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吧 关注:20,786贴子:176,113
  • 37回复贴,共1

寿亭侯和汉寿亭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关羽的爵位是汉寿亭侯,汉寿是地名。
但在《聊斋志异》中的《细柳》和《董公子》中,两次提到关羽的爵位,都是寿亭侯,没有“汉”字。是蒲松龄外行,自以为是,弄巧成拙吗?当然不是!
据《三国志》,关羽的爵位的确是汉寿亭侯。但从北宋崇宁年间开始出现关公崇拜以来,直到南宋、元、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只称关羽为寿亭侯,没有“汉”字。可能当时人们认为汉寿亭侯意思就是汉朝的寿亭侯,只说寿亭侯即可,不必画蛇添足。
宋朝(主要是南宋)全国各地建了许多关羽庙,当时还出土了几颗“寿亭侯”印,送到庙里。许多庙里都有“寿亭侯”印,都说自己是真的(其实都是假的)。至少说明当时公认关羽是寿亭侯。
元朝的戏曲中,同样关羽是寿亭侯,从来不说汉寿亭侯。如:《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刘玄德独赴襄阳会》,《关云长千里独行》等。
元朝的平话《全相平话三国志》(不知作者),简称《三国志平话》,是《三国演义》的前身。提到关羽的爵位,全都是寿亭侯,没有汉。
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原稿已失。现存最早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是明嘉靖元年(1522)的刻本,其中对寿亭侯和汉寿亭侯编了这样一段故事:
关羽斩了颜良,立了大功,曹操上表皇帝,授关羽为寿亭侯。曹操刻了“寿亭侯印”的印章,让张辽给关羽送去,关羽一脸不屑。张辽回报曹操,曹操恍然大悟,令印工磨掉,重刻为“汉寿亭侯之印”,再让张辽送去,关羽欣然接受,还说“丞相知吾意也”。
从这段故事来看,关羽其实还是寿亭侯,印章上加个汉字,只是曹操糊弄他。还可看出,该书认为汉寿亭侯的原意就是汉朝的寿亭侯。的确,这本书中提到关羽的爵位,还是经常说“寿亭侯”。
这事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明朝开国,朱元璋在南京鸡笼山建了一座关羽庙,称为“汉前将军寿亭侯之祠”。可见,当时官方叫法就是“寿亭侯”。直到嘉靖十年(1531),太常卿黄芳上奏,指出了这个错误,说明汉寿是地名,不能拆开,这才改为“汉前将军汉寿亭侯之祠”。
虽然这个皇家的庙改过来了,那民间的成千上万的庙却没改,仍然称关羽为“寿亭侯”。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是“汉寿亭侯”呢?那是因为我们看的《三国演义》和蒲松龄看的不一样。我们看的是毛纶、毛宗岗父子改编过的《三国》,就是一开始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本《三国》。这本书把所有的“寿亭侯”改为“汉寿亭侯”,并专门写批语说明汉寿是地名,俗本全都错了,他这才是真正的古本(其实他开头那首《临江仙》就已经露馅了,那是明朝中期杨慎所作,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不可能引用。二毛说他这本书是古本,那是骗人的。)。他这本书康熙乙未年(1679)问世,其后成为通行本,所有其他版本不再流行,直到现在。蒲松龄很可能没看过这本书,或者至少写《聊斋》的时候没看过。因为这本书刊刻的康熙乙未年,正是《聊斋志异·序》的落款年份,此时《聊斋志异》已经基本上写完了。可见,我们的文化背景和蒲松龄是不一样的。
可见,在蒲松龄那个时代,人人都称关羽为“寿亭侯”,蒲松龄也不例外。


IP属地:山东1楼2020-02-18 14:49回复
    汉寿亭侯——汉,寿亭,侯(爵)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18 17:30
    收起回复
      那么寿亭侯和汉寿亭侯到底哪种称谓是对的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18 19:12
      收起回复
        乌鲁兄每次都把字码到霸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18 22:40
        收起回复
          哇哦!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19 00:27
          收起回复
            辛苦!考究的细致入微。


            IP属地:河南6楼2020-02-19 13:34
            收起回复

              这是干货!


              IP属地:河南7楼2020-02-19 13:37
              收起回复
                楼主结论我同意。但部分内容我有不同意见。
                其实要论证关羽的这个侯,当以《三国志》为基础。
                先主传: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 关羽传: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出现两条也可以排除传抄错误的可能。确为汉寿亭侯无疑。
                汉寿作为地名也多次出现在史书中。比如"...图𨵦,道经汉寿""复北驻汉寿"。“潘浚..,武陵汉寿人也”看起来合情合理实际上并非如此。出现争议的地方在于"汉寿亭侯"如何分割。
                如果我们把关羽爵位理解为亭侯,那么汉寿作为县名是不应该放在这里的。
                爵位名。汉代食禄于乡、亭的列侯。
                ●《后汉书•百官志五》:「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
                汉书:“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一个县是有很多“亭”的。没可能说用县名来冠亭侯。这里就存在可能性了,比如某亭就叫"汉寿"。
                史记:"张章,父故颍川人,为长安亭长。" 后汉书:"以定策封长安乡侯" 还有个长安大家都知道。可见同名的情况确实可能。
                再说下去有些烦不扯了。史记后汉书的史料引用参考了某乎的引用。


                IP属地:四川8楼2020-02-19 20:23
                收起回复
                  是的,楼主分析的对,知道的挺多!如果断开读就容易明白:汉寿 亭侯,如刘备曾被封为宜城亭侯,这样一对比就清楚了。至于为什么关羽的汉寿亭侯在历史上引起了那么大的误会,多半是因为古代(宋以后)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关羽的忠义气节而由受此影响的御用文人附会出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2-25 20:16
                  收起回复