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良古文化吧 关注:16贴子:385
  • 0回复贴,共1

尧良古寨墙风雨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尧良古寨墙风雨录
在河南西南部,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东缘,“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
在这里有一古老村庄尧良
从公元十五年东汉起光武帝刘秀就曾躲避王莽追杀行至此处
刘秀走到尧良村东发现一庞大古槐树,阴凉的很,便在树荫下歇息,古槐高大叠枝层层达九蓬,百姓称九蓬楼。刘秀美美睡一觉,大叹此地真是绕凉宝地,后因此得名(绕凉),百姓口口相传,音念转了,变成饶良,地方口语尧良。
尧良村外环有一圆型寨墙,恰如巨人的两臂合围,护围村中百姓,村民房屋圈在其中,远远望去,或者从高空俯瞰,真如天设地造,巧夺天功。
尧良原老寨墙环绕村外一周,圆径。固然金汤,护卫尧良,无论在烽火狼烟作战可攻可守,土寨墙形成一庞大土圈围城,如同古代瓮城,设炮楼,寨门,站岗放哨,炮楼高约两丈,肉眼可窥视三五里。尧良古寨墙始建于元代,至明代寨墙外围还有青砖护坡,久而久之被村民取走,箩筐挑走,变成土坡寨墙,明末清初饶良一位姓邱名钟头领,带领人马施行大土围固,修缮加固土寨墙,植被绿树成荫起到挡风沙水患之功。
寨墙修缮四五次,老寨墙丈量达九里十三步。可想而知有多绵长。寨墙顶平实土夯实,可通行牛马车,农用拉车。当时牛车可并排双车道。顶宽平实,蔚为壮观
时代跨越,风雨吹袭
古寨墙历经时代变迁依然如盘龙蜿蜒绵长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尧良村南地势偏低洪水泛滥,雨水冲刷寨墙,泥土流失寨墙渐渐宽顶变窄,高坡变矮。
尧良久负盛名的明清老街,八大寺庙,四座小庙,古建戏楼,东,西楼院,贞节牌坊基本上都在老街。以前的明清老街是商贸重地,经济活跃,商业繁华,用现在的话说属于黄金地段。坡面房,木板房门面俱多,卖啥的都有,方圆百里的商贩都来尧良赶集买卖。后来的萧条都是因为70年代连续数次洪涝灾害
1972年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一)尧良镇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尧良九溃流村河坝大面积开堤了,洪水浪头有7米多高,九溃流破堤坝后,大水咆哮激流浪涛瞬间就把东寨门两边的寨墙冲了有几十米宽,几米高的水浪就从东边缺口处。进入街内,街南大面积的房子都倒了,南十字路口的水将近1.6米深。黄涛水浪也冲进南寨门附近,加上大雨倾盆,内涝外患,导致尧良老街村南房屋遭水淹,政府部门原在东村第四区部也无奈搬迁到尧良街北,O型寨墙北端,挖开寨豁口,从此后寨墙不再是圆型。
原饶良街区在东岗附近,后不断从东向西迁移,也就是目前的街区位置。
如今的尧良寨墙依然存在,呈U型,寨门犹在。土墙尚存,只不过没有元明清时期那样高嵩气势磅礴,不过古寨墙在尧良也算是一处独特的风景,任君来观光,踏顶乘凉,观看两岸庄稼禾粮。寨墙有野花,蝴蝶,鸟,老柏树,绿茅草做伴,人和自然和谐
一道墙说不尽历史沧桑。
古镇尧良,最美家乡!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26 08: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