩冕 、衰冕等多种冕冠。

毳冕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絺冕
本素材来自国家动漫公共素材库
三、动画
作为皇帝的帽子,有冠冕出现的动画真不少。比如说大型古代动画秦时明月里的秦始皇,最常见的形象就是头戴冠冕。

只不过此处的皇帝冠冕有些错误。秦汉二代沿袭周礼,垂旒都是五彩串珠,直到汉明帝时才弃用五彩玉珠,改用白玉珠。秦始皇的这顶帽子也是一下子穿越了不少年呢。
再比如中日合拍的动画《三国演义》中的汉献帝。也大多是头戴冠冕。

《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有关冠冕的一段:
“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表奏献帝,颂魏公曹操功德,极天际地,伊、周莫及,宜进爵为王。献帝即令钟繇草诏,册立曹操为魏王。曹操假意上书三辞。诏三报不许,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用天子车服銮仪,出警入跸,于邺郡盖魏王宫,议立世子。”
再看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中的皇帝,虽然戴了冕冠,却完全不合形制,看不到12根垂旒的出现。


1楼2019-07-02 13:22回复

    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中的皇帝,虽然戴了冕冠,却完全不合形制,看不到12根垂旒的出现。


    3楼2019-07-02 13:30
    回复
      此贴甚好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04 16:59
      收起回复
        甚好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7-05 12: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