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吧 关注:17,686贴子:80,133
  • 6回复贴,共1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按】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酉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主也。
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
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1楼2019-10-09 09:32回复
    【注】
    志:精神,意志。
    乱萃:行为紊乱而妄聚。
    不虞:不测之灾。
    不自主:不能积极有效、而是仓促忙乱的被动应对。
    坤下兑上之象:《萃》卦,象征会聚。泽上于地,堤有溃决之忧,应戒不虞,以防不测之灾。初六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行为紊乱,盲目会聚,说明意志已经乱了。初六爻动,表明敌方达到失控的程度,意志会随我而动。


    2楼2019-10-09 09:32
    回复
      【译】
      敌人意志受迷而乱,行动失据,随时有不测之灾,已呈现泽高堤险之象。利用其不能积极有效、而是仓促忙乱的被动应对,从其布防薄弱处攻取之。
      西汉景帝时,七个诸侯国叛乱,周亚夫固守壁垒,坚不与战。吴兵夜里袭击周亚夫军营,佯攻东南面,周亚夫命令于西北面加强守备。不久吴王果然领精兵从西北强攻,未能攻破,吴兵大败。这是周亚夫意志不乱,能自主机动防守的结果。
      东汉末年,朱隽把黄巾军围困在宛城,扎下营垒,筑造土山面对城内。尔后鸣响战鼓,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黄巾军全都赶赴西南面应敌。朱隽却亲自率精兵进攻东北面,乘虚登城而入。这就是敌人意志迷乱而妄聚,不能预料突发事变的战例。
      这样我们则知道,声东击西之计,必须视敌人将领的意志是否迷乱为定。敌志乱,计能胜;敌志不乱,用此计反而会自取失败。这是一条险策啊!


      3楼2019-10-09 09:35
      回复
        ,想问下此计能否上升到阳谋的境界?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0-09 10:43
        回复
          红军巧渡金沙江所用的一连串的声东击西,就是一种阳谋。


          5楼2019-10-10 08:11
          回复
            声东击西,是否是将要攻击某处的消息“特意”让敌方获取,而且掌握敌方的实际情况是,对方将领谋士想法不能统一,上下志向混乱的情况?
            而后实际攻击另一处。
            这样是否理解契合?
            声东击西与暗度陈仓感觉很像,但实质上还是有差异的对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10-19 14:09
            回复
              “声东击西”的要点是,敌人的部署很完整,不利我进攻,就必须打乱敌人的部署,待敌忙乱应对而出现薄弱之处时,就是人攻击的好机会。


              9楼2019-10-19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