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时吧 关注:143贴子:3,248

满清等北方胡族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兼论雍正所立的第一位皇太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篇连载
目录
一、满清的皇位继承制度
二、北方胡族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三、雍正元年雍正所立的第一位皇太子是谁?
(1)弘历篇
(2)弘昼篇
(3)福惠篇
(4)弘时篇
四、根据康雍乾时代传教士发回罗马教廷的信件结合中国史料看雍正元年雍正所立的第一位皇太子是谁?
五、根据雍正对同母弟皇十四子的态度转变看雍正所立的第一位皇太子是谁?
六、雍正元年雍正选择皇太子时舍弃弘历、弘昼、福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楼2019-08-18 22:09回复
    一、满清的皇位继承制度
    很多人认为满清等北方胡族王朝不讲究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满清等北方胡族王朝实行的是比汉族王朝更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只不过汉族王朝是无嫡立长,满清等北方胡族王朝是无嫡立贵,无嫡无贵则立长。为什么满清等北方胡族王朝会实行无嫡立贵制度呢?这是因为北方胡族贵族或皇族家庭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多妾制度,这与我们儒家化汉族宗法家庭中的一夫一妻多姬妾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们总是喜欢以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所以在研究北方胡族历史和继承制度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错误。笔者特来一一辩证之。


    2楼2019-08-19 11:27
    回复
      留存至今的史料来看,多妻的来源主要有三:
        第一、北方东北诸族中盛行的收继婚制,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注:《史记》卷110《匈奴列传》。)之俗。所谓的“妻母报嫂”。收继婚除了满足色欲和子嗣外,也是为了防止家族财产外流。这点可以从中行说和汉使的对话中看出来。
        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佔々,冠固何当?”(《史记匈奴传》)
        第二、姑侄姐妹婚。比如呼韩邪单于的颛渠阏氏和大阏氏即是姐妹。成吉思汗的也遂皇后和也干皇后也是两姐妹。皇太极则娶了孝端文皇后哲哲和宸妃海兰珠、庄妃布木布泰姑侄三人。姑姑或姐姐为正妻,侄女和妹妹则为低于正妻的次妻。
        第三,政治联姻。北方少数民族王族或贵族男子多娶妻不光是为了色欲和子嗣,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多娶一个妻子,也意味这多结好一份政治势力,这在政治上的好处也是大大的。以努尔哈次为例,努尔哈次的16个妻妾,除了元妃佟佳氏是他未发迹时的结发妻子,家族没有什么政治势力。其余的大福晋(清史稿上的继妃、大妃)和福晋(次妃、侧妃)背后都有自己的政治势力,努尔哈次与她们的婚姻都是政治联姻。如果恰好娶到的是美女,那只能算作意外的惊喜。暂时不计入小福晋(庶妃)。至于buya sargan, 汉译为“小妻”,“gucihi,”汉译本作“妾”,考其本义是女友、女伴,闲散妇人,她们所指其实是满族社会所特有的女婢,在承担仆役的同时,也与男性家长发生性关系。就更不在考虑之中了。这样,由于政治原因多娶的妻子自然不能以妾礼待之了。


      5楼2019-08-19 11:29
      回复
        北方少数民族王族或贵族男子的配偶可分为5个等级:正妻、次妻、侧妻、妾、宠婢。也就是说北方少数民族(具体地说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配偶可以分为2个集团,一个高层集团(阏氏、可敦、福晋等),一个婢妾集团。前一个集团是妻,后一个集团则是妾和宠婢。但多妻并列并不意味着诸妻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往往也存在着正、侧,长、次,高下之分。但就算是次妻、侧妻,在北方少数民族眼里依然是妻,在家中仍然处于主人这一阶层,与我们儒家化汉族宗法社会中的处于奴婢地位的妾不一样。有人认为,北方少数民族家庭中非正室的阏氏可敦福晋相当于我们汉族社会中的贵妾。这也是错误的。在我们全面儒家化的汉族宗法家庭中,就算是贵妾在家中仍然是夫妻的奴婢,贵妾的娘家仍然不是夫的家族的姻亲。下面取两个例子来说明。
          晋武帝宠爱的贵嫔胡芳,论出身是西晋大将军胡奋的女儿,算是西晋高级官员家庭出身。论子嗣,也生下了女儿武安公主。论地位,贵嫔是嫔妃中的最高级别,仅次于皇后。论宠爱,胡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可以算是贵妾了。但她父亲说的很清楚,胡芳只是皇后的婢女。
          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耶?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晋书》)
          唐玄宗宠妃武惠妃(死后被追封为贞顺皇后),论出身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天后从孙。论子孙,生下了四男三女,论地位是正一品的惠妃,论宠爱,唐玄宗在宫中对她的礼节却等同皇后。算是贵妾了。但一个小小的从六品下的侍御史照样敢在提到武惠妃时毫不客气地指出“惠妃本是左右执巾栉者也”,直接对皇帝说武惠妃不过就是一个伺候皇帝的下人。


        6楼2019-08-19 11:31
        回复
           北方少数民族王族贵族家庭中的次妻子与儒家化宗法制度下的贵妾子的待遇也不一样。明神宗的王皇后无男,宠妃郑皇贵妃生下了福王常洵。郑皇贵妃属于贵妾,朱常洵属于贵妾子。郑皇贵妃的地位高于王恭妃。但尽管明神宗宠爱郑皇贵妃母子,想立常洵为太子,为此跟朝臣们打了一二十年的“国本之争“。但最后还是不得不立王恭妃所生的庶长子常洛为太子。因为常洛是庶长子,常洵只是贵妾子。而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哲哲无男,宸妃海兰珠生下了皇八子。尽管皇八子不是皇太极的正妻所生,也不是长子。但在宸妃诞育皇八子后,皇太极下了有清以来的第一道大赦令。诏令中写道:“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诏令中规定了除十恶之罪不赦外,其余等罪,“咸赦除之”。各地风闻,纷纷上表,以示庆贺。朝鲜国上表:“上皇太子笺文,并献皇太子礼物。”在表文中,公然将皇八子称为皇太子。皇嗣原本指皇子,后来指皇太子。
            《旧唐书·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及革命,改国号为周,降帝为皇嗣,令依旧名轮,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
            [宋]何薳《春渚纪闻·佑陵符兆》:" 哲宗皇帝 即位既久,而皇嗣未立。"
            宸妃生的皇八子不是正宫皇后所生,也不是长子,但却在一出生就被皇太极立为皇嗣。满朝文武均无异议。因为皇八子的母亲宸妃(东宫大福晋)是皇太极的次妻。
            从福王朱常洵和皇八子的待遇就可以看出儒家化汉族家庭在宗法制度下贵妾子与北方少数民族王族或贵族家庭中次妻子的差别。


          7楼2019-08-19 11:31
          回复
            北方少数民族比汉族更讲究母以子贵,早期的突厥族中,能否立为汗,视其母的贵贱。及佗钵卒,国中将立大逻便,以其母贱,众不服。菴罗母贵,突厥素重之。(《隋书突厥传》)古代蒙古族在成绩思汗时的习俗法也规定,儿子的长幼顺序视其母的等级而定 。
              据记载成吉思汗有四十多个妻妾,然而,他的继承人却只在
              正妻孛儿台旭真所生的四个儿子中选择,四个儿子又以长幼为序,年长者较幼者有优先权。契丹人也有从母论贵贱的习俗。


            8楼2019-08-19 11:32
            回复
              下面就以蒙古和满洲为例,说一下正妻、次妻、侧妻、妾、宠婢及其子女的身份地位区别和高下。首先来说一下蒙古,就以成绩思汗为例。成吉思汗共建了四个大斡鲁朵和九个小斡鲁朵来安置他的妻妾。波斯史学家施拉特在谈及成吉思汗的妻妾时,说到作为长后和受到充分尊重者只有五人,孛儿帖、忽兰、也遂、也干、完颜氏。
                正妻:光献翼圣皇后孛思忽儿宏吉刺氏孛儿台,守第一斡儿朵。
                次妻:忽兰皇后,守第二斡儿朵。也遂皇后,第三斡儿朵。也速干皇后,也遂皇后之妹,守第四斡儿朵。公主皇后完颜氏。太祖以其为贵主,札重之。国人呼为公主皇后。大祖于四斡儿朵之外,又为后建斡儿朵于斡儿洹水西。
                侧妻:合安答皇后、谟盖皇后等等。
                妾:肃良合妃子、八不别及妃子等等。
                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所生的四个儿子地位最高,分别为术赤(钦察汗国之主)、察合台(察合台汗国之主)、窝阔台(元太宗)、拖雷(元睿宗,蒙哥忽必烈之父)。次妻忽兰皇后之子阔列坚,由于其母位高得宠,被成吉思汗视如嫡子。这正好说明了,北方少数民族王族贵族家庭中,次妻的地位与正妻大体相当。
                阔列坚,母忽兰皇后有宠。太祖爱阔列坚,视如嫡子。(《元史》)


              9楼2019-08-19 11:33
              回复
                 再以满洲的努尔哈次和皇太极为例。努尔哈次的正妻称为大福晋,清史稿上称为元妃、继妃、大妃。正妻子以代善、莽古尔泰、多尔衮为代表。次妻则有孟古哲哲,后来追封为孝慈高皇后。次妻子有皇太极。侧妻称为福晋,清史稿上称为侧妃,次妻子有阿巴泰。妾称小福晋,清史稿上称为庶妃,妾子有阿拜等等。其余宠婢生的儿子有费扬古。努尔哈次元妃佟佳氏所生的儿子褚英代善先后被立为太子。代善后来是四大贝勒之首。继妃富察氏所生的儿子莽古尔泰在四大贝勒中排第三(二贝勒阿敏是皇侄)。大妃阿巴亥三子虽然年少,但都是分给全旗之子。次妻孟古哲哲子皇太极则排在四大贝勒之末。侧妻所生的儿子阿巴泰只是个不主旗的小贝勒。对比至为明显的是庶妃之子,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知道天聪八年才被封为三等副将,这还是皇太极加以“优擢”的结果。宠婢子费扬古开始不以子数。可见母亲的级别决定儿子的地位。皇太极时代,满清开始接受汉化,仿造汉人王朝设立了中宫皇后。


                10楼2019-08-19 11:34
                回复
                  史称努尔哈齐时期“粗俗无改,制尚淳朴,礼绝差等,号敌体者,并曰福晋”,(注:张孟劬:《清列朝后妃传稿》上,清代传记丛刊本,第3页。
                    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崇德改元,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清史稿》)
                    皇太极的正妻:国君福晋哲哲(皇后)
                    次妻:东宫大福晋海兰珠(宸妃)、西宫大福晋娜木钟(贵妃)、东宫次福晋巴特玛(淑妃)、西宫次福晋(庄妃)
                    这五宫后妃的地位远超其他人。这五宫所生的儿子虽然年少但地位很高。庄妃的儿子福临六岁继位为皇帝,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十几岁就被封为襄亲王。女儿均为固伦公主。
                    侧妻:侧妃叶赫纳喇氏。儿子硕塞开始封郡王,后来因为军功升为亲王。女儿为和硕公主。
                    妾:庶妃。庶妃之子都只封为镇国公、辅国公。


                  11楼2019-08-19 11:34
                  回复
                    很多北方胡族建立的政权都存在并后制度。这在儒家化的汉族王朝是不可想象的。成吉思汗对次妻忽兰所生之子阔列坚视如嫡子,在儒家化的汉族王朝也是不可想象的。唐玄宗宠妃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宠冠诸子,但玄宗并未对他视如嫡子。
                    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左传》)
                    关于北方少数民族并后制度的记载:
                      汉化程已深的南匈奴在中原建立的政权的宫廷之中都存在并后制。这在汉族王朝是不可想象的,说明多妻制在匈奴影响之深。
                      时聪以其皇后靳氏为上皇后,立贵妃刘氏为左皇后,右贵嫔靳氏为右皇后。(《晋书》)
                      中常侍王沈养女年十四,有妙色,聪立为左皇后。尚书令王鉴、中书监崔懿之、中书令曹恂等谏曰:“臣闻王者之立后也,将以上配乾坤之性,象二仪敷育之义,生承宗庙,母临天下,亡配后土,执馈皇姑,必择世德名宗,幽闲淑令,副四海之望,称神只之心。是故周文造舟,姒氏以兴,《关雎》之化飨,则百世之祚永。孝成任心纵欲,以婢为后,使皇统亡绝,社稷沦倾。有周之隆既如彼矣,大汉之祸又如此矣。从麟嘉以来,乱淫于色,纵沈之弟女,刑余小丑犹不可尘琼寝,污清庙,况其家婢邪!六宫妃嫔皆公子公孙,奈何一旦以婢主之,何异象榱玉箦而对腐木朽楹哉!臣恐无福于国家也。”聪览之大怒,使宣怀谓粲曰:“鉴等小子,慢侮国家,狂言自口,无复君臣上下之礼,其速考竟。”于是收鉴等送市。金紫光禄大夫王延驰将入谏,门者弗通。鉴等临刑,王沈以杖叩之曰:“庸奴,复能为恶乎?乃公何与汝事!”鉴瞋目叱之曰:“竖子!使皇汉灭者,坐汝鼠辈与靳准耳,要当诉汝于先帝,取汝等于地下。”懿之曰:“靳准枭声镜形,必为国患。汝既食人,人亦当食汝。”皆斩之。聪又立其中常侍宣怀养女为中皇后。(《晋书》)刘聪就同时立了4个皇后。
                      北周的皇帝是鲜卑化匈奴人,北周宣帝就同时立了5个皇后。
                      宣帝杨皇后,名丽华,隋文帝长女。帝在东宫,高祖为帝纳后为皇太子妃。宣政元年闰六月,立为皇后。帝后自称天元皇帝,号后为天元皇后。寻又立天皇后及左右皇后,与后为四皇后焉。二年,诏曰:"帝降二女,后德所以俪君;天列四星,妃象于焉垂耀。朕取法上玄,稽诸令典,爰命四后,内正六宫,庶弘赞柔德,广修粢盛。比殊礼虽降,称谓曷宜,其因天之象,增锡嘉名。"于是后与三皇后并加大焉。帝遣使持节册后为天元大皇后曰:"咨尔含章载德,体顺居贞,肃恭享祀,仪刑邦国,是用嘉兹显号,式畅徽音。尔其敬践厥猷,寅答灵命,对扬休烈,可不慎欤。"寻又立天中大皇后,与后为五皇后。后性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周书》)


                    12楼2019-08-19 11:41
                    回复
                      西突厥别部突骑施也实行多妻制,其首领苏禄就以大唐、吐蕃、突厥三国女并为可敦。
                        帝以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妻之。(《新唐书》)
                        始,苏禄爱治其人,性勤约,每战有所得,尽以予下,故诸族附悦之,为尽力,又交通吐蕃、突厥,二国皆以女妻之,遂立三国女并为可敦,以数子为叶护。(《新唐书》)


                      13楼2019-08-19 11:42
                      回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婚姻制度也是一种上层建筑。由于游牧渔猎经济的分散性,北方胡族(具体的说就是北亚东北亚中亚包括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内部部落林立,各部落之间的通婚I(包括与周边民族部落之间的通婚)往往带有政治色彩,但强大的部落不止一个,被嫁予者又未必没有原配。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群嫡并立,非止一尊的格局。
                        二、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度本来就是儒家化的汉族宗法家庭中不断强化的制度,北方胡族粗俗淳朴,绝对没有儒家化的汉族宗法家庭中这么多繁文缛节。


                        15楼2019-08-19 12:04
                        回复
                          所以,在满清等北方胡族王朝的皇族或贵族家庭中存在一这地位低于正妻的次妻和侧妻。我们汉族文人喜欢把她们看成是贵妾,但实际上她们在家庭之中的身份依然是妻。尤其是一些次妻,虽然她们不是正妻,但在丈夫的妻妾群中地位仍然很尊贵。在丈夫的正妻无子的时候,次妻之子可享有继承权,哪怕侧妻之子或媵妾之子的年龄比次妻子年龄大。就是后来康乾时代满清汉化以后,亲王的侧福晋之子地位也比媵妾之子地位高。
                          和硕亲王侧福晋之子封二等镇国将军,而媵妾所生之子只能封三等辅国将军。所以,满清皇位继承原则是:
                          立嫡》立贵》立长。
                          而一个皇子身份贵重,不光是指的生母的位分,更重要的生母的出身。比如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位分是皇贵妃,地位只在皇后之下。父亲年遐龄是湖广巡抚,长兄年希尧是工部侍郎,次兄年羹尧是川陕总督。但由于年氏出身汉军八旗,地位低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所以尽管雍正好像比较宠爱福惠,但也绝不会立非嫡非长亦非贵的福惠为皇太子。雍正后来给年羹尧定的九十二条大罪中有一条就是对蒙古王公不敬。也就是在雍正眼里,年家这样的汉军八旗连蒙古王公都不如,怎么能与满洲亲贵相比?
                          另外,立贵不光指生母的后宫中的位份。更重要的是生母的出身。比如皇太极贵妃娜木钟比庄妃布木布泰位份高,但即位的却是庄妃之子福临,不是贵妃之子博果儿。因为庄妃是科尔沁贝勒之女,出身高贵。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三宫出自科尔沁。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哲哲是庄妃的亲姑姑,排名第二的东宫宸妃是庄妃的亲姐姐。可见科尔沁蒙古当时的地位。贵妃自然不是对手。
                          康熙朝八贝勒胤禩的生母卫氏的封号是良妃,跟惠妃宜妃德妃荣妃一样是妃位。但康熙朝大臣推举皇太子的时候,诸大臣一致推举八贝勒为皇太子。康熙的回答是,“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可见,清朝嫔妃的出身对所生皇子能否继承皇位有很大的影响。


                          16楼2019-08-19 12:36
                          回复
                            下面就具体看看满清的皇位继承制度。
                            1、清太祖努尔哈次
                            努尔哈次先立嫡长子褚英为汗位继承人,褚英被废后,努尔哈次又立褚英同母弟代善为太子,代善被废后,努尔哈次不再立太子。努尔哈次临终前决定传位给代善,代善让国于皇太极。后来代善的后人礼亲王昭梿写文章说了他家祖上大贝勒让国于太宗皇帝一事。皇太极后来为了感谢代善让国之恩,对代善一系很是有待。代善一系出了三个铁帽子王。
                            其实,褚英和代善之母佟氏不过是辽东普通富户之女,而且还是久居辽东女真化的汉人,出身并不高贵。相反努尔哈次后来娶的福晋们都出身女真蒙古贵族之家,背后都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但因为佟氏是努尔哈次的原配正室,所以褚英和代善在努尔哈次诸子之中的地位最高。
                            先曾思曰,命汝之同母所生兄弟二子执政,部众大半与之。……因此,对汝之同母所生兄弟二子,各给与部众五千户、八百牧群、银万两、敕书八十道。对于吾之爱妻所生诸子,部众、敕书等物皆少赐之也。(《满文老档》)
                            可见嫡子的地位是庶子不可企及的。
                            2、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的原配钮咕噜氏所生子早夭,继配乌拉那拉氏被休弃,其子豪格自然不算嫡子。正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无子,也就是说皇太极无嫡子可立。皇太极先立了东宫大福晋(宸妃)海兰珠之子为皇嗣,后来海兰珠之子早夭。西宫次福晋(庄妃)之子福临即位。福临之母庄妃是科尔沁的格格,皇后之侄女,宸妃之妹,皇太极次妻。所以福临虽然非嫡非长,还是当得起一个贵字。
                            可见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就该立贵子了。
                            3、清世祖福临
                            福临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无子,福临无嫡子可立。福临不仅嫡子可立,而且福临后宫除了皇贵妃董鄂氏是满洲人以外,其余的高位妃嫔都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董鄂妃之子早夭,其余的博尔济吉特氏无宠无子。顺治无贵子可立。其余诸庶子均是庶妃所生,都谈不上贵。长子早夭,次子福全瞎了一只眼睛失去了继承权。三子玄烨以庶子中最年长者的身份即位。
                            可见在无嫡子和贵子的情况下,就该立庶长子了。
                            4、清圣祖玄烨
                            玄烨先立了元后赫舍里氏所生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后来两废两立。最后传位皇四子胤禛,是为雍正帝。很多人认为雍正非嫡非长,生母出身也不显贵。其实,胤禛也是一位嫡子。
                            玄烨选择胤禛,本来是嫡长子的胤礽,但实际上胤禛也是另外一位现存的嫡子:胤禛从小就被抱养给无子佟佳氏,这个佟佳氏就是玄烨的表妹,也是隆科多的亲姐姐,临死前被封为皇后,即孝懿仁皇后,注意这不是追封,是佟佳氏在世时候封,虽然只有一天多,却是不折不扣的正牌皇后娘娘,那么胤禛就是一位嫡子。胤礽被废后,胤禛就是堂堂正正的嫡长子!这就是为什么只有胤禛成天“舅舅、舅舅”的喊隆科多,其他皇子却无法喊隆科多的原因。
                            也正是这个原因,胤禛与生母乌雅氏、同胞弟弟老十四,关系非常差。因为胤禛严格意义上已经不是乌雅氏的儿子,地位理论上比老十四要高。但胤禛的嫡母却又已经死了。乌雅氏本来是佟佳氏的宫女,地位很低,只不过被玄烨临时拉上床,结果被搞大肚子,还被自己的主子佟佳氏抢走儿子,乌雅氏对这个儿子,心里总是有疙瘩。
                            。胤禛是从小抱养给佟佳氏当儿子,佟佳皇后就是胤禛的母亲,胤禛就是嫡次子,优先地位超过三皇子胤祉。
                            也正是胤禛是佟佳氏儿子的身份,隆科多才是胤禛的舅舅。胤禛成天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喊隆科多“舅舅、舅舅”,就是在宣布自己嫡子的身份,和无可争议的继承人身份。
                            当年第一次了解胤禛夺位纠纷的时候,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就隆科多是胤禛的舅舅,其他皇子难道也不是隆科多的外甥。
                            后来仔细查阅清宫后妃档案,才知道胤禛从小就已经过继给佟佳皇后,隆科多确实与胤禛有特殊和唯一的舅甥关系。
                            孝懿皇后,朕之养母,则隆科多即朕亲舅。雍正的这句话已经说明一切。
                            隆科多的亲爹是玄烨的亲舅舅佟国维。隆科多的亲姐姐是胤禛养母佟皇后,隆科多自己又是玄烨的表弟,隆科多也就是胤老四的“亲舅舅”。因此胤禛即位,就把地位如此显赫的“舅舅”隆科多搬出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正统性,就不是什么小小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一等侍卫的缘故。隆科多不过是胤禛即位掌握大权后,他作为胤禛的“舅舅”出面给胤禛一个合法体面的外衣。胤禛从小就抱养给无子的佟妃,也就是隆科多的亲姐姐,然后佟妃临终前又被册封为皇后,当了“一日皇后”。理论上胤禛也是“嫡子”,隆科多是国舅。因此胤禛才需要隆科多出来彰显自己的合法正统。但后来隆科多又犯事了,也就不好继续宣扬了。
                            而在明清时代的人的观念中,皇后的养子也是嫡子。
                            :明朝万历皇帝不想让皇长子朱常洛当皇太子,借口待嫡。大臣就说,汉明帝马后、唐明皇王后、宋真宗刘后皆养诸妃子为子,【请令皇后抚育元子,则元子即嫡子】,而生母不必崇位号以上压皇贵妃。


                            17楼2019-08-19 13:38
                            回复
                              三哥长得不帅,皇阿玛不可能立三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8-21 17: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